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盒子有明天,或没有后天

2014-03-28 09:22: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热度:
从2013年国务院拓展宽带网络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出台以后,网络电视开始爆发,催热了一波又一波的智能盒子热。在智能网络电视盒子开始爆发的同时,电视机厂家也加快了智能化步伐,并在年底掀起一场4K超高清热。
   
随着盒子销售量的提升,面对巨量的没有智能化的电视终端,人们看到了盒子巨大的市场前景,很多公司按耐不住纷纷投入盒子大战。盒子的未来如何,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以便给想进入盒子市场的公司作参考。
   
盒子的由来:
   
盒子的英文名称是 Set top box,意思是放在电视上面的盒子,所以也称其为机顶盒。机顶盒的最初用途是作为模拟电视加密收费的工具,但进入数字电视时代,几乎所有的电视机是模拟的,必须配备一个数字机顶盒才能收看,现在所指的机顶盒就是这种类型。只不过有很多机顶盒已经不再配备数字电视解调器了,也就是目前所说的智能网络机顶盒,智能网络机顶盒的爆发源于数字电视运营商的短视。
   
盒子市场的形成: 
   
这个过程颇为复杂。其实,10年前数字电视刚开始起步阶段,电视机就已经具备了盒子的功能。电视机内的盒子功能没有被利用起来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广播电视的区域性和封闭性,相互之间不需要互联互通,不需要统一的技术标准,而导致广电电视终端的技术标准封闭和混乱,而电视机是一个通用化程度较高且高度市场化销售的产品,需要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不可能根据各个电视运营商混乱的技术标准生产,这都源于行业组织甚至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另一个原因是利益,盒子厂家与运营商以盒子为中心建立起了一个既得利益群体,出于维护既得利益考虑,它们自然要阻碍电视机内盒子功能的发挥,这也许是最关键的原因。
   
上述两种因素让电视机长期充当了一个带有喇叭显示器的作用,没有技术进步的空间,并且形成了巨大市场存量,反过来给盒子们形成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都是由于金钱利益所引起的资本逐利的必然结果。于是就有了一种说法:机顶盒技术发展快速,可以几年一更新,对于寿命长更新慢的电视机来说就应该充当带有喇叭的显示器,而机顶盒市场潜力无限。如果让技术进步仍停留在5年前,这个说法或许还有一定的道理,但在今天宽带网络和智能终端的高速发展,对于10年前的广电机顶盒还老当益壮,且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实现智能化的境况,大家都已经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现象的存在。技术进步的量变,开始引起产业的质变——广电的垄断不再,很多人都想将电视运营商给OTT掉,一些电视运营商开始惶惶不可终日,由原来的强势变为弱势。
   
因此,目前机顶盒市场的形成是垄断和标准混乱的结果,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
 
现在,有线电视盒子销售遇到了瓶颈,让单纯依靠盒子发展业务的广电危机在进一步加深,随着业内互联互通和统一技术标准的呼声日益高涨,广电产业内部以盒子为中心偏安一隅的既得利益集团也会一个个土崩瓦解。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面对曾经被其鱼肉的用户,站在用户的角度踢开令人讨厌的机顶盒,直接让电视机具备机顶盒功能,不具备机顶盒功能的电视机将逐步减少,这对于老百姓和电视机厂家而言是一个好消息。
  
电视机使用寿命周期较长,盒子们会有美好的明天,但随着不具备盒子功能的电视机越来越少,盒子们或许就没有了后天。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下)

机顶盒采用软件技术实现数字电视即时CA解密(由于没有计算机的支持帮助)必须解决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对信号处理的运算效率来达到和电视广播同步运行的匹配。其次为了保证CA不被破密的安全性,不能用降低CA抗破密的强度来凑合存储空间限制和运算效率,还不能提升机顶盒的成本(只能降低)。此外从长远发展来看,随着FTTH进一步的成熟普及和大容量存储器件的不断开发成功,它还可以起到家庭网关的作用(这方面的论述从略)。

周师亮:机顶盒机卡分离的发展趋势(上)

一机顶盒从世界范围内广播电视发展方向看,模拟电视被数字电视取代是无庸置疑的,取代的时间和方法则随各国的国情而有所不同。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经济实力有多雄厚,那国也不会于朝夕之间将所有模拟接收电视机都打入冷宫而以数字接收电视机来取代之,于是数/模转换机顶盒就应运而生。我国已经拥有三亿多台模拟接收电视机,当前我国有线电视由模拟向数字整体转换的关键条件

国内主要卫星电视机顶盒厂商目录

1、同洲电子2、长虹3、深圳九洲信息4、福建神州电子5、高斯贝尔6、江苏银河电子7、深圳迈威8、深圳创维9、深圳成功10、福州卓异11、大亚科技12、江苏银河13.其它

06年前瞻:手机电视与IP机顶盒等备受关注

考虑到能源成本高涨与房地产泡沬化等因素,一些华尔街的分析师相当担忧2006年的美国经济。但投资银行JefferiesBroadview的技术管理总监DavidCreamer指出,半导体也许会成为新焦点。Creamer表示,随着半导体业界一些合并或并购案、首次公开发行(IPO),加上部份跨领域大型企业积极寻求成功的新兴科技以使其技术更加完整,2006年对半导体产业来说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