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安徽局创新视听评议 推动广电宣管强起来

2019-01-04 09:36:45来源:安徽省广播电视局 热度:
加强权威性:提高政治站位,创新评议思路
 
安徽局通过严把政治关,提供权威指导,以典型经验、特色案例聚合评议力量,积极拓宽《视听评议》思路,筑牢广电系统意识形态高地。
 
一是丰富栏目设置。依据《视听评议》主要功能特点,设置问题评析、专家观点、业务探讨、视听亮点、整改反馈等栏目内容。“问题评析”重点关注视听评议工作发现的亟待整改的问题,“专家观点”主要围绕广电节目的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业务探讨”聚焦节目中选题选材、遣词造句等细节,“视听亮点”集中展示节目创新创优的好经验好做法,“整改反馈”主要通报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二是注重政策引导。牢牢把握最新的宣传政策动态,在《视听评议》增设“宣传管理提示”专栏,每周第1期及时刊发,及时解读总局的最新宣传政策,部署安排省委省政府阶段性重点宣传任务,切实增强广电媒体的政治意识,围绕焦点热点,在省市县三级广播电视平台中形成宣传合力。2018年以来先后开展“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两周年”等重点专题宣传活动,视听评议反响良好。
 
三是剖析典型案例。立足“以案说法”,通过分析个案,评议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不足,划定法律红线,发挥警示教育作用。2018年第11期《视听评议》就新闻节目负面报道比重过大问题开展专题评议,强调广电媒体“弘扬主旋律,发挥正能量”的导向要求。第17期《视听评议》就某地市台违规转播境外电视频道节目的行为进行重点评议,重申我国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有关管理规定。
 
加强精准性:把握正确导向,创新评议内容
 
以往的《视听评议》只关注广电媒体整体的舆论导向,忽略了内容结构、制作等细节。近年来安徽局通过推进精准评议,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节目导向、栏目定位,还是微观层面的主持着装、摄像配乐细节,实行评议全覆盖。
 
一是围绕中心评导向。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评议的基本导向要求,综合各地宣传报道的好经验好做法,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牢牢把握舆论导向 全面强化监管责任——2017年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综合评析》《合力奏响情系国家发展的安徽好声音—我省广电媒体2018年全国两会报道综述》等一批综合性评议稿件,集中评析,全面解读安徽现代化五大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评议中鼓劲加油,凝心聚力,形成新一轮宣传声势。 
 
二是围绕定位评质量。摒弃唯收视率论质量的思维定势,依据节目不同属性,综合节目的特色、形式、编排和包装等指标参数,安徽局创新“七性”评议法,随机选取若干个节目,就节目的真实性、准确性、时效性、指导性、贴近性、创新性和观赏性进行综合评价排名。如安徽台的《安徽好人在身边》、淮南台的《天天帮忙》等优秀节目获得了较高得分,通过质量评议形成节目质量排行榜,并将其作为全省广播电视新闻奖评选的重要依据。在评议节目质量的同时,也评出了编辑记者的工作作风和职业精神,在各级广电机构中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三是围绕节目评主持。主持人是节目的一面镜子,必须常擦常亮。围绕着装、仪态、语言等方面,看主持风格是否贴切,着装是否得体。重点审听主持人有无滥用网络用语、东拉西扯等播音“口水化”现象,综艺娱乐节目重点关注言行有无“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大型公益类节目是否有商业化倾向。推出“大醇小疵”系列专栏,及时点评主持人在播报发音、遣词造句、仪表仪容等方面的失误和不足,及时开出良方,阐明道理,进行规范说明,进一步倡导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升主持人专业素养。
 
加强系统性:加大保障力度,创新评议体系
 
《视听评议》涉及标准、人才、技术等多个要素,必须统筹谋划,否则评议工作就成了空中楼阁,缺乏社会公信力。安徽局通过持续加大投入,积极构建完善的评议体系,确保评议结果的科学性。
 
一是规范评议标准。广泛收集中央、省级层面制定出台的各类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法律、规章、制度和规定,系统整理成全省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制度汇编,涵盖收听收看制度、科学评价体系等十二大类119项条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日常的评议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及时补充录入新增或修改的法律条文和制度规定,删除调出已废止的有关管理规定,确保评议标准不发生偏差。
 
