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以技管网 创新脚步不能慢

2018-09-06 15:10:07来源:人民邮电报 作者:苏德悦热度:
监测发现诈骗电话,立即精准识别并依法进行事后干预关停,在整治诈骗电话上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仅仅“打得着”还不够,诈骗电话已经拨出,对用户的危害已经造成,没能事前或事中干预,“防不了”的问题怎么解决?

随着诈骗技术智能化专业化的程度升级,诸如此类需要破解的技术问题会越来越多。而要取得反诈攻坚战的胜利,必须尽早突破这些瓶颈。对通信业来说,一方面要“拼技术”,提升技术打击能力,精准发力,让诈骗分子无处可逃;另一方面要“成合力”,形成体系化的技术防范能力,协同出击,全方位打击诈骗行为。



 
诈骗对抗不断升级

需技术“命门”突破反诈瓶颈

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攻坚战说到底是一场技术的争夺,谁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谁就能对另一方产生制衡作用。近年来,尽管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纷纷进行技术创新,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诈骗技术和手段加速迭代,精准化、智能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程度不断升级,对抗强度不断升级,诈骗手段愈发隐蔽,新型诈骗方式层出不穷;通讯信息诈骗发生的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国外,从传统的话音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伴随这些新情况新形势,诸多新问题也先后出现,严重影响着打击治理的成效。

通讯信息诈骗呈“高科技”的严峻形势给通信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技术创新上,脚步不能慢!不但不能慢,还要加速跑,要与不法分子争时间,跑在诈骗发生之前,将诈骗行为从源头上截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下定决心、保持恒心、找准重心,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只有把握技术这个核心“命门”,才能有效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2017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当前,工业通信业发展面临的诸多不平衡不充分集中表现为“六个不适应”,其中之一就是“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与日趋严峻的安全风险形势不适应”。这再一次强调了网络安全的核心是技术安全,化解网络安全风险的关键必然是提升技术能力。对于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来说,从核心技术上突破,实现以网制网、以技管网,已成为新形势下打赢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攻坚战的必然选择。

技术创新协同联动

实现“防得住 打得准 检得出”


在技术创新上下功夫,提升精准发力能力。目前各省区市已建立起了诈骗电话技术防范系统,基于电话、短信等形式的诈骗得到有效遏制,但利用互联网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的新型诈骗不断出现,对抗性更强,方式更隐蔽。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最终是要与诈骗分子进行技术对抗,这就需要时刻密切跟踪诈骗的最新动态,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加强技术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增强精准发力能力,在攻防战中“打得准”。与此同时,要强化产学研合作,建立专业化、多兵种的技术团队,研发适合网络侧和用户端的技术产品,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声音识别、虚假号码识别、关键词监测等,提升事中事后处置能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主动出击能力,实现事前监测预警,从“被动防御”变为“主动抵抗”,全面增强诈骗信息监测预警、综合分析和防范处置的能力,真正实现“防得住”“检得出”。

在技术联动上下功夫,形成协同联动合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是一项与诈骗分子进行技术对抗的系统工程,绝不是靠一两个部门用一两项技术就可以实现的。尤其是当前诈骗治理各项工作的关联性明显增强,诈骗正从电信网向互联网延伸,防范打击工作亟须实现话音防范技术与互联网防范技术的对接,形成体系化的技术防范能力。

目前,多方合作的治理成效已开始显现,例如通过运营商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在网络端可以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诈骗号码,在用户端可以提供号码保护、来电提醒、防骚扰提醒等服务;通过通信业与公安部门合作,能对诈骗黑灰产业进行侦测打击,对诈骗行为进行分析研判;通过通信业与金融业合作,可实现事中的资金止付、事前的隐私保护等。但是与不断增加的诈骗新情况相比,目前的合作还远远不够,为更好地调动各方技术形成打击合力,必须整合并打通政府、运营商、互联网公司、安全厂商、科研院所及个人等多方技术资源,推进数据共享和协同联动,从“单兵作战”走向“联合共治”,形成政企协同、多方联动、群防群治的工作格局。

在全国纵深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部署视频会上,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再次强调了技术在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中的重要意义: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源头治理是根本,技术防范是保障,有了技术这个“金刚钻”才能做好诈骗治理这个“瓷器活”。全行业必须在技术创新、上下联动上下功夫,提升精准发力能力,形成协同治理合力,不断提升体系化治理能力,攻破打击治理瓶颈,保障打击治理攻坚战取得最后的胜利。

责任编辑:张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