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评三网融合

2009-10-12 11:39:00来源:《广播电视信息》 热度:

一、从互联网看三网融合初级阶段



  1、20年,分两个阶段



  第一步基本上快结束了,就是从2000年到2010年,也可能到2011年、2012年,大致来说就是最近的10年。在这10年里面有一件事情,电信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造就了“各献所知”的信息环境。你有什么意见要发表,都可以让你有发表的地方。



  2、电信网率先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



  3、广播网也将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

  我估计随着存储器的成本下降,广播网也将融入互联网,并且成为互联网第二种基础设施。很遗憾,多年以来,广播网一直没有能够证明它能对于互联网做出什么贡献。比尔?盖茨等人多次扬言,广播电视网将在几年内消失,事实上广播电视网没有消失,而且比以前更强。中国的研究结果表明,仅仅靠电信网作为基础设施、仅仅靠互联网和电信网的融合,不能解决两大问题:易拥堵和不安全。但是,如果互联网迎接广播网的加入,而且采用存储器的泛库结构,两大难题由于单向广播的介入,有可能迎刃而解,这是我们科学研究上发现的一个概念,信不信由你。如果你信的话,你就会相信广播网会有一个重新崛起的时代。

  4、网络融合意味着生产力突破

  我把融合看成生产力的突破,人们会成功吗?就看你能不能获得生产力的突破。所谓生产力的突破,现在要解决两大问题,一个是要克服拥堵,一个是要克服不够安全。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意味着就可以建成现在所谓的各献所知的年代。现在是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如果突破了生产力,就可以迈进信息化推动先进文化的年代。所以,信息化不仅可以推动工业,而且还可以推动先进文化。这个过程前半段经过了10年,我估计后半段的过程也要经过10年。

5、融合是为了提高生产力



  6、两步融合都朝向互联网

  我们看了这个融合的过程,两步融合都朝向互联网,互联网英文的小写是Internet,它的本意就是融合各种不同网络。互联网是一个公平、开放的结构,它随时欢迎各种网络,电信网它欢迎,广播网它欢迎,它不存在准入和不准入的行政命令。可以说,从科学家的眼光来看,互联网是寄托着人类崇高的理想,提高人人平等,提倡各献所知,各取所需,其实和共产主义大旗上写的八个字“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从自然科学家看起来,相当程度上这是一致的。

  7、胡锦涛论基础设施



  8、互联网为什么需要两种基础设施

  从数学和物理的角度,怎么解释互联网需要两种基础设施呢?从物理上来看?通信是一种对流,广播是一种辐射。而对流和辐射是物质输运、能量输运、信息输运两种最基本的存在形式,所谓二元并存。这是物理科学已经证明的,不容怀疑。2000年前后,美国的两个顶级杂志,发表了很多数学家的文章,发现在网络里面幂律分布和泊松分布是并存的,这是热门群体和长尾群体是并存的。多年基础研究告诉我们,信息活动的二元性必将导致信息网络的二元性。

  9、互联网需要单向广播的支持

  也就是说,互联网为什么需要单向广播,单向广播的作用在哪?双向通信由发送者指定接收者,在带宽一定的情况下,接收者总是有限的。单向广播网是不指定接收者的,这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所有人都可以接收。接收者的数量可以0一直到无穷。一个电台广播,没有人听照样广播,全国都来听也照样广播。从来没有听说人多了就把电台听垮了,从没有见过这样的事情。接收者的数量可以从0一直到无穷。所以,对应某些热门的内容来说,它的人均成本是很低的,因为听的人有无[FS:Page]限大,成本可以向零靠拢。所以,在带宽一定的情况下,双向和单向的比较,不是双向总是有优势,单向总是没有优势,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双向总是比单向服务的人数对象明显下降,因此人均成本明显提高。所以,请广电同志们走好,你们在走双向化的改造,请你小心,双向化是不是提高了你们行业的人均成本,你赖以生存的人均成本提高了,那对你是不利的。所以,全盘否定双向,我感到欣慰的是现在全盘建设单向,如果全盘走向双向,跟自杀是一样的行为。单向的广播和存储,是互联网节省带宽的本钱,是广播再度崛起的依托,请不要随意放弃单向。无线电就是Radio,就是一种辐射,这是点对面的物理性。怎么能否定单向呢?

