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企业在三网融合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

2010-11-12 13:03:00来源:DVBCN数字电视中文网 作者:国芯热度:

摘要:

2010年初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关于加快推进三网融合的决定为我国电信和广电行业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指导性意见。对于此决定,业界早已翘首以盼,机会伴随着挑战同在。本文将从三网融合的历史和概念出发,分析三网融合中,电信与广电双方的差异性,深度发掘在此过程中给予芯片和设备企业的种种机会和不确定性,帮助产业中的厂商进行判断和决策,为三网融合的最终成功提供参考。

一、何谓三网融合

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会议同时提出了推进三网融合的阶段性目标,即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此次会议为三网融合从政策层面指明了道路。所谓三网融合,并非真的将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在物理上合而为一,至少在目前的阶段无法做到,而更多的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在技术上面,三网可以趋于一致,网络层上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相互交叉渗透,应用层上使用统一的协议,最终在经营上相互竞争、相互合作,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服务。同时,在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随之逐渐趋于一致。

关于三网融合的争论由来已久,无论是电信还是广电,都希望能够扩大运营范围、进入对方的领域。但是国办发[1999]82号文件提出的“电信部门不得从事广电业务,广电部门不得从事通信业务,双方必须坚决贯彻执行”,一直束缚着双方的脚步。之后的8年,三网融合一直处于孕育期,国家在这段时间内在“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和2008年国办1号文中共发出过三次关于三网融合的论述。虽说电信一直在尝试推进IPTV等方式的广播电视业务,但因为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多年来发展不尽如人意。而各地广电业也在进行有线电视数字化平移的同时,积极发展双向数字电视业务,有的地方广电借此机会也涉足了互联网业务。可以说无论从社会的需求到运营商的业务发展,都对三网融合有着迫切的期盼。

2009年,国务院26号文(《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设工作意见》)为三网融合从孕育期到开始准备起跑亮出了明确的信号。广电与科技部在2008年底开始合作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NGB,在三网融合的发令枪下,显得更为顺应潮流。多年的铺垫,都为了让2010年成为三网融合元年。

在此背景下,今年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和规划对于电信和广电行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整个产业的格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如何在这样的历史转折点中把握住机会,成了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在思考的问题。

三网融合已经开始,大家都准备好了吗?

二、三网融合与NGB

三网融合说到底,就是在于广电网与电信网的融合。从现在的产业格局来看,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早就已经完成,无论从运营主体还是物理传输技术上来讲,都达到了高度的一致,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占据了国内绝大多数的互联网业务。分析其原因,除了政策的因素外,还在于电信网和互联网都是双向互动的连接,这与广电网天生的单向传输特性是截然不同的。因此电信网与互联网的融合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对于广播电视类服务,由于网络的特性,IPTV是电信运营商唯一的选择

广电网则不同,传统的广电网采用的是单向传输,无论借助的是卫星、地面还是有线,数据回传方面都显得甚为薄弱。不可否认,广电网的单向传输可以有效的节省频谱资源,并且不受到用户数目的限制,这是它的优点;同时,对于双向互动特性的缺乏又使得广播电视服务显得单一,缺乏灵活性。广电运营商认识到这点的时间并不晚,并且借助各类方式,改造原有的单向网络,同时还在地区范围内可以提供互联网服务。

近几年互联网视频服务的兴起,让互联网在三网融合中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在占领了PC用户市场之后,互联网视频又开始往电视机和手机终端上发展,并且大有趋势成为新兴的热点业务。正是这个点,可以成为三网融合中电信、广电双向进入的一个结合点。受限于现在的互联网带宽,无论是最近的网络电视还是发展多年的IPTV,大多数的视频业务都还是采用标清甚至低于标清分辨率的节目;高清节目的发展,要求用户达到更高的接入带宽。因此电信企业希望在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广泛涉足广电领域,单靠现在的网络设施是无法和传统的广电网的质量相比的。近几年在部分城市试点的IPTV因为发展的用户数规模还不够大,并没有体现出对网络带宽的压力,但随着三网融合的逐步开展, IPTV的用户数必定会成倍增长,这将严重考验各地的网络服务。为此,建设下一代通信网NGN(或下一代互联网NGI)成为了电信企业发展的重点。

对于我国的广电系统来讲,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运营上面缺少经验是最大的劣势,但在其他方面却有比电信运营商具有更多的优势。首先,按照业界的普遍看法,音视频业务是下一代网络的主要业务,而这正是广电的传统的业务范围;其次,原有的单向传输广电网在下一代网络竞争中,是一个有力的补充,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信号带宽,传输更多的音视频业务。但由单向传输转为双向传输,并且将服务扩展为全业务全媒体,让全国的广电网之间做到互联互通,也是广电运营商的必经之路,这正是下一代广电网络NGB的核心的内容。只有通过NGB这样一个途径,把握现在已经有的各类广播电视传输手段,充分发挥优势,在市场化运营过程中努力探索,缩小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经验差距,广电运营商才有可能在三网融合过程中不落下风。

三、芯片企业在三网融合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

任何运营上变革的出现,总是技术与设备先行。20[FS:Page]09,手机网络的3G元年如此;2010,三网融合的元年更应该如此。在铺天盖地的网络架设和终端更替中,最早受益的是各设备厂商,然后才是最终用户和运营商。为此,设备商以及上游的芯片企业,在三网融合迈步向前的时刻,必须具备足够的前瞻性和技术基础,才能一马当先,获得最大的收益。

