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NGI与三网融合

2009-08-23 23:46:00来源:新浪科技 热度:

2009年8月23-24日,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在北京京都信苑宾馆召开,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协会,BIRTV组委会主办,中广互联,电信传播研究中心承办。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是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马严演讲实录:

  马严: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们:

  大家下午好!其实我是来学习的,因为我跟广电这个行业有些基础,但是专业应用领域基本上还不是在这个方向上。刚才陈总、侯老师给大家讲了很多这方面除了专业领域的思考,还有政策层面的思考,还有运维方面的思考。我个人由于在邮电大学工作,邮电大学传统跟广电也有很多联系,我们有些老师曾经在广电行业包括广科院、广电部的一些专家组,有很多老专家,参加过很多年的工作,在当时的电视台、北京电台的建立、电视广播制造,最早北邮出彩色电视机的制作,当时还是朱德委员长到学校去看,等于跟广电有非常多的联系。最近这五年到十年跟广电行业没有太多联系,这方面也是我学习的机会,也希望这方面有更多的联系和机会,能够给咱们国家的信息通信工业,给媒体传播工业能够有一些机会,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为咱们这个行业的发展做些贡献。传媒大学跟广电有非常多的联络,我个人也有一些朋友在里面做。

  三网融合不是我日常密切接触的领域,因为日常听到、看到,把个人的感想做一下自己的介绍。

  题目叫“NGI和三网融合”。

  第一,国内国外目前下一代互联网方面的发展。

  第二,IPV4和IPV6的技术特点、发展。技术上知道V4面临很多麻烦,但是尽管麻烦,仍然非常成功在几十年时间里运营到现在,七几年提,八几年正式运用,三十多年核心协议四部字节的地址用到现在,还是非常具有前瞻性。V6希望克服V4的一些特点、毛病,继承它的优点,能够去发扬它的一些长处,但是也克服它的一些弱点。能不能成功不知道,我们正在做这件事,希望大家日后也关注这个事情,看来是大家绕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不仅是电信行业很困惑的一些问题,从体制上、技术上面,其实也跟广电三网融合双向改造,要做交互式,一提这些事就离不开IP,一提IP就离不开IPV4,更离不开IPV6,希望大家引起关注。不仅从政策层面思考,我们怎么做到三网融合,怎么证据国家的政策。这些理念怎么落实到现实,用什么手段实现这些理想,这些希望大家一块儿探讨。

  第三,我们国家对IP地址的需求。发改委启动了一个计划叫GNGI(中国下一代互联网)计划。最早启动的时候,实际上是研究部门、大学、中科院加上电信运营商发起提议。最早策划的时候三家是试验性项目,提议是三家。最后各个电信公司的老总技术主管听说,不行,做下一代互联网我们怎么能不参加?最后发改委说都参加。最后变成利用现在的电信业务平台,继续向未来无论是NGN、NGI的发展,最后都参加了CNGI的计划,这个计划的简要情况给大家做一个报告,讲一下我们自己亲身的一些东西。

  第四,三网融合,从技术角度、应用角度、工业角度特别是我们邮电大学以往是邮电部到信产部,然后现在叫工业与信息化部,顺着这个系列,很多我的老师、我的同学、我的学生们,大量在电信口和公安、交通、石油搞通信的一波人在里边做的。这方面对传媒这个角度怎么结合,做媒体行业整个广播工业结合,能够把这个结合点不仅是用在人与人通信,大量的今后更多的会出现机器对机器通信、人对机器通信,人去查机器,人去做搜索,人去做下载,人预置一些服务,让你的伙伴分享。三网融合里又包括了技术层面的东西,同时又包括了服务和业务和今后更多市场的整合。

