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国内视听媒体发展的10大新趋势

2014-10-24 08:00: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2014亚太OTT峰会组委会热度:
今年,国内视听媒体(尤其是围绕OTT TV)发生了很多大事,本文并非总结列举这些大事,而是探讨这些大事综合起来的背后所暗示的国内视听媒体发展的10大新趋势:
 
1、视听传媒新技术属性更加突出
 
新的信息技术正在改变一切,推动媒体加快进化重生。传统广播影视经历了建设新媒体、与新媒体互动发展两个阶段,正在步入与新媒体全方位融合发展阶段,新技术基因改变着传统形态的广电媒体,与网络视听媒体融合而成现代视听传媒。
 
媒介融合的外在表现形态虽然多样,但其核心是因技术融合而达到的功能融合,即多种媒介均可独立或越位合作完成视听信息的制播、传输和接收流程。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广播影视技术之间相互渗透融,将以往单纯的视觉、听觉整合并扩大到人体全感官,将以往单一的信息制播传输过程多元化,新旧媒介均具备了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的“全媒体”特性。
 
视听传媒的内容生产、传播、终端与消费环节都已融入高新技术,向互联网迁移和改造,催生了新的传播理念与模式、新的业务形态、新的业务流程和更加复杂的产业链,传播深度广度、产业潜能、关联面与规模急剧扩大。
 
传输网络已具备信息集成播控功能;播出平台向内容制作、集成与传播平台拓展;用户从消费者变成内容生产者和传播者;视听传媒因为网络技术而无处不在,不断超越人们的经验,成为智慧城市和智慧家庭的载体和工具。
 
目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三大热点技术加快应用,将再造视听传媒业务模式,带来更大机遇。视听传媒新技术属性及其带来的服务属性凸显,迫切要求相关部门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及时主动应用新技术;也迫切要求有关部门把握新技术发展趋势,尊重和适应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布局、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促进视听传媒与新技术的深度融合。
 
2、主要发达国家广电机构已基本完成与新媒体的融合
 
从全球广播影视发展实践来看,传统广播影视与新媒体已进入融合共进、优势互补的新阶段。主要发达国家的广播影视在市场的引导下,紧随互联网媒体发展并运用新的技术改造自己,率先基本完成传统广电媒体与网络视听媒体的融合,实现了传媒物理层面、功能与业务层面、运营机构、多元服务、商业模式以及体制、政策的融合,形成了互联网时代的新的视听传媒格局。
 
新技术打破了传统广电传媒产业链,视听传媒产业重组加快。2013年,全球娱乐、媒体和通信行业的并购交易活动愈加活跃。美国广播电视领域交易额为253亿美元,占媒体交易总额的1/8。广电传媒从新媒体技术获得发展动力,再次实现快速发展,全球传播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西方国家借由文化贸易和国际传播推行的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输出,更加广泛和便捷。
 
3、多方资本推动传媒产业变革
 
新技术使传媒产业与更多的相关产业接驳和融通,新政策响应新技术要求,不断降低传媒产业准入门槛硬件商、解决方案服务商、网络运营商、内容制作与运营商、终端制造商、电商等相关产业运营商集结视听传媒行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竞争格局。视听传媒或为投资与资本运作的热门,以互联网为轴心,视听传媒与相关产业的混业和融合运营成为新的产业现象。
 
从2013年起,视听传媒产业的并购与重组挂上加速挡。中国沪深两市涉及影视、广告、游戏等领域的并购事件达55起,涉及金额近400亿元。阿里巴巴接连出手,先后以64.2亿港元并购文化中国60%股权、以65.36亿元购买华数20%的股权、与云峰基金一起以12.2亿美元购买优酷土豆18 .5%股权。这是近来传媒与娱乐产业重组的典型案例之一。
 
诸如此类的产业并购重组深刻改变着中国的传媒格局:
 
1)单一传媒业务运营不复存在,传统广电媒体业务和视听新媒体业务都与相关产业空前融合,视听传媒产业卷入相关产业大循环,产业运作被产业链运作取代,其核心价值和边际价值将几何级数般放大。
 
