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英雄——乔布斯

2011-04-28 12:03:00来源:IT时代周刊 作者:卡迈恩·加洛热度:

1997年8月7日的波士顿苹果世界大会,当时被不少人认为是苹果的谢幕演出。乔布斯离开这家他亲自创办的公司,已有11年时间。在此期间,苹果开发了一件件毫无起色的产品,也更换了一拨拨的首席执行官。如约翰·斯卡里、迈克尔·斯平德勒和吉尔·阿梅里奥,他们无一不在商业、工程学或物理学等领域拥有很高的造诣。

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但也都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无一例外地在理解苹果的核心用户上做得很失败。公司丧失了盈利,也丢掉了人心。苹果的许多元老都感到前途渺茫,从公司辞职。还有些人被迫离开——1996年,阿梅里奥一下裁掉了几千人。这家曾经掀起了计算机革命的公司,当时真的命悬一线了。

天才与疯子

在波士顿苹果世界大会上,乔布斯宣布“暂时”接手苹果掌门人的工作,大家为他重新出现在舞台上,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次大会没有发布任何新产品,因此,各大媒体自然而然地将目光聚焦回归在乔布斯身上。

乔布斯比公司里任何人都了解消费者,理解他们的需求、愿望和梦想。在波士顿演讲前的几周,他曾经向100位苹果员工提出一个问题:“谁是世界上最大的教育公司?”只有两个人给出了正确答案:苹果。

毫无疑问,苹果是教育行业内最大的产品供应商。教师使用的电脑中,有65%是苹果电脑。按照乔布斯的说法,如果公司员工都不清楚或不重视他们的核心消费者,就不可能制造出迎合他们需求的新产品。

除了教育类市场,苹果电脑在出版和设计领域,也成为那些从事创新工作的专业人士的首选。乔布斯引用了几个数字:尽管苹果电脑只占整个计算机市场7%的份额,但在广告、图形设计、出片和印刷行业所使用的电脑中,却占据了80%的比例,64%的网站用Mac电脑制作。

“创意群体”显然是苹果电脑的重要客户,也是公司在恢复元气的日子里,可以充分利用的基础客户群。乔布斯坚信,这部分核心客户群被苹果忽视了。

就在乔布斯为苹果定下基调前,《连线》杂志用一张正在长出尖刺的苹果公司标识作为封面,大标题写着:“祈祷”。另一本杂志宣称:“苹果已经变得可有可无了。”

在别人都认为苹果将溃烂的时候,乔布斯眼中所见,却是一家对大众至关紧要的公司。因为,他了解消费者,也清楚苹果在他们生命中所占的位置。他坚称苹果的运转还是很好的,只是工夫用错了地方,没有用在满足那2500万核心消费者的需求上。

“我想谈一谈苹果这个品牌,以及它对我们的意义——我觉得,一定是那些有不同的想法的人,才会买一台苹果电脑。那些花钱买苹果电脑的人,思考方式与别人是不同的。他们代表了这个世界上的创新精神,而不是一群庸庸碌碌,只为完成工作的人,他们心中所想的是改变世界,会用一切可能的工具来实现它。我们要为这样一群人制造这个工具。但愿你们今天的所见所闻,意味着一个新的开始,它让我们有信心,我们同样要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思考,给那些从一开始就支持我们产品的用户,提供最好的服务。因为,经常有人说他们是疯子,但在我们眼中他们却是天才,我们就是要为这些天才提供工具。”乔布斯以这番评论,结束了他的波士顿演讲,也敲响了苹果踏上复兴之路的战鼓。

向狂人们致敬

这次世界大会之后一个月,苹果就发动了名为“非同凡想”的广告宣传攻势。这则广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使苹果的形象在经历了惨痛失败后,再一次树立起来。

在乔布斯离开舵手位置的11年里,苹果已经失去了拓荒者的地位。但乔布斯只花了30秒的时间,全世界就知道,那个曾经的苹果已经回来了。电视广告最终能够成功,是因为它提醒了苹果的员工,谁才是目标客户,同时也给这些消费者强化了一个意识:与他们打交道的,是一个懂得他们心愿与梦想的品牌。

“非同凡想”广告宣传中的电视广告部分,取名叫“狂人们”,它称得上有史以来最具创意的广告之一了。在这则插播广告中,一系列英雄、思想者、发明家和反叛者的黑白影像充满了画面:爱因斯坦抽着烟斗,鲍勃·迪伦吹着口琴,马丁·路德金正在发表“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理查德·布兰森猛摇香槟,玛莎·格雷厄姆翩翩起舞,毕加索凝神作画。随着这些励志的画面不断闪现在屏幕上,演员理查德·德雷弗斯缓缓朗诵了一首自由诗。

虽然这不是出自乔布斯之手,但这些旁白,却体现了他对探索精神的信仰:谨献给那些“狂人们”。他们特立独行,桀骜不驯;他们是一群格格不入的人,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与众不同;他们讨厌循规蹈矩,绝不安于现状。你可以支持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诋毁他们,但你唯独无法忽视他们的存在。因为他们改变了许多事物,推动人类前进。正是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可以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乔布斯说,这则广告意在提醒苹果的员工,谁才是他们的英雄。它也鼓励消费者去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广告结尾的画面,是一个小女孩睁开了双眼,仿佛看到了一片新天地。这暗示着使用苹果电脑的人,都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未知天地。他们代表了这个世界的“创新精神”,那群与旧世界格格不入的人。苹果在向他们直接传达着这些思想。

