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观察:文化产业整合 资本力量打破体制壁垒

2010-06-24 08:59:00来源:经济参考报 热度: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在融入资本市场的过程中展现出巨大潜能与活力,呈现了逆势上扬的态势,产业整合、企业并购的热潮不断。资本市场在提高文化资源配置效率、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过去困扰文化产业发展的多重“体制壁垒”也在资本力量地推动下渐渐消融。

  文化产业整合“风生水起”资本重组出现两大动向

  近年来,在资本力量的推动下,国内文化产业整合活跃,既有媒体之间的互相交叉持股,也有广告、保险等行业资本的进入,这些并购重组行为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发挥了良好的市场效应。同时,当前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出现两个新动向:一是文化企业开始积极涉足金融业。二是国际资本通过并购,进入监管相对宽松的境内新兴文化产业。

  “近两年来,境内上市文化企业被披露了不下20起并购重组事件。”中信银行总行营业部投资银行部项目经理兰培说,“自文化体制改革推进以来,几乎所有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文件均提及的推动我国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媒体、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在2008年以后取得了实质性推进。2008年以来,包括人民日报社,上海新华发行集团等在内的中央和地方传媒单位都先后参与,实施了资本整合行动,市场反应良好。这些行动中不仅有媒体之间彼此互相交叉持股,还引入了广告、保险等行业资本,发挥了良好的市场效应。”

  据介绍,华闻传媒、新华传媒及出版传媒是并购重组最为活跃的境内上市文化企业。2008年6月,人民日报社通过股权转让放弃对华闻控股的控股地位,人保投资以持股55%成为华闻控股的控股股东,备受关注的华闻系重组出现实质性进展。同时,华闻传媒积极进行战略架构调整,与控股子公司先后收购辽宁盈丰传媒、重庆华博传媒、天津华商广告、北京华商盈捷广告、新海岸置业、精工钢构等公司股权,并将所持海口汇海典当、深圳金兆典当行股权转让出售,完成了新一轮扩张与退出。

  作为上海市国有文化资本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2008年6月,新华传媒控股股东上海新华发行集团也完成股权变更,解放日报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上海新华书店投资公司通过无偿划拨受让新华发行集团股权,从而以持股50.8%获得绝对控股地位。上海精文投资及上海文广集团从新华发行集团退出。同期,新华传媒及其全资子公司完成了上海嘉美信息广告公司及上海杨航文化传媒公司的收购,进一步完善其产业链条。

  在上市文化企业兼并重组中,2009年末时代出版以2572万元现金对安徽人民出版社100%股权的收购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兰培认为,此收购不仅表明控股股东安徽出版集团对上市公司支持的决心和力度,也是政策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的新突破,体现了文化体制改革已向纵深推进。

  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新兴文化业态的并购现象也十分抢眼。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高级分析师刘鑫介绍,从2008年11月到2009年11月,中国互联网行业共披露并购事件20起,涉及金额4.66亿美元,其中包括联合网视收购百度影视,完美时空收购昱泉国际等重大并购事件。此外,广告界并购交易也很活跃,去年10月,户外数字移动电视广告运营商华视传媒宣布,斥资1 .6亿美元收购地铁视频媒体运营商数码媒体集团。

  兰培研究发现,当前文化产业资本重组出现两个新动向。一是文化企业开始积极涉足金融业。辽宁出版传媒上市后,整体收购其控股股东辽宁出版集团持有的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和辽宁音像出版社100%股权,并向非文化领域扩张,出资近2亿元认购中天证券新增的注册资本,参股设立铁岭新星村镇银行。江苏出版传媒集团分别参股南京证券和江苏银行,成为两家金融机构的第二大股东。

  二是国际资本通过并购,进入监管相对宽松的境内新兴文化产业。韩国移动通讯企业SK电讯2008年宣布收购一家中国本土唱片公司北京太合麦田42.2%的股份,国际资本首次进入中国娱乐产业。同年,汤姆森路透收购网40%的股权,成为网第二大股东,而澳洲电讯先后收购皓辰传媒、泡泡网等。

