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寄语2011年通信业:三网融合摒弃隔阂

2011-02-10 14:10:00来源:IT时报 作者:王昕热度:

还记得去年虎年年关,四位通信界专家向《IT时报》记者畅谈“2010我最期待”,如今一年过去了,时报记者再次请到这四位业内专家,请他们回望2010,展望2011,畅谈兔年中国通信市场前景,说出他们的衷心祝福和谏言。同时,也给时报读者们送上祝福,希望大家兔年吉祥,好梦成真。

本期嘉宾

陈金桥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张顺颐 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杨培芳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

付 亮 资深电信观察人士

陈金桥

2011,我为老百姓说句话

2011年我的心愿不少,一共有5个,每个都与老百姓息息相关。

一:3G大发展,资费逐渐下调

据统计,2011年我国3G用户数将过亿,该数字标志着3G人群已超过普及临界点,所以我的第一个新年心愿是兔年3G发展能顺利步入快速增长通道,迎来丰收时代。不过要做到这点,运营商必须做好业务创新,提升自身服务水平,降低资费,特别是流量资费的下调,是民众最最期待的。

二:手机实名制,携号转网真正惠民

我第二个心愿是希望明年通信业界两件惠及老百姓的实事工程能做好。一是手机实名制,期待能在2011年做到全国全网推进。现在全国还有4亿多非实名用户,对这些用户的补登记工作越早越有利,越慢越不公平。只有做好实名制,才能让有关方面在杜绝垃圾短信、短息欺诈等方面付出的努力不付之东流,对构建一个良性、诚实的消费环境意义非凡。

另一项惠民工程是携号转网,这是一件很受手机用户欢迎的好事,手机用户因此有了选择运营商的权利。从去年年底海南、天津两地试点来看,并不是非常成功,出现了一些小毛病,还有待在来年中积极改进。把选择权交给用户,这是世界各国业界普遍达成的共识。在这里要提醒三大电信运营商的一点是,吸引用户靠的是改善服务,而不是死拼价格。

三:移动互联网百花齐放

据最新数据报告,我国整体网民数超4.5亿,手机网民数超3亿,移动互联网正逐渐成为民众的普及性信息需求。人们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手机终端,随时随地接入移动互联网,便捷地接受电信运营商等提供的各类创新业务,通过电子支付、教育、阅读等海量移动互联网服务让老百姓受益。所以我期待来年手机网民发展顺利,创新业务模式层出不穷。

四:让网络空间更安全

2010年网络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化,病毒、木马、隐私泄露等各种各样的威胁在网络肆虐,此时,主管部门该如何作为?电信运营商该怎样监管?对网络安全的保护,将成为有关部门和企业的日常工作,列入常态发展考量,因为只有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的网络,才能树立消费者信心。如今,电子商务、手机支付等领域不仅仅涉及个人信息泄露,更是大量财富的电子通道,无法保护这些大规模交易的安全,会影响未来生产力的发挥。

五:“三网融合”为百姓提供低成本信息生活

2011年是三网融合工程启动后的第二年,预计年中将进行评估,相关各方面请勿忘了三网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带给老百姓低成本的信息生活。所以期待电信和广电等各部门都能摒弃隔阂,推进基础设施共享,切实推动发展,总结这半年来12个试点城市和地区获得的经验教训,积极向公众披露进展信息,不要让老百姓“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其实,老百姓的需求很简单,例如电视、电话、上网一根线就搞定,甚至只需支付一张账单,家庭用户才是三网融合的受众主体,如何切实为他们谋利才是关键。如果总是出现,某运营商宽带接入小区后就签下排他性协议,这样显然会侵害消费者的利益。

杨培芳

呼吁成立“国家综合信息通信管制部门”

我认为2011年ICT产业将面临许多新的发展契机:外需下降,内需上升;投资结构将侧重于加强消费能力;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生产型服务业将获得更快发展机遇;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上这些都为兔年ICT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

而落实到行动上,我认为,首先,2011年的当务之急就是要联合业界有识之士,借国家完善大部委制的契机,呼吁组建独立的“国家综合信息通信管制部门”。它至少应该与“国家综合交通管理部门”、“综合能源管理部门”同样重要,而工业从来就属于市场调节的领域,没有必要设立工业部。

其次,就是要对信息通信业进行重新定位,明确它的“准公共物品”属性。现在,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维基、微博等正以二倍加速度将人类卷入信息社会,信息价值与以往大不相同。信息时代正以“协同、共享、平等、互惠”的互联网精神,掀起一场公共理性革命。何谓公共理性?用阿里巴巴马云的话说,就是在信息日益透明的条件下,“一个市场主体的成功,必须建立在相关主体成功的基础之上。”

第三,就是再次着手制定大法(信息通信法),改变我国多年来总是喜欢用“政策”调节各方矛盾的尴尬局面。

张顺颐

“网络”驱动通信业未来10年

过去20~30年间,技术发展由“设备”驱动,而未来5~10年中,我看好“网络”将成为推动通信产业发展的决定力量。

当下三网融合、物联网、IPV6、移动互联网、LTE移动通信网、4G网络、云计算等不下七八种,网络概念层出不穷,正是这些网络技术会在2011和未来推动通信技术的进步。

拿三网融合来说,我目前正为某些省市的信息化未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和报告。我建议,大力发展光纤到户,目前产业环境和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高带宽能带给用户更好的信息化生活享受;另一方面,还能刺激产业链的内容建设,动漫、软件、视频等都将被带动发展。

与光纤网络建设相对应,三大运营商都会相继加大对3.9G LTE网络的研发与投入力度,去年我国TD-LTE试验网已经开通,未来4G规划也已摆上议事日程。同时,相比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由于采用WCDMA、CDMA2000网络,其中有的技术相对成熟,例如WCDMA的LTE演进,但有的技术还需要再观察,不过相应的技术也已经提出。

另外,让人欣喜的一点是,2011年电信运营商所能提供的业务模式将更加丰富多彩,甚至达到目不暇接的地步。现在,电信运营商正积极从提供传统语音服务,转变为数据、图像等综合信息提供商,老百姓的需求就是电信运营商的动力,“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运营商的积极性将被更全面地调动起来。

付亮

完善3G还有三步棋

希望2011能成为中国3G的成熟年,在这之前,还需解决以下问题。第一,网络还需逐步完善,网络建设正从宏观转向微观,增加基站、优化网络、市内覆盖等耗时且投入精力巨大的工作仍不能放松。

第二,电信运营商仍应转换传统观念,为消费者提供有价值的优质服务。用户感知体验致胜,细节决定成败,电信运营商要让老百姓感受到3G、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海量应用程序的魅力。

第三,在2G向3G的过渡过程中,改变原来2G时代资[FS:Page]费混乱的现状,优化套餐管理,让电信资费科学、透明,个别明显不合理的资费,急待与国际运营商协商后改善,避免再出现“天价微博”之类的事件。

对于三网融合,我期待突破局部试点的现状,真正让产业链都融到一起。虽然目前条件还不完全成熟,但从长远来看我赞成建立类似美国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权威监管机构,把界限划分开,实现管理模式的升级,不再出现十几个部委管一个互联网的局面。

责任编辑:chengxi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