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标准制定需要更多企业参与

2010-11-12 09:32:00来源:赛迪网 作者:杨志杰热度:

从中长期来看,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决策。9月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成立,国家开始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需求的传感网技术标准。那么,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问题?标准制定的时间表是怎样的?传感网与通信网的融合如何解决?为此,《通信产业报》独家专访了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副秘书长邢涛博士。

为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架设桥梁

《通信产业报》(网):如何理解传感网对ICT行业的意义,它与物联网的关系是怎样的?

邢涛:IT和CT行业发展到今天,存在着产业继续向前走的命题。互联网也好,无线通信网也好,速度越来越快,到LTE将解决高速数据通信到个人的问题,这些基础设施建立好以后,未来通信产业的方向在哪里?大家的观点是应该向应用发展,一是面向个人的公众服务,二是面向行业的增值服务。

不论是对个人,还是对行业,物联网都蕴涵着丰富的应用,它将现有的网络延伸到了物理世界。大规模推广物联网,就需要用到传感网的技术。即用传感器感知世界,再通过网络与信息世界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泛在的网络。IT与工业相连接的最后一阶段的桥梁就在这里,没有传感网技术,将无法实现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的连接。

从技术角度来讲,我们将整个技术体系称之为传感网;从运营商角度来讲,叫做物联网,这是不排斥的。

《通信产业报》(网):传感网有着丰富的应用前景,涵盖的行业之广,超乎想象。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将从怎样的角度来把握传感网的标准工作?

邢涛:很多行业,往往是产业未动标准先行,有的时候需要标准拉动产业的发展。对于ICT产业而言,没有标准就没有产业。因为没有技术标准,彼此之间是无法互通的。

我国传感网的发展,从中科院最早部署现代意义上的传感网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2005年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开始升温,到2006年大家的关注点转向了应用。

虽然在传感网的技术层面,我国可与国外齐头并进,但是在传感网的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上我们与国外存在着差距。例如,Zigbee联盟是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也是一个行业联盟,它的主要工作是开发应用、推动标准、制定整套协议,这样从最底层的协议到上层的行业应用推广都可以做起来,我国欠缺的就是这样的组织。

传感器网络国家标准工作组的成立就是要做这些事情,从技术支撑的角度推进接口、服务、架构、协议、安全、标识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并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测试、认证和开发体系。目前,国内从事传感网工作的人非常多,但是整个产业的整合能力差,大家各自为政,没有统一完整的规划,我们希望首先从技术标准上进行规划,对产业起到引导的作用。

从顶层架构来制定标准

《通信产业报》(网):涉及的行业如此之多,具体而言,我们如何开展标准的制定工作?

邢涛:传感网在各行业实际应用时可选择的传感技术很多,因此我们希望从顶层架构来考虑标准的问题,这不仅仅涉及网络本身,还包括标识、接口、安全、测试等诸多方面。

制定国家标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从行业、产业的需求出发,先搞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标准来支撑相应的行业,然后去做。对于具体行业,我们提供的是技术标准和技术支撑,就是告诉他需要哪些技术,可以满足哪些需求,上层应用的开发还需要与各个行业深入合作。

《通信产业报》(网):目前,传感网标准制定的进程是怎样的?有没有时间表和详细的规划?

邢涛:涉及的标准非常多,首先启动条件成熟的。事实上,传感网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前端末梢网的问题,还要解决末梢网接入到互联网、移动网等大网时从后台到前端的诸多问题。要将总体的架构搭建好,不仅仅是网络本身,还要解决未来新的网络的接入以及更多的软件架构搭建时的标准的可扩展性等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制定的国家标准有六项,按照规划是两年内完成,实际上草案一年之内就要出来。相关标准草案完成后,明年可能还将启动新的项目。我们在内部分了一些小组,目前开展的六项标准制定工作,分别由标准体系与系统架构项目组、协同信息处理项目组、通信与信息交互项目组、标识项目组、安全项目组和接口项目组负责。

与3G互联没有技术障碍

《通信产业报》(网):在制定传感网标准的过程中有哪些困难?

