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迪信通发布2019年年报。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具体信息如下:
2019年全年营业收入153.51亿元,同比增长1.97%,
归属母公司拥有者的净利润2.59亿元,同比大幅下跌21.34%;
与此同时,2019年全年手机销量973.37万台,较上年同期减少148.04千台,降幅1.50%;
成立于2001年的迪信通,是国内最大的专攻线下手机零售的连锁卖场之一,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移动通信设备的销售、来自移动运营商的服务收入和其他服务费收入。
根据迪信通2019年中期报告,目前迪信通在全国拥有门店1500多家(包括自营店和加盟店),门店数量相较于2015年大幅减少。
在线下门店整体萎缩的情况下,各大运营商减少了对终端销售手机的补贴,也反映在了迪信通的收入降幅上:
从迪信通的收入结构来看,来自移动运营商的收入3.12亿,相对2018年的3.78亿,减少了6600万,降幅达到17.42%。

虽然2019年,迪信通新增了来自虚拟运营商的收入,但区区17.7万相比起移动和电信渠道收入的大幅下降,可谓是杯水车薪。
对迪信通来说雪上加霜的是,2019年中国整体手机出货量减少:根据中国通信院的数据国内手机出货量为3.89亿,同比减少6.2%——这一次,不仅仅是线下渠道开始萎缩,而是整体手机销售市场都遇到了瓶颈。
因此,在销售业绩整体显出颓势的同时,迪信通的库存量在上升,2019年的库存达到了29.37亿元。
2019年,迪信通还有另一件事曾引起市场关注。2019年8月京东以2.1亿港元入股迪信通,成为继神州数码后,迪信通的第二大外部股东。
据了解,目前双方已经开展多方面的O2O探索,比如全国迪信通门店为京东3C品类开展线下履约、所有门店上线“京东到家”、迪信通门店建设京东专区、合作试点科技潮品的O+O旗舰店等。此次合作,与其说迪信通借力京东发展线上销售,还不如说,迪信通是京东布局线下的一颗棋子。
不过,在全球手机销量低迷、公司业务发展遇到瓶颈的当下,引入京东,拓展业务范围,对迪信通来说依然是件只赚不赔的好事。除了京东外,迪信通还与饿了么、永辉线上、多点等开展本地化订单履约服务。
今年2月底,迪信通发出公告,董事会建议修改经营范围,在原有的“批发、零售通信设备、移动通讯产品、金属材料、办公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仪器仪表;维修移动电话;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基础上,增加“电子产品、软件及辅助设备、劳保用品、办公用品、日用品、家用电器、钟表、箱包、服装鞋帽、礼品、化妆品、婴幼儿用品、玩具、乐器、医疗器械I类、II类、III类、保健品、食品;技术开发、技术转让;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软件开发”等。
尽管如此,依然难掩迪信通黯淡的前景。2015年以来,公司业绩一直停滞不前,毛利率和净利率均跌至近年来低位,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2019年末存货水平达到历史新高,想要扭转业绩颓势,恐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责任编辑:Joh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