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化时代,被OTT是一种幸福

2013-07-03 09:21:02来源:流媒体网 作者:汪海天热度:
消息:近日,上海电信与百视通联合推出IOTV(IPTV+OTT)融合业务的魔盒产品,流媒体网发布了关于OTT与IPTV的调查结果,中广互联在成都召开了第二届DVB+OTT论坛,央视下属的未来电视公司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互联网电视产业论坛,并把OTT与视频网站、有线网及消费电子终端的结合分别作为三个Panel的交流主题。OTT已然是业界追逐的热词。

然而,OTT到底应该怎么做?怎样才是真正的OTT?却已经是一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华景象。

OTT缘起信息革命

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一个现象或者过程,不管是IPTV+OTT还是DVB+OTT,都是OTT变革之路上的可选路径之一,没有对错,只要能坚持到底都可以称为模式。但OTT本身则不是一个虚拟的概念或者标签,而是整个信息革命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的结果,是被互联网扁平化提升效率之后对传统业务模式的流程再造。
 
如果说工业革命是一场关于生产的革命,那么信息革命则是一场关于营销和品牌的革命!虽然之前也有说法把信息革命归为第三次工业革命。
 
从瓦特的蒸汽机、福特的流水线,到电气化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再到如今的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计算机自动设计制造),一直以来不变的主题都是用机器不断替代人力(自然力)做工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的大生产。
 
然而,当大生产时代给人类的物质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它的副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也在同时影响并颠覆着商品社会的传统价值观。在这个被大生产解构、重构并已进入成熟发展期的世界里,生产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把生产出来的各色产品卖出去?!

在不是很久以前,所谓品牌还主要指的是一个商品的标记,表明这东西谁做的,是功能、质量和价值的体现。因此,大部分的品牌都是针对与某一个专业门类的产品,成为代表该产品品质的一种象征。
 
但如今,在这个技术成熟、生产力过剩的时代里,技术门槛已经不再是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了,技术趋同反倒成了趋势。人们的消费越来越不看重产品本身(因为成熟的产品买哪家的用起来其实都差不太多),而是更多的去追求个性化、符合自己特质的需要的产品,希望去打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效果。
 
于是,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与大生产的标准化模式形成了强烈的且似乎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一段时间里,看起来似乎社会倒退的“纯手工”复古潮流居然也成了一面鲜明的旗帜在消费领域树立起来,逆风飞扬。
 
社会的发展是不会倒退的,历史的车轮永远都只能先前滚动。有了社会矛盾,就会有解决矛盾的方法,所谓社会发展就是在不断的打破旧规则建立新规则的过程中达到动态的平衡。产品为王的时代已成为过去(那是卖方市场里的故事),渠道为王也将成为历史(渠道扁平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分众化营销替代生产成为整个社会的主角!

从“物以类聚”到“人以群分”

去年,曾任数位美国总统的顾问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其新作《第三次工业革命》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机器资本和工人绩效这两个主要传统要素只占生产力比重14%。
 
前段时间网上热传的一张关于兰蔻小黑瓶价格组成的图片里显示:买一瓶1080元的精华液,实际上有334.8元是为广告付费(占产品销价31%),另外一个大项则是占比高达25%的经销商费用,上述两项营销的费用占了整个产品售价的56%。而 “小黑瓶”系列研发费用占销售价4%。原材料成本只占2%,是成本最低的部分。
 

从卖方市场到买方市场,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包括精神娱乐产品)挑战着人们有限的时间、精力和消费能力(再有钱的人一天也只有24小时,一晚上也只能睡一张床)。如何取悦客户,赢得客户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如今的领导者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各种大生产机器设备,模块化、颗粒化的平台支撑能力成为大型工厂及渠道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信息时代的自由平等互联网架构和随之带来的各种数据,正在通过跨越地域界线的“长尾”和细分市场下的分众化精准营销重构了如今的新型族群社会形态!

