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时代手机报特点分析:传播信息承载量更大

2011-05-12 11:34:00来源:《今传媒》杂志 热度:

手机报是一种近几年来出现的发展迅速同时又非常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新媒体形态,自从全国第一份“手机报”——《中国妇女报——彩信版》于2004年7月1日问世以来,它在我国的发展已经走过了将近6个年头。在这六年中,手机报以其独有的媒体优势和媒介特性改变了传统的媒介市场格局,同时成为传统报业进军和突围新媒体行业的一个新经济增长点,它的出现和兴起得到了学术界、传媒业以及政府部门的极大关注。同时,随着各方面条件的成熟,手机报也越来越得到普及,逐步走入广大受众群体的生活。

一种媒体是否具有竞争力,关键是看它现实和潜在受众规模是否庞大以及技术是否成熟。

首先,我国庞大的手机用户群体,为手机报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受众资源和强大的受众基础。

其次,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手机的移动通信速度达到数百K乃至数兆字节每秒,为手机提供多媒体和大容量的内容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平台。由此,手机报所提供的信息,不再是简单的文字新闻,而是一个包含了图片、文字、声音、动画等内容的多媒体数据包,甚至可以涵盖4开8版报纸的全部内容。

手机报的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且携带方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并且,通过短信等方式,手机用户实现了与编辑直接快捷的交流互动,在及时迅速得到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说,手机媒体真正实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

手机报的载体——手机,脱胎于个人通讯工具。它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功能融为一体,兼具二者优势又突破二者局限,因而手机报具备与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相区别的传播特点。

一、移动性与便捷性

手机报的载体是手机,用户随时随身携带,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多,用户不需要繁琐的手续和漫长的等待,只须按动几个键,做一些简单的设置,就可以享受这项服务了。与传统报纸受众必须在特定时空通过新闻纸张来获取新闻相比,手机报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它可以随时随地为受众提供贴身的新闻信息,这样就彻底摆脱了传统报纸媒体的时空限制,省去了报纸的印发环节。而且和电视、电脑相比,手机报通过手机GPRS网络技术,使受众不受任何时空限制,成为即时的、动态的传播,而手机便于携带则为受众随时浏览信息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所谓“我的新闻我掌握”。手机自身的高度便携性使其超越时空的限制,实现实时的信息传播。

二、实时性和延时性

美国媒介理论家保罗·莱文森认为,“人类有两种基本的交流方式:说话和走路。可惜,自人类诞生之日起,这两个功能就开始分割,直到手机横空出世,将这两种相对的功能整合起来,集于一身。手机之前的一切媒介,即使是最神奇的电脑也把说话和走路、生产和消费分割开来。惟独手机能够使人一边走路一边说话,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于是,人就从机器跟前和禁闭的室内解放出来,进入大自然,漫游世界。无线移动的无限双向交流潜力,使手机成为信息传播最方便的媒介。”[1]手机报不仅能实现点对点的沟通,而且依靠现代通信网络和终端的传递,还可以实现跨越时空信息传递,成为大众广泛运用的信息传播和沟通手段。

手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人们的生活必备品。一般情况下,手机每天都能保持12小时,甚至是全天候24小时的开机状态,这让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可以说,在保证网络运行畅通的条件下,只要手机在身边,都可以接收到同步的信息,这就使得受众对实时性信息的管理更具操作性。强调沟通的高效性是手机媒体的鲜明属性之一,以彩信为例,只要用户持有带摄像头的拍照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拍照,并把照片保存到手机,通过GPRS发送出去,亲人、朋友马上就可以共同分享快乐动人一刻。也可以将照片或影像传输或发送到网络上,实现与其他网友的交流和互动。传统纸质媒体和电视、广播用户必须在特定时间、空间内的固定载体才能接受新闻信息,而几乎遍布全球的GPRS网络设施使得手机能够为人们实现不受时间和空间影响获取信息提供可能。

三、大众性和分众性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手机用户达到7.5亿,手机网民达到3.03亿,在各种手机媒体业务的普及率指标方面,手机报的用户普及率已经达到了49.6%,这意味着手机报的受众已经具备了大众性的特点。例如:由新华社和中国移动共同策划完成的2009“两会”手机报共出报1l期,总发行量突破3亿份。此外,随着手机报的发展,其使用人群逐渐向分层、小众的方向发展。不同信息接收者选择信息的标准,获取信息的途径以及选择和过滤信息的方法,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送者的传播意图能否实现。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受众按照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信息消费爱好开始日益分割为趣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像各种各样的社团、论坛、俱乐部等。

