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双重驱动下的迷茫

2010-10-19 08:37:00来源:流媒体网 作者:张彦翔热度:

  10月18日:也许,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对经济振兴的迫切,中国的三网融合的政策也不会这么快速的发布和执行;而从今年国内产业链的情况来看,虽然三网融合将带来的产业机遇已是业内共识,但同时,由于此番三网融合的政策推动来的较为突然,产业链各方其实都还没有真正的准备好,无论是广电、电信,还是厂家都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混沌状态。用一句老话说就是,前途光明,道路迷茫。

  中国的地域特色决定了三网融合的发展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必然是百花齐放,现在各地的试点非试点爆发的地方部门博弈,其深层次都是为了在这个不可知的牌局上先增加自己的筹码来应对未知的变化。

  三网融合元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是政策迷局,部委博弈,业务迷雾、运营迷惑下的无所适从。

  三网融合,给产业带来了喧哗但缺失我们期待中的繁荣。

  一、三网融合的政策迷局

  中国的三网融合是政策推动的产物。并在实施过程中又分为了宏观政策和具体执行两大阶段。从表面来看,工信部和广电总局的利益之争构成了目前三网融合错综复杂的局面。但实际上,最后决定三网融合走向的真正推手是国务院和地方政府。

  国务院的作用在于宏观政策和产业走向的确定,具体表现在5号文、35号文的发布,但随着试点城市的明确,国家层面的推动作用已经基本完成,而从国内各行业实际工作动向来看,虽然目前国家主管部门主导三网融合整体的工作框架还在不断细化之中,但强大的市场动能已经等不及这一框架的梳理和细化了,各试点地区和非试点地区已经在积极开展三网融合的前期准备工作或者部署工作。国内三网融合市场已经实际启动了。

  且由于中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一,因此国家在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上的所推出的明确的细化方案也不一定适用于所有试点地区。国家层面重心将会更多聚焦于各地的运作时间表,融合试点的效果反馈及下一步试点推广的指导性方面。

  地方政府将成为三网融合发展的真正推动力。从各地收集的信息看,国内三网融合不可能有一种权威的模式得到各方广泛认可,各地区和各部门都是在自身原有基础上,根据本地特色设计在适合自身的三网融合发展模式。

  政府主导的关注点在于政绩,以及对地方经济的拉动,因此试点城市的大企业,如绵阳之长虹、九洲;青岛之海信、海尔等本地企业会成为这轮中的受益者。同时,地方政府还将起到协调地方广电和电信两大融合主体的作用,使之能更好服务于地方经济。这对于现在微妙的部委博弈将起到更多的调和作用。

  因此,中国的三网融合能否顺利有效的延续,关键在于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主动参与下所呈现的三网融合实际效果,则将反向推进国家政策的进一步延伸。

  实践出真知,相信到2012年,中国最终的三网融合政策和现在所颁布的将形成较大的差异。在市场为王下,能真正经历住市场考验的融合试点方案才会是第二阶段三网融合的发展模式。因此,产业各方现在无需再过度期待政策了,而是应该以实际行动助力地方来打破目前的僵局,须知,中国的政策变化向来都是自下而上推动的。

  二、三网融合的部委乱战

  三网融合是新事物,广电总局和工信部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各自的利益之争是导致现今三网融合混沌的主要原因之一。

  1、广电总局:得天时,缺人和

  国家为了平衡两部委的竞争架构,在政策的定位上给予了广电一定的倾向性,但由于广电长期以来的体制包袱,在还没有真正理顺自身治理架构的如今,三网融合的推进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广电的变革压力,尤其是时间压力。使得广电陷入了一个内外交困,双线作战的处境。

  于是广电不得不一边加速省网整合的进度,国家有线公司的布局,高清、互动业务的推进,一边利用其作为国家喉舌的监管职责,利用播控平台建设的机会,通过放大播控平台权限的手段,采取政策手段对电信IPTV等业务进行有限的束缚,在短期内连续发布了344号、357号文,对IPTV播控平台进行了细化,期望起到一石二鸟的作用。如果电信认同,则广电可以将电信仅定位在传输层面,让电信成为广电的管道商;如果电信不认可,则可以借此延缓电信IPTV业务的合法发展速度,为广电争取更多的时间。

  但广电总局缺乏对地方广电的真正有效的管理,其所制定的政策往往和地方广电实际发展所相脱节,甚至成为影响地方广电发展的干扰者,就如播控平台的推出,就提前激化了省市台间,网间的矛盾, 而主弱从强的现状则成为广电最难协调的矛盾之一。因此广电发展最大的问题在于内忧而非外患。三网融合对于广电的发展,现在来看,可能是在不恰当的时机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2、工信部:得地利,促规模

