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人工智能年度人物——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兼CEO余凯

2017-04-06 08:38:17来源: 热度:

不断成熟的“人工智能”(AI)技术,让学术领域和企业家们更加意识到高效利用这项技术的重要性。如何在日新月异的当下不断挖掘人工智能的深度、拓宽应用广度是必须思考的问题。恰逢2017年开春之际,DVBCN&AsiaOTT推出了人工智能年度人物专栏,聚焦当前人工智能领域,本期分享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创始人兼CEO余凯对人工智能的真知灼见。

余凯 在慕尼黑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曾在微软、西门子和NEC工作。余凯是南京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兼职教授,以及中科院计算所客座研究员。余凯博士被授予中关村高端领军人才,北京市“海聚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前百度研究院副院长,深度学习实验室主任。2015年5月22日,余凯已经从百度离职,已正式完成离职手续,离开百度创业,建立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公司。

 

“传统人工智能系统”多以科学演绎的方式发展

 

 

余凯指出,人工智能首先应具有感知的能力,通过传感器能够感知到环境的变化;其次是理解力,从感知阶段上升到对世界的理解;第三是决策能力,通过理解之后做出决策。

人工智能最简单的形式是通过观测到的现象、数据、知识,映射成预测、判断。余凯用了一些比喻来梳理了这个过程:输入图像输出“物体”的名字的映射,就是图像识别;输入语音讯号输出“文本序列”,就是语音识别;输入一段话输出“解析的树状结构”,就是云储;输入车辆行使周边路况情况输出“控制决策”,就是自动驾驶。

 

关于过去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系统,余凯指出过去多以演绎的方式来建立系统,其概念类似“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一个基本法则出发,推导出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这种方法主要受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的影响,通常从不言自明的公理出发,但从这一思维出发所得到的人工智能系统,常常会过于简单。

传统基于规则的人工智能系统,没有取得积极的成果,但却得到了很多教训。余凯说到,其一是这个世界是纷繁的,存在着很多因素和要素,彼此之间有复杂的影响,形成复杂的网络和系统,难以用一个公式来描述;其二是有很多因素和参量不能观测到,所以系统具备不确定性;如果用确定性的规则,无法掌握这样的复杂系统,要采用基于统计的概念;其三是现实世界纷繁复杂很难完整描述,只有从数据中不断地学习、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同时跟随数据的演化和进化,才是关键。这也是“大数据”的重要意义,数据在本质上,为人提供了了解世界的可能。

 

驱动人工智能进展的三大因素

 

 

余凯认为驱动人工智能的进展主要有三个因素:

大数据:线下的数据不断线上化。

 

大算法:深度学习和增强学习的发展,深度学习用来感知、处理信号,增强学习则做于决策。二者相辅相成。

 

大计算:按照摩尔定律,2030 年一千美金买到的计算资源跟人脑相似。当然,现在英特尔宣布摩尔定律开始变慢。所以预测没法这样下去,另外一方面,从宏观上讲,对处理器架构的改版不仅仅是工艺层面,架构的变化也为计算带来变化。

 

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将替代手机成为新媒介

 

 

今天手机在连接人和世界这件事情上扮演的地位相当于PC时代的浏览器,几乎是唯一的连接人和服务、连接人和世界的节点。

 

但是展望未来,可以看到汽车、家电、玩具都变得越来越智能,在家只需要掏出手机来操控某个家电、洗衣机或者空调。余凯表示,智能家电、汽车、玩具的人机交互功能越来越强,处理信息的能力越来越强,它们表达信息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比如说,在不远的将来,大家就会看到很多家居产品上会有个大屏幕,展现非常丰富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应该更多的是直接和这些产品进行交流、交互,而不会再掏出手机,找到APP,然后开始操作。

余凯表示这里面蕴含着硬件形态的连接结点会更加适应这种分散化场景。比如,今天能看到的一个例子就是汽车。汽车的屏幕越来越大,中控平台现在可以针对汽车做的语音交互。这些都是更直观的展示,追求的是让你进了汽车之后,完全不再需要手机。

 

所有的这些硬件的智能化,都会具有感知,交互,和控制的能力,都会成为广义的机器人。在各自的垂直场景中,它们都成为连接人和世界的节点。自动驾驶汽车就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与未来发展

 

 

余凯表示,从目前来讲,绝大部分人工智能创业公司都是在基于 GPU 这样的计算平台和在基于Caffe、TensorFlow 这样的开源平台,用比较成熟的模型结构来训练,然后做一些解决性问题和 Demo,差异化确实不明显。基于现在的开源模式来做创新,在算法方面壁垒确实也不高。所以这就导致在一些标准问题里,各创业公司的效果都差不多,技术差距也并不大。这里面的核心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工智能原创性技术太少。

最近大家在说中国 AI 的人才、技术储备、研究、创新都有优势,余凯表示这个观点他不太认同。实际上,国内学生在已经讨论出解决办法的情况下去做拿竞赛、刷分,这方面我们很擅长。但真正做出 AlpahGo 这样的创新,确实还差些火候,而且国内也缺乏孵化这种创新的土壤。

 

余凯认为实际上,人工智能产业仍处于早期阶段,重大应用场景还在不断摸索,产出的确非常低。“但如果回到‘.com’时代,你会发现当时的商业模式也是探索了很长时间。资本市场确实有追逐短期回报的现象,所以明年下半年到后年,即便整个 AI 投资市场趋冷也并不奇怪。”他说,“AI 行业与‘.com’时代一样,即便是趋冷,但也不会影响到整体的趋势。”因为 AI 确实在推动产业发展,实实在在创造价值,它不会进入一个万劫不复的寒冬。

实事求是地说,如果按照投资机构的计算方法,AI 泡沫是一定存在的。AI 创业公司确实估值比较高,而且市场进展也并不尽如人意,但是到 2017 年或后年一定会有所变化。余凯还十分风趣地打了一个比喻说:“从长期趋势来看,适当泡沫纯属正常,就像啤酒有泡沫味道才更好,正是因为泡沫才让各公司都有机会去登上舞台。不论怎样,大家亮个嗓子,在舞台上唱一下。”

最后,余凯表示他对 2017 年充满了期待,希望未来人工智能处理器硬件行业会有大的突破;同时相关算法上继续持续创新;在某些应用场景上出现重大突破,如医疗、自动驾驶、智能家居等。

责任编辑:黄焱林

为您推荐

应给物联网植入人工智能的基因

从09年起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物联网的概念,代表信息化发展方向。物联网(TheInternetofthings)的概念是在1999提出的,它的一般定义是: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GPS)、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