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实践》:网络有无可能让电视走开?

2009-11-20 15:52:00来源:《新闻实践》杂志 热度:
2009年7月16日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4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网民在网络娱乐、信息获取和交流沟通类网络应用上使用率较高;网民上网最爱干的3件事是娱乐、聊天、看新闻。于是,有人忧心忡忡,在网络的冲击下,“电视离开我们的日子”是不是已经迫在眉睫?假如网络真的“兵临城下”,电视会坐而待毙吗?

网络的天然实力

单纯从所谓的“电视传统”来考虑电视是否会被取代的问题,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最初的电视是作为宣传的手段出现的,先天并没有后来种种的“电视传统”,即使在1979年中国电视第一条广告播出之后的十多年,电视作品也只是在政治宣传的基础上更多地强调其艺术性。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进入了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商业成为电视发展的推动力量。在某些方面,电视显然不能成为网络的对手。

诸多的情况表明媒体在互联网上具有天然的实力:

首先是多彩纷呈的内容和形式。一般而言,网络视频主要包括移植的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电视节目、各大网站自制或购买的内容,再有就是网友自己在不同的网站上传的节目。除了电视节目在网上播出之外,网络视频内容繁多,形式多样:新闻、体育、财经;娱乐、文化、时尚;历史、传统、现代;幽默、滑稽、讽刺甚至恶搞等等应有尽有。庞大的网络,就这样以其包罗万象和丰富多彩积极发展着它的网民,也使一个又一个曾经的“沙发土豆”,一拨又一拨地成为网络的观众。

其次是永远的黄金档。网络视频与电视相比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正如搜狐网的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的主持人大鹏所言:“我们的节目是永远的黄金档,所谓的黄金档就是你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笔者有一个比喻:看电视有点像旅游购物,挑选货物永远被锁定在巧舌如簧的导游指定的店中。如今的游客不轻易上当,甚至索性不进门。看网络节目,更像是自由逛街,方向和货物的选择都由自己说了算——喜欢的店就进去,喜欢的货就多瞅几眼,不喜欢就出来,再去下一个店。时尚与传统、正确与错误,不需要你进一步的指手画脚,“我的地盘我做主”。电视节目在策划的时候要绞尽脑汁地不断分析目标受众在哪里,网络则不然,无论你怎样策划都有道理,三亿多的网民,总有点击节目的可能,只要确定一个口味,就可以大胆行事——人们关注的就是网络关注的。网络节目的“永远的黄金档”加之互联网点对点的传播结构,使信息的渗透速度和传播范围更广。工作疲劳了,生活乏味了,信息缺乏了,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在网上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

第三是更强的观众互动、参与意识以及自主性。9·11事件中寥寥可数的现场资料,就有用手机和DV拍的。而今天,人们更善于利用现场直击和自导自演的视频素材创造更大的卖点或价值。有人想通过网络获得信息,有人更想通过网络得以扬名。难怪有人称网络是“全民举着手机和DV疯狂挖掘八卦的产业”。网络的受众自主性还体现在对正在浏览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搜索,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果不过瘾,还可以去其他网站或其他节目样式中寻找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自主链接”使巨大的互联网成为浏览内容便捷的背景源。

网络难以承受之重

与电视相比,尽管网络媒体有诸多的先天基因,但网络要想真正成为电视的“接班人”,还有许多难以承受之重。至少网络在以下三个方面还难以如意:

信息茧房

按照哈佛大学法学院桑斯坦教授(奥巴马总统的法律顾问)给“信息茧房”下的定义,网络的广泛使用,让每一个网民都只获得自己所喜欢的信息,假如说一个社会也是如此的话,各个社会群体便会分裂,“因为志趣相投的人往往只喜欢和他们圈子的人交谈。”而桑斯坦进一步指出:“人们应该置身于任何信息下,而不应事先被筛选。”

正因为网络上的内容都是免费的,无论是高雅的访谈,还是个别略带恶俗的“播客”,人们在无数的网络节目面前,必须做出取舍。假如每个人永远都只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看的内容,那么,就新闻而言,各个社会群体便会自由组合。

一切免费

数字电视出现后,收费与免费也成为电视与网络收视的一个重要区别,“一切免费”成为网络动人心弦的响亮口号。网络只依赖广告进行发展的模式,电视无法企及。当然这也一样被人所不齿。在20世纪美国著名出版大亨《时代》共同创办人之一亨利鲁斯看来,一个只依赖广告收入支撑的出版物是令人瞧不起的。因为这种模式令人从“道德上感到厌恶”以及“经济上的自我毁灭”。

收费迫使电视媒体和电视人更加遵守法令制度,更加讲求职业道德,因为他们必须制作出让人们真正喜欢的内容才可能获得收益。这会让电视媒体再次将经营的理念真正地摆到电视节目应该摆放的位置上。但目前看来,网络在这一方面,确实有所欠缺。