在信息革命的时代里,品牌由“物以类聚”变成了“人以群分”。以后的品牌不再是某一专业门类的产品标识,而成为了某一类人群的符号,代表了他们这个族群的生活方式。
 
由此,在这个以人为本“个性化”主导的时代里,标准化、规模化的大生产也就妥协成了精细化、颗粒化的排期定制生产。还是大生产,但是同一条生产线在某一个档期里生产的一类产品。而产品的设计、营销及风险则有社会化分工后的专业品牌的营销公司去完成。这就是品牌与生产的分离,如今电视台的制播分离也是这个意思,运营商正面临的OTT亦是同样的需求。

“族群”引领的品牌跨界营销
 
话说到这里,只说了一半。

作为信息革命时代的品牌,它与生产(代工)分离之后,在新的社会分工下其核心竞争力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代工,一个品牌所拥有的就是一个代表一群人的Style。于是,这个品牌的拓展不再向纵深发展,而转向平面囊括,它将包含所代表的这群人的所有衣食住行,一切生活方式。
 
比如,宝马除了汽车,还有BMW Life Style的服装、鞋帽、手表、自行车等等产品,甚至在其BMW Life Style主品牌之下里还分出了赛车、竞技、帆船、高尔夫、儿童等的细类。而这些产品的消费者定位则都是喜欢并能消费得起宝马这个品牌的目标人群。
 
 
国内的小米也是同样的例子,小米也是一种Style,虽说屌丝从传统意义上算不得什么好词,但却真实的代表了漂在都市的一群有志青年的现实生活状态。所以,小米的手机之后,还有盒子、鞋子、电视等等一系列的屌丝用品会接踵而至,而这些产品的消费人群定位更多就是锁定在使用小米手机的这一类屌丝人群里。

虽然那个曾以倡导“以人为本”红极一时的NOKIA已经光鲜不再,但“人以群分”的细分消费市场时代在突破的地域限制之后已经重装回归。信息革命下基于互联网的长尾服务平台是如今跨地域属性的人类族群聚合的基础,基于互联网信息传播而组建的聚合“长尾”形成“规模”的营销和生产模式正在改变着传统的商业逻辑。
 
传统的商业逻辑认为,品牌的目标消费群体越大,产品的销售面就会越广、销售量就会越大。但如今,随着同质化产品的增多,品牌与品牌之间目标消费群体的重叠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同类产品品牌之间很难区分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体与竞争对手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从而导致不同品牌对同一目标消费群体的重复营销攻势,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却往往收效甚微。随着竞争的加剧,目标消费群体只有不断细分,品牌面向一个特定的、有清晰特征的人群,才能在白热化的红海竞争中胜出!

OTT是面向针对人群的分众化营销模式
 
说完大道理,回归一下文章开头点评的OTT。

近年来,OTT是广电新媒体行业一个炙手可热的名词,其实OTT并非孤立的基于互联网的在电视终端的影视节目在线点播业务,它实际上是基于现有运营商(渠道为王)架构下的全新的商业模式解构与重构。OTT并非一个简单的现象或者过程,而是整个信息革命带来的商业模式变革的结果。在如今的个性化消费趋势下,运营商的规模化、标准化服务已经到了尽头,势必也要效仿传统的生产企业进行模式变革,在自己的统一平台基础上建立支持精细化、颗粒化的运营模块,并将模块分包出去给不同Style的品牌服务商(也可以称他们为虚拟运营商)进行分门别类的细分市场运营。

用分包这个词可能不免会让人想到代理商,如今的电信业在终端销售商也已经大量的在向社会开门引入代理,上周在成都看到某条街上两边的林立的各色门店完全都被三大运营商的LOGO挤满了,全都是代理。但是给用户展示的却都是三大运营商的品牌,销售的都是三大运营商统一的产品和套餐,甚至各家卖的手机也都基本一样(互相串货是电子市场最基本的潜规则),完全是一个同质化的竞争局面。而OTT则是“代理商”主导的局面,需要凸显“代理商”的品牌,为客户定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正如一个代工厂可以支持很多家品牌的产品生产一样,各种品牌的商品在一个代工厂里排期待生产着(所以很多品牌如今很流行了预售,代工生产也需要规模基础啊),一家运营商的基础网络上也可以承载众多品牌的细分市场虚拟运营服务商。每个品牌都要根据自己的人群定位及自己品牌旗下的产品门类进行包装和组合形成特色产品提供给用户,而此时的传统运营商则应更多的转型成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运营商,在为OTT服务商们提供功能强大的业务支撑平台的同时,也将个性化创新服务产品的研发及营销风险转移给了OTT服务商们。

