不得不装的飞信 高考结束,飞信也开始放长假?

2013-06-08 10:38:05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热度:
6月7日,高考第一天。今年全国约有912万名考生走进考场,他们为了获得进入自己理想大学的入场券在做最后一战。
 
三个月之后的大学校园中,另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战又将会如期上演。每年九月,新生开学季,三大运营商都会在各大高校摆摊“抢人”。
 
高折扣的用户套餐,免费的精美礼品,分期付款的手机,相对于校外用户,大学生们能得到优厚的“特殊待遇”。因为三大运营商们都相信这样一个理念:抓住了年轻人,就抓住了未来。
 
没有人怀疑大学生的活跃度,正如Facebook和人人网这样的社交网络恰恰是在大学校园崛起一样,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没有可能诞生一个新的突围机会?
 
据记者了解,运营商们已经不满足于在校园地推战中仅仅推广自己的号码和套餐,而是将更多的自有业务放入其中。比如中国移动对于飞信在学生用户中的推广就下了不少功夫。在各大高校中,飞信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通讯渠道的一个“标配”。
 
但是,对于急于重振飞信的中移动来说,这种策略能否奏效?年轻人会用飞信吗?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移动飞信业务月活跃用户近1亿,其中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客户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不过,记者调查发现,虽然飞信在校园中有很大的装机量,但是活跃度并不高,往往最终沦为了一个发通知的工具。“体验不够流畅”、“短信回复飞信还要收费”、“社区互动不够活跃”这是同学们总结出的不爱用飞信的几点主要原因。
 
特别是短信回复飞信为什么还要收费这一点,价格敏感的学生群体对此最为不解。显然,中国移动还无法下定决心“自己革自己的命”。
 
不久之前的6月4日,中国移动2013年飞信业务开发及支撑服务项目招标结果出炉,由于引入了新的合作方中软国际,而非神州泰岳一家独揽,微信下一步可能的变化也让外界颇为关注。
 
但无论如何,能否利用好校园市场优势,对飞信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不得不装的飞信
 
一份来自南昌大学去年12月的学术报告显示,南昌大学在校学生手机使用率达到100%,中国移动号码覆盖使用率甚至在98%以上,因为有同学会同时拥有几个运营商的号码。
 
同时,在无纸化办公的倡导下,辅导员与学生们沟通的主要渠道就是飞信。有什么最新的通知,飞信群发是相对更快、更可靠的到达方式。
 
将飞信用在高校行政工作中,已经成为一个相对普遍的现象。无论是为了加强与老师的互动,还是为了避免信息遗漏,飞信客户端都成为在校大学生的通讯渠道的一个“标配”。
 
在中国人民大学,记者以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为样本进行了飞信使用情况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研究生会几乎所有部门都会把飞信作为发通知的主要渠道。微信,则更多用于部门成员之间的私人沟通。
 
以人大研究生会文化部为例,在39名成员中,含中国移动用户28名,和中国联通用户8名,3名移动和联通的双卡用户。
 
其中,移动用户和双卡用户在开学后大多即默认开通飞信服务,其余8名联通用户也于2013年3月后全部加入飞信平台。其中一位使用联通号的同学告诉记者,“不用(飞信)的话每次通知都收不到,太耽误事了,不得不装呀!”
 
另外有同学表示,尽管他们已经通过流程加入了飞信平台,但是“有时候联通用户还是接收不到通知,而移动用户则可以接收到”。
 
此外,研究生会在建立的研究生信息订阅渠道中,用户使用最多的依然是飞信平台,用户目前已达700位。另据记者了解,在校园内的班级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通知公告通常也会选择用飞信的方式派发,很多班级设有班级内部负责飞信通知发送的负责人。
 
活跃度不高的痛点
 
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小高表示,“虽然很多人都在用微信,但是我觉得还是飞信最靠谱,收飞信的通知,我既不需要登陆软件,也不需要包流量。”
 
这种态度或许代表了学生们使用飞信最典型的场景,即“收发通知最靠谱”。但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在同学们的个人沟通场景中,使用最多的还是微信。
 
尽管飞信在大学校园的正式场域中具有“不可抗拒”式的存在,保证了它的用户基数,但是活跃度并不高。
 
原因之一在于用户体验。一些同学还是给予了消极的评价:“飞信使用起来不如微信方便,设计上有一些呆板。”来自北京大学的小任同学则反映说,电脑飞信客户端的聊天窗口互发消息时视觉上会出现“卡”和“反应慢”延时情况。
 
另一个原因在于粘性不强。尽管飞信在相对正式的使用情景中已经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作为安全通道一般的存在,飞信成为用户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临时性”沟通工具而没有让用户产生依赖感,陪伴性更遥不可及,这也成为飞信最大的痛。
 