2)巨无霸式视听传媒娱乐机构改变了竞争生态,视听传媒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资本的竞争门槛抬高,唯有创新和创意能成为稀缺资源,带给企业发展的希望。
 
3)原有的视听传媒体制将发展变革,体制内体制外企业、国有民营企业将自动打通。社会投资的大量进入,要求建立视听传媒产业领域的混合所有制,在这种条件下,国有视听传媒如何主导行业发展格局、通过什么样的治理方式实现预期的视听传媒发展,成为管理部门的新课题。
 
4、传统广电媒体与视听新媒体全面融合加速,视听传媒新格局即将形成
 
媒介融合肇始于技术创新,加速于制度创新,深化于市场创新。2014年,传统广电媒体与新媒体将进一步深度融合,媒介融合、产业融合与体制融合勾连缠绕、互相促进,开创视听传媒新格局。
 
传统广电媒体与视听新媒体之间的业务边界消融,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都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社交化、融合化发展。近年来,传统广电媒体生存与发展压力越来越大,融合发展成为共识,忧患意识和变革动力空前增强。
 
1)传统广电媒体机构将转变为全媒体机构
 
有实力的广电媒体将着力于多媒体、多业务发展,建设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形态协同互补的全媒体,并加快调整内部组织架构以及内容生产方式,打造现代全媒体运营商。在此背景下,传媒机构竞争的马太效应将进一步凸显,领先的广电媒体将通过资源聚合跨界发展,迅速成长壮大,而滞后的广电媒体可能局限在传统领域,市场空间和髟响力将日渐萎缩。因此,应进一步创新政策,允许和支持优势媒体机构打破地域限制,与弱势媒体机构在产业领域以强带弱,整合发展。
 
2)播出机构走向网络平台化、社交化运营
 
广电媒体适应新的传媒与消费环境,必须走平台化、社交化运营模式,以优质节目为基础,打造集内容集成、节目搜索、多终端播出、多媒体互用、多商业模式互济的综合性视听运营和服务平台。广播电视台要由目前相对封闭单一的节目生产与提供商,转变成为开放的、综合性的视听传媒产业实体。
 
5、视听传媒新体制将加快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同志强调指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既需要进行技术升级、平台拓展、内容创新,也需要对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作出深刻的调整和完善。从目前情况看,我们的一些体制机制还不能适应融合发展的要求,束缚了新闻生产力的发展。要加快改革步伐,积极探索创新,推动形成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为融合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和有力支撑。”
 
在融合发展背景下,除了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机构之外,电信运营商、网站运营商、内容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终端生产商等都纷纷介入视听产业各个环节,社会化和市场化程度大幅提升,视听传媒主体日趋多元。
 
此外,目前,传统媒体机构与新媒体机构的竞争在一定意义上是体制之间的竞争。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这一部署及相关政策将有力推动现代视听传媒产业全面转型和快速发展。
 
6、产业结构加快转型
 
传统广电与视听新媒体融合发展将带来商业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要素聚变,视听传媒产业因融合而获得巨大发展动力与机遇,进入新的快速发展周期。
 
影视版权收入增长进入快车道,并成为视听传媒产业最有潜力的增长极。虽然传统广电媒体广告收入增速持续下滑并可能出现负增长,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省级台、地市台广告可能大幅萎缩,但视听传媒广告产业总体仍将高速增长。
 
优质节目的广告价值进一步扩张,新兴视听传媒因广告与销售的链接将带来广告产业的爆发性增长。有线网络向综合服务运营商转型,商业模式多元化,收入将持续保持两位数增长,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大通信服商的差距将加快缩小。
 
7、产业体制加快转型
 
随着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深入推进、新兴媒体产业体制日益成熟和融合程度不断加深,视听传媒产业体制加快向市场主导转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基本确立,各类视听媒体特别是新兴媒体市场平等竞争,优胜劣汰
 
国有经营性广电单位转企改制,向公司制、股份制转型。视听传媒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将继续扩大,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有望提升。
 
