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第一个有线电视试验网回顾 合肥有线电视试验网络1981年建成

2009-09-24 17:45:00来源:《广播电视信息》 热度:

作者为:朱光正 原有线电视课题组组长;王务盥 原合肥广播科研所副所长
  原文刊登于《广播电视信息》杂志2006年第9期

  一、项目的由来

  1977年是百业待兴的年代,广播电视事业蒸蒸日上,发展迅速,合肥市广电局的领导提出要大力发展广播电视事业。当时,我们翻阅了大量的科技材料,了解“有线电视”是一个发展方向,国外发展很快,国内迟早都要进行,把国外的先进科技和我国的现实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试验网络很有必要。学习、掌握国外的先进技术为我国四个现代化服务。合肥是安徽的省会所在地,是一座新兴城市,是全国四个科教中心之一,在这个城市进行有线电视试验很适合。

  1977年10月由市科技局、市广播局联合组织,并邀请了合肥工业大学无线电系主任王家骐教授,钱愿诚教授共计五人由市广播局局长周世民带队,先后到达宁波、杭州、上海三市对宁波市广播站、宁波市科技局、杭州市广播站、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四机部廿三研究所等单位分别进行了参观访问,收集国内外有关有线电视资料,对今后有线电视的发展方向、制式、传输方案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1977年年底“有线电视”列为合肥市科研项目,市委对这个项目很重视,1977年12月1日召开了有线电视科研项目领导小组会议,市委副书记王化东任领导小组组长,并主持了这次会议,市工办副主任史仁树,市科局局长姜明东、市广播局长周世民任副组长,技术顾问王家骐教授。会议要求尽快开展科研工作。同年12月7日,召开技术组会议,讨论,制定了有线电视科研项目总体方案(草案)。

  1978年2月,中央广播事业局在山东省泰安市召开1978年—1985年全国广播科研规划会,我们带着“合肥有线电视科研项目总体方案”到会上进行了汇报,由于我们的传输方案是甚高频传输,得到了技术处、地播处业务领导的认可,一致认为这是一种较好的传输方案(当时会上还有视频和低载频传输制式)。会上制定的1978年—1985年全国广播科研规划中,把有线电视定为全国广播科研项目,安徽省广播局是参加单位之一,省广播局又将这该项目交合肥市广播局承担。市委对这个项目很重视,于1978年10月成立了合肥市广播科学研究所,定编15人,来承担这个项目。

  根据中央广播事业局制定全国广播科技规划,正常开展科研工作,合肥市科委下达1978年合肥市科研、新产品计划,划拨科研经费3万元,有线电视项目正式起动。同年8月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省广播局、省电视台和有关业务、科研单位的无线电系主任、教授、工程师、专家参加的技术会议,审定了技术方案、试验网络计划,并向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处作了专题汇报,前往四机部第三研究所、北京电视设备厂等参观了日本古河电工的有线电视设备,充实了科研人员,解决科研场所,从1978年12月开始了实际工作。

  二、四个课题的研发和试制

  有线电视科研项目,最终是要建立一个约2.5公里主干线的有线电视试验网络,通过个试验网络来进行传输研究,在建立试验网络前,必须进行四个课题研发与试制。

  (一)分支、分配器件的研发

  分支器、分配器是有线电视网络中的无源器件,是基础器件,国外原型样品体积大,较为笨重,带宽250兆赫,国内武汉无线电厂已能仿制,但驻波比较大,我们曾先后与七九八厂磁性材料车间研究。他们改变了磁性材料的配方,重新烧置新材料的磁芯,降低了磁芯几何高度,缩短了磁路,改变了线圈绕制工艺,使分配器、分支器的技术指标有很大的提高。1981年我们研制的分配器新产品送往四机部三所测试,带宽已能做到800兆赫,插入损耗已经由4db提高到3.5db,驻波比也有很大提高。
 (二) 50兆赫—250兆赫宽带线路放大器

  宽带线路放大器是网络中的重要器件,1978年年底开始,我们用国产器件,首先研制出50兆赫—250兆赫放大器,前级晶体管选用北京晶体管厂3DG44,末级晶体管选用北京工业大学3DA202F,放大器增益26 dB,带内不平等度±1dB,(用BT—3扫频测得)噪音系数5 dB,输入、输出阻抗均为75Ω。当时,国内只能解决分段放大(即50MHZ~90MHZ,160MHZ~230MHZ)然后再合成,这个项目我们是在1979年5月份完成,以后在试验网络中使用的干线放大器和支线放大器都是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完成的。

  1980年,我们研发的放大器已经加上了电缆斜率补偿电路、手动增益控制(4 dB)和自动增益控制(4 dB)电路。由于在以后的试验网络中没有导频信号发生器,自动增益控制电路只起到手动增益的作用。增益控制我们采用了先进的PIN天线开关管作为控制元件,宽带放大器见图:

