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地震,广电电信合力驰援

2010-04-20 12:19: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姚池热度:

  摘要:4月14日7时49分在在青海玉树地区发生了7.1级的地震,截至到4月19日晚2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员已达到2039人,失踪19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社会各界心系玉树地区的灾情,为了能让外界及时的了解玉树地区的灾情,广电电信在地震发生之后,迅速的赶往灾区,通过提供广播设施、通信设施等,帮助灾区尽快的与外界取得联系。

  针对玉树地区发生的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分析指出: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玉树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建筑物都是平板木房构造,缺乏抗震的作用,导致在这次7.1级地震中90%的房屋倒塌,同时造成电力、通信的中断。
  
  广电
  
广电方面,此次地震造成青海广电局属920转播台、玉树州、县广电办公系统,广电网络和广播电视设施设备严重损毁。损毁包括:中波转播发射台、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站、广播电台、电视台、有线网络前端各1个、编播设备1套,有线干线网24公里,村村通设备12000套、机房及办公用房5600平方米。当时造成广播电视信号全部停播。损毁影剧院6个、电影放映车6辆、16毫米放映机9台、数字放映机2台。估计损失计人民币9457.56万元。截至17日上午11:00,青海玉树广电系统重伤职工14人。
  
  为了保障外界能够及时的了解青海玉树地区的灾情,以及尽快的恢复玉树地区的广播网络,广电部门采取了一些系列的支援措施。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总局紧急召开会议,及时成立抗震救灾指挥部,按照中央的部署和总局党组的要求,组织广播影视抗震救灾宣传、信息上报和救灾、恢复播出、重建任务。

二是千方百计、争分夺秒,尽快恢复玉树地震灾区广播电视播出。目前,总局无线局已用20多个中短波广播频率对玉树地区进行覆盖,恢复了中央电台第一套节目中国之声、第二套节目经济之声、第十一套节目藏语广播,青海第一、藏语两套广播。总局已紧急购置4部调频发射机和5部电视发射机,正运往青海灾区。

三是充分发挥广播的独特优势,切实加大康巴藏语广播力度。总局从四川康巴卫视抽调2名康巴藏语播音员,在北京选调2名康巴藏语专业人员,加强康巴藏语节目制播力量。中央电台将康巴藏语播出时间从现在的每天2小时增加到8小时,播出抗震救灾新闻和专题类节目,加大疫病防治、心理疏导、受伤救治和地震等科技知识的报道,开办生活、寻亲等信息服务类节目,增强抗震救灾宣传的贴近性、针对性和服务性。另外,总局已要求四川康巴卫视进一步加强对玉树地震灾区的报道,加大对灾区的康巴藏语宣传力度。

四是紧急向灾区赠送收音机电视机等接收设备。中宣部、广电总局、中央电台联合赠送3.5万台收音机等设备。1万台收音机已于16日运达玉树并开始向灾区群众发放;17日将有1万台运达玉树;18日将有1.5万台运达。此外,还赠送了500台电视机、500套直播卫星接收设备、4套调频广播发射机、5部电视发射机、30套扩音设备、10部柴油发电机及帐篷等救援物资。

五是派出工作组和技术组奔赴救灾一线。4月17日,广电总局派出工作组和技术组赶赴青海灾区,转达中央领导、中宣部和总局对广播影视系统受灾职工的慰问,组织开展抗震救灾工作。六是捐助慰问受伤职工和家属。总局干部职工第一批捐款50万元,已交给青海局送达慰问以及应急救援使用。

六是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截至到目前为止,广电在青海玉树地震灾情的报道上的情况如下:

第一、4月14日地震发生后,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立即启动应急报道机制。在14日8:23在综合频道、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中以字幕形式播发地震消息;8:26播出口播新闻;8:48起,新闻频道、中文国际频道以电话连线方式,及时递进报道地震灾情和救援情况,并配发通过当地部队传输系统提供的画面、当地记者与救援人员通过手机彩信提供的现场图片,及时制作播出相关背景短片。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新闻》共播发相关新闻130条,时长约445分钟,直播8场;英、阿、法、西、俄五个国际频道首重播484条,共11小时37分钟,英语频道共直播3场,时长8小时30分钟。

第二、4月15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面启动特别报道《玉树紧急救援》,目前已在一套中国之声播出。一是在每日《新闻和报纸摘要》中挂栏《玉树紧急救援》,综合报道解救被困被埋灾区群众动态及各方支援最新情况,适当配发中国之声观察员相关评论;在《新闻纵横》中设《问灾区》,集纳来自震区的鲜活见闻。4月14日到15日,已播出相关报道约300余篇。二是滚动消息,重点关注,以不同角度多方面、多途径配合报道,在《央广新闻》整半点资讯中设《地震专题资讯》,有重大突破性实质性进展,随时以《直通现场》《快讯快报》《现在插播》三种形式予以插播。三是发挥大力发挥台网互动优势,体现音频门户网站特色的同时,加大音频、视频、图文的综合性体现,并根据最新情况适时加大报道力度,对灾情、救援、各方援助等情况进行全方位地报道。

