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度辉煌60年:中国广播剧60年回顾

2009-09-05 15:11:00来源:中广网 作者:高坦热度:

崭露头角


  中国最初的广播剧据目前查到的文字记载,是1933年由上海电台亚美公司制作的《恐怖的回忆》。该剧是在亚美广播公司组织募捐支援抗日前线将士的活动中播出的,对激发广大上海人民的抗日热情和斗志起到了一定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0年2月7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纪念“二七”铁路大罢工,制作了反映铁路工人修复铁路支援国家建设的广播剧《一万块夹板》,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播出的第一部广播剧。之后,又出现了反映反对包办婚姻、提倡妇女解放、当家作主的广播剧《潘秀芝》和抗美援朝期间播出的广播剧《朝鲜丹娘——金玉姬》、《小人书》、《哈尔滨之夜》等创作剧目。


  1949年至1954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剧团,演播了广播剧《感谢斯大林》、《邹玉梅》、《三千里江山》等剧目。1954年,中央广播剧团成立,录制的《小燕子万里飞行记》、《蓝壁毯》灌制了唱片在各地广播站发行。


  1955年以后,广播剧处于上升时期,先后出现了一批有影响的剧目。较有特色的有:采用到实地场景录音的方法录制的广播剧《黎明的河边》,听起来更有层次,更为真实;还有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皇帝的新装》,该剧采用室内室外相结合的录音手法,立体感强,艺术质量较高,在中央电台的《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后反响很大,这也是广播剧首次在中央电台《新闻联播》中和听众见面。


  1960年到1963年,广播剧创作虽然数量不算多,却出现了一些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剧目,如反对美国黑人受歧视的广播剧《故乡》,还有广播剧《没有织完的桐裙》、《在激流中》、《杜十娘》、《红岩》、《两幅油画》等,广播剧《山谷红霞》还送到国外参加比赛,这一时期的剧目,塑造了比较鲜明的艺术形象,为广播剧的健康发展打下了基础。


  经过10多年的认真摸索和刻苦实践,广播剧工作者基本上掌握了广播剧的艺术规律。正当广播剧处于风华正茂、欣欣向荣的时期,10年浩劫来临,广播剧也在劫难逃,处于停滞状态。


  百花齐放

  这一阶段,广播剧的形式上也有所发展,出现了内容丰富,人物众多,情节复杂的连续广播剧,在电台播出后,更为听众所欢迎。


  为了繁荣广播剧的创作,促进广播剧的发展,加强全国广播剧界的交流,1980年,中国广播剧研究会。研究会成立以后,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全国性的交流、评奖活动。广播剧日益受到各地电台领导的重视并得到中国戏剧家协会的支持,出现了创作繁荣的大好形势。例如每年开展全国优秀广播剧展播月和举办全国优秀广播剧评奖活动,各地电台创作生产的优秀剧目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


  在广播剧的发展进程中,为青少年听众创作的儿童广播剧一直受到重视,为此专门设立了奖项。1983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少年儿童广播剧评选会议,从83部广播剧中选出了《蘑菇的故事》、《一封将要发出的信》、《胖胖》、《小家伙、大家伙和高个子姑娘》、《“贝利”足球队和“怪”鞋匠》等22部作品,获优秀少年儿童广播剧奖。把它们作为献给少年儿童的礼物,于同年“六一”儿童节在全国各地电台播出。


  广播剧发展的又一次突破是立体声广播剧的出现。立体声调频广播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新事物。1981年元旦,广东电台播出了根据普希金的童话诗改编的我国第一部立体声广播剧《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之后,黑龙江电台、上海电台、中央电台、四川电台、武汉电台也先后录制了立体声广播剧,这使广播剧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精品纷呈


  从1984年开始,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连续举行规模较大的广播剧评奖活动,陆续举办了“丹桂杯”广播剧大奖赛,全国儿童广播剧“金猴奖”评选、全国音响小品评奖活动、“西凤杯”全国连续剧展播与评奖、“白玉兰杯”微型广播剧大奖赛等活动。


  1987年,中国广播剧在思想解放、大胆改革的政治背景下,各方面都呈现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活跃期。当年6月,中央电台和黑龙江电台参加了第10届“西柏林未来奖”广播节目大奖赛,中央电台选送的根据湛容同名小说改编的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荣获广播剧大奖,这是我国第一次在世界性评奖活动中,获得最高奖励。它标志着我国广播剧艺术水平已进入了世界水平的先进行列。评委们对《减去十岁》的评价是:“这是一出绝妙的、可爱的讽刺剧,构思新颖,富有独创性”,“它使我们看到了开放以后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变化”。


  从1990年开始,中国广播剧正式进入国家级的评奖范围,广播电影电视部委托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评奖活动,先后举办过“蜀秀杯”、“石松杯”、“黑龙杯”等评奖活动,出现了中央电台的《红橄榄》、黑龙江电台的《马铁匠、冯鞋匠和他们的女人》、上海电台的《超越生命》、河南电台的《老光棍和俏寡妇》、哈尔滨电台的《人间难心事》等一批优秀获奖剧目。


