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全文】郭平:华为云大战略发布——打造“全球5朵云之一”

2017-09-06 13:05:09来源:AsiaOTT 热度:


作为全球ICT的行业盛会,HUAWEI CONNECT 2017(华为全联接大会)于2017年9月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在现场发表主题演讲《与伙伴同行,打造智能社会五朵云之一》。
 
郭平表示,经过一年发展,华为的云战略更加清晰。华为有决心,也有能力和伙伴打造全球五朵云之一。“鸡蛋从里面打破是生命,从外面打破是煎蛋。”郭平说,华为会主动把握机会,时不我待。
 
这个世界上,联接什么的都有,但什么都能联接的,就只有华为了,我们是真正能把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联接起来的技术公司。
——郭平
以下为郭平演讲全文
 
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早上好:
 
欢迎大家出席华为全联接大会。
 
这是我们第二届全联接大会,感谢来自全球各地的客户、伙伴和媒体朋友们,与我们相聚在一起,继续商讨云和数字化转型的问题。
 
去年,我们提出了智能社会的愿景,Cloud 2.0和哥斯达黎加式的生态建设,经过一年的发展,华为的云战略应该说更加清晰,我们在解决方案、生态建设方面也取得了预期的进展,接下来的三天里,我和我的同事们将逐一与各位分享。
 
 
20世纪初期,纽约街头有近10万盏汽油街灯,需要大量的人工每天晚上同一时间去点亮,在大约20年的时间里,这些汽油灯逐渐替换成了电灯,接入电网。
 
在今天的上海,上百万大大小小的企业在建设自己的IT系统,有专人负责搭建和维护。在未来的20年里面,这些系统也会像当年纽约的汽油灯一样,统统接入云。
 
 
华为认为,未来二三十年,人类将进入智能社会。
 
政府和企业将充分发挥ICT技术的力量,实现政务、企业运作的逐步数字化,并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支撑下迈向智能化时代。现在,所有的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视频分析、IoT平台管理,全部都可以以购买云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云已经成为ICT技术的主要提供方式。这样一来,政府、企业和个人就可以聚焦在自身的业务和创新上。
 
 
1943年的时候,IBM的创始人托马斯·沃森说过:“我认为也许5台计算机就能满足全世界的需要。”随着PC产业的发展,这个判断成为IT界的经典笑话,但是,随着宽带网络的普及,云服务正在成为IT业的主要模式,由于投资的规模效益和新技术的发展造成的马太效应,云必然会走向集中化,但另一方面,由于国际上数据主权等限制,最终不可能统一到极少数云上面,所以说,老沃森说的“全世界只需要5台计算机”即将成为现实,当然不再是5台计算机,而是5朵云。
 
 
1994年,任总在华为几乎一穷二白的情况下,提出“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当时连我们自己的很多员工也都不相信,但是,我们做到了。
 
今天,云成为智能社会的重要基石,华为有决心、也有能力和我们广大的伙伴一起,在智能社会时代打造“全球5朵云之一”。
 
 
为支撑我们这一战略选择,我们将全力打造包括公有云在内的华为云。
 
坦率地说,过去这段时间有部分客户和伙伴对华为是否长期投入公有云有些疑虑,在这里,我们向客户和合作伙伴承诺,华为已经战略投入了公有云,并且将长期提供服务。我们已经成立专门的CloudBU。
 
在中国,我们压强投入,全力打造华为自己的公有云,与此同时,我们也和伙伴一起建设合作公有云,如天翼云。在海外,我们选择最有能力,最受尊重的当地企业共建公有云,以获得普遍信任,尤其是当地的政府和大企业的信任。
 
基于华为自己的公有云,以及和伙伴共建的云,我们期望未来能在全球范围内打造成云联盟,大家知道航空公司在全球有三大航空联盟天合联盟、星空联盟和寰宇一家,我们希望将来客户接入到华为云,即可通达全球。
 
