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电视标准难破局 统一标准缺乏成主要障碍

2007-05-28 10:51:11来源:财经时报 作者:彭瑞财热度:

  进入2007年,3G似乎已经是迫在眉睫了。作为3G的最重要的业务之一,手机电视却似乎并没有赶上趟,糅合了手机和电视功能的新业务,吸引了来自各方力量的角逐。在热闹繁荣的背后,手机电视也同3G和IPTV一样,面临着几大标准同时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手机电视已不再局限于通信领域,数字广播电视技术也盯上了手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统一标准的缺乏就成为手机电视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国家广电总局颁布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CMMB之后,电信系显然加快了对标准的出台速度。

  电信系标准

  5月18日,中国标准化协会首次批准和颁布了中国数字多媒体广播(CDMB)手机电视标准,协会标准编号为CAS 158-2007.据中国标准化协会多媒体通信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广兴介绍,CDMB的核心技术为基于DAB的信道传输技术和基于AVS的信源编码技术。而这两大核心技术均属自主知识产权技术。

  据悉,CDMB标准包含了手机电视产业链所涉及的各个环节。采用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CDMB标准,每年可少付给外国20多亿美元的专利费。

  记者向国标委求证时,国标委办公室人士表示,CDMB已经成为其认可的标准,但具体的详细情况要和相关的委员会了解。

  “手机电视作为3G的重要应用怎么可能缺少中国3G标准的参与呢?”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对《财经时报》分析道。

  从2005年开始,“手机电视”就在运营商的推广下渐成声势,并成为移动运营商关注的下一个新兴增值业务。

  从2004年起,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先后推出了基于蜂窝移动网络的手机电视业务试验。2004年5月,中国联通发布了一项名为“视讯新干线”的手机视频服务。电信系在尝试手机电视业务时,并未放弃对这一新兴产业的控制,并加快了对手机电视标准的研究。

  后发优势

  诺盛电信咨询发布的《移动视频专题报告》显示,2005年,国内手机电视用户数达到50万,市场规模1300万元;2008年,手机电视用户数将达到5220万,市场规模13亿元。显然,广电系和电信系都不愿拱手出让在手机电视领域的未来主导权。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手机电视目前成为热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借助了手机这一庞大的市场。对于手机电视带来的巨大商机,广电系和电信系显然都不愿放弃在该领域内的控制力,就如同在IPTV带来的巨大市场上的争斗一样。

  对于电信系来说,包括中国的移动电信运营商在内的标准研发公司仍在寻找他们的“机会”。在广电总局强势推出手机电视行业标准CMMB后,电信系的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仍然在进行基于移动通信网络的手机电视推广和试验。

  同时,在CMMB被确立为手机电视行业标准之后,电信系显然加快了对手机电视标准的步伐。

  2007年1月,中国标准化协会多媒体通信广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了TD终端电视标准工作组,当时该工作组形成了“TD-SCDMA+DAB+AVS”的组合方案组成中国版的3G手机电视标准,并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欲成为与中国3G标准匹配的中国版3G手机电视标准。

  不到半年的时间,电信系就完成了对标准的研发并获得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的认可。

  “关于移动多媒体广播,广电总局只颁布了CMMB标准,我没有听说过所谓的组合方案。”广电总局广播科学研究院电视技术研究所所长杨庆华对《财经时报》表示,并对TD终端电视标准工作组的提法不予置评。

  就广电系而言,它对CMMB期望甚大,并将其定为行业标准。尽管广电系并不愿意手机电视标准再增加竞争者,但是却无法阻挡电信系标准的迅速出台。CDMB的出台显然给手机电视市场的争斗又添了一把火。

  产业化比拼

  CDMB成为行业标准,广电系和电信系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事实上,各个标准可能最终还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手机电视:全球热播 未来新利润的增长点

在欧美及亚洲其它各地,手机电视已被认为是继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之后的第5媒体形式,亦是电讯商、手机商的未来新利润增长点。这也难怪手机巨头诺基亚,开始为手机电视弄潮。与传统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4种媒体形式相比,据诺基亚亚太区多媒体业务董事JawaharKanjilal表示,手机电视3大特点十分突出:一是时刻相伴左右;二是个人化;三是互动。据诺基亚在芬兰、新加坡的经验显示,手机电视比传统电视更优胜的地方,是能无限延长高峰收视时间。晚上8~10时一般为传统电视的收视高峰期,但在手机电视的运作中,内容供应商可将电视节目数码化后,手机用户就可在不同的时段将节目下载至手机上观看。更重要的是,在这个

手机电视牌照已发1个半 运营商开始跑马圈地

上海文广手机电视项目即将进入商用阶段,广东省正在进行手机电视的试验。此外,其他很多省市移动电视公司也都在对手机电视市场摩拳擦掌。然而在热闹繁荣的背后,不容回避的一个隐忧是:传输标准未定,广电系很有可能再次重蹈有线电视诸侯割据的局面。抢占地盘:广电系迫不及待“本来是一块完整的玉,现在给打碎了,多么可惜的事情。”一位从事数字电视研究工作的沈先生对手机电视市场做出如此比喻。他认为,标准迟迟未定,必将导致各地方手机电视所采用标准不统一,形成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的局面。一位国外芯片厂商驻中国的首席代表也认为,在中国要做一个事情显然太复杂了。主管部门没有敲定标准,各地方已经开始各自为战,这个产业恐怕永远做不

手机电视产业躁动 文广欲商用后调高费用

“每月30元人民币,你在手机上可以看到国内外几十套电视节目和时下最新的电影。”谁听了不会心动呢?不管这种声音是基于哪一种传播形式传到你耳中的。2005年9月28日,上海文广与中国移动共同宣布,正式开通手机电视“梦视界”,提供下载点播和直播等形式的手机电视节目。此次双方联手正式推出的手机电视业务,是全国唯一具备移动手机电视运营牌照的业务。手机电视,这个终端终结者终于要跃跃登场了。流行在全球手机业的一个战略判断是,“照相是去年的大事,音乐是今年的大事,看电视是明年的大事”。尽管这些都是手机的新功能应用,但与前两件手机大事相比,后者带动的则是一个产业链。根据IMSResearch一项报告,到2010

作为大众传播的手机电视 春天还没来到!

作为大众传播的手机电视,春天还没来到!为什么现在手机电视不能称作大众传播呢?一个简单的传播过程是由传者,内容,媒介,受众组成的,下面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去比较当前的手机电视与大众传播的不同:1.烧钱的娱乐与大众的消遣广州曼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它的《手机电视系统方案要点》中认为手机电视的用户群定位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商务高端用户和追求时尚一族”大众传播之大就大在大规模生产信息与大规模受众即大众上,我国著名的传播学者郭庆光认为“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多,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这里我们仅谈手机电视受众与大众传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