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天仁:从一张报纸到一个集团

2009-11-20 08:57:00来源:《传媒》杂志 作者:杨春兰热度:
  近日,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英语辅导报》被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确定为首批报刊转企改制27家试点单位之一。

  一个远在东北通化的地方性报纸,以英语教辅起家,经过近20年的发展,如今早已突破地域限制,走向了全国,并成立了天仁报业集团。《英语辅导报》虽远在边陲,却成为中央和地方改制上市的先行者,成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到底是怎样的力量和优势在支撑着他们呢?为此,《传媒》杂志对天仁报业集团总裁包天仁进行了专访。

  从一张报纸到一个集团

  记者:1990年创刊的《英语辅导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发展成为天仁报业集团。您认为从一张报纸到一个集团的发展过程中,体制机制的创新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包天仁:其实我们在1990年创办的时候,就是按企业化运营的,我们没有吃铁饭碗,是“三自”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由于国家对报刊社的管理机制,我们只是挂了一个国有全民的牌子。实际上谁也没给我们投入一分钱,就是靠我们自己把它一手抚养长大的。当然也是有国家政策的扶持,整个市场体制对我们还是很有利的。尽管一直按公司制运作,但在体制和机制上还没有脱胎换骨,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员工还是有那种吃大锅饭的思想。因此我们抓住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想把《英语辅导报》改制上市做大做强。

  吉林省委书记王珉曾经到报社视察并四次作出重要批示,认为我们基础很好,前景也很好,指示我们要早点着手,争取成为吉林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样板企业。在市委市政府、省委省政府的指示下,我们在去年年底就实现了公司制,完成了资产的审计评估,注册成立了天仁报业集团。这几天在进行过户,实际上是边改制边股改边上市。由于《英语辅导报》一开始成立时就是以企业化机制运作,所以在转制过程中也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国家也不用为劳保、补贴、退休等投入那么多钱,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记者:《英语辅导报》从建立之初就实行“三自”,在当时来说是很少见的。那么实行这种公司化运作在当时的环境下有没有遇到一些困难?

  包天仁:有相当大的困难,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没有全民事业单位的工资、职称、干部人事制度作保证的话,可能招不来人也留不住人,留下来的人也不是精英,也会没有干劲。那么你就必须有自己的运行机制、自己的人事财务和内部激励制度。我们基本上没有像其他报刊社那种比较森严的干部等级制度,也不看重学历、年龄、社龄、职称等,主要看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业绩。我们有自己创新的人事管理,大家全是通过正规的考试招聘来的,采用双向选择,首先你得愿意来,我得愿意要,经过严格的口试、笔试、面试后进入报社,进了报社还得经过试用期,只有认可了单位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认可了它的发展前景,对企业有信心才算是志同道合,大家才能成为一个共同体。现在天仁集团有700余名全日制正式员工,其中编辑系列人员就有500余人。我们实行责编制,责任特别明确。报酬待遇方面,我们的报酬要比同行高出很多。工资制度是“死的”和“活的”相结合,即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这就给了年轻人一个施展才能和平等发展的机会,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只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了,也可以和老编辑拿同样的钱。

  从转制到酝酿上市

  记者:早在若干年前,《英语辅导报》就已经被吉林省确定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之一。最近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吉林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要求,吉林省新闻出版局确定了首批27家试点单位,《英语辅导报》也位列其中。这两次被列为试点单位的重点和差异在哪里呢?《英语辅导报》为什么能频频受到上级领导关注,多次被列为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包天仁:以前的试点主要是改制,现在的试点主要是上市,因为要上市必须先改制。改制是个不可或缺的前提。领导部门要求我们加快速度,不要一步步走,要跑起来、飞起来,实际上是在推着你早点上市。因为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上的市值才700个亿左右,还不到总市值的千分之一。快速发展是遵循科学发展观,因为新闻出版行业改制没有现成的模式,你等到啥时候是头?所以我们改制快,内部机制改革也快,上市就快。

  上级管理部门能多次把我们列为试点,主要是看重了发展定位、行业特征和我们的创新能力,我们选择了一个谁都没干过的事业,就是把教育事业和新闻出版业结合起来。我们的基础打得非常坚实,为产业大发展奠定了广阔的空间。在这20年走得很累,但是我们认为累得值得。第二点,是我们踏踏实实把这个产业做大了,没有市场、挣不来钱,仅仅是空想主义者,而我们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了,而且更多的是注重实践。还有一点就是我们的前瞻性和战略眼光,我们现在策划的东西都是五年之后的事,每天都有梦想,所以团队还是很有干劲的。

  记者:就像您所说的,要上市,先改制。为配合上市,《英语辅导报》在改制上面都有哪些具体的措施?