 
在华为云的商业模式方面,我们选择的是“靠技术和服务变现,不靠用户数据变现”,这是华为和传统互联网公司的最大区别。具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来讲:华为自己的公有云服务,以及我们帮助企业客户建设的私有云,华为提供技术和服务,帮助用户做数据变现。合作公有云,华为提供技术,协助运营伙伴实现商业成功。
 
 
在2015年,华为发布云战略时,我们提出“华为公有云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的运营原则。今天,我再次承诺“未经客户许可,华为云不做数据变现,也不会胁迫用户和华为做数据交换。”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华为云的几大基因
 
 
首先,华为是一家技术公司。在这个世界上,联接什么的都有,但什么都能联接的,就只有华为了,我们是真正能把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联接起来的技术公司,世界上也就只有其它两三家公司跟我们做的事情比较接近。
 
今天,全球1/2的人在使用华为的网络设备,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靠技术上的持续投入,我们曾经引领产业界的SingleRAN无线基站,全光网和DC交换机,都是长期技术投入的结果。
 
 
当前,云是政府和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华为下定决心强力投资,打造云平台,不断增强大数据/AI等新能力,满足客户业务升级、创新的需求。
 
第二个基因是安全。云上业务和数据的安全,仍然是当前客户最关注的话题。
华为云从技术和制度两个方面,建立了专业的保护体系,来保障客户的业务、数据安全。
 

在技术上,华为提供从芯片到业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等,比如采用专业的云安全芯片可以更高效地解决云安全问题。这样,我们就能够为客户提供远远高于当前独立IT系统安全水平的保障。
 
从制度方面来看,我们采取3方面的举措,首先是把安全嵌入到业务流程中,作为IPD等流程的一个要素,所有产品开发绕不过去;其次,我们保障研发费用5%用于网络安全;最后,我们和产业界,学术界,尤其是全球顶尖的科学家开展合作,共同推动云安全架构的发展。
 
第三个是服务基因。在业界很多人的眼里,云服务是一项标准的,挂在空中的服务。但在华为看来,云其实是需要地面服务的。
 
跟传统的OTT云企业不一样,华为是“长于云”的典型代表,我们自己的IT架构极其复杂,既包括办公系统,又包括生产系统,既有2B业务,也有2C业务,大量的传统架构和创新服务并存,长期处于变革之中,因此,我们理解全球化大企业、政府的需求和挑战。并且已经摸索出了一条多云管理的道路,我们有信心以技术和经验储备,协助政府和大企业实现数字化。在后面我还会讲讲华为内部的变革故事。
 

华为从客户的实践中也充分理解政府、企业上云的挑战,实际上,如果没有比较贴身的地面服务,政府和大企业很难自己实现业务上线,比如说,2015年,肯尼亚政府在首都内罗毕迎接教皇的来访,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平安城市云的建设,我们只用了5个月就完成了初验,很快投入使用,如果没有强大的地面服务,这种交付速度是不可能的。
 
第四个基因是分享。去年,在HC大会上我们提出了华为要打造哥斯达黎加式的生态,我们希望创建开放、有活力、多样性和共荣共生的环境。不管合作伙伴大小,只要有实力有创新,我们就一起携手合作,共同为客户解决业务挑战、创造价值。
 
 
华为打造生态的目的不是拥有一个数据平台,把工业界的合作伙伴全部变成加工厂,我们要做的是提供技术平台,伙伴们结合这一技术把自己的专业技能转化成机器智能,总的来说就是利用各方的优势力量,打造共荣共生的生态环境。
 
我去年提到,在这个生态中华为只拿1%,在过去的项目中也得到实践,比如说我接下来要介绍的华为平安园区案例。这是华为自己园区的建设项目,我们一共部署7个业务平台,包括IoT,大视频等,里面有华为自己的产品,但更多的来自30家合作伙伴,有大型安防、楼宇、GIS的大型厂商,像海克斯康,霍尼韦尔,也有一些有实力的小伙伴像普元、依图、达索、软通动力等,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14家是新引进的企业。
 
