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趋势:物联网进入大航海时代

2016-12-05 13:51:26来源:物联网智库 热度:
物联网的发展可谓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自然选择。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联网生态也在逐步建立。然而各式各样的终端设备,海量的数据以及复杂的应用场景导致物联网的成熟期并没有那么快的到来。


 
现阶段物联网的发展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物联网业务是一种泛在业务,存在着行业壁垒难突破、技术限制、跨场景应用以及产业发展不成熟等问题。
 
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难题?建立统一的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无疑为物联网发展打了一剂强心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物联网平台势必成为物联网生态布局者的必争之地。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未来物联网价值链的最大份额将在软件和服务方面,至2025年,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营业收入占比将达到85%,平台将是产业生态的核心,应用支持平台(AEP)和连接管理平台(CMP)领域可能出现行业巨头。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物联网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大部分流量将归集于平台商,针对运营商提供基础平台或应用平台的厂商,将更受益于行业的成长。
 
物联网平台的作用
  
 
物联网平台承上启下,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枢纽
 
物联网平台可对终端设备实现设备管理、网络连接管理、数据管理分析,并提供物联网应用开发服务、同时对接第三方应用系统。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技术成熟,物联网平台将提供强大的商业分析功能。
物联网平台对上承接业务,对下连接终端。大量的物联网终端设备接入平台后,通过传感器实现对现实世界信息采集,并通过移动网络(LPWAN\GSM\3G\LTE\5G等)、WIFI、ZigBee、蓝牙、RFID等连接技术传送给平台。随着时间的变化,海量数据的汇集并存储在大数据平台上,进而经过平台的数据分析产生有价值的基础数据。具有应用开发环境支持的平台可调用相应的API再通过通信网络传输信号实现终端设备的交流与联动。
另外,对于传输实时性要求较高,传输量较大的传感网,具有边缘计算部署能力的平台将实时下发信息给对应的终端设备,使其拥有简单响应或信息预处理功能。
 
物联网平台需要更大连接
 
物联网的接入量巨大,对平台的容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物联网时代,数以百亿万记的终端设备连接到统一物联网运营平台上,看似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例如众多设备厂商有着不同的生产标准和驱动接口,不同的企业用户、消费者用户的采购标准也大相径庭;各个行业有着不同网络连接需求,一个平台很难解决网络问题;每个物联网应用场景需要多种设备进行联动运行等。物联网平台服务商如何整合硬件设备,将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大多数企业选择的模式是“培育”设备厂商,与各类终端设备厂商达成合作。但如此一来,设备量很难达到万物互联的一个标准量,并且无法快速为用户提供商业价值。
 
爱立信预测到2021年,全球的移动连接数将达到275亿,其中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157亿、手机连接数为86亿。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能安防、智能电力、智能交通、车联网、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慧医疗等领域连接数将呈指数级增长。物联网背景下,终端数量的增加带来追直接的就是网络压力。网络连接错综复杂,服务商很难为使用者提供稳定且形式多样的通信环境。常见的网络连接方式有移动网络(LPWAN\GSM\3G\LTE\5G等)、WIFI、ZigBee、蓝牙、RFID等。很多非网络运营用户,更注重应用,并没有网络运营经验。
 
大连接平台存在什么样的门槛及优势
  

 
通过平台管理的方式为客户提供网络管理,专业的运维服务的方式,可以使客户简单、便捷、廉价的接入多样化网络连接,专注于更多的应用开发与实践。而有许多通信设备商可以搭建稳定而且广覆盖的通信网络环境,以其在IT行业内积累深厚运维管理经验,为终端用户智能化体验保驾护航。例如新华三就是这样一家企业,最新推出的绿洲平台提供稳定的网络通信管理和远程运维服务。
 
新华三拥有500万台无线AP潜在接入量,在物联网连接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连接优势。对于物联网用户来说AP是构建网络环境的核心点。将AP管理起来就是将网络环境进行管理。用户所有的数据可通过AP传输到服务器端,AP是数据的汇聚点。对AP进行管理,就可以将其覆盖的终端设备数据管理。通过单个AP针对不同厂商终端设备提供网络连接,模块化的网络块,再通过无数的AP进行连结到绿洲平台,就能够实现统一配置管理。统一的管理界面将为用户带来极大比便利,并可以提供多种设备组合实现真正的场景化服务。统一运维管理,将可实现设备固件一键升级,自动维护等功能。
 
提高物联网平台横向管理能力的同时,也实现了商业模式转变。绿洲平台的价值转化结合了自身优势与IT行业的积累,在企业级AP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打造多样化的物联网AP在物联网生态布局中开疆扩土。物联网平台服务能力的提升必然增加了用户黏性,绕开了平台日趋同质化的问题。而在物联网平台服务商与终端设备厂商在为大数据的价值争得头破血流之时,平台服务能力的提升将为这场“持久战”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联网平台如何拓展业务?
 