邢涛:真正的困难是产业界参与太少,学术界参与过多。这其实对制定标准是不利的,可能会出现对技术关注过多,不适合产业化推广的问题。

现在物联网概念被业界炒的火热,股市甚至出现了相应的板块,其实产业刚刚起步,远没有到形成物联网板块的时候。

《通信产业报》(网):传感网与通信网的互联目前有没有问题?

邢涛:虽然现在移动通信网和传感网的互联标准还没有制定完成,但从技术角度来讲,目前三种3G网络与传感网的互联都没有问题,现在要做的不仅仅是要支持三种制式,还要站[FS:Page]在更高的角度上对总体架构进行探讨。

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很热情,都积极地参与到了标准的制定工作中来。中国移动的M2M也是希望将移动网络的应用推广到行业中去,在概念上与我们是一样的,我们也与中国移动达成了全面的合作。

传感网也好,物联网也好,不仅是行业应用,公众应用也需要。行业推广其实不仅仅涉及技术,还有很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我们希望听到更多行业的声音。目前美国在大力推动其智能电网计划,我们现在也非常关注电力行业,未来可能在某个行业的局部突破了,一些应用就会做起来。在公众层面,国外比较重视的是医疗健康服务,目前在我国大规模的应用还没有见到,面向公众的服务要想短期之内被大众接受比较困难。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新三网”一网打尽

随着加快推动电信、广电和互联三网融合决定的出台,沪深两市科技股被群体激活,不仅是上述三类被融合的相关网络行业大幅上涨,市场中凡是带网的板块也极度红火,其中,物联网、智能电网表现最为出众,连带融合的大网被投资者称为“新三网”。据统计,上周通信、电子信息、数字电视、计算机、物联网、智能电网等6类板块累计资金净流入高达186.44亿元,显示出市场资金对上述板块有很高的参与三网融合第一创业认为,包括天威视讯、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等在内的有线电视企业将打开于电信业务的新市场,受益程度最大。中国联通等电信运营商将通过提供基于影视节目的新型增值服务增加服务种类。中兴通

无锡:该不该啃“三网融合”这张“画饼”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给予政策支持。三网融合设定了阶段性目标: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2013年至2015年,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三网融合”主要是指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三网融合不是新概念,提了足足有多少年了,而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电信和广电在各自领域里互不相让,比如两家为抢占家庭终端——电视,分别就形成了有线电视和IPTV水火不容的两种替代性极强的业务形态,这各行其道的做法使得三网融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

拓展数字电视增值业务增值业务在广电领域有着非常宽泛的范围,除了基本收费包之外的业务,都称作增值业务。当前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还处于摸索阶段,除了EPG广告和股票业务较为成功之外,其他增值业务受限于单向机顶盒的广泛部署和体制及市场等因素,业务发展一直不尽如人意。但是,增值业务宽泛、自由的定义,让广电人在面对各种令人眼花缭乱、蓬勃发展的互联网业务冲击时,无法不相信增值业务的灿烂未来和巨大的潜在盈利空间。换句话说,互联网的成功案例和未来,让已经占据了客厅娱乐市场的广电运营商对三网融合趋势下的增值业务充满了想象和信心。另一方面,IPTV业务和网络电视带来的威胁,让数字电视运营商也不得不试图通过增值业务来

NGB欲进军家庭物联网

3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在上海“NGB高峰论坛”介绍了《NGB战略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主要内容。这一报告由NGB专家组撰写完成,并将在今天(3月22日)的CCBN主题报告上正式发布。在这一报告中,颇有几个令人兴奋的亮点,暂在此谈一两点自己粗浅的看法。NGB:广播与IP四种模式并存之前对NGB的定义是:NGB是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的成果为基础,以自主创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