第三、地方广电在这次灾情报道中,也反应迅速,措施有力。4月15日开通了调频应急广播系统,还首次实现了青海电视台全天24小时4个频道突发新闻报道滚动播出、实现了第一个自制节目量达到300分钟的突破,占总播出量的20%。玉树地震发生后,湖南广播电视台抽调50名新闻业务骨干组成大型联合报道组,从4月15日起陆续抵达西宁,并分别策划了6档滚动直播新闻报道和1档新闻访谈栏目在青海卫视播出。

电信
  
  14日震发生之后,导致玉树地区电力基本上处于中断状态,通信机房的墙体开裂,光缆中断,导致玉树地区185个基站中有111个基站在地震以后退出服务,使移动和固定电话的通讯状态时好时坏,无法接通。中国电信紧急向玉树[FS:Page]地区调发应急通信车、发电车、光缆修复车、卫星电话等设备。

一是立即启动国家通信保障应急预案,迅速成立前、后方抗震救灾指挥部,建立24小时应急值班和每4小时信息报送制度,同时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迅速展开抗震救灾通信保障工作。

二是工信部紧急组织三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从灾区邻省调集应急保障队伍、设备,克服重重困难,向玉树地区调发应急通信车、发电车、光缆修复车、卫星电话等设备。此次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出动抢险人员908人、各类应急通信车辆82辆、卫星电话132部、发电油机369台、其他应急通信装备47台。

三是三大电信运营企业在灾区开展了公益服务。用户欠费不停机,有的公司主动给用户手机充值了通话费用,还有的开设了寻亲电话,帮助流动人口向指挥部提供必要的信息。这几天共发送7343万条防震自救常识和公益应急短信,有的公司还设立了藏语、汉语双语用户免费服务电话,还在集中安置点设置免费报平安的固定电话或者移动电话。

  截至4月19日7时,玉树州所辖的6个县已经全部恢复通信,45个乡镇都有包括卫星、电话在内的至少一种通信手段保持通信畅通。重灾区玉树县所辖8个乡镇,有5个乡恢复了固定通信和移动通信,有3个乡通过卫星电话保持对外联络。
  
  血浓于水,三网融合之下,广电与电信虽然有一些摩擦与分歧,但是站在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上却是一致的,此次青海玉树地区的震后救援,广电与电信在通信网络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广电系统积极救灾 将直击现场服务群众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迅速启动应急机制,开始紧急救援直播。30多名记者陆续从北京、西宁等地赶到灾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表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将发挥广播独特传播优势,切实履行社会责任,为抗震救灾作出贡献。王求说“由于有一个非常完备的新闻应急的反应机制,加上及时、准确、公开、透明的报道方针,在地震发生不久,我们的第一位记者几个小时之后就赶到了灾区。目前为止我们在灾区已经有20位左右的记者,到今天傍晚之前有33位记者将到达灾区参与报道工作。作为中央的主流媒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广播独特的优势,在突发事件、在灾害发生的过程当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除了按照中央的精神积极主动的

曾剑秋:立体通信建设应成为国家长期战略

地震发生后,中国通信业第一时间全面启动灾区通信支援和抢修保障,为震区抢救和现场协调做好通信保障工作。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向搜狐IT表示:通信是多方面的立体行为。这次地震有的地方移动基站损坏了,但是固话还能用,有的地方则相反;我们注意到有些信息还是第一时间通过当地互联网发出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我们吸取了汶川地震的经验,在第一时间为灾区紧急调集到25部卫星电话,为党、政、军有效的部署地震灾区抢救,沟通信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都说明了立体通信的重要性。对于立体通信网络对未来的发展,曾剑秋表示,立体通信网络建设因其自身的独特性和重要性,在关键时刻能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和提高国家战略保障能力。

电信卫星电话起大作用 专家呼吁强化战略投入

卫星系统起大作用电信员工频受灾区百姓感谢搜狐IT从中国电信集团青海公司(即“青海电信”)党群部主任周生军获悉,“玉树州灾区的通信已经基本恢复,因为当初南北划分时,青海地区的固定网络划归了中国电信集团,因此我们在此次地震中,受到的损失比较大,在灾区恢复通信方面。”周生军向搜狐IT介绍称,玉树藏族自治州共有12个乡镇受灾,并不仅限于玉树县,“电信提供的卫星电话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电信集团对抗震救灾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各方资源已经统筹到前方。仅我们就提供了21部卫星电话,用于抗震救灾。”搜狐IT找到中国电信青海卫星通信运营中心副总经理张传隆,据他表示,甘肃电信也提供了5部卫星电话给中国石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