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如何应战三网融合?

2010-05-25 09:11:00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杨晓冬 刘婧热度:

近日,国家首次对三网融合提出时间表,即明确融合进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从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第二步是从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随着三网融合实施阶段的开启,运营商该如何应战?

国内三网融合发展现状

国内在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模式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个是以电信级IP承载网络为基础,以发展IPTV业务为先导,扩展网络能力,支持视频业务。2009年,中国移动与中国铁通合并、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电信收购联通CDMA网正是为了提高运营能力发展电信3G业务。第二个是基于广电网的三网融合,目标是以发展数字电视为中心,扩展网络的能力,支持双向数据、音频和视频业务,例如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数字电视。第三个是移动和广电合作的三网融合,它是以发展手机电视为中心,依托广电现有的地面电视广播通道以及广电丰富的无线电视广播信道,进行数字电视的改造,能够提供下行的多播广播服务;同时依托于电信的移动通信承载网络,在现有的业务管理平台上建设手机电视业务平台的计费、账单处理、客户服务等功能,满足手机电视上行业务的需求。

数字技术、光通信技术、TCP/IP协议等的应用为三网融合扫清了技术难题。但是在我国,三网融合的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首先,在三网融合之前,广电、互联网、电信分属于三个不同领域,由三大部门分别监管,其中电信网和电视网分别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与广电总局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积极主张电信及广电双向进入各自传统领域(称为“对称进入”);而广电则认为,目前“不对称进入”(指广电单向进入电信)才是正确的融合方式。基于这样的认识,广电携同网通积极拓展电信宽带业务,但并未开放广播电视市场,工业和信息化部则要求非电信控股的新设立企业从事电信业务均需申请电信牌照。广电与工业和信息化部之间的“对称进入”与“非对称进入”之争,反映了不同行业与不同网络之间的利益冲突,从而在技术与市场融合发展上设置了重重阻碍,大大减缓了三网融合的发展进程。

三网融合瓶颈亟待解决

监管体制成最大障碍

在理论上,国务院的决策已经排除阻碍三网融合的行政性障碍,但在实践中,由于分业监管的体制问题并未解决,因而在执行时可能依然会困难重重,较易形成互相扯皮的局面,需要强有力的高层领导进行协调,需要负责任的专家提供咨询,需要公开的、全方位的民众监督机构来执行。怎样协调两个不同属性的行业和机构的尽职目标及利益诉求是个很大的难题,需要灵活有效的协调能力。

运营体制差异严重阻碍三网融合实施

目前,广电系统政企合一和网台合一体制所导致的非市场化运营以及竞争公平性问题将严重制约三网融合的实质性进展。广电有线网络运营机构应加速实现转企改制,成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主体,为三网融合的实施创造基本公平的条件。当然,由于广电系统比电信系统弱,国家给予政策、资金和骨干人员上的一定支持也是应该的。

行业标准和商业模式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

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行业标准、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的差异,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需要很长的磨合沟通期。特别是标准的不统一或不兼容将造成产业链分割和高昂的成本代价,需要首先解决。有公益属性的广电业和完全市场化的电信业具有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怎样在统一的市场监管下展开适度竞争,是目前全球都尚未遇到过的课题,需要很高的政治智慧和妥善的解决办法。最后,长期独立发展起来的两个行业,在观念、行业标准、行为准则上存在巨大差异,甚至缺乏共同的技术语言,需要很长的磨合沟通期。特别是标准的不统一或不兼容将造成产业链分割和高昂的成本代价,需要首先解决。

运营商如何面对三网融合?

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是基础

促进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不仅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更可以通过利用电信企业的存量网络资源、借助电信宽带网络来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节约建设资金。

首先,现阶段有线网双向改造的主流技术采用EPON+EOC/LAN,与电信宽带城域网建设技术趋同,而目前电信宽带网络已全面覆盖全国所有城乡村镇、服务用户超过1亿户,因此电信宽带网在网络基础、技术条件、客户资源、服务支撑上都基本具备了全面承载数字电视业务的能力。与此同时,资源整合可以解决有线电视网络改造的资金投入困境,规避投资与收益的巨大风险,节约大量建设资金,避免重复建设,使国有资产使用效率达到最大化。另外,电信开放宽带网络能力,利用存量网络资源快速实现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并为其未覆盖区域提供服务。有线电视可以用少量资金重点加快“模改数”工程,并利用电信网络扩大覆盖,可迅速实现有线电视交互服务能力和97%以上家庭覆盖,从而节约大量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地减轻用户负担。

3G业务先行

业务融合是现阶段三网融合的本质内涵,三网融合为业务融合奠定了基础。对电信运营商而言,IPTV、手机电视和VoIP等融合业务已经成为其新的增长点。随着3G的运营与发展,流媒体等与广电内容相关的业务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一方面,由于带宽增加、终端不断创新,内容应用服务将更加丰富,因此3G为三网融合提供了新的实现方式;另一方面,3G时代的全业务运营将促进统一广告、统一套餐、统一账号和统一号码等经营得以实现,并不断推进固网和移动网络的融合。在此背景下,3G将对我国三网融合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提出融合的要求。

产业链合作跟进

在三网融合后,势必需要打破原有利益链的束缚并解决部门利益的冲突,通过将广电内容提供商、内容集成商、业务提供商和网络运营商的资源实现系统整合,破除部门利益的壁垒,再造传统产业链。其中,内容提供商主要完成对信息内容的编辑、制作和生产,通过市场渠道将生产的信息服务产品销售给内容集成商。内容集成商则根据市场的需求,将信息内容重新组合,并允许对重组的内容进行简单地外部包装和叠加。内容集成商集成后的产品可以与信息服务提供商进行业务集成,将多家内容集成商的产品及相关通信业务集成,然后再通过网络运营商传送给最终用户。

商业运作推广

运营商与广电运营商合作提供IPTV、手机电视业务将是一种主流模式。融合性业务在全球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IPTV、手机电视等融合性业务的发展有待实现突破。作为融合性业务产业链的领导者,运营商必须创造一种合理的盈利模式,实现产业共赢,让包括内容开发商和提供商在内的各方面都有利可图,共同做大做强融合性业务产业价值链。从全球来看,目前融合性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

与广电行业相比,相信电信运营企业更期盼三网融合的到来,无论是目前拥有大量固网资源的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是固网资源相对薄弱的中国移动,每家电信运营商都希望能够通过三网融合获得自己的利益。因此,三网融合已经到了必须有所为的阶段,这个阶段难度不小、挑战巨大,需要各方做好充分准备。而要想从中获取更大的业务拓展空间,各相关方尤其是运营商就必须发挥智慧,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创新。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