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春晚与网络视频的新时代

2011-04-20 11:14:00来源:南阳网 作者:欧阳楠热度:

正月初一,小陈像往常一样打开电视,央视的网络春晚给了他不一样的感观,方清平、龚琳娜等网络达人使他兴奋不已,“央视晚会每年都是那一套,没啥新意,网络春晚倒真给力,至少没那么庄重神圣,也少了播音腔,感觉和自己近点”。

在连续奉上28年春晚大餐后,今年中央电视台与中国网络电视台首度合作,联合推出了六场网络春晚。“亿万网民大联欢,全球华人大拜年”,从2月3日起,这些晚会在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和IP电视陆续播出,多语种多平台的新尝试,使央视一扫阴霾,取得了不俗的收视。

截至2月8日晚网络春晚播出结束:中国网络电视台相关页面浏览量达8098万次,直播累计观看达136万人次,视频点播累计观看达205万人次;CCTV手机电视用户数量达154万,iPhone、iPad用户数达500万,其中海外用户数量为70万;网络直播“边看边聊”帖文总数达12万条。

而2010年首推网络春晚的北京电视台,在初尝甜头后,今年也高歌猛进,举办了五场主题不一的网络春晚,让观众获得了空前的视听享受,有网友称赞“BTV网络春晚是发现美好、传播价值的使者”。

2011年的春节,网络春晚风生水起。

网络春晚进行时2006年除夕央视春晚首次试水网络直播,2010年第一视频、搜狐、网易、千橡互动、凤凰新媒体、TOM网、千龙网、新浪等多家网络媒体联手打造了“中国互联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同一年北京电视台联合新浪推出网络春晚,这一年也被称为“网络春晚元年”。从时间节点上,春晚与网络似乎早已结缘,但“网络春晚”的新征途显然才渐入佳境。

网上一小步,春晚一大步所谓“网络春晚”,就是基于计算机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网络平台,从演员挑选到直播表演都是通过网民互动完成的春节晚会,网络播出、全民参与、及时互动、技术渗透是其主要特点。

以2011年央视首届网络春晚为例,其播出载体有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手机电视、公交移动电视和IP电视,在播放平台上与网络相连接;除了常态节目,通过明星人气大调查、节目征集等方式,部分播出内容反映网民的意愿,实现了互动;在节目形态上,六场晚会为录制,通过现场的微博墙、场外的视频连线,形成了局域的互动。无疑,在播出形态和内容上,央视网络春晚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春晚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与传统春晚相比,增加了互动和网民自选的因素,但整个框架的设计仍逃不出“我播你看”的旧俗,录播的方式,更是消解了网络的即时互动性。对此,搜狐娱乐负责人也曾直言,网络春晚是“将网络元素融入传统春晚大框架内,借助电视媒体成熟的操作手法和巨大的线下影响力保证晚会的成功”。当然,央视春晚能跳出固有的播出平台,进行小范围的网络探索,这已经是一个不小的进步,更何况这种近乎“保守”对于央视这艘航母来说,更应该称之为“审慎”,如此做法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稀释了风险,又保留了浓重的网络特色”。

网络最大的优势就是互动,既然是网络春晚,那就应该让网民自主选择节目,让他们边看边评论,“前一分钟的评论,能左右下一分钟的演出”,这才是真正的网民狂欢,才是网民自己的春晚。而“现在的网络春晚还是流于形式上的东西多一些,目前网络只是对内容进行反映,没有真正把互动作为内容”,正如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所言,如何真正把网络在传播上的优势用足、用好,网络春晚还有一段路要走。

观众说了算“因为它给了大多数年轻人守在电脑屏幕前的理由,这里演的节目都是由普通百姓选出来的”,网友“爱你没商量”道出了网络春晚最显著的一个特征。

首次举办网络春晚的中央电视台,于2010年12月在中国网络电视台发起“CCTV网络春晚最想看到的明星网络人气大调查”,截至2011年1月19日,由网民票选的“网络人气榜”

出炉。之后,在“网络明星”版块前三位的“筷子兄弟”、徐静蕾、龚琳娜,“内地明星”版块第二位的韩庚,“主持人”版块第一位的董卿等都参与了网络春晚。粗略统计,六场晚会中,具有“草根”特点的节目占了全部节目的一半以上。

除了网络红人,梁静茹、古巨基、张韶涵等明星也悉数登场,央视的网络春晚依然明星荟萃。负责首场节目录制的导演张骥的解释是“毕竟是过年,明星就像一道大菜,不可缺少。但只是画龙点睛,最主要的演出力量还是来自网络”。

相比于传统春晚的奢华,网络春晚的演出阵容的确多了“草根”少了“明星”,但细数一下,慕容晓晓、杨臣刚、刘嘉亮、方清平......六场节目的“网络达人”哪一个不是已经小有名气呢?“我们看到的草根节目依然是达到明星水准的达人演着明星的节目,以模仿并达到明星标准为己任”。相比于大腕明星,他们少了豪华的包装,相比于普通百姓,他们是拥有较高话语权的层级——网络春晚的节目对于大众来说多了一个选择的环节,但经过多重包装之后,这些介于“草根”与“舞台”的无间行者,是否还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体现实实在在的真情诉求,最终还是要观众说了算。