垂直业务整合
 
  
从几个垂直行业开始突破,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复制到其他行业中去。一方面教育、医疗、工业等行业都在寻找一个接入物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SaaS服务市场已走向成熟阶段。物联网平台正为SaaS服务与行业搭建这样一个机会。例如新华三绿洲平台依靠对物联网AP的控制为校园提供深入的基于物联网的“云-网-端”服务。如此依靠自身优势将项目落地,抢占行业先机才是明智之选。
 
积累业务数据
 
  
大数据的潜在价值非常可观,但要避免拿大数据讲故事,务实地推出对客户更有价值的多样化的产品才会赢得客户的信赖。物联网运营平台不在于存储多少数据,在于将这些数据活化,对其进行分析,呈现给客户。然而在大数据价值真正爆发点来临之前,专注于更多垂直行业,做好垂直行业的数据分析,解决垂直行业遇到困境才是物联网平台服务商的当务之急需。
 
深入行业,对行业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积累行业用户。只有在实实在在的项目中积累可靠有用的数据才能获得所谓“大数据”价值,只是一味的接入端口,产生大量相关性不强的数据,无法真正整合物联网业务,洞察消费者。
只有在垂直行业不断进行业务积累,整合业务数据,建立先发优势壁垒,在未来的大数据商业价值挖掘中赢得先机。
 
结语
 
物联网平台一方面将信息、内容和具体的应用进行了有效配置和整合,满足客户对物联网业务的需求并且可以为客户创造增值价值。另一方面,通用平台提供了可复用的网络连接、可复制的平台功能,既降低了物联网投资成本也降低了终端和应用的开发门槛。统一网络管理及设备管理更是降低了运维成本。
 
目前的物联网平台并没有完全解决我们在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但随着物联网业务的开放,各行各业的不断的融入,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成熟更智能化的万物互联时代将不是梦想。 

责任编辑:王倩倩

为您推荐

“新三网”一网打尽

随着加快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三网融合决定的出台,沪深两市科技股被群体激活,不仅是上述三类被融合的相关网络行业大幅上涨,市场中凡是带网的板块也极度红火,其中,物联网、智能电网表现最为出众,连带融合的大网被投资者称为“新三网”。据统计,上周通信、电子信息、数字电视、计算机、物联网、智能电网等6类板块累计资金净流入高达186.44亿元,显示出市场资金对上述板块有很高的参与三网融合第一创业认为,包括天威视讯、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等在内的有线电视企业将打开于电信业务的新市场,受益程度最大。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提供基于影视节目的新型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中兴通

无锡:该不该啃“三网融合”这张“画饼”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融合不是新概念,提了足足有多少年了,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电信和广电在各自领域里互不相让,比如两家为抢占家庭终端——电视,分别就形成了有线电视和IPTV水火不容的两种替代性极强的业务形态,这各行其道的做法使得三网融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增值业务在广电领域有着非常宽泛的范围,除了基本收费包之外的业务,都称作增值业务。当前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EPG广告和股票业务较为成功之外,其他增值业务受限于单向机顶盒的广泛部署和体制及市场等因素,业务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但是,增值业务宽泛、自由的定义,让广电人在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业务冲击时,无法不相信增值业务的灿烂未来和巨大的潜在盈利空间。换句话说,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和未来,让已经占据了客厅娱乐市场的广电运营商对三网融合趋势下的增值业务充满了想象和信心。另一方面,IPTV业务和网络电视带来的威胁,让数字电视运营商也不得不试图通过增值业务来

NGB欲进军家庭物联网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上海“NGB高峰论坛”介绍了《NGB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一报告由NGB专家组撰写完成,并将在今天(3月22日)的CCBN主题报告上正式发布。在这一报告中,颇有几个令人兴奋的亮点,暂在此谈一两点自己粗浅的看法。NGB:广播与IP四种模式并存之前对NGB的定义是: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