从细处分析,三网融合的开展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主要是放开了政策的管制,使其可以名正言顺的扩展业务范围,但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大的突破。传播广播电视内容主要依靠的还是原有的IPTV业务。至于互联网电视,因为仅仅是互联网的一个应用,对于拓展互联网用户需求来说有所帮助,但与原来的运营模式相比并也没有太多的改变。电信运营商关注的是如何获得更多更好的节目来源,甚至可以自己投资制作非时政新闻类的节目,依靠丰富的业务内容区分中高端用户和低端用户,从而获得更高的ARPU值。当用户数目越来越多,现有的网络条件不能满足其需求的时候,实际动手建设下一代通信网NGN和互联网NGI则需要提上日程。此时,设备的更替才能为产业链上的其他企业带来突发性的机会。而在目前的阶段,解决节目源和继续推广IPTV业务仍是电信运营商的主要关注点。

广电运营商的处境则不同,其原先具有的是单一的广电网,就算附带部分互联网业务也没能构成一个大范围的网络,主干网仍然需要租用电信运营商的线路。因此在三网融合中,广电运营商是最需要进行大规模网络建设的一方,除了体制上的变革外,NGB的构建至关重要。

NGB更多涉及的是运营与服务层面上的内容,而具体采用何种物理传输方式实现NGB最终达成三网融合,并没有一个结论性的说法。这给广大厂商出了一道选择题,选择正确则有可能更好的拓展市场,选择错误,造成的也许就是企业的经营风险。特别是国内的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一个方向性的失败就会带来覆灭性的打击。因此,不管是设备企业还是芯片企业,只有判断清楚方向,进行合理的布局和逐步推进,才能在这股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我国有着广泛覆盖以及庞大用户基础的有线电视网络,是NGB的首选实现方式。经过几年的整体平移,有线数字电视已经有了超过6000万的用户,接近原有线用户的一半。在数字化平移第一阶段的任务完成后,广电运营商的主要精力转移到数字电视高清化和双向化上面。高清带动了节目制作设备的升级换代,也给终端设备的更替提供了机会。而双向互动的影响,在技术上又出现了分化。目前NGB选择了科技部的3TNet作为主干网来承担全国范围内的业务传输,但从主干网到入户的过程中,还有多种不同的接入技术供选择,如利用有线cable作为媒介的DOC SIS系列的Open Cable、Packet Cable、Cable Home以及EoC系列的无源EoC、Home PNA、Home Plug、MoCA、WiFi over Coax、HiNOC等;也有部分运营商直接采用了LAN接入的方式直接实现了双向互动,其技术类似电信系统的IPTV与传统广播电视的结合。各类技术标准都有不同的运营商和厂商支持,在没有统一标准之前,这样的局面使得众多的厂商都有机会获得发展机会,但为了适应不同地区的不同技术,厂商需要准备更多的方案,分散了企业的精力,使得其依靠双向化网络改造迅速扩展业务范围的难度增大。

电视机是传统广电业务到最终用户的设备,双向化的有线数字电视网络,加上信号覆盖全国的直播卫星以及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地面数字电视,都是围绕着电视机这个终端在做文章。毫无疑问,电视作为家庭的娱乐中心,其地位在短时间不会被其他取代。但在三网融合中,除了要在原有主力战场继续耕耘外,积极开拓其他的市场环境也尤为重要。对于个人用户而言,手机的重要丝毫不亚于电视机对于家庭的意义。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中广传播成为了广电第一个自上而下一体化的运营企业,CMMB则是中广传播运营的第一个服务。经过08年奥运会、09年60周年国庆阅兵等重大活动的促进,加上逐渐完善的网络信号覆盖,CMMB已经深入到各类便携设备当中,如手机、PMP、PND等终端都将CMMB作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功能介绍给用户。虽说CMMB的商业运营距离成功还有不小的距离,但这已经使得广电从家庭走向个人迈出了第一步,也为广电运营商将来进入移动通信等领域奠定了客户和运营基础。同时,正在研发中的CMMB2标准将会引入反向传输机制,也有望成为NGB实现过程中的一条有力途径。

现在CMMB的服务,特别是与手机结合的服务,已经有一点接近三网融合的意味了,只是在同一个业务上出现了两个不同的运营主体,广电除了提供节目内容外,还提供了传播途径,中国移动借助自己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成熟的运营管理体系,将CMMB作为TD-SCDMA手机的辅助功能加以推广。但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之后,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之间的合作与竞争矛盾会更加突出,电信运营商将获得部分节目的制播权,而广电也将拥有自己的通信网络和运营体系。

有了集中化运营的第一步,也有了各类走向三网融合的途径,相比于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如果应对措施得力,发展空间也会更大。这也是为什么三网融合政策出台后,广电运营商比电信运营商更加兴奋的原因。与此同时,广电还将给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机会,除了继续发展原有的广电网之外,NGB也将带来更多的发展可能。原本就在广电行业中有着相当积累的芯片企业,应该密切关注三网融合所带来的机会,为新技术和新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四、总结

三网融合是时代的大势所趋,是符合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需求的发展方向的决策。2010年作为三网融合的元年,机会与挑战并存,等待着业界大众的尝试。运营商关注业务的发展和用户的培养,而芯片企业则需要将精力集中在技术的积累和选择判断上。只有顺应了潮流的变化,利用已有的优势,才能进一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三网融合的赢家。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