  1993年,中央电台制作的儿童广播剧《古墓遇险》获“亚广联广播儿童节目奖”,这是中国首次参加亚广联的比赛,该剧表现出的高水平的广播剧制作技术,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赞赏。在这一阶段,还生产了一批根据古典文学宏篇巨著改编的大型广播连续剧,像四川电台制作的108集的《三国演义》、还有中央电台制作的《红楼梦》、黑龙江电台制作的67集《水浒》等。

广播剧是广播文艺乃至整个广播品种当中最具生命力的品种,它有语言、音乐、音响,而且恰恰这种集合体能够把广播的长处、特点充分地显现出来,因而感染力非常强。作为广播文艺的一个老品种,广播剧长期以来在人们生活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广播剧也在立足自身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各种形态的广播剧百花齐放。


  经典“803”

  “803”的名字取自于上海市公安局刑事侦察总队所在地——中山北一路803号,由于广播剧的影响,如今,“803”成了上海刑警和刑侦总队的代号,连刑侦总队的电话总机号码,也用上了“803”。这部广播剧抓住上海听众关注的本乡本土刑侦人员侦破大案要案、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热点问题而精心录制的。选择这一题材,是基于对广播连续剧艺术特性的研究和探索,利用刑侦剧“有悬念”、“剧情抓人”的特点来吸引听众,从而扩大广播剧的影响。编导通过艺术构思和提炼,颇为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艺术形象。该剧的内容丰富,情节惊险曲折,表演生动细腻,音响变幻丰富。许多配音明星[FS:Page]都参加了演播,他们通过各具特点的语言艺术,强化了广播剧的艺术魅力,把各种角色表演得恰如其分。


  广播剧的创作及播出是一个系统工程,《刑警803》的成功取决于每个环节的精心设计。首先在播出之前,先在媒体上进行预热。如公开征集《刑警803》主题歌歌词,为保证质量,在发动群众创作歌词的同时,组织专业词作家创作。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选出入围歌词,举办入围歌词朗诵会,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接下来再邀请多名作曲家为主题歌谱曲。所以剧目尚未播出,就已经开始吸引听众积极参与,并引起他们的关注和期待。


  《刑警803》第一阶段共播出了20部102集,应听众的强烈要求,展开了第二阶段的创作播出便。一批著名影视明星加盟,也为续集增添了艺术风采。为加强和听众的联系,每周开辟一期《刑警803广播剧编辑室》,由两位导演主持,向听众介绍新作,介绍主创人员,请有关创作人员谈创作体会,请听众谈听后感,对新作发表评论等,还围绕剧作进行有奖竞猜......除此之外,《刑警803》的部分剧目还以印刷品和电视剧的方式推向市场,进一步扩大了影响,堪称上海电台广播剧的鼎盛时期。2001年,创作方对《刑警803》进行全新改版,再次推出新版《刑警803》,在更加通俗化的同时注入市场化的运营思路,取得了良好的收效。


  广播剧《刑警803》播出规模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均创中国广播剧之最,全国有多家电台先后播放,掀起了经久不衰的收听热。


  小说剧成“新宠”


  上海文广故事广播今年元旦重磅推出的小说剧《三七撞上二十一》,是上海广播界生产的第一部小说剧。这部由众多优秀配音演员倾力打造的小说剧播出后,不仅受到听众的好评,还因其创新精神荣获2009年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期总裁奖。


  小说剧表现形式介于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之间,是广播文艺的一次“跨界”。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样式,小说剧的受宠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广播剧凭借声音的魅力曾创造过自己的辉煌时代。但由于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兴起以及人才匮乏、运作模式单一等因素,它也步入了艰难的瓶颈期。作为一个集演播、制作、合成于一身的表演体系,高昂的制作费用使得广播剧徘徊在投入高、产出低的困境中。另一方面,广播小说作为一种传统的艺术样式,一直在寻求更具时代感的表现形式。在这种背景下,介于广播小说和广播剧之间的小说剧,以其优于广播小说的现场感和低于广播剧的投入而成为崭新的突破口。


  小说剧既能体现广播小说的播讲艺术,又能展现广播剧的声音魅力,能最大限度适应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据介绍,小说剧一般由一人或两人主播,叙述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关系、心理活动以及作者的态度评论,而小说中的人物则由具体的演播人员来扮演,同时辅以一定量的音乐和动效。小说剧的收听效果类似“电影录音剪辑”,情节较广播剧而言更流畅连贯,同时又比单人播讲的广播小说更富现场感,非常符合广播作为听觉艺术的特性。


  小说剧很可能成为未来文艺广播的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并非所有的小说都适合制作小说剧。业界专家认为,小说剧在选材时要求情节推进、人物刻画通过对话完成;意识流风格小说、大量运用主观视角、心理描写的小说就不适合。同时,小说剧也要花气力进行市场运作,才能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性互动。


