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设计对VR发展重要性极高

2016-09-28 09:41:25来源:中国电子报 热度:

       在VR发展进程中,IC芯片的设计重要性极高。由于需要处理复杂的图像运算,所以GPU十分关键;而在头戴式显示器无线化的发展上,802.11ad技术极有潜力;此外,定位传感器和动作传感器也是VR应用的重点。   

  计算能力要求高 GPU是关键

  目前,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备受瞩目,成为厂商聚焦的新兴领域之一。VR会运用到的零组件十分广泛,除了CPU和GPU外,各种传感器也是重要组件。根据拓墣产业研究所(TRI)预测,2016年穿戴式设备总量将达1.12亿台,其中约1400万台为VR装置;2018年预计VR装置可增长到2200万台。

  对硬件厂商而言,VR装置最重要的参数就是显示器分辨率和刷新率,分辨率决定影像画面的细节度,而刷新率则决定用户在使用VR装置时的舒适程度。

  由于VR需要让用户拥有不同视角的拟真感受,在图像运算和处理上要求极高,因此在其内部的众多零组件中,GPU最为关键。值得说明的是,对头戴式VR而言,主要的图像运算由后端计算机完成,所以这里的GPU指的是计算机里的显示适配器,而戴在使用者头上的头戴式显示器内部,则以装配MCU和各类传感器为主。

  整体而言,GPU的核心频率、内存频率、像素填充率、材质填充率、浮点运算能力与光栅处理单元皆为重要的性能判断指标,可以决定画面是否流畅运行和使用者的互动体验是否良好。高效能的核心频率和内存频率让GPU运算更为快速,光栅处理单元是将3D立体图形化为2D平面像素,而浮点运算能力则是决定物理运算能力,比如爆炸碎片的行进方式和角色衣服受风吹动的飘动方式等,皆属物理运算的范围。归纳VR在图形处理时所需技术,可分为实时渲染和场景管控两部分,其中实时渲染仰赖GPU运算能力,而上述如核心频率和内存频率等,皆会影响运算性能优劣,场景管控则牵涉较多的软件算法,依靠CPU程度较高。

  GPU技术因为门槛高,在独立显卡领域全球目前仅有两家大厂NVIDIA和AMD从事开发;而在移动设备领域内,如Qualcomm和联发科等应用处理器(AP)厂商,皆已将GPU整合进自家SoC中;此外,NVIDIA和AMD都在开发以GPU运算“场景管控”,未来极有机会大幅减轻CPU的运算量。

  要想避免画面延迟,GPU的运算能力变得十分关键。除硬件规格外,GPU架构更为重要;在软件支持上如Frame Queuing、Timewarp与Asynchronous Timewarp等,同样也很必要。一般而言,从使用者转动头部开始算起,直至图形计算完成,传回头戴式显示器的屏幕中,此时间延迟需低于20ms,才可有效避免晕眩。

  从有线到无线:802.11ad的应用

  在游戏VR系统中,头戴式显示器以有线方式连接至后端计算机,而把手(或手套)连至计算机的方式则为无线设计,可使用Wi-Fi(如802.11ac)或蓝牙技术。虽说现阶段许多游戏内容无需大动作摆动头部,游戏场所也不足以让使用者跑跳起来,显示器看似没有无线连结的需求,但其实在技术和成本效益许可之后,未来无线显示器势必会成为用户的选择,因为这种方式使用更为轻松方便,且不必担心一不留神,便扯到后部的计算机。

  以1080×1200分辨率和刷新率90Hz的画面为例,传输所需带宽约为2.6Gbps,以一般压缩率为4%~10%计算,压缩后每秒所需带宽为104~260Mbps,对802.11ac(运作于2.4GHz或5GHz)或802.11ad(运作于60GHz)技术来说,皆在可传输范围内,亦即头戴式显示器无线化将成为可行方案。

  虽说802.11ac Wi-Fi通信技术在良好无干扰的环境下传输速度约可达300Mbps,但此为理想状态速度,尚未考虑频段拥挤和信号干扰等问题,况且若分辨率和刷新率再提升一些,802.11ac的带宽便会不足。而对802.11ad技术来说,目前传输速度距理论值7Gbps还十分遥远,但在不同调变机制下,已可达1G~2Gbps传输速度。

  因此,头戴式显示器无线化的实现仰赖802.11ad技术的可行性较高。大体而言,802.11ad技术作为无线头戴式显示器的解决方案仍处于研发阶段,即便其带宽大小足够,但在时间上还是会有约100ms延迟,无法达到VR要求。其中,美国芯片商Nitero宣布已和硬件厂伙伴进行合作,将在2016年下半年推出相关的60GHz无线VR产品,届时值得关注其延迟是否可被使用者接受。

  若数据和画面等可通过无线通信传输,电力需求则成为另一考虑因素。目前WiGig解决方案的功耗仅0.6~0.8W,以3.5V锂电池来计算,电流约为0.2A左右,可令一般3~3.5Ah的手机电池使用15~17.5小时,负担并不大。

  802.11ad技术正开始进入市场,投入的芯片厂以Qualcomm、Intel与SiBEAM为主;CES 2016上,联想的ThinkPad X1 Carbon和宏碁的P648 NB也宣称可支持802.11ad,至于VR上的应用,预计还需1~2年后才会逐渐增多。

责任编辑:陈倩

为您推荐

ICTC2005--金秋十月西子湖畔盛大开幕

2005年10月23日,西子湖畔好事连连。和着西湖狂欢节的欢声笑语,第十三届"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ICTC)也如期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行。来自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浙江省人民政府、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研究委员会、浙江省广播电视局的领导和业内著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开幕式。ICTC2005开幕式当天,广电总局副总工程师杜百川代表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到会做主旨报告,重点是介绍了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的最新发展;浙江大学信息网络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鲁东明先生向与会代表做了题为《依托数字媒体网络拓展农村信息服务——广电网络发展的一种机遇与挑战》的主题报告。科学亚特兰大有限公司欧洲和亚洲区

章之俭先生总结ICTC2005

为期三天的“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在一片热烈的讨论之中缓缓地落下了帷幕。在大会落幕之际科讯网有幸采访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科技委员会高级顾问章之俭先生。章先生对记者说:“本次研讨会是参会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参与研讨也是十分激烈,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新的高度。数字化以后给广播电视事业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整个行业都很关注自己未来的发展。回想第六、七届研讨会的时期也就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候广播电视网络也面临着一个改造的问题,就怎么改、如何改大家也是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那时候面临的主要技术问题是IP和ATM网络,到底哪个是未来的趋势大家各执己见。当时的讨论十分激烈,整个会场都

ICTC2006将10月召开 面对新媒体、新业务

在杭州举办的“第十四国际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ICTC2006)”定于10月20日-22日在杭州之江饭店举行。ICTC经十三届的发展,已经成为广电技术领域内科技交流活动中的品牌会议。90年代初ICTC诞生时,正是中国有线电视开始蓬勃发展时期,ICTC紧密地结合着中国有线电视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介绍国内外先进技术、交流各地的发展经验,引领着中国有线电视的发展。至今,会议的“有线电视”名称没有改变,但是其内涵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不断拓宽,ICTC2006面对的新媒体与新业务了。历年来,国内外著名厂商都在ICTC上发表最新技术成果,但会议的主题体现在论坛的安排上。今年ICTC在第二天、第三天下午都将用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