良莠混杂

网络视频多彩纷呈的节目样式,固然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观众对内容的需求,但网络品种繁多的背后,粗俗的搞笑、“真情”的贩卖、明星的“走位”、隐私的暴露等等娱乐垃[FS:Page]圾也比比皆是,在这些方面,网络比电视走得更远更远。

同时,网络的技术指数和艺术门槛都相对低,所以创作的空间很大。除了早些时候出现的博客之外,如今,只要拥有一台电脑并掌握录制节目的基本技能,几乎每人都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播客。播客内容可以包括音乐、幽默喜剧、体育运动、哲学思辨,当然也有很多电视上不能做或者不能播的东西。

电视怎样迎接挑战

面对着新媒体的激烈竞争,当人们尚未从对报纸的忧心忡忡中缓过神来的时候,电视又成了人们对媒体担心的对象。报纸和电视在共同面对网络的时候,倒有些“同仇敌忾”的味道了。

中国电视发展从宣传品时代到作品时代,再到产品时代,主要集中在电视内容的改变上。即使是以《东方时空》为代表的中国电视节目改革,也是试图从“改变电视的语态开始”来改变中国人的看电视习惯。那么中国电视发展到今天,面对着互联网的强势,要想继续生存,至少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电视要进入一个全面互动时代。“互动电视”是一种跨媒体、跨平台的娱乐,是电视业未来的出路。蔡和平创办的“互动电视”、“欢乐健康台”正是这方面的尝试,并已成功经互联网打进内地市场。这是中国第一个跨媒体电视平台,市民可透过电视、计算机和手机,与正在做现场节目的主持和嘉宾即席对话和交流,就连观众之间也可位于异地实时沟通。

其次,电视要提高自身的品位。近些年电视台对部分低素质受众的迎合,降低了观众的口味,也才使从前的电视观众变成了今天的电视消费者,“上帝”的身份又反过来主导了电视的趋俗路线,电视媒体使自己处于尴尬被动的境地。互联网的发达,成为电视的噩梦,但互联网的鱼龙混杂,又成为电视洁身自好的一个理由。办电视需要肩负社会责任,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谈话、直播、游戏娱乐节目观念的泛滥,到今天该是改变的时候了。

再次,电视媒体的联合。电视台无论大与小、强与弱,都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今的对手是日新月异的互联网,绝不能再高枕无忧地以不变应万变,因为,曾经的“沙发土豆”已经觉醒,他们开始寻找属于自己的乐土。电视媒体必须联合起来,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意力,寻求电视自己的发展道路。

如此看来,互联网的发展和发达或许会引发中国电视一场颠覆性的变革——电视的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彻底改变,与其说是网络对电视的冲击,毋宁说是电视自身发展的必然。

(作者:钱淑芳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西门子系统测试 互联网协议电视登陆上海

美国东部时间12月21日(北京时间12月22日)据海外媒体的最新报道:明年二月底,上海一部分家庭将可以收看到互联网协议电视。西门子公司本周三宣布:上海电信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将运用他们公司的SURPASS家庭娱乐方案向这一市场的5,000户家庭提供互联网协议电视服务,并预计享受这一服务的用户家庭将在未来几年内达到400万。届时,用户将可以通过数字用户线环路(DSL)享受这一服务。该服务还将包括:互联网接入、

迪士尼-ABC开始实验 通过互联网播电视节目

美国华特迪士尼(TheWaltDisney)旗下的美国迪士尼-ABC电视集团(Disney-ABCTelevisionGroup)将于2006年5月~6月开始通过互联网流媒体(streaming)进行免费转发电视信号的实验。2005年9月,联合至尊电视网(UnitedParamountNetwork,UPN,现在的CW)曾使用美国Google的视频配送网站发送名为“EverybodyHatesChris”的节目。此次的发送对象为四套节目,用户可以点播方式指定想看的节目。据迪士尼称,美国的广播电视台免费在线发送数套节目尚属首次。与这些节目一同发送的还有美国米AT&T、美国福特汽车、美国宝洁(Pr

[侯自强]从互联网电台看网络新媒体

近年来,网络电台发展迅速,网上以网络电台为载体,组成的社团特别多。大部分参与者是中学生和大学生,他们年轻,很有朝气和想象力,电台的包装设计、节目起名、内容策划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据说,网上的动漫类BBS当中,聚集的“电友”则更多。互联网小电台节目内容大多是流行歌曲,也有一些传承校园文化,做原创文学,选大学生身边的话题的节目。有些是以调频级的音质播出的,效果很好。因此很受欢迎。一些高校支持校园网上众多个人小电台组织起来办网络电台,如交大的上海的网络电台CNM得到学校和媒体学院就陆续给的十几万的资金支持,每天都有2小时的自办直播节目,2004年CNM对交大BBS八周年大型学生聚会进行视频直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