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传感器:破解“晕动”关键点

2016-09-28 08:53:19来源:中国电子报 热度:

      
      火爆的VR(虚拟现实)市场少不了传感器的强大支持。作为VR设备中实现人机交互功能的核心零部件,传感器应用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VR设备的用户体验。   

  VR的沉浸式互动体验让使用者津津乐道,但对于很多用户来说,不舒适的眩晕感也成为VR饱受诟病的一大障碍。当下,头盔体验过程中以及随后的一段时间,用户都可能会出现强烈的眩晕感,感到疲劳、眼花、恶心等,这些都是VR晕动症的表现。

  “在业内研讨会上,专家们更喜欢探讨诸如如何减轻VR头盔的重量等硬指标问题,”已经体验过市面上大多数VR产品的赛迪顾问分析师侯云仙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但我认为,VR产品的眩晕问题才是推动产业发展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

  晕眩感是如何产生的?侯云仙解释道,VR体验对性能的要求是普通PC游戏的7倍,流畅、高分辨率的画面感对显卡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在VR全视角的屏幕中,当人转动视角或是移动的时候,画面呈现的速度跟不上,晕眩感即由此产生。实验证明,从用户做出头部运动,到其看到相应反馈图像的延迟时间不能超过20ms,否则会有很明显的拖影感。

  作为Oculus和索尼第一代VR产品的供应商,歌尔股份2016年的出货量预计将占据全球高端VR市场的80%。该公司研发部长杜洋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个体不同的生理特性决定了对VR设备眩晕感的耐受程度,除此之外,延迟是导致眩晕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VR设备而言,产品体验主要就是动作捕捉的准确性和显示的延迟这两方面,而这很大程度上都是由设备中的IMU(惯性)传感器决定的。

  杜洋指出,降低延迟,提高IMU传感器的精度,以及使用AMOLED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眩晕问题。

  “不眩晕才是真VR”正是大朋VR一体机的宣传语。据悉,大朋VR设备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六成。该公司工程师赵俊也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对比智能手机中的传感器,VR设备对传感器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更高,如果精度和实时性不够,就会直接导致晕动症。

  “目前,VR设备中的IMU传感器主要用来捕捉头部的运动。而使用者在虚拟世界的物理信息主要就是头部的朝向姿态以及所处的物理位置。”赵俊表示,“因此,IMU传感器在VR中起着基础核心的作用。”

  杜洋把VR设备中的传感器分成三个大类:最主要的一类是IMU传感器,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和地磁传感器,用来捕捉使用者的头部运动,特别是转动。

  第二类是动作捕捉传感器,目前的方案有红外摄像头和红外感应传感器等,具体方案不一样,用到的传感器也不同,主要用来实现动作捕捉,特别是使用者左右前后的移动。

  第三类是VR设备中会用到的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比方说佩戴检测用的接近传感器、触控板用的电容感应传感器等已经被广泛使用,而眼球追踪用到的红外摄像头,以及实现手势识别、实现AR功能的传感器等可能会被应用在未来的VR设备中。

  不难看出,作为智能终端的一类产品,VR设备中应用的传感器本身并未突破现有智能终端传感器的体系框架。以最重要的IMU传感器来看,也就是那么几家主流供应商。但是,为何相近性能的传感器应用在不同品牌的VR设备中,用户体验却相差巨大?

  “传感器性能其实都差不多,但算法直接决定了产品的体验。”杜洋解释道,“传感器本身能实现的功能比较单一,但结合算法就可以实现复杂的功能。比如HTC Vive的Lighthouse定位方案,就是用红外激光发射器配合红外光传感器,从而实现精确的动作捕捉和定位。”

  传感器供应商并不会提供算法,算法需要VR设备商自己开发。上面提到的第一类传感器的算法已经比较成熟,各家方案基本差不多;第二类传感器目前的使用难度最大,对算法要求也最高。

  “传感器属于敏感器件,对温度、磁场、重力加速度很敏感,调校和适应不同的环境因素要花费很多精力。”赵俊表示,“我们在校准、精度、实时性和适应不同环境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责任编辑:陈倩

为您推荐

物联网基石:传感器和传感网有巨大潜力

第1页:北京传感器产业处于培育期传感器和传感网是物联网“金字塔”的最底层和最基础环节,具有巨大的产业潜力。北京市作为国际性大都市,在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建设、智能建筑、智能家居等多个领域对传感器产品有迫切的市场需求。北京传感器产业处于培育期传感器技术是一门涉及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电子学以及通信与网络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高新技术,其产业发展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一是“基础、应用两头依附”;二是“技术、投资两个密集”;三是“产品、产业领域分散”。我国传感器企业在设计、关键工艺、可靠性、产品开发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和创新,尤其在敏感元件和传感器制造技术领域有了长足进步,并形成了40项

未来5年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将高速增长

全球领先的光通信市场和技术研究公司ElectroniCastConsultants日前发布了一份新的研究报告,关于点光纤传感器和连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全球消费量的调查分析,并对光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接口模块的市场形势进行了单独分析和预测。自ElectroniCast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供光纤传感器市场和技术分析的课题以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的增长。ElectroniCast的国际业务总裁StephenMontgomery说道:“事实上,我们的分析师自1976年就开始跟踪和分析各种先进的光子技术。在光纤传感器方面,20世纪70年代,光纤陀螺仪和声学传感器的实验室演示最终促成了第

中科院褚君浩院士:从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看智慧地球

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中国光学学会纤维光学与集成光学专业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2012国际光纤通信论坛”于2012年8月11日-12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隆重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上以物联网与传感器为题做了主题演讲。褚君浩:大家上午好!我跟大家交流一下物联网与传感器的发展。现在最热的概念是智慧地球,这是IBM在2008年提出的概念。智慧地球是什么呢?就是互联网加上物联网。物联网是把物品的系统性通过传感器得到的信息互相联系起来。比如我们现在每个人的身上要放一个心脏的传感器,如果说某一位先生他的心脏现在发生有不好的波出来,无线通讯把你的信号送到医疗中心,医疗中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