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热效应再度袭来 规模应用成难题

2013-06-18 10:23:25来源:经济参考报 热度:
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了移动支付联合产品——手机钱包。业内预计,大规模商用即将拉开序幕,产业链诸多环节如运营商、银行将不同程度受益,但市场未来增长仍在于培养消费者习惯以及具有用户黏性的创新产品。
 
强强联合推手机钱包
 
日前,中国移动与中国银联共同打造的移动支付平台正式上线。移动支付平台是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以TSM(可信服务管理)系统为核心,为各方提供基于安全支付载体的智能卡应用发行和管理服务平台,是联接移动支付产业各方的“桥梁”。
 
中国移动董事长奚国华表示,中国移动今年将把手机钱包作为重点业务,加快在全网范围内的规模推广,全年计划销售NFC(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终端超过千万台。
 
据介绍,中国移动将在北京、上海等14座城市率先推广手机钱包业务,并逐步推广至全国。在应用领域除了银行卡外,陆续将引入市政卡、公交卡、校园卡、企业卡和会员卡等重点应用。预计到今年9月底,将有多款TD-S/L NFC手机上市,涵盖国内外主要手机品牌,价位全面覆盖从500元至5000元各个档次,支持最新版本的Android系统和Windows phone系统。
 
中国银联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小额快速支付业务已经建立了超过100个示范商圈,中国银联超过126万台受理终端已经全部完成升级改造。本次推出的手机钱包产品可以在中信书店、屈臣氏、哈根达斯、星巴克等商户内进行非接刷手机消费,在一些大城市的连锁超市和自动售卖机也都加入了中国银联Quick pass闪付功能。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戴春荣表示,目前国内近场支付已经逐渐形成了初步的“运营商+银联+银行”三方共同合作模式,行业发展即将驶入快车道。
 
今年全球交易值将达2354亿美元
 
全球技术研究和咨询公司Gartner指出,2013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值将达到2354亿美元,与2012年1631亿美元的交易价值相比,增长达44%。2013年,移动支付用户数量将达到2.452亿,高于2012年的2.008亿。
 
NFC是一种短距离无线技术,用户可以使用NFC的手机或者其他设备与10厘米或更短距离(小于4英寸)内的另一台NFC设备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可能包括优惠券或现金卡或信用卡付款授权。
 
Gartner分析师Sandy Shen表示,移动支付的主要货币价值来自汇款,这将占2013年2354亿美元总值的71%,而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商品购买将占21%。如果在移动设备上的购买体验变得更加简单的话,手机购买商品可能会更多。
 
记者日前从光大银行了解到,作为首批与银联TSM平台实现生产对接的商业银行,光大银行银联移动支付卡产品可以通过手机屏幕实现与用户之间、后台系统之间的交互,为消费者带来超越传统IC卡的用户体验。
 
业内人士表示,某一个细分市场的快速发展,或者借助某种创新的移动支付产品都有可能改变当前的市场格局。
 
产业链受益程度不均
 
此前,困扰移动支付领域发展的焦点一直在于中国移动主导的2.4GHz标准与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Hz标准之争。2012年6月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在上海签署了《关于移动支付业务合作框架协议》,就采取NFC-SWP技术标准达成一致意见,为此扫除了障碍。
 
中国银联董事长苏宁指出,双方的合作将通信功能、金融功能与行业功能有效整合,对各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金融创新模式和移动支付产品提供了有力支撑。
 
纵观整个移动支付产业链,涉及包括运营商、银行、软件平台商、硬件提供商等诸多环节。相应地,大规模商业化的推进将对产业链上的不同参与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例如对银行而言,手机钱包将提供全新的发卡渠道、进一步降低发卡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对终端厂商而言,手机钱包将进一步增加终端的创新特色应用,成为继多媒体、移动互联网之后,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驱动力。
 
长江证券分析师陈志坚看来,由于电信运营商需要展开以下两个方面的硬件条件准备,一是定制支持NFC技术的手机终端;二是采购带安全模块的NFC-SIM卡或NFC全卡,以适应不同用户使用。因此,NFC-SIM卡的供应商将是电信运营商加速推进移动支付发展的最优先受益者。
 