  第五,三网融合的思考。

  国际上的下一代互联网。

  有了互联网之后,就有一组人做体系架构设计,想进入体系结构的时候就设想,我们现在做的东西下一代怎么让它平滑过渡,怎么扩大规模,怎么进一步生存下来,能够有更好的生存空间、业务空间、产品空间。这些人当时设计IPV4,满足了一段时间的需要,从最早的北美扩展到欧洲、全球,95年市场化运作,咱们中国94年也接入到互联网里面去。1994年我们学校的校园网是1994年建起来,当时建网时我们只有20个子网,大约只有200台左右的计算机。到现在我们学校1.8万在校生,还有函授学生、网络大学的学生在校外,校内同时在线的计算机达到2万台以上,1—10个G的光纤连到所有的楼里,有线、无线全覆盖,在各个角落里,只要你上网,无线是IPV4、IPV6,有线是IPV4、IPV6,有足够的带宽让大家在校内共享。跟干线互联的带宽目前也是1—10个G的带宽连到学生那里。学生说能够在学校里看到新技术、新应用,就推动行业的进步,推动技术的进步,推动各个行业运用ICP技术、信息网络、通信技术,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件事跟现在成立工业信息化部也好,我们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也好,要做这样一些前瞻性的准备。国际上当初做V4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下一代怎么做。八几年的时候有人在议论,九几年的时候就有雏形,所以IPV6不是新技术,下一代互联网里IPV6也只是其中技术之一,不包含所有的技术。已经发布了超过200项的相关标准,有些标准已经被实施,有些还没有被实施,正在行业的热烈讨论当中,在大规模研究当中。所以,下一代互联网已经不再是学术界的工作,已经是工业界实质的动作。特别是买干线,在座的很多都是广电的主干力量,都是总经理、主任,你们在部署的时候,买路由器的时候,啊你想没有IPV6的东西都难了,你们现在所有用的windowsXP、window2003、Linux,手机里mobile5.1都有了。学术界有一些新的研究,同时工业界有大量力量跟上来做。国际上的学术互联网已经在全球实现了IPV6的互联,包括Internet2、GEANTZ,Internet是北美的民间大学机构,大家凑在一起各自出资建起了一个试验网络,也是为美国在下一代人才储备、下一代技术储备上做了非常重要的准备。像一些高档的路由器设备先在Internet2上做准备,试验好给我提供很多反馈意见,一版一版改进,最后稳定成熟走向市场,这个循环圈已经周转起来,反过来我们国内在这方面还有若干工作要做。我们总说我们油市场,我们有话语权,思考点不能简单拿市场换技术,我们要引领技术,我们要提一些创新的东西。包括云计算,包括今天上午李院士讲到的若干想法,现在都提到日程上来,所谓创新式思维。创新式思维不是空说,真是我们的真实行动,真是我们的命根子,创新点在若干项上一定要有体现。欧洲的GEANT2也是。欧洲有一个FIRE计划,叫未来互联网研究实验验证环境,真是地区级,欧盟不是一个国家,用欧盟的力量来立项目,资金额度都是几百万到上千万欧元的力度来支持这个项目来做,他们非常认真来促进信息网络的技术,包括电视的技术,包括未来互联网的技术,包括IP的技术。所以,这方面学术已经完成了相关的互联。我们在亚洲叫APAN,这几个网都是用IPV6、IPV4完成。学生们在实验室里交作业,我们有一个国际学院跟伦敦的一个学院有合作项目,学生交作业,网上浏览图书馆,已经跑的是V6,只看网页就完了,网页是支持V6的,启动的时候就是V4,没有感觉。

  除了研究单位来做,涉及到网络的方[FS:Page]方面面的东西,包括UCL,不是URL,先是内容上给一个标记,能够寻址。国际上也在做这件事情,当时做IPV4的时候有一堆专家,主要大家经常提的两个,一个是温·瑟伯,一个是罗伯特·卡尔。罗伯特·卡尔做的工作就是对图书馆每本书、每一个章节、每一个节点、每一个内容去做标识,专门有一个工作组,也有一些公司、研究机构在里边,叫Handler,专门去做内容的标记、标识,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包括安全、计费、服务质量、接入手段、有线、无线,很多人在做研究。这些学术研究之外,大量商业性的公司在里边做现代互联网的工作,IPV6已经部署在全球性主要的运营商,国际上主要的盈盈商是Orang而e、BT、AT&T、NTT、TATA、ComCast、CableVision,都在认真准备下一代互联网。包括这个名字目前没有完全定清楚,但是下一代互联网大家普遍认为是IP,现在是IP,未来还是IP,现在是V4,以后是V6,再走到一个什么别的技术上。