这次广告攻势和乔布斯之前的那次演讲一道向我们揭示了,彻底的创新家和平庸的模仿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前者相信顾客的梦想和他们改变世界的能力,后者只把顾客看作摇钱树。

明白自己想要什么

乔布斯太了解他的消费者了,他可以在放弃焦点小组的情况下,制造出伟大的产品。乔布斯认为,焦点小组没有太大必要,也很少做大量的市场调研或聘请咨询公司。

“我这十年中只请过一次咨询公司来帮我分析Gateway的零售战略,避免我们重蹈覆辙(当开设苹果自己的零售店时)。但从自身来讲,我们从来没花钱聘请过咨询师。我们想要做的就是造出好的产品。”乔布斯这样说。

但这并不意味着苹果拒绝倾听消费者的心声。苹果产品在颜色、特性以及功能上的不断更新,恰恰是听取消费者意见的结果。苹果那些划时代产品的问世过程中,都少不了乔布斯大声问自己:“如果是我,想要的是什么呢?”其实,乔布斯和苹果自己的人,就充当了最好的焦点小组。在被问到苹果为什么不采用焦点小组的方式时,乔布斯的回答是:“我们并不是在引领什么流行文化,没想过牵着人们的鼻子走,也不是蛊惑大家去买他们并不想要的东西。我们首先得搞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有一套很好的方法和标准,来判断人们是否真的想要这个东西。

“乔布斯像躲瘟神一样,避开焦点小组这种方式,”科技分析师罗布·恩德勒写道,“现实情况是,对于一款新产品,绝大多数消费者其实并不清楚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这就是核心的原因。”

恩德勒怀疑,如果苹果借助于焦点小组的方式来开发iPad,它最终很可能会开发出类似于十年前的那种微软平板电脑。它会比现在更贵,功能更多—&mdash[FS:Page];基本上是一台没有键盘的笔记本电脑。

苹果团队又是如何解决这个两难问题呢?其实非常简单——团队将自己化身为最大的焦点小组,一个对标准要求最高的小组。

消费者是乔布斯和他的团队思量最深的,如果一件东西能够抓住乔布斯和他团队的心,基本上肯定能吸引公司之外的大众。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乔布斯:网络电视未成熟 谷歌马上会知道

乔布斯在南加州RanchoPalosVerdes市举行的数字产品科技会议上,说明苹果的发展策略,并接受现场访问。他说,他相信民主政治仰赖健全的媒体,人们将愿意使用iPad等连接网络的装置看新闻。乔布斯表示,他全力支持苹果协助新闻媒体藉新方法来传播内容和收费,希望促进新闻媒体业的健全发展。他说苹果对iPad平板计算机的愿景,包括扮演数字时代平台,让报纸和杂志可以建立有利可图的新闻事业模式。他也透露,iPad的构想比iPhone还早,从2000年代初期苹果就有多点触控屏幕的构想,不过iPhone在2007年率先推出,iPad迟至今年4月才问世。但他在谈及网络电视装置时说,2007年初推出的苹果TV

乔布斯反弹“十面埋伏”对Google

手机的发明者摩托罗拉收入囊中,摩托罗拉从此改姓Google,走上了一条不归路。iphone“软硬合体”的绝技Google信手拈来,直接与乔布斯叫板,但乔布斯却反弹琵琶演绎一曲“十面埋伏”对Google。拥有用户才可以在个人移动互联网个性化应用和分享的时代长足发展,增加客户黏性打造数码生活社区是苹果的战略,低价iphone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据FaceFes的数据显示,苹果的“果粉”2012年可以达到近5亿,低价iphone功不可没。iCloud和imessages的推出就是为“果粉”打造一个无所不能的数码生活乐园,满足用户个性化的应用需求和即时分享的心理需求,打造一个即时互动的社交网络生活社区

乔布斯走了,苹果的天也塌不下来

放轻松!就算没有乔布斯(SteveJobs)掌舵,苹果还是能活得好好的。乔布斯于美国时间8月24日宣布辞去苹果CEO一职后(参阅电子工程专辑报道:乔布斯辞去苹果CEO职务,TimCook继任),该公司股价应声下跌5%。投资人如此下意识地反映并不令人意外,而且自乔布斯在今年1月开始长期请病假之后,市场就有不少传言认为他不会再回到CEO位置。让我们面对现实:众人对于乔布斯有太多的英雄崇拜情结,对果粉来说这很明显,但那其实也存在于投资人、产业领导人物、记者、财经分析师与政治人物的心中。乔布斯的人生是一部传奇──创办公司的少年天才、颠覆个人运算领域、与合伙人斗争之后退出公司,又在十年后重新领导苹果在市

身边人回忆乔布斯

2005年,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沃兹尼克(SteveWozniak)写了一本《iWoz》,目的在于澄清外界关于他的众多错误消息,比如他没有退学、与乔布斯不是高中同学、他单独一个人设计AppleI等。《iWoz》记录了沃兹尼克全部成长经历,其中多个章节提及苹果和乔布斯,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本文摘录书中部分故事,以呈现沃兹记忆中的乔布斯。初识乔布斯“奶油苏打水电脑”让我遇到了SteveJobs。我比他高了4个年级,所以我们并不认识(年龄大5岁),他与比尔・费尔南德斯年纪相仿。有一天,比尔邀请乔布斯到他家。我们坐在比尔家的人行道前,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