  文化企业在上市热潮中“转型升级”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内不少文化企业仍坚持通过上市实现转型升级。据中国证监会统计,目前已有10家文化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在境内A股市场上市,共筹集资金160亿元;6家企业以买壳方式在境内上市。此外,大胆走到境外上市,也是近两年间国内文化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但文化企业上市规模总体偏小,与文化产业发展状态不相匹配。

  兰培发现,文化企业境内上市热潮2008年以来尤为明显。

  2008-2009年两年间共有4家文化企业在境内A股市场完成首次公开发行新股,上市地点都是深圳证券交易所。其中,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为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控股企业,是继北京歌华有线和陕西广电网络之后国内第三家上市电视网络公司。天威视讯与湖南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一样,上市首日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均超过80%,表现了资本市场对文化传媒题材的强烈关注与期许。安徽、深圳、江西、江苏等地均有不同形态的文化企业在积极推进IPO上市。

  此外,继博瑞传播、赛迪传媒、新华传媒、华闻传媒之后,2008年以来又有两家文化企业在A股市场成功借壳上市。2008年9月,安徽出版集团以其所持有的出版、印刷等文化传媒类资产,认购科大创新定向发行股份,成为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从而实现出版业务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更名为“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同时,借壳ST耀华的江苏出版传媒集团上市之路是一波三折。2008年5月ST耀华股票复牌后连续六个交易日跌停,此后股价一路下滑。2008年8月的股东大会上,由散户投资者主导的投票结果否决了出版集团旗下的置业借壳ST耀华的重组方案,为市场所罕见。直至经过多次的磨合与修正,“金融+地产+文化”的重组方案才最终赢得小股东们的支持。2009年末,江苏出版传媒集团完成借壳上市。

  大胆走到境外上市,是近两年间国内文化企业融资的一大特点。虽然金融危机导致国际新股发行市场陷入低谷,我国仍有A 8电媒音乐控股有限公司、中视金桥国际传媒控股有限公司、广而告之合众国际广告有限公司、畅游有限公司、盛大游戏有限公司及中国房产信息集团等6家中国文化企业先后登陆国际资本市场。

  “上市目的不仅仅在于融资,其深层次价值在于推动企业优化治理结构,规范运营管理 , 实现企业的升级蜕变。”兰培说。他同时指出,文化企业上市仍呈现非均衡状态:意识形态淡薄的行业活跃于意识形态属性强的行业,新兴文化产业活跃于传统文化产业,民营文化企业活跃于国有文化企业,境外上市活跃于境内上市。

  据悉,截至目前,境内上市的文化企业约占上市公司家数的千分之十,约占上市公司市值的千分之六,与文化产业发展状态不相匹配。

  资本推动“门户开放”“三大壁垒”渐渐破冰

  业内反映,长期以来,文化领域存在地域壁垒[FS:Page],行业壁垒,所有制壁垒。而资本力量的介入,推动文化产业多年来期望的“对内开放”不断获得实质性进展。

  在总部位于深圳的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中心,今年3月刚刚完成了《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报告》。报告执笔人,该公司文化行业研究中心研究员蔡灵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近两年来,资本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自由流动正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后跨业态流动现象明显。蔡灵分析说,这种流动动辄就是“大举动”,如盛大网络旗下全资子公司去年以4000多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华友世纪51%的已发行普通股,华友世纪和视频网站酷6网股权合并,实现视频、音乐、无线增值并存的业务体系。同时,传统产业资本也积极向新兴文化业态扩张。光速影视文化传播公司是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旗下企业,2008年收购烟台中联伟业文化传播公司在烟台市的全部楼宇视屏终端和140多个营运点业务,烟台日报的信息产品增值链条得以延伸。

  资本推动文化产业实现了跨地区整合。2008年,由江西出版集团与中央一家出版单位联合重组的中国和平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江西出版集团控股80%。江西省文改办主任万仁荣说:“这是中央与地方出版单位首次打破行政划属,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战略性重组。”