  10、最终建成“各取所需”信息环境

  “各献所知,各取所需”是人类对信息社会的最高理想。现在电信网和广播网融合以后,提供了Web服务,已经向人类提供各献所知的基本环境。所以,下一步的融合,就是要追求各取所需。怎么才能得到各取所需呢?要极大地丰富,怎么能得到极大地丰富呢?这就要看信息共享和物质共享是存在着本质的差异,这是一个基本的自然科学和哲学的概念。信息共享和物质共享本质是不同的,信息共享是资源母体不限量的复制,它的本质是copy,你拿去一份文件,在复印机里面复印,能复印几份呢?没有限制。你拿个存储器写个东西,能读出来几次呢?也没有限制。所以,跟物质共享是不一样的,物质共享是受到总量守恒定律的限制,是一个share,而不是一个copy。

11、“各取所需”在科学上是可能的





  所以,依托广播的存储,一个是空间上的不限量,一个是时间上的不限量。这样,才能使得信息环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全世界都流行一个新的词,叫做Ubiquitous,就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意思。所以,我的看法就是广播网的价值,必须体现在这些方面。

  12、借助泛库节省IP空间

  也就是说这里有一个融合的问题,互联网通过云计算、普适计算,很容易把文化资源整合在一个巨库里面。很容易把几百种报纸、几百种期刊、几百种网站、几百种音频节目和几百种视频节目,都整合在一个巨库里面。而通过广播变成了泛库,就是分布在城乡和老百姓家庭里面,分布在每一个人身边的泛库。所以,文化资源的一体化这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有通过广播网这样一个可管可控的手段,可以实现文化资源的泛在化,才可以连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13、融合双方:既独立又相助



  二、NGB客观上存在另外一个半边天

  NGB是广播行业和广播学科整整10年一个周期的年代,我很纳闷为什么由一纸协议,30年无线、30年有线,今天是有线、无线各占半边天。为什么NGB不是从CMMB走向NGB呢?

  1、引导CMMB走向NGB

传媒内容搬移至边缘网的思路,把最常用的存放在离用户最近的地方。因为CDN和P2P正是存储边缘化的措施,有更彻底的措施吗?有,就是让我们CMMB加入里面,我们就添加了播和存的结构,就把内容存在家中,存在手机里,最快捷、最广泛、最低成本,把最常用的内容转移到身边。

  2、我们提出三点建议

  因此,当时我们提了三点建议,一个建议是总局成立NGB小组,第二个建议是和电信、移动缔结节省带宽的战略联盟,这个现在已经开始做工作了,尽管没有列入NGB概念里面去,但是我很欣慰。最后一个具体建议,就是从CMMB走向NGB。我试想中某一年,这一年我一直在等待它的到达,S波段什么时候铺设,20亿人民币对于中国来说是3亿美元,这对于中国来说是拿得起来的。什么时候能通过卫星和补点送给每一个中国人,不知道是201x年。201x年,随身的16GB的闪盘,跌破100元人民币。昨天我查了一下淘宝网,现在16GB的闪盘是100元多一点的人民币。届时,每一个中国人将随时、随地、随意从上千种报纸、期刊、网站、电台的猛攻内容中,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与知识。届时,下一代的广播NGB瓜熟蒂落。古代有毕生,现在有王选,一千年以来的中华民族追求的存文化于民间的理想,终将成为现实。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分两步融合三网

2009年8月23-24日,下一代网络融合与发展中国峰会(CNCS)在北京京都信苑宾馆召开,会议由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指导,中国广播电视协会,BIRTV组委会主办,中广互联,电信传播研究中心承办。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是本届论坛的协办单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演讲实录:李幼平:我这是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讲得不对的,是个人意见,不代表组织。我演讲题目叫分两步融合三网。“三网融合”是比较长的历史,20年,大致可以分两个阶段。“三网融合”提出十年,不能说“成效甚微”,现在对“三网融合”有些伤感,有些无奈,都源于这些同志求成的心太过切了。因为自然的发展可能需要比较长的时间,你要在一年或者两年以内尤其

广电专家李幼平:我看“三网融合”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生的先进生产力,对传统的电信与广播产生巨大的冲击与推动。在推动过程中,传统电信与广播又反过来促使互联网本身更加完善。这就是我理解的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网融入互联网,是生产力发展自然进程,大致两大步:–第一步(2000-2010),电信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突破,造就“各献所知”的信息环境;–第二步(2010-2020),广播网融入互联网,取得信息化推动先进文化的突破,造就“各取所需”的信息环境。前十年,电信网接纳IP协议,融入互联网,互联网也获得了一种普适、通用的基础设施。回想十几年前,各大行业分别筹建各自的全国性计算机网(金税、金卡、金

三网融合非电信广电争胜负 将现新互联网

“信息应该平等享用,文化服务本可低碳运行,互联网本该更容易普及全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幼平在四川绵阳市为党政干部做专题报告时认为,“三网融合的终极目标是出现全新互联网,实现“各献所知,各取所需”的信息服务环境。”“以2010年为界,中国三网融合进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李幼平谈到,前十年,电信全盘接纳IP,电信网演化成为互联网基础设施,中国成为IP大国。如今,电信业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一个产业。后十年,广播终端接纳IP,广播服务实现了双向互动,并最终使后IP接纳广播。“电信与广播能否双双成为后IP的基础设施?”李院士认为,这有待于科学实践证实,因此有必要在绵阳等12个城市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