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的VOD视频点播关键技术研究(上)

2005-12-31 12:50:42来源:中国有线电视网 作者:dvbcn热度:

基于IP的VOD视频点播关键技术研究(上)

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真正的数字视频点播宽带通信业务——VOD进入家庭已经为期不远。VOD是一项集电视、电影、电脑软硬件、电信和数据通信网于一体的综合集成技术,涉及影视节目源的制作、视频显示终端、系统调度管理、网络组织结构、宽带管理与优化、QoS控制策略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基于IP的VOD关键技术。

  

  1 引言

  

  当前关于VOD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设备开发和服务管理。前者是指媒体服务器、机顶盒和用户接入网设备等。后者是为了满足用户需求,例如服务质量QoS等,需要开发网络实时处理控制软件。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的VOD实验项目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与传统的电影或模拟电视用户相比,VOD用户数相对较少,规模较小,没有实现真正的商用化;

  

  (2)应用规模相对较大的VOD实验,都只能提供有限的交互性,真正的交互式VOD应用的大规模使用目前还很难实现。

  

  2 VOD体系结构

  

  VOD实质是一个远程接入的数字化家庭影院,人们可以坐在家中的电视机前,使用遥控器点播存储在远程视频服务器数据库中的视频节目,被点播的节目通过视频传输网络送到本地解码器在显示终端播放出来,实现足不出户观看环球影视的目的。这需要大量的网络带宽、在线存储和资源处理,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采用与VOD相关的适用的体系结构来保证服务质量。

  

  以ATM为基础的VOD网络体系结构是当前使用最多的方案,它允许使用各种带宽,支持各种服务类型如视频、音频、数据、图像等。

  

  (1)在一个大规模的VOD系统中,服务器的类型比较多,主要有视频服务器、管理调度服务器、编辑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这些服务器主要完成资源存储、用户入口控制、计费、存储管理等功能。

  

  (2)传输网络

  

  视频点播系统因采用的基础网络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案:

  

  ①利用公共电话网作为上行信道,HFC作为下行信道,其特点是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设施,无需大的线路改造。上行信道负责将用户的请求指令传输到服务器,数据量非常小,实时性要求也不高,只需要窄带通路就可以满足要求;而下行信道负责将用户请求的视频数据传输到用户的终端设备,数据的传输量大、实时性强,必须是宽带通路。

  

  ② ATM是宽带ISDN中信息表达、传送和交换的基本方式,称为异步传输模式,它采用固定长度(53 Byte)的信元,其中信头为5 Byte,信息域为48 Byte。建立基于ATM的宽带多媒体信息网络,实现“三网合一”已得到高度重视并付诸实施,其中视频点播是多媒体业务的核心内容之一。

  

  总体来说,传输网络就是服务器与交换机、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网络,按照规模大小可分为骨干网和接入网,骨干网主要指电信网或广电网的骨干网,如HFC等,而接入网主要有xDSL、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接入、FTTH(光纤到家)和局域网接入。

  

  (3)客户端设备

  

  客户端设备主要包括连接电视机的机顶盒(STB)和通用的PC机等解码设备。机顶盒至少实现如下功能:通信接口、模拟信号的输出、外设控制能力、视频解码以及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通过机顶盒用户可以进行业务请求、视频/音频数据接收以及网络服务等。

  

  3 IP新技术

  

  3.1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概述

  

  网际协议是Internet中的关键协议,IPv4无论从计算机本身的发展还是从Internet的规模和网络的传输速率来看都已经很不适用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32比特的IP地址不够用,为此,1995年后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有关IPv6的协议、编址方法、路由选择以及安全等问题的RFC文档:RFC1752,1809,1883,1884,1886等。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HD与蓝光决战CES大展 视频点播收渔翁之利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年度消费电子大展(CES)将于新年第一个星期在拉斯维加斯拉开帷幕,屇时下一代DVD标准的两大阵营,由索尼牵头蓝光和东芝为首的HD将展开新一轮厮杀。然而,在这场未来DVD标准王者之争中,消费者却渐行渐远,有线网络服务商的高清视频点播服务成了最大的赢家。蓝光与HD阵营自自坚持的标准基于对消费者需求的不同理解,由东芝牵头的HD阵营认为,消费者不可能为下一代DVD光盘和播放器出高价,因此HD标准基于对现有DVD技术的升级,并且相互兼容;而索尼为首的蓝光阵营却认为,消费者只对新技术感兴趣,因此蓝光标准更多考虑了未来的创新应用,与目前的DVD技术不兼容,价格极高。两大阵营的争斗目前仍处

视频点播目前存在的问题

从整个VOD视频点播系统来看,整个系统的造价主要集中在三个部分:服务器端、传输部分和机顶盒端。面向家庭用户的视频点播业务提供者对于服务器端和传输部分的投入一般只占系统总费用的50%,而其余50%的费用均集中在机顶盒端,这是需要用户自己投资购买的,机顶盒至今没有普及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结构设计先天不足机顶盒是为扩展电视机功能的一种新的家用电器,由于人们通常将它放在电视机上边,随意称之为机顶盒。机顶盒有两大类,一类提供接收数字编码的电视信号(来自数据网络、有线电视网络,使用MPEG压缩格式),获得更清晰、更稳定的图像和更高的声音质量,这种机顶盒一般称为电视机顶盒。另外一类机顶盒内部包含操作

视频点播、直播技术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

近期,中国计算机报上发表于的一则新闻《视频直播应用于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其展会间利用Internet视频直播技术手段展示金融展和成就展的宏大现场,实时报道展会信息,提升展会辐射能力。但就我所知其实网上视频直播技术应用于展会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网上直播既有传统媒体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又有互联网按需获取的交互性,因此,这种媒体形式一出现就深受网络用户的欢迎。以流媒体形式出现的网上视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逐渐地由窄带向宽带转移,提供视、音频内容的站点急剧增加,视听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进。互联网上以视、音频服务的核心—流媒体技术已经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可。客观而言,目前流媒体技术还处于不断发展的

上海电信机顶盒点播系统介绍

一前言“机顶盒”(STB)这一词汇在国内的流行是从微软的维纳斯计划开始的,其实机顶盒源来已久。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的电视运营商为了保护版权和发展收费电视,在有线电视用户的电视机前加一个密钥盒,只有付费用户才能收看,这也就是最初的机顶盒。其后各类用于有线电视的模拟频道增补器、模拟频道解扰器等相继出现,这类设备也都被称作为机顶盒。到九十年代中期,用于连接Internet网络的数字机顶盒开始推出,直至1999年微软提出维纳斯计划,推出了“电视上网”的概念。但是由于各类技术条件以及市场条件的限制,维纳斯计划以失败告终。近年来集成了目前最流行的流媒体技术的数字机顶盒又开始悄悄兴起,与传统的机顶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