混合所有制企业越来越多,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加快同视听传媒资源聚合,视听传媒的资本“饥渴症”快速缓解。多层次视听服务产品和要素市场加快成熟。
 
与此相适应,视听传媒的“管理”理念应转换为“治理”理念,管理体系要转变为治理体系,由行政手段为主向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并重转变,由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管理与社会管理并重转变。在转型过程中,内容管理、导向管理与质量提升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舆论阵地建设的实现形式将从事业载体为主向产业载体为主转型。
 
8、产业重组加速扩大,催生产业巨头
 
产业链重组构成新的视听传媒竞争格局。为了集聚更多市场资源和占领更大市场份额,视听传媒产业链上的企业纷纷从优势环节介入,向上下游延伸,联通各产业环节,构建自我循环的产业链或产业群,形成“平台+内容+终端+应用”产业模式,谋求收益最大化。
 
9、传输覆三夏冬和内容服务将向普及化、标准化和均等化发展
 
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文化体制改革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十多年来广播影视惠民工程实施的基础上,在政策要求和支持下,现代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体系将沿着新技术应用、标准化和均等化全面升级。“
 
十二五”末,广播电视“村村通”、有线电视未通达地区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都将基本实现,地面数字电视网初步建成,有线电观数字化、交互化加快推进,宽带网、4G网和网络视听业务日益普及。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到公共服务中,公共服务的数字化水平将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公共服务的重点将由网络建设转变为内容服务。应积极推进内容服务的标准化、对象化,尽快确定基本公共服务的节目范围和标准,建立群众评价和反馈机制,推动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有效对接,保证提供多类型、多层次和针对性强的节目服务。
 
10、广播影视公共服务进入制度化发展阶段
 
目前,全国人大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立法进程已经启动,十多年来各项文化惠民工程的有效做法和经验将上升为法律条文。公共服务设施网络、服务提供、政席责任、政策保障等均将纳入法律规范。广播影视公共服务的运行与提供,将从依靠政策推动向依靠法律保障升级,实现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使之不因决策部门注意力的转移而变化,不因政府机构调整而削弱。可以预见,中国特色广播影视公共服务制度有望在未来十年左右基本形成。届时,广播影视公共服务“中国模式”将趋于成熟,演进为有别于“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的全球第三种模式,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消费”日渐风靡的今天,视听新媒体的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并呈现出以上10大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整个产业链及其他多个相关产业链充分、深入、细致地交流与探讨,由DVBCN & AsiaOTT将在2014年11月主办的“2014亚太OTT峰会”就正好可以提供一个这方面的很好的商务交流平台,因为“2014亚太OTT峰会”将聚集电信/移动运营商、虚拟移动运营商、有线电视运营商、OTT企业、网络广播电视台、电视平台服务商、视频网站、互联网加速服务商、基础应用服务提供商、相关行业协会、智能电视终端厂商、应用商店、数字文化投资机构等,紧密围绕“掘金OTT视频之外的其他商机”这个主题展开商务交流。

责任编辑:饶军

为您推荐

打通OTT TV产业链,觅转型制胜良策

摘要:由深圳市半导体行业协会与思瑞达传媒联合举办的“2012字电视与智能终端技术发展论坛”将于2012年9月20日在深圳马哥孛罗好日子酒店隆重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产业链上下游重量级嘉宾,深入探讨OTTTV产业带给我们的商机与挑战,为珠三角地区广大消费电子系统厂商提供转型思路与取胜策略。在中国电视生态系统从广播模式向互联网模式过渡的过程中,本土企业面临巨大机遇。市场研究机构DigitalTVResearch的报告指出,中国整个OTTTV产业收入也将会从2010年的5000万美金激增至2016年的13.8亿美金。与此同时,国内OTTTV产业也在逐渐成形,包括内容供应商、牌照商、网络传输商、运营商、

OTT TV是挑战?还是机遇?

聚焦全球电视变革——亚太OTT TV峰会首日在嘉宾激昂的演讲与热烈的讨论中完美收官,更多精彩,敬请关注峰会的专题报道……据DVBCN记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