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不是梦人工智能或实现“蜂巢思维”

2016-04-25 10:13:35来源:环球网 热度:
据英国《每日邮报》官网4月20日报道,美国未来学家佐尔坦·伊斯特万(Zoltan Istvan)所代表的超人类主义党相信可以通过科技实现永生和肉体上的完美。他表示,几十年后,可以通过科技将人脑接入“人工智能(AI)矩阵”,实现蜂巢思维,即所有人都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连接在一起。


报道称,这项技术实现的基础是通过脑电图读取大脑发出的电子信号,然后通过另一项技术刺激大脑,使大脑能感知到设备输入的信息,这样就可以实现人机或者智能交流了。伊斯特万称,这项科技虽然现在还处于最初阶段,但5到10年之后,应该会非常普遍。

超人类主义者认为,人类可以通过大脑升级、半机械肢体移植、基因操纵等技术实现人机交流。他们的另一设想是将一个人的大脑备份,未来可以创造出一个真正的“阿凡达”,实现“重生”。


伊斯特万表示:“你只需要使用现在的技术对大脑进行详细的扫描,等到20、30年后新技术成熟的时候,就可以按照所扫描的内容重建一个与本人高度一致的大脑,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实‘阿凡达’,到那个时候,机器人高度发达,和人类没有本质区别”。

人类甚至可以通过半机械肢体移植增加新的能力,比如加一个尾巴。伊斯特万称:“我相信十年内,可以在四肢瘫痪的人身上加一套外骨骼,让他们健步如飞。20年之后,人工智能将成为人类最大的危机,也是最深远的福利。”
 

责任编辑:高娟

为您推荐

东方早报:《阿凡达》是电影界“神话”

上海和平影都IMAX厅的售票窗口被网友们形容为“堪比春运”。韩寒在题为《2010年1月5日》的博客里仅用百余字描述了他观影的感受,最后的结论是: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对于这样一部电影,在3D和IMAX的情况下,我给出满分十分。“你‘阿凡达’了吗?”变成了问候语。在美国,“××会是××的‘阿凡达’吗?”甚至已经成了一个用来品评某个事物够不够“革命性”的标准句型。那么,《阿凡达》到底有多不凡?!2009年伊始,当梦工厂动画制作公司的CEO杰弗里·卡岑伯格,将2D电影到3D电影的“进化”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