  下一代网络其实定义包括电联的专家定义NGN这个名词,内部也在讨论到底NGN怎么做,怎么定义它,怎么行业走向未来。所以,NGN并不是非常明确大家已经完全一致得到统一认可的东西,大家不停地往里添加新的内容,是正在演变过程当中的一个东西,NGI也是这样,我们现在正在转变的过程中,我们今后的5年—10年非常重要,我们很有幸在这5年、10年重大变革期里参与了,要有我们的创新意识在里边。

  (图示)这是国际上主要的电信运营商对IPV6部署的情况。这一块主要是ComCast等大家比较熟悉的公司,也都参与到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部署、研究、储备上。而不是停在那儿,而是真的做部署,真的做试验。

  按NRO的统计,全球2008年分掉10个/8,按此趋势可分配的IPV4地址已剩下不多。NRO是全球负责分配IP地址机构的一个联合体,目前正在申办公司,变成一个实体来运作,现在想成立一家公司专门运作这件事情。它是手头握有地址资源,像北邮申请了教育网。全球政策是统一一致的,个别的会有本地的差异化,但是大的政策是一致的,包括现在已经在讨论如果IPV4地址分到最后一个/8,最后相当于A类的时候怎么分,都已经有基本的共识。所以,这些东西大家如果真正关心双新改造,真的关心全程全网,真的关注全网IP化,就要关注这件事情。

  (图示)这是思科的专家做的,他有很多统计数字,这个统计数字还是比较直观,还有各种各样的曲线预测。从1995年统计起,一直统计到后到2011年、2013年,根据曲线,每个机顶盒、每一个用户终端、每个手机要拿到一个地址可被标识、可自动获取别人信息,同时自己能够对外发信息的地址,可用V4到目前为止还剩不到28个。再往下分配几年时间,如果政策不变,大家申请受理的积极性不变,产业没有重大的技术突破,照这个样子走,也就走两到三年的时间就没有。没有了怎么办?作为大型的主干型的企业,国际的运营商,国内的运营商,广电部门双向改造的时候怎么处理?目前是最现实的,当然说能不能先不用V6,先有net技术,用VPN的技术?可以用这些技术,但是微软现在做的操作系统也好,LINUX操作系统也好,惠普的操作系统现在都支持V6了,买了就支持V6,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研究人员,包括FIRE计划,欧洲、北美的计划,都在探索能不能有一个更好的机制。我们下个月在韩国也有一次话,专门谈地址和编址,主机地址和应用层的地址分裂HIP,有很多很多新的算法和提议,但还不是工业界的共识,V6已经是工业界的共识,希望大家关注。

  工业界的支持,很多标准化的组织,IETF/ITU是标准化组织。CableLabs是工业界的一个组织,跟广电相关联的,大家很熟悉dot2.0、3.0,就是支持V6,已经关注到未来的变化,要做V6,要有标识,能够传输高质量的信息,他们对V6非常关注,不仅支持,同时想更好的解决方案,标准化的进展我们不停地在跟踪。

  国内大量的设备制造商也在跟踪这件事情,包括华为一批路由和交换机的制造商都在出设备,正在测试这个设备,正在使用这样的设备。所以,北邮校园网里用的设备,不仅有思科,同时更多是国产的设备。现在像索尼在媒体用的非常广泛的设备,我们现在不能马上大规模的生产,但是网络设备我们现在能自己生产了。我们不要简单拿市场换技术,我们自己要主动提技术,用我们的技术让大型国有企业、小企业跟着我们的思路来做,我们让国内的企业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参与到做标准化这件事情。我们的目标一定要看得再远一点,特别是做规划的人,做设计的人,做运行决策的人,这些人要有眼光,没有眼光就没有未来,现在如果不设想5年、10年以后的东西就没有未来,这是需要我们做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嵌入式、家用电器大量都在支持IPV6。