50兆赫—250兆赫宽带线路放大器

图一:50兆赫—250兆赫宽带线路放大器

  宽带线路放大器,由干线放大器、自动增益放大器、支线放大器和电源四个部份组成,是装在一个密封的铝翻砂机壳内。

线路放大器外形图

图二:线路放大器外形图

线路放大器内部结构图

图三:线路放大器内部结构图

干线放大器

图四:干线放大器

  (三)中频调制的有线电视发射机

  当时总体方案中提出网络中要传输四套电视节目,就必须要有四套节目源,而且当时没有这类设备,就是专用的广播电视设备我们也买不起,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来研制,这个项目耗费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和财力,用了比较长的时间,我们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到1981年上半年,我们研制了6、8、10三个频道的中频调制的有线电视发射机,为有线电视网络传输四套节目扫除了最后一个难题。

  中频调制有线电视发射机是把图像信号和伴音信号分别调制在中频37兆赫和30.5兆赫,然后再分别混频在甚高频我们需要的频道上,其方框图如下。

中频调制有线电视发射机方框图

图五:中频调制有线电视发射机方框图

三套中频调制有线电视发射机调试正在进行中

图六:三套中频调制有线电视发射机调试正在进行中

 (四)有线电视电缆

  有线电视电缆是有线电视网络中关键设备,当时国内生产的同轴电缆介质是聚乙烯,高频衰减大,虽然有几个型号,但用在有线电视网络中,技术指标不高。

  从1978年开始,我们多次与四机部廿三所联系,并且得到廿三所大力支持,他们专门为我们的网络试制有线电视电缆,电缆介质为化学发泡聚乙烯,外导体为纵包紫铜皮,因为铜皮加工、安装会打褶,驻比大,使用效果不佳,后来改用外导体为铜网编织,为我们研制了SS75—9和SS75—5铜网编织的发泡塑料同轴电缆,我们把它用在了支干线和用户线上,效果很好。主干线我们考虑放大器的供电问题,所以选用了SYV—75—18电缆。

电缆衰减特性图

图七:电缆衰减特性图

  由于当时条件限制,没有专用的CATV电缆接头,我们改制了L16、L27电缆插头,安全正确地使用在网络中。

  1980年全局集中力量筹建合肥人民广播电台,有线电视科研项目只能暂停一段时间。直到1980年12月重新启动,1981年3月份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器件,设备研发相继完成,模拟网络试验正式开始。

  三、[FS:Page]进行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室内试联,传送三套电视节目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研究,逐步解决了以上几个主要课题,为了检验我们研制的线路放大器、频道滤波器、有线电视中频调制发射机,年初我们进行了1.7公里主干线试验网络的室内试联工作,三套节目同时送入试验网络,一套是从天线接收下来的五频道安徽电视台节目,一套是录像机的视频讯号,再调制的八频道数字教学节目,还有一套是六频道电视讯号发生器送的测试信号,分别经过各频道的频波器,在合成器中合成,送入同轴电缆,经过1.7公里主干线SS75—9电缆,在网络中分别经过四个线路放大器分段放大,在电缆终端由分支分配器接入电视机,由电视机分别在五、六、八频道同时收到三套电视节目,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试验,我们传送的有线电视节目,图像清晰、稳定,基本上达到了总体方案的技术要求。

  线路放大器所需的低压交流电也是在电缆中同时传送的,通过室内试联为我们提出,论证有线电视网络关于用户电平、噪声系数、交扰调制、以及对电缆的要求等系列指标提出了初步数据,为室外试验网络敷设打下了基础。

室内试联方框图

图八:室内试联方框图

 四、领导重视,激励科研项目尽快开花结果

  1981年3月,合肥市委书记郑锐和副书记王化东、杜宏本等领导到市广播科研所听取了汇报,并观看了室内试验有线电视,即在一根同轴电缆内同时传送三套电视节目,效果很好,当场郑锐书记批示说:“你们在前面干,我们做你们的后盾。”

  1981年5月份,我们网络模拟试验基本完成,我和王务盥同志前往中央广播业局汇报科研情况,适逢技术处同志都去无锡参加分米波会议,我们在总工办遇见了何大中总工,他因身体欠佳不能前往无锡参加会议,我们有机会向他汇报了我们有线电视科研情况。

  他一直认为有线电视有一个小辨子,到哪里都不方便,与分米波电视比起来有很多不到之处,我们就谈了有线电视有很多独到之处,是无线电视无可比喻的,双方各执一词,从上午九时开始一直谈到十二点下班,最后何总说,“你们工作在基层第一线,应当最有发言权。”1985年12月何总和章总来安徽视察,我和王务盥同志再次有机会向何总和章总汇报有线电视时,何总说,我和章总对现在有线电视不仅赞成而且是双手赞成。