  反观工信部对于三网融合其实并没有象广电总局那般大动干戈。因为工信部所管辖的业务范围太广。通信只是其中一块,而不象广电总局,是唯一的主营。

  通信运营商在三网融合进程中,虽然没有在政策上获得有利条件,但在市场竞争中,较好地抓住了时间差这个重要的因素,采取了坚定不移的发展策略,来抗衡广电的政策优势。

  在IPTV业务上,进一步扩大发展速度和用户规模。

  这一次的融合格局,给电信最大的警示就是用户规模的话语权地位,尤其在上海、江苏、广东等IPTV用户最多地区表现的最为明显。因此无论是从宽带压力考虑还是从业务本身角度来看,IPTV的重要性再度被重视。而从近期笔者的调研来看,各地的IPTV用户增长明显加速。截至2010年8月,全国 IPTV用户超过600万,其中中国电信IPTV用户过500万。

  在宽带业务上,利用市场手段提升竞争门槛

  产业IP化、互动化是三网融合的核心,宽带竞争则是广电电信的竞争焦点。广电总局期望借助国家有线网络公司的成立,NGB网络的顺利实施,打造一个电信级的全国性的垂直运营实体。并且以网台联动的名义,为该网络捆绑上最具竞争优势的内容资源,从而和电信一较高下。

  而作为电信,充分把握了广电总局的计划和市场的脱节的弊端,优先从宽带建设的提速上下手,拉大和有线网络公司的带宽差距;并且利用清理全国性宽带乱接入的机会,对没有宽带出口的有线网络公司形成了一定的打压。更是使得双方博弈加剧。

  3、趋势:竞合是主流

  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所限,三网融合隶属两大部委,需要双方携手推进,但实质缺乏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对其进行监督,导致部门利益干扰融合进程的现象存在。且现今三网融合发展的具体形态没有一定之规,更多需要结合地方实情,摸着石头过河,于是,在合作模式不明朗的情况下,两大主题先期通过打压对方的弱点,提升自己的产业话语权,为自身在后续融合进程中掌握更多主动权,成为了彼此心照不宣的行为,因此也导致了今年此起彼伏的竞争事态。

  但竞争只是推进融合的手段,截至下半年,在不少地方,已经出现了广电和电信携手合作的探索尝试,无论是划区发展,还是合资共赢的手段,都将真正对三网融合的实质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2011年,相信在各地方层面会出现更多的合作案例,其动力将源于市场,而不是政策。

  三、三网融合的业务迷雾

  三网融合的推进将给整个产业带来新兴的发展机遇这无可置疑,但参杂了政治监管和利益博弈之后的业务格局则是一团迷雾。令人看不清晰,其中尤以IPTV和互联网电视为甚。

  1、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定位之惑

  参照国外I[FS:Page]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轨迹来看。

  IPTV是基于运营商主导的虚拟专网上的端到端的运营,内容来源以自有为主,因此在高昂的内容和QOS成本下,必须更多考虑基础费用+增值收入等收入模式;

  互联网电视则是基于公共互联网的视频业务,内容更多源于网络,没有过多的内容成本压力,其商业形态更加开放,产业链的任一角色都有可能参与运营。

  两者之间其实构成了一种互补的关系。

  但在国内,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完全是在家电厂家大势难挡的情况下,广电总局期望顺势打造一条完全摒弃电信运营商的广电可控的视频新媒体道路情况下产生的,其出发点并不完全从市场运作角度出发,因此互联网电视的诞生始终伴随着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这也成为其先天的市场缺失。

  从市场角度来看,目前互联网电视和IPTV、互动电视间只是被人为从政策监管角度进行了简单划分,不符合市场实际,形成了彼此的定位缺失,难以形成有效互补,而是构成了混沌的竞争乱局。甚至小形成了左手打右手的混仗。

  IPTV和互联网电视究竟该向左走?向右走?还真是个谜局。

  但如果还是遵循现在的监管引导一切的发展步伐,那么这个产业始终将低位徘徊,而互联网电视则将有可能只是丰富了电视机形态,而难以成为一个可自行发展的产业。

  2、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融合迷局

  参考广电总局的互联网电视规划,其应该是依托公共互联网屏蔽电信运营商的利益瓜分,依托牌照监管制度打消家电厂家的运营主导野心,构建广电体系完全可控的新产业链。但随着互联网电视的深入发展,由于广电自身缺乏计费和用户营销两大渠道,如果不借助电信运营商,其道路势必将越走越窄。