  2009年中国互联网用户统计,我们仍有大量的空间发展,我们现在不就三点几亿吗?对需求来说,我们十几亿人口,如果每一个人要一个地址,现在全球可用的地址已经不够我们用的了,更不用说印度、墨西哥大的经济体、人口大的国家要做。对于这样一个情况,我们面临很直接的问题就是不仅人要上网,大量的设备要上网,我们的机顶盒、传感器、家用电器、工农业生产控制各种各样的探头、各种各样的控制器、传感器,大量的东西要用到地址,你要走交互吗?你要广播就无所谓,你要交互就一定要有标识,一定要有地址,对地址的需求不仅是中国有人,全世界人都有需求。我们要做技术方案,不得不考虑它的分布。对V6的地址来看,CNNIC是负责全中国地区大多数用户。现在V6的统计情况,像V4我们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地址的拥有者,我们通过大量的工作,已经让互联网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用户数量。但是CNNIC统计以后,不要再简单统计人数,更多要统计行业,统计三网融合,统计产业化怎么利用IP技术来促进行业的进步,要能够促进媒体业的进步、传输业的进步。我们不仅看V4,还要看V6。我们全国内地大陆地区不如台湾地区盛行的多,台湾也是很有储备,很有眼光,在前面做了大量工作。只要是地址总是有限,只要是资源总是有限,带宽总是有限。目前申请到的CNNIC发布数字里,广电口没有自己独立申请一个/32,还是鼓励广电口,鼓励陈老师想办法还是要认真做这个事情。因为你没有地址怎么发展你的双向?还是要认真做这件事情。

  国家2004年正式起动CNGI,2005年酝酿,希望要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做示范工程。最后发改委很认真对待这件事情,8个主要的部委包括财政部在内的研究部门、产业部门都加入进来,希望能够认真做这件事情,希望对我们的产业今后能促进发展。我们老说大国,体现在哪儿?不仅市场大,同时我们对社会要有贡献,对国际上要有贡献,每个老百姓要有很好的生活。我非常有感想,晓宁讲到去看农民里面他要关心的东西。我三年前去贵州,贵州山里面的条件非常糟糕,城乡差距非常大。美国人老说人权,我们最大的人权是我们要生活保障,让每一个农村、边远地区的孩子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有自来水喝,有电用,有好的房间,有好的道路,有很好的教育,那我们国家的实力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那我们国家实力大规模增长,这才叫人权。在互联网上有很好的工具做这件事情。开展下一代互联网不仅是简单的试验,要走关键技术研发,[FS:Page]要做自主产业,同时跟国际要联动,不要做专网,不要做封闭的东西。不要自己认为宝贝,再宝贝不学外边的东西,很快就死掉,国际上技术变化非常快,CNGI是一个很开放的环境,包括广电总局也参加了,传媒大学也参加了,广科院也参加了,这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遍布全国主要的城市主干网,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科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铁通和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承担建设。覆盖高校、小区、企业和机构的300个驻地网。分布在北京和上海的2个国际IPV6交换中心。两个电信设备制造商海外盈收大于国内盈收,我们的广电业务也要做到外边去,技术应该互通互联,我们跟国外也有广泛的互通互联的信道。

  另外,不仅要试验,一定要示范做试商用,CNGI有一批成果正在做试商用。

  工业化的推广,包括网络设备、传感器节点、车载系统、音视频设备等多种领域的应用,都是得到CNGI支持的项目,这方面应该是很好的应用前景。

  CNGI2002年策划,2007年的时候主要运营商都通过了国家的验收,对技术有掌握,但是没有做大规模的商用,今年开始做大规模的商用,试验网在全国是一百所高校,每个高校一万到两万人的规模,现在我们已经有100万使用IPV6的用户群。怎么知道是IPV6?这个站只能IPV6访问,必须注册学生号和地址,这样统计下来一百万学生用户在用。这批人就像1994年启动校园网建设互联网一样,1994年到现在15年的时间,全国互联网走成现在这个样子。我们希望再过5年—10年,全国V6能够有大规模的部署,真正能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有使用的人、研发的人、运维的人、规划设计的人都要做储备和培养。