春晚新景观“29年的春晚,逐步把电视观众挑剔的标准提得越来越高,从期待、享受、欢乐、失望逐步演变到今天的围观,春晚自己从不减弱热情,但观众慢慢变得无情。”就在人们纷纷诟病传统春晚,对每一年的晚会随意调侃时,央视春晚也一直有所尝试,如进行网上直播,邀请网络达人参与表演,但追求“全国人民都满意”的目标还是使春晚处境尴尬。

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网络春晚的推出是央视顺应形势、转变处境的一大举动。六场晚会,连接全球,覆盖多个媒体终端,赢得了网络用户和手机用户较高的点击率。但如上所述,网络形式的有限利用、内容的不够亲民,首届央视网络春晚仍略显拘谨:电视的拥趸依然在电视机前守候,所不同的是看到了一些新鲜面孔;年轻的网民则打破了晚会的模式,任意时间的片断式观赏更符合他们的口味。“欢声笑语过除夕,全国人民齐欢乐”,网络或许将消解央视春晚的传统定位,受众群不一定扩大,但收看方式将更为多元。

2011年一段“春天里”的视频让两个光膀汉子成为了大多数网民心中的草根英雄,“旭日阳刚”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荣登央视春晚,随后登上网络春晚的舞台。对草根的关注是网络春晚的特色,但反复咀嚼,面对“旭日阳刚”,当初那种感动[FS:Page]与兴奋却难以寻觅。

“真实”是这些草根最打动观众的地方,内心的呐喊、朴实的表演能让大家置身其中,接受心灵的洗礼。但豪华的包装、层层的选拔,却让最真挚的情感正在逐渐丧失。

春晚是一种仪式,也是中国人的一种情结。仪式不可能在形式上有太多的创新,只能在内容上下功夫,而要在一台晚会上兼顾不同年龄段、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社会经验、不同立场、不同动机的观众,难度可想而知。虽然固有的定位使网络春晚难免窠臼,但带着镣铐跳舞,也未尝不是一种进步。

网络视频的新时代2010年中国迎来了“三网融合”元年,“网络”不再局限于计算机,而是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三者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这一年北京电视台联合新浪网、中国移动共同打造了“全球华人第一台三屏合一新春晚”,观众可以通过电视、网络、手机三种终端观看晚会,享受参与、自主的快乐。

在电视等新媒介出现后,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信息”的概念,认为真正对受众产生影响的并非传播内容而是媒介,媒介在改变受众阅听习惯时影响深刻,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重要信息。网络春晚的出现,无疑又为大众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息,电视的视听、网络的互动、手机的便捷,在一台晚会中,观众都可以较为轻松地感知。电视播出的内容会更丰富,网络和手机则会片段式地展示晚会的精彩之处,而网络和手机的视频内容还能反复点击收看,从而弥补了电视“播出即消失”的重大缺陷。

2010年3月,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相继推出手机电视业务,并在广州、四川、苏州、北京等地逐步推进。3G手机、以苹果iPhone为代表的智能终端的迅速推广,则为用户提供了新的可能。

2010年也是中国的“微博元年”,这种内容简短、写作门槛低、发布便捷的微型博客,使信息生产趋近于零时间。通过信息登载、评论转发等功能,微博显示出了强大的力量。

三网融合的推进,播出终端的融合,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所有这些似乎为网络春晚乃至网络视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但正如北京电视台首届网络春晚的主创团队所说,“播什么?怎么播?决定了网络春晚的强大生命力”,在解决了在哪里播之后“,怎么播”、“播什么”其实更考验网络视频未来的发展。

坎坷求索“区别于传统晚会多数视频多采用录播形式,网络春晚则更多采用现场视频连线,即卫星车到现场,通过卫星远程连线,信号压缩后,再在网络上做简单的视频连线”,在谈到成本投入时,作为“中国互联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播出平台之一的第一视频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力军表示,单纯为了支撑晚会当天的带宽,成本就已经近千万元。此外,他们还将面向3G平台、手机电视、移动电视,进行同步的视频直播,投资额度将不断扩大。

无疑,对于网络视频媒体来说,除了将已有技术成功嫁接外,如何从商家的巨额广告投入中分得一杯羹,将是实现视频互动播出的一个关键;对于央视等电视媒体的发展,虽然不存在资金的压力,但如何转变媒体老大的高姿态、与其他终端进行融合,也是一个挑战。

至于“播什么”,网络视频网站目前的内容除了电视节目、上传视频外,真正为网络播出制作的节目还占很小比例;手机电视的内容问题更为凸显,终端的特殊性使其内容来源受限,而特制内容需要高额成本,用户的获取自然存在费用问题;对于电视,大量的节目资源是其一大优势,但在2.0时代,大众的参与需求使得电视的内容略显陈旧,互动性更是匮乏,而这点同样是网络、手机的症结。