事实上,为了增强学生群体的用户粘性,飞信已经做出了不少尝试,比如,把社区更名为“飞信同窗”。 用户可在此发表日志,上传照片,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展示,结识更多校友,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交流、分享。
 
据记者获得的内部数据显示,截止到2013年Q1,同窗的校园用户数接近1500万,覆盖高校3350所,中学54228所。同窗已经拥有校友录、校园主页、校园交友、校园聊吧、班级圈子、校园迷你页、校园垂直应用等切入校园用户场景的产品。此外,飞信同窗还会结合一些环保等公益类活动,进行大量的线下推广。
 
不过,有同学告诉记者,飞信同窗在社交和新闻资讯功能方面都表现平庸,并不能很好地吸引年轻人。尤其相对于微信朋友圈的活跃程度而言,飞信同窗的互动比较少,没有形成圈子文化。
 
自我革命找机会
 
在社交生活相对活跃,智能化要求较高的年轻人群中,飞信下一步想要改变局面,显然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所看重的性价比及资费问题。
 
不久前,北京移动推出了“短信转飞信”的免费体验活动。飞信用户在手机丢失、故障或者没电关机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登录飞信的PC客户端同步接收所有短信。免费体验结束后,需缴纳每月1元的套餐费用。
 
但关键问题是,记者注意到用户在使用“短信转飞信”业务时,如果通过PC客户端回复短信,仍然将按照短信资费收取每条信息的费用,并且不包含在用户已经购买的短信套餐内。
 
这其实让用户非常不解,明明是方便用户的好举措,最后还是舍不得放弃赚那么些短信钱。从这个角度看,如果中移动无法下定决心自己革自己的命,其飞信业务还是很难发展起来。
 
比如短信回复飞信的资费如果能完全免费,将会成为搅动市场的一个杀手锏。来自北大的小任同学就表示,“如果短信回复飞信不花钱的话,我就基本用不到其他的聊天工具了。”
 
有移动互联网业内人士认为,中移动想发展好飞信业务就必须完全抛弃运营商的赚钱思路,而要适应互联网的思维,即用“免费”留住用户,再通过其他手段变现。比如开放平台以及其他增值服务。
 
在记者的采访中,还有更多同学提出了对于飞信希望改进的体验,比如一些同学希望飞信完善LBS功能,现在还无法分享旅游景点等地理位置信息。此外,还有人在期待飞信的二维码功能,目前这一功能已经成为微信、以及各类电商APP的标配。
 
总体来说,飞信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竞争中依然动作过慢。要赢得年轻用户,进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飞信依然任重道远。
 
.

责任编辑:李慧敏

为您推荐

神州泰岳:不做飞信对公司是灾难

作为一家对中国移动依赖程度很高的中小板上市公司,神州泰岳的经营模式和发展前景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昨日,神州泰岳举行了网上业绩说明会。对于投资者关心的神州泰岳收购大连华信8%股权问题,董事长王宁表示:“收购大连华信和互联时代的相关事宜正在办理当中。公司获得SP牌照后,将在移动互联网电信增值业务方面进行业务拓展。而未来的收购、扩张、研发等方面正在规划当中。”很多投资者质疑神州泰岳过于依赖中国移动业务,尤其是对业绩贡献最大的飞信业务。对此,王宁认为:“飞信业务目前的合约执行期到2011年10月31日,目前正在执行当中。现在并未开始就到期后的合约进行谈判。”王宁及副董事长黄松浪均表示,如果移动不做飞

中移动卓望控股缩水 罗川掌管飞信

中移动的增值业务的调整初步尘埃落定。前139互联负责人罗川由于经营139移动邮箱的工作表现而开始掌管卓望飞信事业部。罗川的调整也伴随着中移动旗下卓望控股内部整合。卓望控股已将业务结构调整为飞信、互联网、新媒体、创新、营销支持等8个事业部,其中飞信、创新事业部由罗川负责。据悉,卓望控股、卓望数码、卓望深圳已经注销,所有员工已并入卓望信息,139社区的运营也已交由广东移动互联网基地管理。而飞信并未如此前传闻所说交由中移动负责。卓望控股CEO叶兵称,有关卓望内部整合的消息将于近日正式公布。根据外部资料显示,飞信与卓望的关系一直极为复杂。2006年,飞信由北京移动与易通无线联合推出。同年底,神州泰岳在

中移动重构飞信:启动服务商招标

4月16日消息,根据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发布的招标公告,中国移动将对飞信系统的开发与支撑工作进行招标。这意味着中国移动终于开始启动新的飞...

飞信微信之争:运营商OTT博弈游戏

不断消耗的网络流量、急剧下降的用户数量和业务利润以及各种被替代的网络服务……来势凶猛的OTT(基于开放网络的数据业务)潮流,造成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