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业务受制3G发展缓慢 SP转型遇阵痛

2007-12-07 11:50:35来源:通信信息报 作者:邹奕萍热度:

  今年SP们的日子似乎都过得不太好。市场竞争加剧、3G业务迟迟未上马,再加上移动运营商新政出台,许多SP都遭遇利润大幅下滑的命运。来自信产部电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全国近18000家的SP企业60%以上处于亏损状态。而龙头企业如TOM在线、华友世纪、空中网及掌上灵通在盈利上都持续近1年的大幅下滑。TOM在线在纳斯达克退市前的最后一份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已出现956万美元的净亏损;空中网日前发布三季度财报的业绩显示,第三季度净利润为54万美元,同比减少88.8%;而华友世纪第三季也出现了1150万美元的亏损。

  对于SP们来说,昔日那种能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的年代似乎已一去不复返。艰难的发展处境迫切需要像3G这样新的发展支点来重新撬动市场。

  增值业务受制3G未上马 原地踏步一年

  不可否认,移动增值业务市场是一块增长快速、极具吸引力的沃土,以短信为代表的移动增值业务曾经为运营商以及SP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然而,在经历了早期过山车般的疯狂后,增值业务市场发展趋缓,进入了一个相对的低潮期。从运营商财报来看,中国移动上半年营业收入增长21.6%,达到1665.8亿元,净利润增长25.7%达到379亿元。但是增值业务收入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只有25.2%。相比移动日益增长的经营业绩,增值业务对整体业务的贡献度仍然是原地踏步,25%的占比在近一年的时间里没有任何大幅度的增长。

  从移动运营商增值业务的收入来看,除了新涌现的MMS、WAP和IVR等新业务有小幅增长外,整个收入结构仍是以短信、彩铃等传统业务占主导,这些业务大部分是依托现有2G或2.5G的技术在做。

  然而,这些传统的短信业务也开始放慢了发展的脚步。易观国际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今年第2季度,我国移动增值业务的整体市场规模达57.42亿元,同比下降2.33%。数据显示,第2季度短信业务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1.72%;彩信市场整体规模同比下降4.45%。

  传统业务发展放缓,3G迟迟未上马,运营商活力不足,自然造成增值业务市场新业务发展动力不足。

  SP转型遇阵痛

  产业“龙头”运营商的活力不足造成整个增值业务市场不景气的景象,SP的发展因此受到影响。

  2007年,尤其是今年第二季度以来,在增值服务市场“穷折腾”的SP再次遭遇行业危机。市场表现普遍不佳,亏损不断。掌上灵通第二季度未经审计财报显示,总营收1166万美元,环比下滑17.80%,同比下挫49.86%,毛利润435万美元创历史新低,毛利率低至37.31%,第三季度继续运营亏损,亏损额高达361.8万美元。华友世纪的财报数据显示,总营收1458.5万美元,环比下降12.3%,同比减少20.31%,毛利为478.8万美元,为历年最低,综合毛利率32.83%,与上个季度基本持平,本季度运营亏损16.4万美元。SP毛利减少、亏损恶化,可说其发展压力重重。

  面对如此艰难的生存环境,SP企业已经在陆续寻求突围。

  2007年9月3日,国内最大的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商TOM在线从香港证券交所退市,结束了TOM集团对其长达半年的私有化进程。11月19日,国内SP行业内另外一个“大哥”华友世纪也没有守住大哥面子,宣布与国内数字内容提供商光线传媒合并。日前,又有消息称中华网投资集团联合一家基金公司洽购掌上灵通,计划对其进行资产、业务重组。

  启动3G激活增值业务市场

  当前,SP虽然再次跌入低谷,但日益临近的3G时代成了业界坚持的动力。3G业务之所以吸引了大家的眼球,是因为它能提供更高速的数据接入,可以在原有的话音和短信等基本业务基础上,增设更多的新型增值业务,从而促使增值业务再上新台阶。根据市场调研机构预测,在未来5年里,3G用户量将突破1.2亿,3G增值业务规模将达到200多亿,占整个移动增值服务市场的20%左右。很显然,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北京网通推小灵通增值业务 明年上半年正式商用

根据京华时报报道:在UT斯达康对外宣称将和网通合作、明年年初在北京推出“灵通无绳”的商用服务后,北京网通昨天也对外宣布,将在明年加大对小灵通增值业务的推广力度,包括灵通无绳、小灵通秘书台、小灵通定位等新业务均将在明年进行商用。据北京网通内部人士透露,根据网通的规划,网通将从1月起向北京部分地区的用户赠送灵通无绳电话机,以测试“灵通无绳”业务对小灵通室内信号覆盖的加强程度,同时,网通已经开始在内部测试小灵通秘书台和小灵通定位业务。不过,网通并未透露这三项业务商用的具体时间,但相关人士同时称,如无意外,在明年上半年,这三项业务均会正式商用,但其推出时间应为先后顺序,而非同时推出。此前,由于话费低廉

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及多功能机顶盒论坛暨新技术报告会

时间:2006年3月19日地点:北京饭店每年CCBN前一天在北京饭店的新技术研讨会已举办多届,会议围绕当年重点问题发表报告与研讨,可全程接待与会代表参加CCBN各项活动,参会代表以广电运营商为主,参会人数约在250人左右。2005年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整体转换仅仅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初级阶段,未来的数字电视应该满足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需求。数字电视不能仅仅局限于看电视,还应该开发更多的广播式与交互式的增值服务。基本型机顶盒只能满足用户收看数字电视的需求,针对高消费人群,应该有增强型的机顶盒来满足他们更多的应用和需求。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技术研究委员会定于2006年3月20日在北京饭店

中国有线继续整合之路 瞄准增值业务蛋糕

这是中国有线自去年7月划归央视后的第一次公开展示。中国有线拥有4万多公里的国家广播电视光缆干线,联系着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全国各省级地方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其成立的目的就是下传央视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以及部分地方节目的回传。自从有线电视网络整合风潮盛起,省网在整合各地网络公司的同时,中国有线一直觊觎整合各省网。去年3月中电注资中国有线,5月国家开发银行200亿元贷款,都被认为是用来进行网络整合的。当时认为,广电只有像电信一样形成全国一张网,才能充分发挥网络的效益。然而,就在去年7月,形势突变,中国有线易主央视。来自广电总局内部的一种说法是,这意味着总局在网络整合思路上的调整,整合使各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