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刚:物联网产业环环相扣 前后端应用是重点

2010-09-20 10:02:00来源:赛迪网 热度:

2010年海峡两岸信息服务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于2010年9月4日在南京市国际博览中心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主题是“感知城市与物联网”,来自两岸感知城市和物联网领域的专家和企业代表400余人参加了会议。赛迪顾问高级副总裁赵刚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表示,物联网产业发展环环相扣,先发展前端与后端的应用,相关标准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

  物联网发展需环环具备

  物联网可以说是互联网的进一步升级。目前,互联网的整个产业链应用已经达到很成熟的阶段,各种互联网应用层出不穷。而物联网也存在诸多环节,包括感知的环节,比如传感器、RFID、物体信息编码等,包括传输的环节,计算的环节,应用的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很多新技术及应用,新应用同时又带动着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

  从前端感知层看,赵刚认为我们在物联网的这个环节已经有了一定基础,比如原来对物品的标识是通过条码、二维码这些标志,进一步发展到RFID;之前RFID标签由于成本问题推广一直有些问题,现在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企业研发使RFID标签的成本逐步下降,进而推动RFID标签的广泛应用。传感器也不是新生事物。

  还有一个较为活跃的环节是后端,也就是应用。在环境保护、智能交通、公共安全等领域物联网的应用已经开展起来,面临进一步推广的问题。

  赵刚认为,物联网发展中,感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有一定基础可以顺利过渡,而在传输和计算层,将来IPV6转换问题与逐渐向云计算过渡可能会需要一些更新的技术支撑,物联网发展的一个关键是如何突破物品生命周期的标准的统一和RFID的整合,最后能够推进更多的、更广泛应用,真正实现在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和物联网应用有效结合。

  物联网概念理想化 应从区域应用做起

  真正完全意义上的物联网概念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概念,需要很多年去实现。赵刚认为,现在应该加强对RFID、传感器的应用,作为物联网产业的重点去发展,产业整体也将随之带动起来。

  目前,专家对物联网布局有两种看法。有的专家认为物联网不一定是大规模的一张网,有些感知环境可能就是局部应用,类似于人的神经系统,有些信息局部自行处理无需反馈到大脑,而有些就必须经过大脑去统一调度。确切的来说,是由很多个“点”组成面。李国杰院士曾经提出一个 “物计算”的概念,即由传感系统组成局部应用,有些问题内部解决,个别问题统一调度。

  应统一物品编码标准

  统一标准的好处可以从身份证上完全体验的到,通过身份证的编号,可以购买车票、机票、住店等各种活动。如果每个地方都有一个独特的身份证编号方式,那么混乱程度可想而知。

  美国的EC组织,日本的组织、欧洲的组织关于物品方面都有编码的标准,然后将编码标准复制到RFID里,再通过扫描识别这个物品。赵刚表示,目前国内一些机构在探索物品编码标准统一,但标准问题还是需要政府部门统一协调推进,靠市场化很难完全解决问题。

  “感知城市”标准先行

  赵刚表示,此次与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以下简称策进会)合作的一个指标体系是感知城市发展的一个合作起点,而且这个起点非常重要。抓住标准会利于把感知城市推进至到更高点。比如说在感知城市上,如果不能明确提出什么是感知城市,感知城市应该具备哪些属性,实现了感知城市最终能体现什么样的效率和价值,推进感知城市工作就可能始终没有一把尺子,没有一个规矩。双方的工作提供的正是这样一把尺子。现在,在感知城市、智能城市方面其实有几个重要标准,比如美国的ICF标准,欧盟的标准,但在大陆和台湾还没有。这次赛迪顾问与策进会合作研究的感知城市指标体系是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感知城市和物联网应用的指标体系。赵刚希望它站在一个标准的制高点,成为推进感知城市应用的最高点,并藉此与各地政府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感知城市和物联网的发展。

  赵刚在最后对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三个建议:一是标准问题,未来需要逐步统一标准,特别是在国内的这种标准和全球标准的对接上,应逐步纳入大的标准体系,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物联网。但是有一些领域又需要形成自己的一些标准,所以标准方面是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关键技术的突破。各个环节上的关键技术的掌握是非常有必要。三是我们整个产业链还不能有效支撑所有物联网应用,我们还缺乏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带动物联网的大发展,需要培养这方面的企业。一定要有掌握自主的核心技术及标准的大企业。中国在标准建设与核心技术建设方面应该继续加强,利用中科院,无锡传感中心在一些关键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做大做强企业,能够带动未来在物联网领域的其他企业的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新三网”一网打尽

随着加快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三网融合决定的出台,沪深两市科技股被群体激活,不仅是上述三类被融合的相关网络行业大幅上涨,市场中凡是带网的板块也极度红火,其中,物联网、智能电网表现最为出众,连带融合的大网被投资者称为“新三网”。据统计,上周通信、电子信息、数字电视、计算机、物联网、智能电网等6类板块累计资金净流入高达186.44亿元,显示出市场资金对上述板块有很高的参与三网融合第一创业认为,包括天威视讯、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等在内的有线电视企业将打开于电信业务的新市场,受益程度最大。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提供基于影视节目的新型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中兴通

无锡:该不该啃“三网融合”这张“画饼”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融合不是新概念,提了足足有多少年了,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电信和广电在各自领域里互不相让,比如两家为抢占家庭终端——电视,分别就形成了有线电视和IPTV水火不容的两种替代性极强的业务形态,这各行其道的做法使得三网融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增值业务在广电领域有着非常宽泛的范围,除了基本收费包之外的业务,都称作增值业务。当前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EPG广告和股票业务较为成功之外,其他增值业务受限于单向机顶盒的广泛部署和体制及市场等因素,业务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但是,增值业务宽泛、自由的定义,让广电人在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业务冲击时,无法不相信增值业务的灿烂未来和巨大的潜在盈利空间。换句话说,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和未来,让已经占据了客厅娱乐市场的广电运营商对三网融合趋势下的增值业务充满了想象和信心。另一方面,IPTV业务和网络电视带来的威胁,让数字电视运营商也不得不试图通过增值业务来

NGB欲进军家庭物联网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上海“NGB高峰论坛”介绍了《NGB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一报告由NGB专家组撰写完成,并将在今天(3月22日)的CCBN主题报告上正式发布。在这一报告中,颇有几个令人兴奋的亮点,暂在此谈一两点自己粗浅的看法。NGB:广播与IP四种模式并存之前对NGB的定义是: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