  但引进了电信运营商的合作后,尤其在互联网电视的机顶盒模式形态中,其和传统IPTV间的差异性越来越小。两者的融合趋势随着发展也将越加明显。

  也许在国外互联网电视可以是独立的产业,但在国内的意识形态局势下,互联网电视机顶盒模式面临的只会是与IPTV同样的监管和内容问题,举步亦为艰。

  个人觉得,中国的互联网电视将呈现两个走向,

  1、家电厂家将在越来越严格的监管体制下,将逐步调整在互联网电视上的策略,而会加大“智能电视”的概念,来规避和突破广电的政策束缚,尝试自身在电视互联网化上的话语权;

  2、随着互联网电视产业中电信运营商的参与,互联网电视将和IPTV间将逐步形成融合,两者业务趋同,构成现有IPTV的重要部分。

  而互联网电视对于两大部门来说,会形成以下困惑:

  1、电视台:互联网电视对其的商业模式在哪里?竞争力在哪里?

  2、有线公司:如何避免互联网电视成为继直播星后,又一项来自内部的大杀器?

  3、电信:IPTV和互联网电视间如何抉择?

  IPTV的发展已成趋势,也许多年后回看,互联网电视只是IPTV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阶段,两者逐步融合,并随着三网融合的深入进展,进一步融合广电互动电视业务,三者间最终演化为类似HBB TV的发展新形态。只是目前我们都身处迷雾中。能看到远处希望,而道阻而长。

  四、三网融合的运营迷惑

  三网融合来了,但该怎么做,一直都还处于迷惑状态。其中包括运营主体的迷茫,以及运营模式的困惑

  1、广电台间矛盾激化

  广电四级办台,是广电体系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所形成的格局,虽然充分发挥了电视内容本地化属性的特点,但也导致了地方分割的松散格局,彼此有竞争而少合作。因此随着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播控平台的推出,引发了电视台播控平台之争。

  省会试点城市,播控该建在市台还是省台?非省会试点城市,是该建在该市还是省会城市,林林总总,都在某种程度上激化了地方电视台之间的矛盾,尤其是省台和市台的竞争加剧。而这也引发了电信选择合作主体多元化所将面对的广电内部阻力。

  2、广电网台取舍难断

  三网融合把广电有线网彻底抛向了市场,也使得网络面临了生存危机,因此为了提升有线网络在三网融合中的竞争力,2010年起,台网联动成为广电的新目标,其本质是把已实施了多年的网台分离重新朝着网台合一的方向进行180度大转弯。北京就是首个网台联动的试点。

  这在一方面政策走向的不明朗,加大了地方有线对于该分该合的观望。而且广电有线还面临着省网整合的压力。因此,三网融合对于网络有线公司来说,也是个纠结的难题。

  一线城市的电视台自身收入有保证,对网络的依赖性弱,而越往下走,电视台广告收入低,对于网络的依赖性更加强,而省网整合和网台联动,势必会导致台网间彼此需求的错位。可以携手做大的台网都想单干,需要互相扶持的却被强行分开。

  3、电信多元合作的困惑

  三网融合所引发的最大变数在于广电,在于广电局、台、网间分离所带来的格局分化,这为电信运营商推进IPTV业务,带来了多元化合作的机会。

  从各地所反馈的情况来看,电信运营商也在积极考虑和广电采取合作、合资等形式,以打破目前的政策束缚。但却面临着究竟该和哪方合作才更有利的困惑,更何况这其中还有央视、文广等非本地广电的参与,更使局势复杂化。

  而不少地区,省不如市的现状和县官不如现管的事实也导致了合作的艰辛。

  因此,建议对于电信运营商而言,多元合作固然好,但自身的建设才是根基,合作话语权比的是谁的拳头硬。但可以考虑双管齐下,互为支撑的策略。

  4、双播控平台的备份之惑

  为了更好的掌控国内IPTV的发展,广电总局推出了播控平台的双级架构,全权委托央视国际和地方试点城市的广电进行建设,以对电信IPTV进行有效监督。

  国内的IPTV业务发展现已渐成气候,尤其是在一些南方大省,上海文广原有的播控平台和当地电信已磨合成型,且用户小有规模,如果仓促上马新平台进行替换,可能对用户造成一定影响,因此,现在多地,都是采取了双备份的方案,即同时具备央视播控平台和百视通播控平台的双备份方案,对于用户也划分为老用户,新用户,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

