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能热多久?

2017-02-14 10:20:29来源:《中国记者》杂志 热度:
“短视频热”从生产者来说,若干比较知名的媒体人开始进入视频领域。以今日头条为代表的技术平台,从播放数据统计到资金投入,都是几个数量级增长;似乎资金也在向这个领域汇集。为什么?

一、短视频 “热”解析

对于创作者来说,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新业态出现后,机会在哪里,进入的前提不应只是“热”。在此可以分享一些个人感受。2012年我刚刚创办壹读传媒时,就开始制作短视频,壹读视频曾风靡一时,当时的思考是:视频是信息传播的一种形式或者工具,并列的工具包括:图片、文字、语音等等。在所有上述工具里,视频的传播效率最高。为什么?单位时间内,视频所承载的总信息量最大,既包括影像信息,也包括声音信息(解说),还包括文字信息(字幕),还包括为传播者提供二次加工的可能,有人就喜欢把视频里精彩的对白截屏后,作为图片再传播。如果对传播效率有高需求的创作者,是可以考虑用视频工具的。

有的朋友已经知道,我打算做一次环球旅行,并将所见所闻变成内容,这就需要动用视频,现在的互联网条件非常有利于视频这种内容组织工具的应用,而以前却不行;因为以前的视频制作和推广成本太高,高效传播效率带来的收益很难承受高成本。哪些因素导致成本降低?首先是器材成本降低,以前要组织一个视频团队,需要非常多的“高端”设备,这些设备背后是高成本的技术团队,现在手机已经成为非常好的视频制作工具,拍摄效果和专业设备相比不逊色,使用场景又更多样,基本上可以随时随地使用,而实际上,在很多场合,一些大型机器是用不上的。

此外,很多软件非常方便地帮助“小白”生成很有趣的视频,让视频创作从“专业”桎梏中走出来。其次,内容分发成本降低,分发效率提高,“效率”既包括更准确,也包括更及时地找到目标人群。从准确方面,今日头条引领的智能分发渐渐成为主流,由机器来判断信息应该推荐给谁,而且机器能不眠不休地工作。此外,用户也加入到分发,人人都在分发,人人都是渠道。“及时”方面就不用讲了,随时上传随时发布。

二、短视频是空间巨大的市场

在成本降低的同时,潜在收益在增加。工信部统计,2016年1月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有9.8亿。其中绝大多数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加上内容更容易获得,大家几乎把所有碎片时间都拿出来看内容,这意味着总需求变得海量。同时因为分发的准确(社交媒体的朋友圈分发和机器分发),在10亿这个数量级上完成市场细分,意味着每一个细分市场都可以产生规模用户,市场容量大得难以想象,以前大家同时看几条视频就行了,细分市场不同,可能需要几百几千几万条视频才能满足需求。用户增多意味着潜在收入变大。上面几个因素连起来:短视频是一个拥有10亿用户,除睡觉时间外,无时不刻不在看内容(包括视频)的市场。

三、如何把握短视频的“风口”?

也许上述因素是“短视频热”的几个原因。那么是不是大家都要尝试下?未必。尽管有上述的好,但关键还是要回到你的擅长,你的目标,而不是聚焦在“视频”本身,甚至不一定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视频表达,图文、声音,依然是某种场景下最好的传播工具。

对多数创作者来说,首先是某个领域的“专业人士”,最擅长对某个领域的理解,比如,懂得吃,懂得玩,懂得历史,懂得法律,懂得女性,懂得时尚,懂得天文地理,懂得书画艺术……有了这个基础之后,才有通过什么工具(比如视频)表达的问题。对多数人来说都不能说懂视频,如果对其他领域一无所知却因为视频而成功,要么因为你很有运气,要么你就是影像方面的天才。优质的视频内容,应该主要是来自某个领域受过良好训练的人(包括媒体人),或者他们组成的团队,流量市场会呈现二八效应,前面说的这些人,他们的产品,将会获得80%的流量,这个公式是不会变的。

最后是几个粗浅的看法:一个项目也好,一个产品也好,应该从点到面,最初可能是某款产品火爆,然后不断在这个基础上迭代迭代再迭代,不建议一上来就做很多尝试;只要有可描述的规模用户,赚钱就不是大问题,可能你只需留下一个商务联系渠道,就会有人找上来,当然,内容要足够好;要充分运用今日头条这样的智能分发平台;对创作者来说,IP在高效率低成本获得流量和用户方面变得更重要。

责任编辑: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