  包天仁:改制是很多方面的协调。原来的资产问题、人力问题,以及一些实物,比如土地、大楼都是具体的事情,都要妥善解决。原来的产权不清晰,现在搞清晰了,谁投资归属权就是谁的,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改制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国家、省里、市里的各级政府,包括下属部门,如果有一个部门挡住了就做不下去了。第二个层面,就是要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改革必然要牵涉利益的问题,牵涉到政府部门,也牵涉到主管主办的行业和方方面面的机构和部门,这些都要沟通协调。另外对政府也好,对主管主办部门也好,必须真诚合作,就是一定考虑它们的想法和难处。改革就是打破现在所有的框框,可能要触动一些既得利益,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需要沟通和协调,同时是一个耐心等待的过程。

  我们要整体上市,因为英语辅导报社有个特点,就是编辑、科研人员占了绝大部分,印刷发行基本是外包的。我们集中精力抓编辑、搞科研,才能在短时间内谋求大发展,因为印刷在全国各地要建很多印刷厂或印务中心,成本是很大的。但我们整体上市也不等于要集团上市,现在是策划英语辅导报社先上市,因为它占我们报社近三分之二的利润产值,然后是其他资源上市,比如《语文学习报》、网络、教研部门上市。

  记者:目前有上市的规划吗?具体是怎么部署的?

  包天仁:现在集团已经改制了,并且正在酝酿上市,正在与券商合作,现在考虑是国内上还是国外上、上哪个板块的问题。同时在考虑上市后融资做什么,如何大发展等问题。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我们就谋划过上市的事情,但都没有真正改制和上市,我们曾经买过壳,但这壳后来废了,花了上百万。我们曾经试图从某一产业链入手,比如对发行、广告或某一项产品进行改制和上市,但经过论证都放弃了。因为我们想名正言顺地解决英语辅导报社的产权问题后再改制上市,我们一直在等待,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拿出具体方案,上报并等待审批。另外,我们还要抓紧推进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内部机制改革。在企业内部,我们要进行全面改革创新,完善公司制,这意味着各部门要进行独立核算,经济、人事、经营彼此之间[FS:Page]不能有太多关联,要有独立性。比如《英语辅导报》一个编辑一个月挣5000元,另外一份报纸的编辑可能一个月挣6000元,再一份报纸的编辑可能就挣3000元,这都要依据各报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决定。原来大家都是混在一块儿,收入都差不多。改制之后下面的所有部门都要运作起来,整个机制要变,如果体制改了而机制不改,那也是徒劳的。

  上市是一种虚拟经济,是买未来、买梦想。原来卖报纸,几分钱、几厘钱的利润,是原始创业阶段单纯的产品经营,现在要变成大市场概念的资本运作或者是品牌型经营。但首先要把报纸的内容做好,虽然企业在改制当中,三步并作一步走,但还是要脚踏实地地工作,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如果上市的话,股民就看你将来的前景如何,前景不好,股票就会打水漂。

  所以说,改革永远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永远不能划句号。改制也好、上市也好,你已经被推上快车道了,就像一个舞者,永远都不能停下来,因为大家都看着你呢,会说你跳得不精彩,你哪个动作不好看等。

  上市增强文化软实力

  记者:在20年的发展过程中,尤其是转企改制和策划上市的过程中,困难和阻碍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包天仁:办报的20年来,天天都遇到很多困难,但天天都要往前走。我坚信每天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而且每天的太阳都会不一样。虽然有的时候是走三步退两步,有时候走得非常慢,但始终在坚持。所谓“预则立”,也就是说,机会是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的。

  障碍一方面来自国家某些政策制约和一些固有因素。如果完全按照过去的红头文件来办的话,你是得不到大发展的,但如果不按照文件来办的话又会“闯红灯”,因此创新就有一个“度”的问题。要创新就有风险,那你要把风险限制在最低限度,把握好这个“度”。

  另外一方面也有来自集团内部的压力。人在本质上都是有惰性的,我们的公司文化就是要鼓励大家成为一个共同体、共同发展,打破大锅饭肯定会遇到阻力,让一部分人不舒服,但是恰恰这又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记者:现在很多文化单位还不具备上市的实力,因此有观点认为政府和主管部门这样做可能会揠苗助长,您怎么看?