我们伙伴们的产品在今年试点的三个华为园区中商用,未来将走向华为全球172个国家的园区,更重要的,一起走向全球市场。一起实现商业成功。
 
 
接下来我想谈一谈华为云方案的设计、技术架构和生态建设。
 
首先是设计,华为致力打造的是一朵特别适合政府、企业的混合云。

 
当前,所有的政府和大企业云都采用混合云的建设模式。这个情况,一方面和心理感受有关,另一方面跟客户的业务特质有关。比如说:现代企业办公离不开office,那么office 365这一SaaS服务必然长期存在;许多企业的ERP系统也是短期内难以被替换的,再加上创新型企业通常会引入外部领先的AI能力,来自不同的云平台,所以说,从这几个方面来看,政府和企业要管理的云一定是混合的多云,甚至是多云+非云。
 
因此,为满足政府和企业的诉求,华为致力打造面向实际业务场景的云,使得客户可以在华为的私有云、公有云之间灵活配置,也可以轻松地把第三方云纳入管理。
 
另外一方面,针对行业特征做一定程度的个性化定制,比如:政府、金融、交通等,各有各的特征和诉求,无法用完全标准的公有云解决,我们的混合云为此做了一定的个性化开发。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的同事郑叶来和黄瑾会分享其中的细节。
 
在技术架构方面,华为云充分利用公司在终端、网络、云等各个领域的长期积累。所以,华为云可更好地实现“云、管、端“协同。
 
从端说起,当前,市政、办公、生产等场景使用了多种多样的连接方式,连接挑战巨大。华为拥有以太、光、Wi-Fi、LTE、微波等丰富的物理网络连接技术,可以实现全场景的信息接入,打破信息孤岛,将原碎片化的终端信息汇聚到云中。
 
 
再到管道部分,终端和管道之间协同,是华为长期的优势,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4G网上用华为手机抢红包都能比别人快一点。
 
云和管之间同样也能实现协同,根据云业务特征动态调整带宽,是华为云的特点之一。总而言之,端和管的协同和互动,将更好地支撑我们这一朵混合云。
 
关于这部分技术内容,明天汪涛有精彩的讲述。
 
 
在生态建设方面,华为利用全球平台优势,将持续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我们在全球建设20个OpenLab,覆盖公共安全、智慧城市等垂直行业,作为跨行业创新的孵化基地。基于华为独特的联接和网络优势,我们和工业界领先的GE、ABB、霍尼韦尔等公司合作,将原来不相干的各行各业,如:安防、制造、能源等等,涉及到的多种传感器联接起来。目前华为已经与伙伴一起创新孵化了200多个面向行业的解决方案,加上我们遍布全球的服务团队,为我们共同的客户持续提供服务。
 
后天生态Keynote环节,我的同事阎力大和张顺茂跟大家分享我们的进展和未来梦想。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华为云的典型故事。
 
今天,我要分享的有三个故事,第一个是垂直行业的应用:用云打通全国公共视频资源,充分发挥“大平台网络效应”的故事;第二个是水平应用:山东潍坊的智慧城市案例,利用云平台支撑12大城市应用,实现一个千万级人口城市交通、市政、水利等领域“充分协同”的故事;第三个是企业的应用:华为自己的例子,跟大家分享“云支撑数字化华为”建设的一些进展,希望对各企业上云有所帮助。
 
 
了解电信行业的朋友可能还记得在网络有一个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节点的平方数成正比,简单来说节点越多价值越大。
 
在全国公共视频方面,就有这么一个大联网的趋势,在今年7月份的贵州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提出了公共视频大联网,充分利用新技术的优势,实现从各区封闭,到区、市、省最终到全国的全网打通,具体目标有四全:“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全国视频大联网还可以和人工智能、公共大数据结合,实现从“破案->预警”的转变。
 
我们来看一个利用公共视频寻找丢失小孩的真实故事,我们知道互联网上有不少众包方式寻找失踪孩子的应用,但是,对于这种重大的民生问题,政府需要更有保障的方案,公共视频大联网就是解决方案!
 
