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文旅“十四五”:基于有线电视优势提供垂直领域的专网服务

2021-11-19 11:14:22来源: 热度:
广州“十四五”:智慧广电新型智能终端即将面世,拓展数字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
 
近日,广州市文广局发布了《广州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其中包括广电行业方面的内容如下。
 
1.取得成绩
 
在“十三五”期间,积极推动超高清视频产业先行先试,在全国城市中第一个出台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政策,推动以4K频道建设、4K内容生产为关键环节的全产业链发展。
 
2020年6月,广州市广播电视台南国都市4K超高清频道正式开播运行, 成为全国首个城市台免费播出4K超高清节目频道。世界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大会连续四年在广州成功举办。
 
2020年11月,广州广播电视台花果山园区和广州国际媒体港,获国家广电总局授牌“中国(广州)超高清视频创新产业示范园区”。
 
此外,在探索中国广电5G网络行业发展新模式方面,2020年开通首个广电700MHz+4.9GHz高低频混合组网5G测试基站,成功与中国广电5G核心网对接。
 
发挥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内容生产核心优势,推动广播电视机构建设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其次,在广电公共服务体系方面稳步提升。统筹实施广州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主动协调应急管理、气象、财政等部门,推进落实全市应急广播平台建设的设计立项工作,加快构建对接省、区、乡(镇)、村(居)统一协调、上下贯通、安全可靠、快速高效、平战结合的应急广播体系。实施广播电视惠民工程,切实为老百姓提供听广播、看电视的基本服务保障。巩固花都区、从化区、增城区等边远山区无线和卫星覆盖成果。完成广播电视全覆盖工作,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探索“智慧广电”乡村振兴计划试点,为乡村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可靠的合作共享平台。
 
2.重点任务及工程建设
 
据公告显示,在“十四五”阶段,将对以下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及建设:
 
全面落实移动优先策略
 
主动适应媒体服务泛在化、移动化、交互化、个性化的趋势,建设好移动传播平台,管好用好商业化、社会化的互联网平台。
 
一是发展新闻客户端,推动移动媒体建设,创新移动新闻产品,形成载体多样、渠道丰富、覆盖广泛的移动传播矩阵。
 
二是充分发挥传统媒体的专业采编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媒体品牌优势,强化用户意识,优化使用体验,最大限度吸引用户。
 
三是推动优质资源配置向移动端倾斜,增强移动传播覆盖面、影响力,让广播电视媒体服务“无所不在、无时不在”真正变为现实。
 
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
 
加快广播电视媒体和视听新兴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融合步伐,不断探索融合发展路径,实现优势互补、此长彼长。
 
一是推进市区广电媒体协同联动,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传输渠道,重点建设广州区域性传播平台,打造特色新媒体品牌。
 
二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情景感知等先进技术以及社交媒体手段,形成“随需而变”的传播方式,提供特色鲜明、专业权威、贴近百姓的媒体服务,推出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
 
三是加强对区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内容支撑、技术支撑、平台支撑,统筹区级融媒体中心的广播电视审批管理,夯实基层广播电视宣传阵地,打造全国区级融媒体建设新标杆。
 
 
提升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水平
 
加快广播电视公共服务由粗放式覆盖向精细化入户服务升级,由传统视听服务向多层次多方式多业态服务升级,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新型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常态化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
 
继续做好中央和省市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运行维护工作、户户通工程运行维护工作。
 
继续推进全市应急广播系统建设,开展“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应用示范点建设推广工作和智慧广电乡村振兴专项行动。
 
建立市、区两级应急广播平台
 
适配对接广播电视播出系统,完善传输覆盖网,部署应急广播终端,连通对接省级应急广播平台,提供应急部门接入端口,依托市、区级应急节目制作平台,统一、准确、及时地收集、共享、发布公共突发事件事态和应急处置工作动态信息,为城乡居民获取灾害预警应急广播、政务信息发布、法规政策宣讲等提供优质服务。
 
完善应急信息发布体系
 
综合利用现有应急广播资源,通过部署应急广播适配器,升级、改造村村响大喇叭,公共场所信息发布终端等方式推进应急终端相互联通,预留技术升级、业务增加和容量扩展能力,实现应急广播消息的接收、验证、响应和自动播出功能。
 
有力支撑现代文化服务
 
适配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加速构建覆盖城乡、便捷高效、功能完备、服务到户的现代文化服务体系。
 
基于有线电视网络和平台设施,发挥视频传输服务、发布渠道的优势,积极参与城乡社会治理,提供面向垂直领域的专网服务。
 
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区级融媒体中心贯通发展,设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网络互动平台,广泛征集基层群众的服务需求,构建“点单派单”式精准化服务模式。
 
提升超高清视频制播能力
 
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统筹推进超高清视频制播能力建设。加快超高清频道建设,持续提升4K超高清节目制作能力,打造适合融媒体传播的粤语文化传播平台。
 
开展以超高清视频、跨屏互动、人工智能为核心的融合创新应用,推动超高清视频与文化、体育、影视等产业深度融合创新。
 
搭建超高清视频版权交易平台,促成作品播映权与版权交易,逐步完善超高清视频产权服务体系。
 
加大高新视听内容供给能力
 
强化艺术与技术的深度融合,运用AR/VR/MR、互动、超高清等技术手段,发掘创意空间,创新节目形态,深耕内容制作,增强节目内容的受众体验,让个性化定制、精准化生产等更好为正面宣传服务。
 
积极推动高新视听节目制作和播出,加大视音频节目、短视频、竖屏节目等移动端内容产品制播力度,构建互动视频应用场景,提供全息化、沉浸式、交互式视听体验,增强节目吸引力。
 
打造智慧广电新型智能终端
 
构筑广电视听服务、行业服务和社会治理服务的统一入口,打造智慧广电新型智能终端,支持传统视听业务的媒体处理、业务呈现、设备互联、资源共享、多屏协同和安全防护等功能,支持广播电视业务、宽带互联网业务、物联网业务、智慧社区/智慧家庭业务等。
 
推进广播电视业务终端软件化,助力软终端跨平台跨网络的适配和可管可控,强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阵地建设和终端管理。
 
打造文化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
 
推动文化大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分析和服务等环节产品开发,发展数据驱动的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文化数据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文化科技深度融合,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文化新业态,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游戏交互引擎、全息成像、裸眼3D等数字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应用。实施标准化战略,加强数字文化技术标准应用,推动虚拟现实、交互娱乐等领域产品、技术和服务标准研究制定。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智慧应用场景
 
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强云端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实现包括智慧分析、智慧评估和辅助决策等功能在内的智慧化运营,优化数据反馈模式,打造公共文化服务用户画像,为差异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运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全息影像等信息技术,加强公共文化“沉浸式”“互动式”服务。鼓励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与数字文化企业对接合作,拓展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

责任编辑:徐晓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