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棒子,客厅争夺战中的陪葬品?

2013-09-24 09:07:33来源:雷锋网 热度:
家庭客厅争夺战打的真酣,互联网IT公司也想来搅局。

在这场战争中,互联网IT公司并不占有传统电视生产、研发、渠道乃至营销的软硬件优势,单枪匹马从传统的硬件-电视入手,和传统厂商抢市场,明显不是好方法。

电视作为以家庭为单元必须采购的大家电之一,其购买的决定权往往不只是取决于一个家庭成员而是多个,尽管卖场里各类云电视、互联网电视、智能电视的型号层出不穷,新品更新换代的脚步让人眼花缭乱,但电视的家庭属性决定了从传统电视过渡到智能电视这个转型期所需要的市场培育期较长,所需的市场成熟度也较高,举个简单的例子,卖场的人忽悠你,新款的XX电视基于云端的系统的互联网电视,你加装个xx可以看到各类大片,你是不是会想,两个月后是不是又要出改进版,我买的这个所谓新款是不是要淘汰了?注意,每个家庭对于电视的使用年份的心理预期是不会低于五年的。而一款主打新潮概念的电视,是否经得起五年的市场风云考验,这可是个难题。

加上政策的不可预估性和不可控性,于是,许多互联网IT公司一边拉上传统电视厂商研发智能电视,比如爱奇艺和TCL,一边推出一些物美价廉的“打擦边球”过度类产品,比如盒子,电视棒,两头都不误也不可谓一个折中的道路,起码在抢占这块还未被垄断的最后一块屏的道路上,表现一个参战的姿态。

只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市场的厮杀中,最后的胜出者都会找一些“陪葬者”,也许若干年后,待智能电视市场形成几足鼎立之势,纷乱渐平,我们可以再来细数那些早已陪葬的过客。

盒子也罢,棒子也罢,原理不尽相同,比如谷歌的Chromecast不同于小米盒子和百度影棒的一点就是,它是基于Chrome浏览器——这个跨电脑、手机、平板等平台可同步网页标签的浏览器,也就是基于webapp,而不是native app。

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需要依附在手机或者平板上操作,都是将手机、平板上的视频、照片通过wifi无线投射到电视上并直接控制电视上的操作,电视在这里成为了一个比电脑更大屏、分辨率更清晰的大号屏幕而已。

有人说,这些过渡性的盒子、电视棒等产品,其瞄准的消费人群有哪些?

抛去技术上有多高深不谈,先看看定价,谷歌chromecast 35美金,百度影棒198元抢购,小米盒子300多元的售价,PPTV的PPLink 售价199元,索尼Bravia Smart Stick电视棒售价未定,但相信这款被看做是模仿谷歌电视棒的产品售价也不会太高,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发现,这类产品高硬件低价位明显是走让用户冲动型消费的路子。

不过正在激战中的电视厂商们可不答应,或者说和传统厂商们联手的互联网企业心知肚明,盒子、电视棒终究是电视配件,是过渡期产品,语音控制、手势识别、体感识别等人们对于智能电视的期待,将会在一代又一代的这些过度产品的改良和升级磨砺下逐渐完美,而过渡产品又有哪些用户会买单呢?科技控,电子产品发烧友、年轻尝鲜的一代人会买,前提依然是低廉的售价,但面对中国数亿的家庭单元,这个人群还是太少太少。

未来,电视的最终呈现形态也许会变,但这块屏之于家庭的意义应该在未来的十几到几十年里都将存在,过渡期的电视盒子、电视棒是陪葬也好,存活也罢,都算是各家互联网企业在现状下给消费人群喂的一颗糖,极具诱惑力且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方珍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