二是建强评议队伍。从全省广播电视工作领域的资深记者、编辑和播音主持业务骨干中择优录取,每年集中聘用一定数量的专家,组建专业化的评议员队伍,充实评议员人才库。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提高评议队伍把握评议重点、分析研判舆情、审视节目内容、发现处理问题的能力。加强评议绩效考评,依据评议稿件质量及收听收看日志记录情况,对专家进行综合考评,落实好人员进退流转机制,不断调优配强评议队伍。
 
三是优化评议技术。面对节目形态日益多元化形势,积极推进云数据存储中心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监听监看智能化水平。依托省局广播电视监测台的技术平台优势,植入监听监看模块,创新设置分布式监管架构,对省市各级广播电视频率频道任意时间点的节目数据进行即时抓取、存储和调阅,实现监听监看工作全天候、无死角,为提高监管的高效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加强时效性:规范工作流程,创新评议机制
 
《视听评议》涉及的工作流程繁杂、职能部门众多。安徽局通过机制创优,促进职能单位的密切配合,打通“堵点”, 破解“痛点”,实现各评议环节无缝对接,确保评议工作的时效性。
 
一是精准选题重实效。定期梳理人民网安徽省委书记及省长留言、12345省长热线电话、新广网局长信箱等平台,对群众投诉反映的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制播问题,进行详实的大数据分析,聚焦群众关注的广播电视宣传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以“命题作文”的形式,策划评议选题,增强选题的现实针对性。比如就少数群众反映的广告违规播放问题,先后多次开展专题监听监看,对市台新闻综合频道黄金时段广告抽查情况进行通报,问责问效,取得较好成效。
 
二是交叉评议促共识。依据评议选题特点和评议员专长,将每月的评议任务进行合理分解,压实每位评议员的主体责任。在每位评论员分头收听收看节目,撰写评议稿件的基础上,随机交换稿件进行1-2次的互评活动,评论员之间提建议,补短板,促提升,反复打磨评议稿件,避免产生评议活动的片面性,确保评议工作的客观公正。
 
三是三级联审把严关。按照评议审核制度,对评议组形成的每份评议稿件,首先由评议组长进行业务初审,其次由广播电视网络视听节目监管中心进行政策导向预审,接着由宣传处、网络处及传媒机构管理处依据各自职能进行复核,最后由省局负责同志进行终审签发。完整的评议审核链条有效推动评议工作的高效规范,确保每条评议意见中肯到位。
 
四是督办反馈抓整改。依据评议意见,形成工作通报或整改通知,集中整理评议对象的反馈信息和整改情况,落实“二次评议”工作机制,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对反馈情况进行监听监看,核实整改工作的有效性,最终在《视听评议》整改追踪栏目进行公示,如2018年第20期对安徽卫视《超级新闻场》节目整改情况进行评议,充分肯定了整改成效,确保评议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加强特色性:构建互动模式,创新评议手段
 
当前,舆论环境正发生深刻变化,分众化的传播方式决定了评议工作不能闭门造车。安徽局通过开门“走出去”搞评议,利用好社会资源,加大互动交流,拓宽评议渠道,健全评议反馈功能,打造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视听节目。
 
一是注重创优点评。改变以往纯粹的“查缺”“纠错”评议导向,筛选出一批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优节目栏目,进行深度剖析和专题推介,列举措,展成效,谈经验,打造广播电视宣传领域的风向标。如评议稿件《安徽卫视晚间节目的一抹亮色》,聚焦创新节目《一起来跳舞》,从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视角评析节目亮点。评议稿件《创新创优成果斐然》,围绕内容、形式、机制、融合、宣推等维度,对《耳畔中国》《少年国学派》《家风中华》三档创优获奖栏目进行综合评议,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二是组织专家访评。每年集中组织2次“专家走基层”活动,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节目点评会等形式,加强省局评议专家与市县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一线业务骨干的沟通交流,把广播电视宣传管理的新政策新要求带到基层,“以评促查、以评促学、以评促升”,聚焦基层广电部门遇到的“疑难杂症”,现场“把脉”,开出“良方”,切实提升节目质量水平。
 
三是推广百姓听评。推动评议工作公开化,在部分市台试点推广听评制度,与受众进行良性互动,让专业频道频率更好服务目标人群。比如合肥交通广播邀请当地出租车司机作为评委,现场评议节目质量,将评议结果和频率团队的绩效收入挂钩,有效提升节目质量。铜陵交通生活广播组织开展听众见面活动,现场推介栏目版块,倾听市民诉求,确保节目接地气、惠民生。 
 

责任编辑:冯晓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