路在何方据CNNIC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网民规模已达4.57亿,手机网民规模为3.03亿,其中,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2.84亿人,与2009年12月底相比,网络视频用户人数年增长4354万人,在网民中的渗透率达到62%。这显然为网络视频的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受众群及广阔的上升空间。如何抓住历史机遇,促进用户的留守与增值,成为中国网络视频发展的关键。

网络技术为网络春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创造新时代的可能,但仅仅停留在技术制造的表面,显然是不够的。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内容依旧是大众的关注点,没有打动观众的东西,再炫的技术也显得苍白无力。除了网上征集、多终端播出、观众互动等技术,中国的网络视频有必要针对各自平台的特点,量身打造适合的节目和盈利方式,寻求出路。

独立运营、用户体验和内容是国外视频网站Hulu盈利的三大法宝。

2010年4月百度旗下视频网站“奇艺”正式上线,复制Hulu的盈利模式,依托百度的搜索优势和数据资源,奇艺通过购买播放正版高清视频,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全行业最高的用户时长。这无疑将“为广告主投放广告提供更高频次的可能性”,奇艺盈利已提上日程。

2010年,优酷与中影合作推出“11度青春电影行动”,《老男孩》等短片很快赢得了上亿点击率;酷6网自制剧《男得有爱》、土豆网自制剧《欢迎爱光临》也受到了网民的热捧。虽然各个视频网站都表示,自制电影、自制剧仍然处于萌芽阶段,但如《新周刊》所述,“网络成为内容制造者只是个时间问题”。

购买正版内容,自制原创作品,满足用户体验,进而吸引更多的广告投放,对于尚未实现盈利的中国网络视频业,或许是个不错的发展路径;而对于网络春晚等传统媒体参与的节目形态,适应网络时代的内容同样重要。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激动网获得央视授权直播点播春晚

众所周知,央视“春晚”已经成为家喻户晓,闻名海内外的春节期间节日文艺大餐;成为所有炎黄子孙追求和谐、进步、吉祥的民俗盛典。有调查机构数据显示,六成80后网民表示更喜欢网上看春晚,其中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渴望通过他们熟悉的网络与在线好友们分享春晚。07年春节共计有1139万用户在网上收看了2007年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峰值同时在线用户达到140万人。激动网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通过电视机观看春晚的方式已经逐渐改变,通过网络看春节晚会正在成为一种互联网新文化的延伸。随着网络视频的普及,更多的年轻人已经钟情于网络上收看春晚。即使央视自己也开始尝试让春晚上网,2009年年春晚期间,央视网就推出了央视春晚官

第一视频网络春晚何以称为NO.1(图)

眼下,各家网络视频春晚磨刀霍霍,一场不可避免的“内战”即将打响。比较知名的有第一视频、新浪网等媒体分别主办的网络春晚。由第一视频主办的“春网开元-中国互联网首届春节联欢晚会”将于2月6日拉开网络大拜年的序幕。称第一视频频网络春晚为NO.1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它着重由主要网络媒体联手接力推广,拟打造成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届时,第一视频春网晚会将高潮迭起,红人明星频现,节目精彩纷呈。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可以体现。第一:依托自身专业视频网站的优势网络春晚的举办形式,要不就是某综合性网站的单一举办,如:各地区的中小门户网站、专业网站;或者是大型门户网站与平媒等联合举办。区别于上述网络春晚,第一视

PPS直播2010央视春晚

中国人收看央视春晚几十年来已经成为年三十的保留项目,央视春晚的号召力更是毋庸置疑,09年除夕之夜,PPS在直播央视春晚,其后台数据显示当晚最高峰值同时在线观看的用户超过350万,仅次于PPS在2008年直播奥运时创造的同时在线450万的互联网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在海量的用户群中,有20%以上的用户来自全球各个角落,一年一度的春晚也成为全球华人的共同欢庆主题。09年春晚,因为小沈阳“不差钱”和刘谦的“近景魔术”的意外蹿红,让本已平淡的春晚再掀起波澜。2010春晚,除了继续保留赵本山和刘谦的人气节目,将主打怀旧风,特别邀请了王菲和小虎队等港台明星复出,让许多本对春晚兴趣不大的年轻人也有了观看的欲望

赵本山让互联网和广电网看到前景

2010年春晚结束了,但是,在互联网上,关于“春晚”的话题仍然热闹着整个互联网。“偷菜”、“我妈叫我回家吃饭”、“不要崇拜哥,哥只是个传说”、“唱的不是歌,是寂寞”、“雷人”和“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你是互联网,我是防火墙,你喜羊羊,我灰太狼。”等网络热词广为流传于网上。从2010年春晚看,对网络推动最大的当数赵本山“宝刀不老”了。几天前,看到毕朝晖博客“赵本山就是互联网和广电网的纽带”,他认为小品王赵本山两年来一直在春晚上推网络,而且丝毫没有遮掩,在广电和互联网明争暗斗的今天,难能可贵。其实,我认为,在国家“三网融合”大背景的2010年,广电进军互联网步伐加速,从大规模发展自己的互联网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