如此一来,作为支撑平台的运营商对基础网络的巨额投资就如同风险投资把鸡蛋分放到很多个不同篮子里,让那些容易掉头的小船们去更细致、更专注的服务客户并承担对分众客户营销的投入风险,被OTT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同时,用户也不用学习具备专业知识去识别每种底层技术的优劣,不需要在眼花缭乱的各色套餐里判别适合自己的那一个,OTT品牌服务商们已经提前鉴定并讨价还价过了(而不像如今的代理跟着运营商屁股后面狐假虎威滴忽悠消费者)。因此,这些OTT品牌服务商与消费者的关系由以前传统的买卖关系也升华成了管家与雇主的关系,至此,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就真正建立起来了。一个品牌的优胜劣汰将完全取决与雇主对管家的信任关系!
 
最后,特别提示各位亲爱的业界同仁,千万不要把OTT当成一个神马神奇的大生意,其实所谓的“OTT”实际上就是一种直接面向细分客户人群需求提供专业服务的“夹缝中求生存”式的定制化高风险经营状态,必须不断创新和改造自我才能持续立足。然而,它也正是民主、自由理念下的最符合“以人为本”价值观的终极服务模式!
 

责任编辑:李慧敏

为您推荐

有线电视追随其订户进入互联网 可免费收看

面对来自YouTube和Hulu等互联网视频网站日趋严重的威胁,有线电视界公布了自己的应对措施,那就是这样一个计划:无需另行付费,用户订购的有线电视节目就能在任何可接入互联网的便携设备上收看,比如,笔记本电脑甚至移动电话。沃顿商学院的专家们认为,就应对互联网视频节目的挑战而言,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早期步骤,不过,他们也认为,将来还要进行更多的这类尝试。6月,全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节目供应商时代华纳公司(TimeWarner)和康姆卡斯特公司(Comcast)宣布,它们将推出一个名为“电视无所不在”(TVEverywhere)的服务项目,并以本月的局部试验开始这一服务。这种服务能让有线电视公司的订户利

新旧媒体的基因排异

无论是时代华纳还是新闻集团,都深具远见地看到了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颠覆趋势,然而从行为模式到价值观念的巨大鸿沟使得这一转型异常艰难2009年5月28日,AOL时代华纳“世纪并购”发生后的第九个年头,时代华纳正式宣布分拆AOL,希望这两家当年被1800多亿美元“错误捆绑在一起”的公司在运营和战略层面上获得“更大的灵活性”,正式宣告这家昔日的先锋就在互联网潮流中变成了尾大不掉的过时货。很多人认为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介只不过改变了信息的储存和获取方式,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新瓶装旧酒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容生产方式移植到互联网上。可事实上,互联网这样的新媒介不仅仅是从信息到思想的新容器,它也将改变创造信息和思想的方式

时代华纳特纳亚太区总裁:中国将成全球传媒产业领导者

马可宝说,对于传媒业来讲,中国是个巨大且日益壮大的市场。“毫无疑问,中国通过创意,聪明才智和人力资源的投入,不仅可以与其全球媒体伙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更会成为这个有影响力产业的领导者。”“这个行业是个全球性行业,越来越没有国界。而当中国从一个内向型的参与者转变成全球传媒行业的领头羊时,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时代华纳。”马可宝说。马可宝对新华社承办世界媒体峰会表示感谢。他说,合作、协作和伙伴关系是本次世界媒体峰会的关键目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全球传媒领袖欢聚一堂,通过世界媒体峰会这个平台,可以增进互信,加强对话,促进合作。本次峰会也成为一个契机,使全球媒体更好地了解中国,并有机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