  但从目前的播控平台的发展来看,央视的播控平台现在只完成了广电内技术平台的对接,和电信间并没有实质对接,而且商务合作尚处于停滞阶段,只能说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播控平台的政治任务,在商业上还不具备可行性。因此双播控平台,谁为谁的备份,还不好说,更何况还有地方电视台虎视眈眈,期望把双方都赶出去。因此,播控平台之争,远不是广电总局靠几纸文件就能掌控的。最终还得市场发话说了算。但对于央视来说,如果依旧拘泥和受制于政策,仅从政绩而非市场,可能会失去他们在IPTV发展中最后的最好的机会。

  5、IPTV商业模式的困惑

  IPTV的趋势走向已是不争的事实。同时也带来了各地不同的IPTV商业模式。

  IPTV的发展动力目前来看首先缘于宽带压力,其次才是业务自身的盈利。短期内还处于战略性驱动,但随着用户规模的提升,业务自身造血能力也将进一步加强。

  这其中,上海IPTV是发展的比较成功的,但他除了在合作伙伴上有先天优势外,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上海的宽带资费远高于其他省份,因此,上海电信能够投入较大的补贴用于发展用户,带动上海IPTV的快速增长。

  但反观其他各省,则受限于原本就已经相对较低的宽带资费,难以在IPTV业务的拓展中采取宽带补贴来进行优惠的[FS:Page]营销推广。因此,也使得电信运营商不得不加大在IPTV创新上的积极探索。

  提高IPTV多元收费,减缓收入压力

  由于国内电视节目长期免费,使得IPTV不具备香港模式的产业环境,而从目前的低资费向高ARPU值转进需要花较长的培育过程,其中节目内容是核心,营销手段是关键,用户规模是基础,增值业务是趋势。杭州华数的电视高ARPU值和上海电信的增值业务拓展是值得业内学习和借鉴的。

  考虑一体机模式,减缓终端成本压力

  电信运营商徘徊于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考虑之一,也在于互联网电视一体机终端由家电厂家承担和推广,可以减缓电信终端成本压力。但在实际的运作中,该模式的合作磨合成本和服务成本或许会大于终端成本,毕竟目前的机顶盒成本正在呈不断下降趋势。因此,IPTV和互联网电视的平衡点还需要进一步评估

  拓展行业用户,深挖高ARPU值群体

  相比公众用户,行业用户则是一块有待于深入挖掘的富矿,无论是高端酒店还是政企客户,在ARPU值的潜力上远高于家庭用户。但拓展行业用户,需要的是专业的运营商来操作,如果电信亲自操刀,则容易犯越俎代庖的风险。

  随着国内IPTV用户规模的逐步扩大,电信运营商现在应该更深入的考虑IPTV商业模式的进化,在战略考虑的同时也要加大业务自身的收益。以使IPTV更好的形成自身的发展轨迹。而其中,必须要考虑现有机顶盒由弱转强的升级需求。

  国家推动三网融合的目的在于拉动经济,因此三网融合须从产业商业模式角度进行考虑,而不能仅仅把它当成是政绩工程,利益争夺。三网融合要“服从国家利益,服从人民的利益,要尊重科学规律”这两服从一尊重的准则值得产业各方深以为鉴。

  小结:双重驱动下的迷茫

  早在1997年,中国的三网融合就已经被国务院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2010年,才真正在政策上获得真正突破,纳入发展轨道。

  早在2004年,中国的三网融合就已经在市场上出现了自发的业务雏形,如IPTV、手机电视,历经数年发展,终于开始渐成规模。

  2010年,属于中国的三网融合元年,国内的三网融合进入了一个市场与政策的双重驱动磨合期。

  但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意识形态的存在,三网融合的市场驱动和行政(政策)驱动存在着短期目标不一致的现状,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互相牵制。导致两者并行推进,互相影响的情况,而这也带来了三网融合产业现今的混沌未明局面。

  正如任何一个新兴产业都必然要经历成长的烦恼一般,中国的三网融合由于其特殊的产业格局和管控,所面临的困难也将更加艰巨,因此,建议产业各方应更充分的结合自身环境,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实际的运营发展来推进三网融合的前行。

  所谓迷茫,源于对前途的不可知,而有所收获的必然属于主动探索者。

  最后,以一段中国互联网的先导者瀛海威张树新的一段话作为总结。

  “深夜,窗外大雾弥漫。在我们开车回家的路上,由于雾太大,所有的车子都在减速慢性,前车的尾灯以微弱的穿透力映照着后车的方向,偶遇岔路,前车拐弯,我们的车走在了最前面,视野里一片迷茫,我们全神贯注小心翼翼的摸索前行,后面是一列随行的车队。”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