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亿巨资向上游进军 长虹豪赌等离子电视

2008-10-14 09:17:43来源:IT168 作者:侯雪莲热度:

  10月底,长虹等离子屏将实现量产,60亿元巨资是国内彩电企业向上游进军最大手笔的一次投入。在全球范围看来,所有的电视巨头中也只有松下、日立属于坚定的等离子派,而在国产等离子阵营中,也从来没有一家企业像长虹这样钟情于等离子电视,长虹功败垂成在此一役。

  2004年7月9日,长虹原董事长倪润峰离职,赵勇被重新任用。今年是赵勇重回长虹主持工作的第四个年头,这四年中,等离子屏项目是长虹的最大投资,等离子项目能否成就长虹及赵勇的未来?

  决策

  历经三年蛰伏,2004年赵勇重回长虹。此前三年,赵勇一直在用第三只眼关注长虹,跟随着行业的新技术潮流。技术出身的赵勇清醒意识到彩电业的平板时代、数字时代即将相伴而来,长虹的未来命系于此。但那个时候长虹对此准备的还远远不够。

  赵勇首先将长虹的一个投影所给撤并了,把投影所和一个小小的平板所整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平板所。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争议,因为背投彩电是长虹当时的一个重要赢利点、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事实上,赵勇对背投有着很深的感情,也做出过重要贡献,2001年长虹第一台精显背投彩电就是在时任长虹总经理的赵勇手中下线的。但他更知道,技术的潮流浩浩荡荡,与平板相比背投已经落伍了。

  其时,日韩品牌已经投入巨资建设液晶及等离子屏的生产线。赵勇也清醒地意识到:在平板时代没有屏就没法生产!赵勇甚至在长虹内部会议上发话:“如果我们没有屏的资源,我将建议长虹实施产业战略转移——放弃平板电视制造。”

  原因有两点:首先平板彩电的成本70%以上是由屏来决定的。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屏的生产线再延长一米就是整个平板彩电的生产线。其次,平板电视的技术进步,到现在为止90%以上是由屏本身带来的——尺寸的由小到大、从标清到高清、外型的不断薄轻等等,都是屏的技术进步定义着平板电视的技术进步。可以说,不掌握屏的资源就没有生产力。在CRT时代,中国彩电业之所以能够在全球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是因为拥有完整的产业链条,不会受制于人。

  方向明确了,但长虹有什么条件来上屏呢?在资金方面,长虹刚刚经历了APEX所欠巨额应收账款的事件,元气大伤,正处于历史低谷,而屏方面的人才、技术基本上是零,可以说是样样条件都不具备。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毕竟这是关系到长虹生死存亡的一役。

  在平板技术方面,也面临着一个现实的选择,是进军液晶还是等离子?经过反复论证,长虹选择了等离子。非常现实的原因就是“液晶根本投不起”。一条6代以上的液晶屏生产线需要投资二三十亿美元,且由于技术的快速升级,利润周期也比较长;而长虹投资600万~800万片的三期等离子屏和模组项目总共只需要20亿美元,并且可以保持稳定的利润。同时,长虹也看中了等离子在大尺寸方面的优势,而大尺寸必将是彩电未来发展的趋势。

  合作

  当时,松下、三星、LG三巨头控制了全球PDP模组60%以上的市场份额,由于它们采取整机、模组和显示屏垂直整合的发展模式,因此其模组外供的比例低于50%,有的甚至只有20%。而PDP模组(含屏)的成本占了PDP整机售价的60%~80%。如何在这种相对垄断的市场突围,赵勇开始到处寻求合作资源。

  2005年,长虹与彩虹集团(国内最大的彩管企业)一拍即合,此前彩虹已有近十年的PDP研发经验。2006年7月双方合资成立“四川世纪双虹显示器件有限公司”,筹建PDP项目。为了使该项目一投产就有规模、有竞争力,世纪双虹确定上“八面取”(一张面板可以切割8片42英寸的PDP面板)的生产线。

  但仅有彩虹是不够的。彩虹虽然有300多项专利,却没有一项核心专利(即做等离子屏必须的技术),将来产品出口将面临较为复杂的专利费问题。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长虹移动电视DVD-P703T登陆三好街!

【天极网沈阳12月13日消息】经常自驾旅行的朋友有福了,长虹移动电视DVD产品P703T终于闪靓登场三好街,以后你就可以在车里在田间,收看电视,收听广播,看DVD大片,安逸喽安逸喽。

长虹研制成功虹芯一号 彩电整机利润增长3倍

一台国产25英寸电视利润仅有20元到30元左右,但长虹研制成功的一块芯片可让整机利润增长3倍。长虹昨天宣布,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芯一号”数字自动会聚芯片打破国际技术封锁,并进入整机批量应用阶段。长虹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恩阳介绍,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具备这类芯片的设计生产能力。一块芯片国际售价在10美元左右,而长虹成功开发出来的同类芯片成本下降至10元人民币。“虹芯一号”不仅结束了该类芯片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而且使国产彩电企业利润成倍增加。据了解,数字自动会聚芯片主要应用于传统显像管、投影类电视,可以自动跟踪、识别电视信号红、绿、蓝三基色。张恩阳透露,分别命名为“虹芯二号”的数字智能遥控芯片、“虹

长虹虹芯二号开始量产 厦华总工程师泼冷水

“长虹研制成功‘虹芯一号’”之后,昨日再次从四川长虹获悉,其第一块自行开发的“虹芯二号”智能遥控芯片也开始投入规模生产。据长虹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恩阳介绍,长虹第一块自行开发的“虹芯二号”智能遥控芯片也已开始投入规模生产。同时,获科技部863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虹芯三号”网络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和“虹芯四号”数字高清图像自动处理专用芯片,均已进入仿真测试、流片(用光技术在晶圆上刻蚀电路的工艺)制造阶段,并将陆续运用于整机生产。事实上,芯片突破几乎是国内所有彩电企业的梦想。此前厦华曾推出“炎黄一号”和高清电视显示器控制芯片,海信也发布过中国第一块正式产业化的自主知识产权数字电视芯片“信芯”,海尔

长虹数字网络产品“亮剑”北京CCBN展会

3月21-23日,第14届广播电视展(CCBN展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此次展会盛况空前,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参展商。记者在现场看到,国内企业在此次展会上出尽风头,四川长虹展出的DVBS、DVBP等全新数字电视网络产品更是受到中外客商的广泛关注。据了解,九十年代末期,为抓住广播电视领域从模拟到数字技术革命所带来的重大发展机遇,长虹全面进入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电视应用系统等领域。长虹集团旗下的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营销、研发、生产制造于一体的独立公司,主营业务包括有线、卫星、地面波数字电视机顶盒产品和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应用系统等。公司具有国际领先的数字产品研发能力和年产300万台数字机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