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移动公布了11月份运营数据,新增3G用户185.4万户,3G用户数上升至1883.5万户。
从3G用户数与新增3G用户数来看,中国移动无疑都领先其他两家运营商。但是,中国移动无法掩盖的尴尬是,其3G用户数大部分在靠无线座机凑数。TD手机用户,却少得可伶。更有一些地方移动公司,为了完成指标,搞各种促销活动,预存话费送3G手机和3G号码。很多人拿到中国移动的3G手机和3G号码后,依然使用2G业务,而这一部分页被中国移动统计到3G用户中去了。
中国移动无疑是2G时代最大的赢家,用户规模为全球之最,但3G大幕开启后,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凭借优质的3G网络,正在迅速赶上,三大运营商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上。随着3G的铺开,WCDMA、CDMA2000产业链成熟的优势开始展现出来,中移动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
据了解,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移动ARPU值仅为70元,相比去年第四季度整整下降了10元,这反映了中高端客户正在流失,而3G用户并未带给中国移动多大帮助。
中国联通12月8日宣布,将于12月10日推出适于本地用户的3G基本套餐C,并将原有3G基本套餐A和B的包月门槛降低至46元。这是中国联通从今年5月以来,再次调整资费策略。不再只专注于高端用户,而将部分精力投向中低端用户市场,资费策略以及运营策略的调整,有望引领中国联通3G用户增长达到新的制高点。
相比较而言,中国移动在TD上的动作并不多,产业链配合热情也不高,在手机终端方面,洋品牌中只有三星投入力度较大,其他洋品牌仅是出于维护与中国移动的合作关系,象征性地推出几款TD手机,而且市场反响并不好。而在国产品牌中,也只有酷派与中兴投入了较大的心血。在网络方面,虽然一直在改善,但覆盖依然比其他两种3G制式差了一大截。
中国移动有意直接跳过3G,直接进入LTE,TD仅是一个过渡,实际上这中国移动也是这么做的。按照TD的成熟度,短期内赶上WCDMA以及CDMA2000,几乎不可能。而4G都向LTE演进,那时候大家将回到同一起跑线上。但有电信分析师认为中国移动的处境并不乐观,一种网络制式完全成熟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牵涉到整个产业链,包括网络、芯片、终端以及应用等多个环节,不可能一蹴而就。
如果中国移动坐吃2G的老本,虽然短期内依然利润无忧,但长期而言,高端用户将不可避免转向竞争对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对网络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一点对中国移动极为不利。中国移动如果不调整战略,这家日赚3亿元的公司,其实潜藏着巨大的危机。
为您推荐
日系手机连吃败仗松下将退出海外2G、2.5G手机市场,三菱积极转型但成效不明显声音2004年松下手机在中国的经营策略出现了问题,控制库存不善,为经销商带来了困扰,去年高峰期时库存量相当于5个月的出货量。——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移动通信公司总经理板仓太郎京瓷未来在中国的命运和走向关键在于是否按中国的市场规律办事。——京瓷振华副总经理孙有安在中国市场上中低端手机很受欢迎,三菱正在尝试向这方面转型。——三菱数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销售部部长高崎洋一日本手机厂商已经习惯了运营商的定制模式,他们只管生产,渠道和销售均不需花太大的心思。——某日系手机厂商中国区域负责人
在开发成功基于中国版3G标准TD-SCDMA的手机后,国产3G的主导者大唐开始通过开发同时支持TD-SCDMA和现行GSM标准的双模手机,以加快国产3G标准手机的商用。昨天,大唐移动正式宣布,大唐已经在上海成功完成了基于国产3G和现行GSM标准的双模手机方案演示,未来的国产3G手机将支持3G单模卡、GSM单模卡以及GSM/3G双模卡。大唐移动称,基于大唐的双模手机方案,用户在使用3G手机时,可以实现一卡一号或一卡双号,同时实现基于国产3G标准手机之间及3G手机和现行GSM手机的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并支持3G的可视电话、流媒体业务,同时用户还可以在3G网络和GSM网络之间实现自由切换。此前,业
根据对2005年472份全球通信设备市场订单的监测,光大证券在最新发布的2005年全球通信市场研究报告中指出,在WCDMA供应商中,华为已经进入第一阵营,中兴仍待努力;华为在海外运营商供应方面的能力被认为领先中兴两年。3G不仅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地位日益上升,在中国,这种趋势也同样明显,根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的数据,2005年1~9月份164份重大公开设备合同中,3G设备占51.8%。截至2005年10月底,全球运营商手中实际持有3G许可证143张,其中WCDMA133张,处于绝对优势。数据显示,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位列WCDMA供应商的前三名,市场份额分别是33.3%、27.1%和14.6
上周六,和记黄埔(0013.HK)突然宣布将分拆3G意大利资产在米兰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划延期,而3天前(2月7日)和黄的上市计划刚刚才获得意大利证监会的批准。作为20亿欧元集资计划的替代,和黄准备将持有的10%3G意大利股权,改在私募市场配售,集资4.2亿欧元(约39亿港元),仅占原融资计划的20%。对于为何突然取消本次上市计划,和黄董事总经理兼意大利3G主席霍建宁上周六解释,虽然和黄已得到意大利监管机构批准上市,但由于欧洲电讯股疲弱而拉低了投资机构对3G意大利资产的估值,使得和黄最终选择了另外一种融资方案。霍建宁指出,承销团对3G意大利的估值只有70亿欧元(约646亿港元),远低于和黄的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