  包天仁:不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展起来。资本运作可以促进产业的发展,资本市场具有很神奇的力量,它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是点金术。美国文化产业出口能占到整个国家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卖大片给你,既“洗了你的脑,还挣了你的钱”。体制和机制如果不改好,不上升到资本运作,就没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又怎么能把产品推向世界呢?市场反作用于整个产业,报社、出版社不见得要很大很强才能上市,上市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融资和品牌宣传,融资之后企业的效益是所有投资人的共同利益,你就有责任去把企业做大做强。中国现在的文化产业还不强大,英国人口基数很小的一个国家都有两万种杂志,而中国这么大个国家加一起也就一万来种杂志。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报刊发行量小、种类也少,国家必须要思考改革和发展。最近我去韩国第二大城市釜山讲学,到那里的书店考察了一下,韩国的报刊、图书种类相当全。韩国就4000多万人口,相当于咱们一个中等省份,可他们的出版物特别细、特别多、特别有可选择性。中国在这一块儿的确步子太慢,如果再不加大力度的话,就会出现文化“短板”效应,因为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关乎到国民教育和文化发展,新闻出版业不发展,国家软实力也就无从谈起。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加快集团战略转型 报业集团发力数字传播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面对现代网络与信息技术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着眼于集团发展战略,加快集团战略转型。近几年来,紧盯国内国际数字化报业发展态势,将现代数字传播技术的最新成果广泛运用于传统媒体传播领域,逐步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集团报业核心竞争力与数字网络技术的融合,强力推进集团数字报业建设,在探索多元传播格局下报纸出版方式和报业经营模式的转型,争夺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新闻舆论和市场竞争主导权方面占据先发优势,使传统报业插上了数字网络技术翅膀,开辟了集团报业发展的全新状态。举措:加快集团战略转型近几年,随着互联网使用的逐步普及和无线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伴随着全国各平面媒体广告收入增长率的

默多克展开报业并购 推广新闻收费模式

默多克表示,尽管出版业务重大下滑,但他并不准备关闭任何一家出版机构,相反,将稳步扩大其规模,并推广新闻收费模式。大亨就是大亨,尽管面对着季亏损2.03亿美元的败绩及日渐衰退的广告营收,这一媒介巨头却要采取积极战略,甚至还可能进行收购。据美国《商业周刊》报道,尽管新闻集团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季亏损达2.03亿美元,整个09财年亏损达34亿美元,但78岁的默多克在8月5日的电话会议对分析师称,“我们的策略是要赢。”其言外之意即要采取收购等积极策略。当问及他是否会进行收购,默多克对分析师称:“我们将通过自身建设而非收购来重回盈利,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会错过好机会。”实际上,在四月份,新闻集团已向德国的P

朱伟峰:新媒体环境下的报业发展

新媒体环境下的报业发展□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副司长朱伟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媒领域已经迎来了大传媒时代,这一时代的最大特征就是以报刊、广电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和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共生共融。新媒体不仅改变生活,而且改变命运,也同样正在改变和改造着中国许多传统媒体的命运。传媒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新媒体革命已成现实

媒介融合格局下传统报业何处去?

出路在于创新传统的机制体制要改革,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办报制度等也需要改革,传统的新闻理念、报道内容、报道方式和手段都需要创新。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教授认为,传统媒体要推陈出新,包括新闻系统的内容创新,也包括表达方式、工具、方法上的创新,要用大家能接受的语言来表达媒体的观点。出路在于整合报业市场的竞争,已经由过去的同质竞争、同业竞争、同城竞争发展为报、刊、广、电、户外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全方位竞争。所以,我们要化竞争为互动、互用、互助,化竞争为整合,包括同类媒体的整合、异质媒体的整合、媒体对受众生产能力的整合,以及资源的整合、人力的整合、物力的整合、财力的整合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