  资本运作还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跨所有制的整合。由多家国有出版企业组成的江苏出版传媒集团2009年通过增资扩股和股权收购等形式,整合民营制版公司、优质民营印刷企业、彩印公司,形成了印刷板块完整的产业链。2009年,集团投资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媒体发展项目资金达6.76亿元。

  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谭跃说:“以往,由于企业资金实力不够,政策不明朗、观念不开放等因素的影响,国有与民营难以走到一起,国有之间的整合更多的要靠行政力量去推动。而现在,国家降低了准入门槛,鼓励形成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其间作为产业发展的一种高级形态———资本运作能在跨所有制并购中扮演重要角色。”

  谭跃坦言:“欧美出版业的历程告诉我们,是资本的长剑在切割着资产与市场。我争创资本运作新优势的体会是,一方面,民营企业也不是任由整合的;另一方面,如果不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去做真正意义上的并购,单靠行政力量去整合一个单位没有意义,不会产生‘化学反应’。投资是要考虑买什么的,第一买了个机制;第二买了一批领军人物;第三买了一个核心团队;第四买了一个他们未来的商业计划书。”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分众传媒八大战略

分众作为第一支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广告传媒股,进入国际资本市场,将使其具有国际化的视角和胸襟。美国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要求很严格。把分众放在了公众舆论的监督之下,其将受到来自国际股东的广泛监督,分众必将把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带进中国的广告传媒行业,分众的上市对整个中国广告传媒行业经营发展、规范管理等方面理念带来冲击,从而促进中国的广告传媒行业同国际的接轨。2005年7月,分众传媒控股有限公司,中国最大的户外视频广告运营商,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市场挂牌交易,代码为“FMCN.”。分众传媒因此成为首家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市场的中国纯广告传媒股票。分众传媒仅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就打造出一个遍布国内40多个城

聚众传媒虞锋:发现“无聊”中的商机

一次在一个企业家峰会上,聚众传媒的CEO虞锋见到了中国地产界的领军人物万科的老总王石,王石告诉虞锋,数年前曾有人来找过他,向他推介投资现在虞锋所从事的这个行业,但是当时的王石并不看好这个在中国还没有出现的项目,所以他拒绝了。仅仅在几年之后,这个行业在国内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呈现出目前数十个亿的市场规模,并且一路高歌猛进,国外的大量的风险投资机构也趁此蜂拥而入,王石感叹了一番新经济的日新月异和自己对于这个新兴行业发展的误解。这个被误解的行业就是聚众传媒的CEO虞锋正在为之倾力奋斗事业――楼宇电视媒体。从“无聊”中发现的商业机会很多人都有这种经历,自己在等候电梯和乘坐电梯

聚众传媒首发中国楼宇电视广告五项标准

楼宇电视广告作为一个新兴行业,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吸引越来越多的业者分食大饼。但由于楼宇电视媒体起步较晚,行业标准的缺失,业内人士呼唤尽快出台行业标准。聚众传媒日前借在上海召开的中国楼宇电视广告标准研讨会之机,率先发布了楼宇电视广告五项标准。标准一:楼宇电视广告每天播放次数不得少于60次,杜绝少播漏播现象的发生。标准二:以点收视成本(覆盖场所多少)作为广告价值计算准则。标准三:楼宇电视媒体不是单一媒体,广告必须真正做到全国性联播才有效。标准四:楼宇电视媒体要“聚焦受众”,并实现对目标受众的“全程渗透”。

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所持公司部分股权被冻结的公告(2005-12-17 08:36:51)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近日,公司董事会获悉,公司第一大股东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因担保原因致使其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129,114股于2005年12月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司法冻结;另外,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持有的本公司股份20,000,000股、7,800,000股也分别于2005年8月、11月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轮候冻结。以上冻结期限均为一年。湖南广播电视产业中心正积极与被担保方沟通,已采取相关措施,力争尽早解除上述冻结。特此公告。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2005年1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