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力发展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业务

2006-11-30 09:54:29来源:洛阳日报 作者:dvbcn热度:

“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大力发展直播卫星和地面数字电视业务,积极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业务在东、中、西部城镇、农村的协调发展”。

11月29日,在四川成都召开的“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文化产业论坛”上,国家广电总局副总编辑黄勇就我国广播影视产业今后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演讲时作上述表示。

黄勇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已经逐渐崛起,初步形成广播电视广告、有线电视、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影视动画、广播影视会展等各门类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的广播影视产业作为中国文化产业、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黄勇介绍说,截至2005年底,我国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28亿户,数字电视用户达到413万户,今年上半年新增数字电视用户250万户,新兴的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加速。目前我国已经建成覆盖全国的有线、无线、卫星等多种技术手段并用的多层次、现代化的广播电视综合网络,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4.48%和95.81%。

但是黄勇也表示,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快速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存在着市场主体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等问题。

黄勇说,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的规划要求,以电视节目、影视剧、动漫等内容建设为龙头,整合相关资源,大力扶持地市级以上电台、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对有线电视传播网络实行必要的产业化改造,大力发展直播卫星业务和地面数字业务,推进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直播卫星业务在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农村的协调发展。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中国首颗直播卫星29日发射 产业链千亿商机

24日,对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媒体负责人核实,中国第一颗直播卫星,即中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首发星———“鑫诺二号”通信广播卫星(以下简称“直播卫星”)将按照原定计划于10月29日在西昌发射。如果该卫星发射成功,将意味着我国的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同时也会给国内整个卫星通信产业链带来巨大商机。广播电视事业里程碑“‘鑫诺二号’直播卫星确实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一个里程碑。”鑫诺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负责此次发射项目的项目组一位重要成员对记者透露,“但是,即将发射的‘鑫诺二号’卫星和明年计划发射的‘鑫诺三号’卫星都是专门服务于广播电视业务的专用卫星。卫星发射和投入使用后,将满

直播卫星刚升天 中国首例卫星域名遭抢注

“10.9.8.7....3.2.1,发射....”伴随着这激动人心的倒计时,中国第一颗广播电视直播卫星鑫诺二号(SINOSAT-2)终于在2006年10月29日0时20分成功发射了,发射成功的好消息伴随着鑫诺二号卫星的升空而在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神州大地,直播卫星骄傲的悬挂在中华领土上空,这颗由中国自主研发的直播卫星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卫星,东方红四号广播卫星发射平台的首发星,鑫诺二号(SINOSAT-2)的成功发射,再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尖端科学技术水平的同时创造出来令世人惊叹和佩服的眼光与奇迹,是国人的骄傲!自1993年10月5日,国务院颁布了《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

直播卫星将改变数字电视格局

我国自行研制的通信广播卫星“鑫诺二号”昨天在西昌成功发射,为我国数字电视信号覆盖边缘地区以及周边近邻国家提供了有效传输手段。“鑫诺二号”重约5.1吨,采用标准的广播卫星频段,有22个转发器,设计寿命15年,在轨服务寿命12年。鑫诺卫星主要为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广播电视、数字电视、直播电视和数字宽带多媒体系统等用户服务,同时也可以将广播电视信号覆盖周边国家。鑫诺二号卫星是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公用平台的首颗卫星,也是我国第一颗具有抗干扰能力的卫星。资料显示,直播卫星是利用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实现广播电视、多媒体数据通讯直接向小团体及家庭单元传送的一种卫星传输模式。与传统通信卫星相比,直播卫星具有能

我国直播卫星业务与其他广播业务的竞合关系

直播卫星和数字有线电视网络我国直播卫星发射后将给有线数字电视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国家广电总局一些官员在不同场合的发言,政府主管机构将直播卫星定位为: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补充和延伸。“在直播卫星发展初期,要首先考虑卫星覆盖面大,覆盖成本低廉的优势。”“在开始时,希望直播卫星作为有线电视的补充和延伸,能够覆盖有线电视达不到的区域。直播卫星启动后,原有的政策会有一些调整”。这里所指的调整,即是指对国务院“129”号令的修订工作。随着政策的调整合卫星增值业务的开展,卫星直播广播电视业务与有线电视之间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大。两者的关系可以用优势互补、各展其长、相对分工、互为补充、互为延伸、互为备份、适当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