  有线电视网络模拟试验达到了预期效果,但网络架设无法进行,市委副书记丁之同志对此很重视,1981年6月主持召开了有线电视科研项目试验网络协作会议,邀请了市规划院、市供电局、市电信局、市广播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讨论,研究有线电视试验网络架设事宜,为此,市委办公室就此事下发了会议纪要,试验网络架设在电信局杆线上,由电信局配合施工,费用由广播局承当,有线电视试验网最后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了。

  五、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建成

  有线电视试验网络从1981年8月开始,至12月初架设完毕,主干线全长2.45公里,经六个放大器分段放大,频带宽45兆赫—250兆赫,途经六安路、淮河路、宿州路、长江路,是一个环形结构的网络,在一根同轴电缆内同时传送四套彩色节目,并在市科技大楼、市政府、省政府等单位均设有收看点,经测试达到预计技术指标。为此,合肥市在国内城市中率先建立有线电视试验网络。

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图

图九: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图

有线电视试验网络电平图

图十:有线电视试验网络电平图

 1982年元月7日,由市广播事业管理局和市科委共同组织有线电视科研项目现场汇报会,邀请了省市领导同志、有关专家教授、新闻单位参加,参加会议的有:省委副书记兰干亭、省人大副主任胡开明、省委秘书长欧远方、市委副书记丁之、王化东、杜宏本、合工大教授王家骐、钱愿诚、中科大教授陈志恒、省邮电管理局总工黄文辉,观看了这套传输系统,认为图像清晰、稳定,达到了总体方案技术要求。网络中全部设备器件,均是我们研发、试制,安徽日报为此发了消息报道,新华社发了内参,安徽画报社为此专版报道了题为“电视观众的喜讯”。

安徽画报82年3期“电视观众的喜讯”的报道

图十一:安徽画报82年3期“电视观众的喜讯”的报道

  六、培养锻炼一批广电技术人才,掀开了合肥市广电事业新的一页

  合肥市广播科研所于1978年10月成立,是国内第一个市级广播科研所,所内集中全局的技术骨干,承接有线电视科研项目,全力以赴的去搞科研,历时3年(其中包括1980年筹建合肥人民广播电台), 于1981年年底,合肥市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建成。

  合肥市科委、省广播事业局、合肥市工办、合肥市政府投入科研经费18万余元,中央广播事业局周新武副局长1979年12月也曾承诺在适当的时机给予经费的支持,但由于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相对还是保守一点,新生事物得不到扶持,这笔经费一直未到位。试验网络建成后本来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1982年下半年,安徽省委组织部组建正厅级安徽电视干部学院,准备使用该试验网络进行教学工作,前期准备工作已交科研所进行)但是由于经费问题,苦于无法开展,就连有线电视科研项目技术鉴定会也没有召开。值得庆幸的是,通过科研工作,锻炼、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人才,这批人绝大多数成为合肥市广播电视系统技术骨干,他们把在研究所那种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精神带到了各个单位,使合肥市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掀开了新的一页。1982年5月,合肥市委、市政府把筹建合肥电视台的任务交给了广播科研所,同年10月试验播出。有线电视试验网络及其下续项目也因此暂停一段时间。

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

图十二:参加课题的技术人员

照片左起第一人副所长王务盥,第三人课题组长朱光正,第四人吴怀然现任合肥有线电视台台长,第二人周光现任有线电视台副台长,右起第一人吴庆生合肥电视台技术部副主任,右起第二人司长云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广东省召开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管理和安全播出工作会议

为贯彻落实由总局出台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违规处理办法》(试行),并提前做好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要保障期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的准备工作,8月6日,广东省召开全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管理和安全播出工作会议,各地市文广新局和广播电视台负责人参加会议。广东省广电局总工程师郄小斌传达了全国广播影视传媒机构和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通报了当前广播电视安全播出面临的新形势,并提出做好广东省国庆60周年安全播出工作的要求。一是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播出和安全生产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广东省各播出机构从8月7日起开展一次全面安全播出大检查,深入排查和整改安全隐患;三是加强一线干部职工的安全

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播”活动的通知

浙江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关于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优秀影视剧展播”活动的通知end

上海人民广播大事记

1949年5月25日,中共地下组织通过国民党电台在第一时间播报了上海解放的消息。1949年5月27日的晚上,“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呼号第一次从收音机里响起,不久,由新上海第一任市长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的旋律被确定为电台的前奏曲,直到今天。1961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开播了一档为上海郊区农民度身定制的沪语广播节目《阿富根谈生产》。1978年11月,文革期间被停播的“阿富根谈生产,谈家常”栏目恢复播出。1979年3月,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广播电台率先恢复播出广告。1982年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创办星期广播音乐会,1983年又开办了《星期戏曲广播会》,成为了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音乐节目的双子星座。19

辉煌60年:1936年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大事记

1936年为向国民党统治区宣传抗日救国和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中央准备建立广播电台。但是几经努力,没有成功。1936年12月“西安事变”以后,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