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启动
41122个村将告别"盲村"
本报和政4月20日电 "有了这个‘锅’,能收几十套电视节目,全家人一高兴,专门买了个大彩电!"今天上午,在和政县辛庄乡前进村杨权家里,一台崭新的液晶电视让现场参观的人眼前一亮。作为全省"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一部分,前不久,该村152户人家全部安装了直播卫星接收设备,告别了多年"盲村"的历史。据悉,"十一五"期间,我省将有41122个自然村像前进村一样通广播电视。
杨权所说的"锅"就是直播卫星接收设备,装好后,可收到44套电视节目和43套广播节目。这一工程名为"广播电视村村通",是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旨在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问题。我省自1998年开始实施这一工程,到2008年10年间,国家、省、市、县各级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47亿元,共完成了8847个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的建设任务,让400多万群众听到广播、看上电视。
"十一五"期间,工程建设的覆盖面向更加偏远的20户以上自然村扩展,从"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据介绍,临夏州的"村村通"整体工作走在全省前列。4月20日,省上在和政县召开现场会,并正式启动"十一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今年6月底前,我省将完成该工程第一阶段22400个自然村首批30万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的安装工作。
为您推荐
徽县大力实施
甘肃省民乐县农民如今也收看到与城镇节目套数一样多的高质量电视节目了。甘肃省民乐县地处山区、半山区地带,地形复杂。共有215个行政村,1216个自然村,且农户居住分散。为解决山区农民“看电视”的迫切需求,8年前,民乐县广电局就组织工程技术人员翻山越岭,早出晚归地勘察、规划、架设电视网络。先后完成三期工程后,给所有的“盲村盲点”送上了广播电视信号。“村村通”工程给农民带来了致富的信息,农民通过电视开阔了视野,学到了致富技术,能及时掌握农产品市场信息,同时在电视中享受到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甘肃省宁县广播电视局因“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近日,被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奖励。近年来,宁县切实把“村村通”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来抓,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县上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并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订了建设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县广播电视局坚持质量和效益原则,深入乡村,认真规划,科学制定方案。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顶严寒、冒酷暑,坚持统一工程标准,严格工程质量,切实抓好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工程区内的干部群众对“村村通”工程给予了热情配合和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宁县
甘肃省宁县广播电视局因“村村通”工程建设成效显著,近日,被国家广电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评为全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作先进集体,受到表彰奖励。近年来,宁县切实把“村村通”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农村文化建设工程”来抓,列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并作为重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县上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并与相关部门和乡镇签订了建设责任书,明确了工作责任和要求。县广播电视局坚持质量和效益原则,深入乡村,认真规划,科学制定方案。广大工程技术人员顶严寒、冒酷暑,坚持统一工程标准,严格工程质量,切实抓好工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工程区内的干部群众对“村村通”工程给予了热情配合和有力支持。截至目前,宁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