  运营商通过验收有全国的覆盖。

  教育网也是在全国布了干线,10个G的通信信道,每个都是2.5个G的信道,重点城市我们布了25个城市,有100多个学校受国家项目支持。还有将近200个学校没有受国家项目支持,他们说没钱怎么办?没钱欢迎你加入,自筹资金先做准备,等有钱,大家进一步扩大项目,进一步得到国家的支持,而且民间自筹经费做这个事情。

  我们已经有几个亿的IPV6流量在里面。

  标准化组织里我们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不仅自己关起门做,跟国际联合起来做,甚至成立标准组织技术专家,我们在里边起技术主导作用,当然前面唱戏的人有的可能是中国人,有的是外国人,有的是国际上的专家,一起推动技术的进步,包括安全原技术的认证、服务质量、IPV4向IPV6过渡,我们认真来做,希望对今后的创新有很好的发展储备。

  三网融合要有政策,但是政策有它的限制的一面,有它规定的一面,同时也有我们创新的一面,我们要有用足政策的一面。我们要制定适合三网融合的政策,建立适合三网融合的产业链,不仅是网络融合,还包括业务的融合、产业的融合,这方面的融合其实不仅是访问互联网的需求,同时应该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不仅是从广电角度看这个融合,而且也是从电信业看融合,从制造业看这个融合,从更广大的层面来看这个融合,希望这个融合让国家的综合经济实力能够得到更好的成长。这方面的融合提供了很多很多创新的机会、很多创新的领域。同时做东西也不要做潘多拉的盒子,我们做东西要考虑节能、环保,考虑到人文的理念,要把综合的东西考虑进去,这个融合是一个更大范围、更大层次的融合。

  我们做事也要考虑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互联网有很好的成功发展的经验,从原来国内的5万人、10万人到几千人、上亿人,能够到上十亿人口,这样挡不住的发展趋势有很多因素在后面。我们怎么参考这样的事情来想我们的事情,包括网络的设备和终端的开放性,包括提供全程全网能力,也包括允许局部的差异性。同时业务互通互联要能够实现标准化,谁做都可以,只要你按照标准这么做就能够加入到这个系统里。如果你商业成功了,变成标准化以后,更多人能够跟随你这个标准扩大业务,同时不满足于你的标准再做自己的扩展找出新的标准,这是后浪推前浪不断进步的过程。这方面标准化在互联网里是非常非常受关注的事情。

  包括单向业务和多向业务,因为这里也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单向和双向,同时还有多波和窄波,哪些好用就用哪个。我们有了业务模式可以给研究人员、给厂商出题目,让他们照着我们的题目做作业,让他们给我们交好的答卷、好的业务模式。我们要用市场去引导我们好的想法,发展更好的空间,而且广泛地参与,这是互联网最好的成功经验。如果做个专网,没有参与性,大家没有积极性,创造力就不足,新的应用不能产生出来,互联网的成功经验也是需要我们好好认真思考的。

  另外,政策引导,产业政策的推动肯定是不可缺少的过程。另外,多样化的经济模型。所以,创新才有出路。包括技术创新、运维模式创新、业务模式创新、合同模式创新、体制政策的标准创新,是全方位的创新。这方面其实这种机会,如果我们不去思考就丢掉机会,如果我们思考就有可能成功,如果你不思考肯定是死掉。

  所以,业务对下一代互联网的期待,包括带宽问题、可扩展性问题、安全隐私的问题、服务模式的问题、移动性的问题、节能环保的问题,有很多很多期待。这些期待是希望我们下一步要一个一个解决。

  CNGI支持的部分下一代互联网典型应用,从最简单的小带宽的传感器网络几K字节的传输,到高带宽上百兆一个视频的传输,包括很多很多应用,这些应用都是有赖于我们去创新,有赖于我们从创新里找到我们的业务模式,找到我们的盈利点做发展。

  时间有限,让我们共同创造三网融合的美好未来,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安全知识:下一代网络(NGN)安全纵横技术白皮书

白皮书简介:网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无论是网络硬件开发、协议设计、还是网络应用软件开发,都是复杂的工程。这就不可避免地会有设计不完善的地方,人们无法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到所有情况,打造一个十全十美的网络。隐患是必然存在的,NGN也不会例外。http://www.cbinews.com/uploadfile/whitepaper/2011-02-24/24190400.doc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