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低估中国电影的复兴

2010-04-22 10:35:00来源:北京晨报 热度:

据说,每当美国发生金融危机,口红销量均大增,作为“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口红可以给大众成本低廉的抚慰,于是,这种“低价产品偏爱趋势”便被称为“口红效应”。

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电影票房飞升,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增速。同期,全球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不免波及中国,于是,中国电影产业的成绩,被关联为“口红效应”。一时间,此说大盛。

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口红效应”作用于电影的逻辑链条是:发生金融危机——大众失业、贫困、丧失购买力——无力购买高价值商品,转而依托“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实现心理满足——电影产业刚好成为这种“物”,满足了大众的需求。然而,根据事实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中国的事实在任何一个环节上均不符合“口红效应”的逻辑。

21世纪初中国遭遇金融危机了吗?遭遇了,又没遭遇。世界金融危机确实波及了中国,对发展中的中国经济秩序造成了冲击,但是,却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基本向好的发展趋势。而且,居民实际购买力水平一直在增长——只有全民声讨的房地产价格对民生造成了严重影响。

到2009年底,中国电影拥有36条商业院线,近5000块银幕,实现年度票房62亿。这些大多为21世纪新建的数百家影城的5000块银幕,在制造业集中的地区数量极少,大都设在省会和经济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且大都处于市内繁华路段的商业中心,属于高档消费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正是保持着消费能力的城市居民的购票款,支撑起了62亿的年度票房收入。

中国电影产业的复兴,是电影产业超跌反弹的客观规律,是电影人艰苦奋斗的可喜成果,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虽然电影产业仍旧问题多多、任重道远,但是中国电影人已经找到了比较明确的道路,正在脚踏实地地用劳动改变着自己的命运。中国电影,并不是传说中的“廉价的非必要之物”。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09中国影片产量世界第三 电影成文化消费新亮点

本报讯(记者张然)中国社科院昨天发布的2010年《文化蓝皮书》指出,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国内外市场规模大约8000亿元人民币。电影市场成为文化消费新亮点。蓝皮书指出,2009年中国电影生产超过450部,居印度、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三位。全年电影市场的票房同比增幅高达42.96%,全年电影综合效益约106亿元。其中,去年在国内发行放映的新片超过200部,是近年来新片上市最多的年份。

出奇制胜 中国电影半年票房涨八成

其实相较于香港无厘头片的江河日下,倒是内地风格的喜剧片颇令人眼前一亮,《疯狂的石头》和《疯狂的赛车》让导演宁浩和演员黄渤身价飙升,而今年上映的小成本喜剧片《人在囧途》也非常不错,王宝强和徐峥两个不同风格的喜剧演员把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幽默玩转得风生水起,mtime上的评分达到7.72010年6月刚过,中国电影市场的成绩非常喜人,上半年的总票房达到了46亿,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比增长了80%。以小博大刨去《阿凡达》(票房:13.5亿元)的独占鳌头,还是有不少影片成为了亿元俱乐部的市场中坚力量,特别是中国国产片也有5部登上top10的榜单,这在没有贺岁强档的上半年,算是超乎想象的好了。上半年,中国国产片票

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学术委员会及学术咨询委员会

6月18日,中国电影资料馆成立学术委员会及学术咨询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旨在促进中心学术决策、学术建设提供可靠的帮助,并为提高中心学术研究能力、巩固该中心在电影理论及其它学术研究

中国电影产业报告发布 可能不到1成网民进影院

《花木兰》12月上映近日,咨询公司艺恩娱乐咨询公司发布《2008-2009年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这份来自第三方的调查报告通过来自互联网的7320份观众调查问卷,以及国家电影基金电脑售票联网中心公布的票房数据、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每月公布的票房数据,以及国内主要院线提供的数据总结出了过去一年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和走向,提供了很多值得关注的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