  他山之石


  随着传媒的多样化,传媒渠道的差异化,广播剧的发展更加多元,根据热播电视剧改编的广播剧、网络广播剧等形式纷纷涌现。


  2006年,由电视剧《亮剑》改编的同名广播剧在全国多个省市广播电台播出,收到良好的反响。这部共长54集的广播剧,据称是首部“名人+电视剧”的广播剧作品,它的特点在于保留了电视剧《亮剑》等主要演员的原始声音,而旁白部分则由当年以《夜幕下的哈尔滨》成名的王刚播讲。热门电视剧改编为广播剧的做法早已有之,随着广播剧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热播电视剧作品被改编为广播剧播出,这种新形式在某种程度上使广播剧市场焕发了新的生机。首先,这会让很多未观看过小说和电视剧的人,尤其是出租汽车司机,在工作时可以收听,受众空间非常大;第二,这种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和资源再利用。


  在网络信息极其发达的年代,人们开始借助网络用声音描绘故事,由此产生了中文网络广播剧,当然这也不单单涉及到广播剧,还涉及到对于视频的音频部分的配音制作,在这个大环境,很多人把它称作:网配圈。根据统计包括解散失踪在内的已经有一百多个社团,组成了庞大的中文网络广播剧制作力量。(作者单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剧研究会)


  1990年8月10日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推出大型系列广播剧《刑警803》,开创了上海广播剧的新局面,该剧在上海迅速形成了收听热,用“家喻户晓”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粉碎四人帮以后,中断了10年的广播剧创作又开始呈现出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陆续出现了《窗口》、《伤痕》、《珊瑚岛上的死光》、《项链》、《彭元帅故乡行》等一大批优秀剧目,尤其是根据姚雪垠长篇小说《李自成》部分章节改编的广播剧《李自成闯石门寨》受到了广大听众的好评,还作为文化交流项目介绍到国外,这是我国广播剧第一次向国外的听众传播。1978年10月,中央电台创作的广播剧《二泉映月》播出后反映非常强烈,八一电影制片厂把它改编成同名电影;中央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南宫玲霞》,湖南电台创作的广播剧《当乌云密布的时候》播出后受到影协主席夏衍的重视,在他的推荐下,《剧本》月刊发表了《南宫玲霞》的广播剧剧本。湖南电台创作的广播剧《瓜儿为什么这样甜》,吉林电台创作的《响铃公主》播出后受到听众的广泛好评。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60年来浙江省仙居县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校网结构优化,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管理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稳步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受到重视,社会力量办学继续发展。教育质量成绩显著:2008年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巩固率为100%。初升高比率94.02%。教育事业已形成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幼儿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由1949年小学专任教师366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20人,在校学生普通中等学校543人、小学8056人,发展为2008年小学专任教师1775人、普通中等学校专任教师1735人,在校学生普通中等学校29528人、小学36950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文化

初谈高清电视剧的后期制作

一、前言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大马帮》是我台继《爱在生死边缘》、《弄潮儿女》后参与并制作的第三部高清晰电视连续剧。近几年来随着高清的发展,高清电视那无可比拟的高清晰度和16:9的视觉享受,使的它在广告以及影视制作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在用高清制作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流行。采用高清拍摄的电视剧,在后期制作中,由于它的码率较大,所占用的硬盘空间也就相应的很大,如果把前期拍摄的素材带(如:100多盘高清带)都采集到到硬盘中,现有的硬盘空间无法满足,这给电视剧的后期制作制造了很大的麻烦。二、高清电视剧创新制作流程我们在高清电视剧的后期制作中,采用低成本的高清制作方式,结合普通非编和高清非编,创新

2005中国电视剧制作与经营高峰论坛

结束时间:2005-5-190:00:40举办地点:梅地亚宾馆联系人:每年12000部集电视剧撬动400亿广告市场,20亿投资创造200亿经济效益……诱人的投入产出比和巨大的利润空间,使得人们对涉足电视剧产业跃跃欲试……加入WTO以后,中国的电视产业将更加市场化与国际化,面对国际传媒巨头的涌入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电视剧的投资者该如何运筹帷幄?制作机构和电视台的经营者又该如何发挥各自的优势,把握商机、创造利润和价值?中国传媒大学媒体管理学院始终关注业界前沿课题,此次联合东方未名传播研究中心举办“2005中国电视剧制作与经营高峰论坛”,特邀请电视剧投资方、制作方、电视台节目采购部门和广告部、国际性广

电视剧申报立项严格 海南申报近两成未批

到国家广电总局申报电视剧立项越来越严格了。记者4月5日从海南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获悉,国家广电总局2006年(第一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批复中,海南省申报28部就有5部未获批复,占近两成。据介绍,海南省是近日收到国家广电总局发布的《2006年(第一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申报立项剧目的批复》文件的。该文件指出,2006年(第一批)全国电视剧题材规划,共收到316家电视剧制作机构报送的申请立项剧目共833部,计22575集。经审查,批准立项的剧目667部17853集,分别占申报总数的80.1%和79.5%。也就是说,从全国情况来看,申报电视剧立项的剧目和集数,平均都有两成未获通过。这表明,申报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