规模应用成难题
 
虽然一系列的条件均已成熟,但我国在移动支付的发展上起步相对较晚,仍然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日本的移动支付发展无论用户规模和受理环境均走在了世界前列,截至2012年已经有超过5000万NFC终端用户。
 
据GSMA对300名移动专业人士进行的移动支付调查显示,超过1/3的受访者相信,消费者认知的缺乏和市场过于混乱是阻碍手机钱包发展的两大主因。
 
实际上,规模应用是我国移动支付后续发展的重中之重。HTC中国区总裁任伟光表示,移动支付将获得高速发展是毋庸置疑的,目前问题在于如何能尽快实现大规模普及,一方面在终端层面,另一方面在受理环境以及应用场景。HTC也在积极布局,在最新的HTC one中加入NFC功能,并且在后续推出的产品中,NFC功能将成为标配。
 
业内人士指出,移动支付各方的专业化分工将会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合作是移动支付未来发展大趋势。如本次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合作推出手机钱包业务便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责任编辑:邹娜

为您推荐

谷歌苹果推手机钱包服务 欲与运营商争夺份额

11月28日消息,市场调查机构ABIResearch近日表示,谷歌、苹果推出的手机钱包服务,将使得它们可在未来几年内与提供类似服务的沃达丰(Vodafone)、AT&T、VerizonWireless公司等运营商争夺市场份额。ABI表示,预计到2016年基于近场无线通讯技术的手机钱包用户数量将达到5.94亿。谷歌、苹果、微软以及RIM公司等操作系统制造商将通过在美国、西欧、日本、韩国大力推出基于NFC技术的手机,与运营商争夺市场份额。另外,这些地方的“每日交易”服务将刺激商家为消费者使用手机钱包服务提供额外的动力。ABI高级分析师马克-比克尤(MarkBeccue)表示:“在2012年运营商将

移动信息化:安全问题是关键

2003年初,由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联合组建了一家专门从事手机银行业务的公司,从股东关系和实力来看,这个公司潜力很大。但是到现在为止,业务还是差强人意,手机支付业务的发展只能用惨淡经营来形容。截至2005年第一季度,建设银行共有手机银行客户260万人,交易数量达900多万笔,交易额超过9000多万元。但是,这些交易以转账、汇款居多,手机支付的数量依然很少。手机支付不仅仅在我国发展缓慢,即使在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其进展也不快。移动支付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安全问题。安全问题始终是移动信息化一个难解的心结。计世资讯(CCWResearch)认为,安全隐患是移动信息化面临的最大问题。在技术方面,移动信息化

复旦微电子与中联通合作物联网及移动支付联合实验室签约

2010年5月11日,复旦微电子公司出席了在世博芬兰馆举办的”科技点亮生活创新改变世界"物联网论坛。在会上,举行了”物联网及移动支付联合实验室”合作签约仪式,分别由复旦微电子副总经理俞军及联通上海公司副总经理李爽共同签署协议。该联合实验室主要由复旦微电子和联通联合进行,旨在进行物联网和移动支付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复旦微电子还发表了关于物联网及手机移动支付等方面的主题发言。

进军移动支付 运营商胜算几成

电信运营商正以此为信号,将其与移动支付领域其他企业之间长期以来的角力转为明战,这也很可能成为电信运营商攻取移动支付市场的决定性举措。2011年新春佳节过后的短短一个月时间里,电信运营商相继传出成立支付公司的消息。先是2月22日中国联通(5.76,0.03,0.52%)为精心筹备的支付公司正式启动对外招聘,这也是国内首个将支付业务独立出来成立专门公司的电信运营商;紧接着2月28日中国电信也传出消息称正在筹备成立支付公司,随后中国移动也对外宣称在计划成立支付公司。显然,电信运营商此举的主要目的还是争抢第三方支付领域中的移动支付业务,这使得本来就不平静的移动支付市场再起波澜。电信运营商正以此为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