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自动音量限制器的制作(附图)

2009-04-21 18:18:24来源:现代电视技术 作者:未知热度:


通常来说,电视台在播放插播广告时的声音要比播放主节目的大很多,这种现象常常引起观众的反感。针对此问题,笔者设计出一种电子自动音量限制器,解决了同一频道各种不同电视信号源的声音严重不平衡问题。该音频信号电平限制器所需成本低,仅几十元即可,较适合经济实力有限的县级电视台自行制作。

根据华州广播电视台的实际测量得知,输入调制器的主节目声音信号平均值均小于0.6V,而广告节目声音信号平均值均在0.6V以上。因此将起控点设在0.6V,采用2030集成电路先行将信号源的电平放大到合适值(以下称其为源信号),然后用电阻分压降低音量,以达到不同电视信号源之间声音的平衡。这种音量限制器要求所用的调制器输入阻抗足够大,方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当然适当按比例减小全部分压电阻的值后,也可用于输入阻抗较小的情况)。我台的调制器输入阻抗为10K,完全适合该音量限制器的运用。电子自动音量限制器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

图1

此音量限制器为分级控制电路,分为七级音量控制。通过7个继电器依次吸合,改变分压电阻并联值,从而改变输出信号分压值,得到大小基本恒定的输出信号,达到自动音量限制的效果。C17两端的电压即为信号源的平均音量值。调节W1,使主节目信号的平均音量设在0.3V,最大值不大于0.5V。具体原理如下:

源信号的平均音量电位被同时连到电压比较器IC3和IC4的负端,播放主节目时,信号平均音量小于0.6V,每个比较器的负端电位都比正端电位低,因而都输出高电平,K1至K7都不吸合,此时,由于源信号不被电阻分压,故而送到调制器的音量大小不被改变,调制器输入信号大小几乎等于源信号;在插播广告的过程中,当源信号平均音量在0.6V~0.9V时,由于IC4第11脚电位为0.6V,第10脚电位大于0.6V,故此电压比较器第13脚输出低电位,Q7导通,D7发光,K7吸合,R18下端接地,源信号被R11和R18分压为原来的1/2即0.3V~0.45V之间后,通过K8输出到调制器音频信号输入端;同时,R40右端也被接地,IC4第11脚被R46和R40分压,变为0.49V电压,以防止临界0.6V时继电器反复吸合,声音音量不断地大小变化(此时只有源信号平均音量小于0.49V,K7才被释放,输出信号平均音量为0.25V)。当源信号平均音量为0.9V~1.2V时,IC4第8脚电位高于第9脚电位(0.9V),故第14脚输出低电位,Q6导通,D6发光,K6吸合,R17下端接地,R17和R18并联后再与R11串联,源信号被分压为原来的1/3即0.3V~0.4V之间后输出到调制器;同时,R39右端也被接地,IC4第9脚被R43和R39分压,变为0.625V电压,防止临界0.9V时继电器反复吸合,声音不断大小变化(此时只有源信号平均音量小于0.625V,K6才被释放,输出信号平均音量为0.42V)。依此类推,最终实现送到调制器的音量基本保持小于0.5V,起到自动限制音量的作用。

D10为对源音频信号进行峰值检波的二极管,R55、C18、R54、C17、R59、C19、R58组成RC滤波电路,以得到较为平滑的源信号平均值,C17两端的电压大小对应于信号平均音量的大小。R58、C19用在增大起控点前的时间常数,更好地防止播放主节目时在起控点处产生音量大小不断交替变化的现象。

R10、ZD1组成2.4V稳压电路,R20、R23、R32、R37、R42、R44、R49、R51组成分压电路,产生基准比较电位,供IC3、IC4进行电位比较。每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为0.3V。

IC3、IC4为电压比较IC,选用LM339。

为调节方便,增加了W2、C15、D9、R9等元件组成的电路。W2用以取得0.5V基准电位并送到IC4第7脚,C15为滤波电容。调节W2,使C15两端电压为0.5V,然后调

责任编辑:xiaolin

为您推荐

浅谈电视播出系统的发展

电视播出系统是电视台内、外信号汇集中枢,担负整个电视台节目向外界的发送工作,其在发送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电视台在广大电视观众中的形象,所以其发展的要求就是设备稳定、图像清晰、易于操作。整个系统主要由录像机、监视器、时基校正器、同步机、台标发生器和手动或自动控制器等组成。1从手动播出、半自动播出到全自动播出手动播出系统仅是由录像机和切换开关组成,录像带的放入、录像机的启动和切换均由人工完成。其主要缺点是节目的切换不准确,播出人员劳动强度大,容易产生疲劳,增加了播出隐患。随着电视节目量的增加和节目定时化、栏目化,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计算机引入播出系统,由其控制设备的启

两岸广播电台同步制作播出《明星大牌档》

据介绍,该节目将在北京、厦门、台北三地同时进行制作,第一时间网罗两岸流行音乐界、演艺界知名人士,进行个性化专访,整体展示两岸音乐文化交流的情况。同时,这档节目在构架方面充分运用广播的资源优势,开两岸主持人空中交流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