今年春节,深圳龙岗区一个三岁孩子走失了。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迅速从视频云中找到了一个片段,怀疑孩子被一个中年妇女带走,但问题是,头像很模糊,不能确定嫌疑人。怎么办呢?民警马上用模糊图像搜索匹配到了高清图像。又从身份证信息库里面锁定了身份,发现她入住了某宾馆,调出宾馆视频看到了被拐走的孩子,确定了嫌疑犯。又通过全国公安数据大联网中发现她带了小孩从深圳北站搭乘火车潜逃去了武汉。公安干警马上部署在武昌将孩子救回,全程只有不到15个小时,小孩还没感受到恐惧,就回到父母的怀抱。
 
如果没有视频大联网,没有云提供的强大处理能力,这是不可能的。
 
在海外,我们也帮助多个国家部署了包含公共视频的平安城市解决方案,最典型的是在肯尼亚,项目部署后效果非常明显,第二年犯罪率下降了46%。
 
圣彼得堡、马达加斯加等一系列城市也部署了类似的视频方案,这样的案例还很多,搭载了人工智能的视频能力成为平安城市的最有效工具,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视频云为社会安定将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潍坊的故事,山东潍坊是一个人口接近1千万,GDP5000多亿的中大型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潍坊一直走在全省、甚至全国的前列。
 
最近,潍坊部署了城市级的IoT云平台,联接智能城市的十几个应用,实现了协同效益。

 
智慧潍坊最核心的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联接了城市中的安全生产、交通出行、水利管理方方面面,实现了海量的人与物、物与物联接的管理;这一大平台可以充分发挥巨大的汇聚价值。潍坊市和华为共同启动物联网产业联盟,目前已经汇聚了50多家业界优秀的合作伙伴,我们将争取利用3-5年时间,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的物联网产业园区,带动相关产业及社会各领域应用创新。
 
以智慧路灯为例,全市现有4万多盏LED路灯,由IoT平台实现的控制,运维效率提升45%,亮灯率提升25%。据测算,年度节省电能可达680万度。
 
再举一个市政设施协同的小场景。
 
以前路灯是路灯,井盖是井盖,一遇到台风、暴雨,“夺命井盖”的悲剧时有发生。那是因为过去井盖丢了没人知道。
 

现在,井盖一被异常移动就会发出信号,IoT平台收到后,就会调用路灯上的摄像头,查看现场情况,通知市政及时检修,避免悲剧的发生。同时还会通知到交警等部门,避免交通堵塞、环境卫生的问题。
 
在这些单个应用基础上可以做好集成,比如说:分管安全的市领导可以在一个大屏幕之上看到所有的跟安全有关的管理界面,包括城市内危险品生产、消防、山体滑坡方方面面的安全信息,统筹决策。
 
我们再来看看海外的智慧城市例子。
 
沙特的Yanbu是一个年轻城市的代表,华为在yanbu联合行业合作伙伴,在单一大平台之下发展了系列智慧应用,通过大数据和智能运营中心提升了城市的综合管理能力,城市投资增长了18%,就业新增1.8万个岗位。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普遍趋势,华为将发挥全球的平台优势,联合专业合作伙伴,加速这一进程。
 
接下来我讲讲我们华为自己的故事。
 
在过去这些年里,华为作为技术提供商,帮助众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如:太平洋保险,工商银行,迅达电梯等等,在接下来的两天中这些优秀的实践者会陆续上台跟大家分享经验。
 
 
最近,越来越多的客户提出:华为自己是如何用云来打造数字化华为的呢?那么,今天我借这个机会,来谈一谈华为自己的故事。
 
华为公司的业务复杂度决定了IT架构复杂度不会亚于其它全球大公司或者是政府机构,下面不妨来看看我们的“多云的架构”。
 
首先,我们来看华为所使用到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像ERP等重要业务软件,为了保障数据安全和业务稳定,目前状态维持不变。第二种是内部工作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等,既要安全也要追求效率,它们以私有云方式构建。第三种是第三方SaaS服务,包括Salesforce等20多种服务,追求的是全球业务扩展和业务弹性。
 
