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工程启动

2009-04-17 09:01:54来源:科讯网信息中心 作者:项项热度:

呼和浩特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工程3月30日晚在呼市四区统一启动。当日晚七点,在玉泉区后桃花村,不少村民聚集在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兴致勃勃地观看电影《三喜临门》。启动仪式地点分别为:新城区—保合少镇哈拉更村、回民区—攸攸板镇倘不浪村、玉泉区—小黑河镇陶卜齐村、赛罕区—敕勒川办事处东古楼村、土左旗—察素齐镇友好村、托县—伍什家镇伍什家村、和林县—盛乐镇北岛拉板村、清水河县—城关镇、武川县—可镇。

玉泉区广电局康局长介绍说:“放映的除故事片外,还有科教片。按照呼和浩特市统一的部署和安排,今年玉泉区把实施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做好了充分准备,计划从3月到9月,用7个月的时间放映数字电影200场,放映范围覆盖50多个行政村和20多个社区,让广大农民朋友在自家门口就能颀赏到精彩的数字电影,进一步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农村数字电影发展,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呼和浩特市今年的公益电影放映任务为 12000场。

据了解,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呼和浩特新农村数字电影院线有限责任公司于2008年1月正式成立,公司下属数字电影放映队34支,每支放映队1部数字电影放映机,为全市9个旗县区、45个乡镇、1008个行政村的近百万农民群众提供服务。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内蒙古 07年将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覆盖工程

记者从11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内蒙古将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覆盖工程。据介绍,2007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巩固前几年村村通建设成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确保村村通长期通。2006年内蒙古已实现了所有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7年将实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的村村通,使农牧民能够收听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此外,2007年内蒙古还将无线覆盖工程纳入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大力提高农村牧区的无线覆盖水平,保证无线覆盖地区农牧民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和4套电视节目。2006年,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7个台站投资866万元,新

内蒙古:07年将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覆盖工程

记者从11日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广播影视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内蒙古将强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和无线覆盖工程。据介绍,2007年内蒙古将进一步巩固前几年村村通建设成果,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工夫,确保村村通长期通。2006年内蒙古已实现了所有50户以上通电自然村通广播电视,2007年将实施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盲村”的村村通,使农牧民能够收听4套以上广播节目和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此外,2007年内蒙古还将无线覆盖工程纳入村村通工程建设规划,大力提高农村牧区的无线覆盖水平,保证无线覆盖地区农牧民能够收听收看到4套广播和4套电视节目。2006年,国家在内蒙古自治区7个台站投资866万元,新

广播电视“村村通”福音送给内蒙古农牧民

“现在我们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好多节目,尤其是农业节目让我们受益不浅!我家温室蔬菜大棚产量比去年增加了一倍多呢!如今看电视成了我们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通辽市扎赉特旗朝勒苏木农民陈志富兴奋不已。陈志富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的受益者。虽然两个工程的实施在内蒙古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地域辽阔,人口分布不均,家里摆着电视机看不上,手里握着收音机听不着的“盲村”还很多。为了解决这部分农牧民看好电视、听好广播,无线覆盖工程将弥补“村村通”工程的遗憾。今年第一阶段中央无线覆盖工程将在内蒙古79个旗县以上地区开展,投入资金1.2928亿元,完成125个台站、248部调频广播和电视发射机的建设

内蒙古:托县大力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号工程。今年以来,托县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今年托县投入276万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主要包括调频广播全县覆盖工程和农村数字电视覆盖工程。除对中央、内蒙古和呼和浩特电台的节目进行转播外,还自办托克托电台节目,每天播出时长6小时,覆盖半径达到45公里。此项工程的完工可使全县16万农民能及时听到党的声音,听到致富信息和科技知识,彻底改变了农民听不到广播的状况。与此同时实施的农村数字电视覆盖工程彻底解决了广大农村收看电视难、电视节目传输信号质量差的实际问题,广大农民可利用接收天线和专用机顶盒收看到图像、声音质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