我们的多云管理系统就是打通应用和数据,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无缝协同:
 
IT基础设施层面同样是“多云架构”。总体来说,IT就是面向业务做好了内、外部整合,实现“ITas a Service”。
 
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两个典型场景:供应链和平安园区。
 
 
供应链变革,是华为在多云支持下的数字化转型的典型案例:1999年,华为刚启动集成供应链改革的时候,我们的销售额只有大概15亿美金,只有深圳一个工厂,供应链员工有3000人。到今年,我们的销售额翻了五六十倍,接近1000亿美金,但我们的供应链员工人数保持在1万人,面向未来,我希望公司在2000亿美金的销售情况下,保持人数不变,并且做到供应链更简单、更及时、更准确。
 
“简化交易,与客户做生意更简单” 比如:盒式设备完全不需要配置报价,买路由器就跟在华为商城买手机一样,不仅方便还订单全程可视。正是这朵混合云支撑了供应链向“更简单、更及时、更准确”方向演进。
 
华为园区项目是多云支撑下的另一个数字化转型项目:
 
华为的园区分布在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需要管理超过400万个联接对象。我们计划汇聚园区25个子系统,打通数据,建立全球统一的数字化运营中心,以实现提升安全防护、提升响应速度和提升服务体验三大目标。
 
华为希望“自己的降落伞自己先背着跳一回”,通过在自己园区实施数字化改造,把所有的风险和困难都经历一遍,以便后续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价值服务,我们计划在明年6月份之前完成三个试点项目,再复制到华为全球172个国家的园区。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积累经验,锻炼人才,形成方法论。
 
寻找同路人也是这个项目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像刚才我讲到的,除了华为自己的产品外,更多的来自30家合作伙伴,我们特别引进了14家新伙伴。他们产品未来将走向华为全球园区,更重要的,一起走向全球市场,一起实现商业成功。
 
集成供应链管理和平安园区,只是华为数字化转型的两个典型场景。
 
总体来看,华为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实现大平台支撑下的精兵作战。从实时(R)、在线(O)、全连接(A)、定制(D)、社交(S)的体验出发,实现交易过程数字化。
 
举两个例子:例如,在印尼,华为每天平均交付307个站点,覆盖1000多个岛屿,同时有1183支施工队伍,每天物流运输使用车船363次。基于数字化作业平台,客户、华为、分包商三方计划在线协同,所有货物和队伍位置状态信息实时可视,人、货同步到达站点,质量远程验收。利用数字化手段,行为即记录,记录即数据,交付进度提高30%,单站成本下降13%。
 
相比交付,销售具有更强的不确定性,数字化挑战更大。在中东,我们正在与客户一起,探索建设连接最终用户、运营商和华为三方的云平台,实现网络状态实时可视,在线自动规划仿真,基于客户商业需求秒级在线生成解决方案,并自动对接客户下单系统。最终将实现客户投资决策周期由16周缩短到4周、商用周期整体缩短50%以上。
 
跳出华为公司,我们来看其它的传统企业,当前,对于很多企业管理层来讲,面临着“主动变革”和“被动转变”的选择。
 
 
在华为看来,鸡蛋从里面打破就是生命,从外面打破,恐怕就成了煎蛋。主动拥抱数字化变革,时不我待!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将造就很多伟大的公司。我们希望抓住这样的大机会,但我们拒绝机会主义。
 
华为从来没走过捷径,也不会走捷径,华为云同样如此。脚踏实地,厚积薄发,这是华为云坚守的价值观,也是我们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承诺。
 
华为会踏踏实实,和伙伴一起打造云联盟,成为世界上的五朵云之一。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靳玉凤

为您推荐

华为公司王晓曦:2012年云计算进入关键期

5月24日 北京消息:在第四届云计算大会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王晓曦发表观点称:“云计算在2012年到了非常关键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