媒体走向小众化是传媒市场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从理论上看,手机报的分众性能够满足小众化趋势的个性媒体发展趋势,它甚至不会局限于“小众”或者“分众”,以满足每个人不同的需求为最终目标。传统媒体一般不会顾及到受众的信息需求,这也是大众媒体自身的特性所决定。但是相比传统媒体,手机用户可根据通过发短信和登陆相关网站的方式,根据自己的信息需要和消费爱好,订阅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同时,手机报在每天不同的时段内,为用户提供快速、精炼的新闻。地方性、专业性信息的按需提供,使得手机报更具有人性化。

四、交互性

传统的大众媒体常常表现为一对多的单向式传播模式,缺乏与受众即时有效的互动过程,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手机媒体的信息接收方式由静态向动态发展演变,提高了受众的自主选择性,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和发布信息。手机报则可以通过一点对多点、多点对一点和点对点的多种传播模式,利用随时发布反馈信息的机制增强了获取反馈信息的自觉性。受众通过短信等方式,手机用户实现了与编辑直接快捷的交流互动,在及时迅速得到新闻的同时,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手机报的信息传播和反馈过程几乎同步,因为信息的发布者把信息发送到手机报用户的同时,信息的接受者便可以直接对此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短信等方式反馈给发送者。信息发布者得以及时、迅速的对信息再创造,以满足受众的需求。2008年5月12日,人民网推出《抗震救灾手机报》之后,短短八天内,就收到手机网友留言5万余条,显示了互动的威力。

手机报在“交互性”方面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传统大众传媒的传播单向性特点,导致受众对媒介信息的反馈大部分缺乏即时性和直接性,极大地影响了传播的效果。而手机报则可以通过互动反馈,每位用户可以实现新闻定制,手机报编辑可以将用户最需要看到的新闻发送过来,真正体现了传播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目前许多手机报已开通了“新闻信息评论”业务,手机报的受众可以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及时发送到手机报信息平台上,拉近了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即时、直接的互动沟通。当前,第三代通信技术方兴未艾,第四代通信技术又迎面而来,手机媒体可以更加全面地承载兼容各[FS:Page]种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为受众提供服务。受众也可以在更广阔的领域内利用多种技术实现多媒体信息共享和交互功能。鉴于此手机报的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

五、个性化

手机作为私人随身物品,个性化及情境性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手机报的个性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手机报传播形式看,手机媒体的 “一对一”信息传播特点,使传统的信息传播形式升级为“个性化传播”形势。从手机报提供的服务类型来看,人们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信息消费习惯和爱好向网站订阅信息,比如新闻、天气预报、体育信息、股票信息等等,此外,也可以利用手机业务中的各种功能进行移动商务,这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随着3G技术的运用和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报所拥有的技术平台足以保证其在未来进一步发展为包括各种信息系统在内的信息服务,手机用户可以像在餐厅点菜一样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口味来选择多媒体信息。这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信息超载”带给人的焦虑感和无力感。

个性化服务是手机报的独特优势,在今天买方市场的情况下,提供精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是手机报成功的关键。从手机报传播内容看,由于没有属于自己的采编记者,手机报大多依靠改编和无偿转载其他媒体的新闻赖以生存,这必然成为长期困扰手机报发展的制约因素。而且一批手机媒体的专业化采编队伍一方面可以使手机报在新闻内容上得到延伸和拓展,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另一方面手机报媒体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在新闻的处理方式上也会更加符合自身的特点,个性化内容服务特点会更鲜明。例如在“两会”期间,各手机报“两会”特刊在不仅派出记者采写“独家新闻”,还注意创新报道策略,例如将“两会”新闻“软硬结合”,避免由于“硬”新闻过多而给读者造成反感;在自采新闻中增加了的图片内容,并形成一定规模的板块;用轻松活泼的叙述手法,使读者在愉悦的心情下,对“两会”有了更多的了解。通过种种方法,手机报赢得了大批受众的青睐和赞赏。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报这几个突出的传播特征为手机报的未来描绘了蓝图,全媒体时代必将有手机报的一席之地。另外,手机报高回报率、便操作性和个性化吸引了大量的内容服务提供商、电信网络运营商、终端厂商以及最终的手机用户等。正是因为手机报具有的这些独特性,使得其在近年来的发展有着不俗的表现。手机报这种新的媒体就是由传统报纸与新兴的“第五媒体”——手机相融合而成的产物,是传统报纸和移动电信嫁接融合的结果。现在的媒体市场是“碎片化”的,无论是传统媒体也好,还是新兴的媒体也好,只有进行媒介融合,才能够有所突破,有所发展。

责任编辑:xiaolin

为您推荐

数字广播野心勃勃挑战3G、地面数字电视

广播曾经风靡一时,但后来却越来越边缘化,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数字技术的发展似乎又开始促使广播焕发出新的活力。3月28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宣布将在4月18日开始试播数字广播节目,预计今年下半年还有六套节目播出。据介绍,首次试播的是一套“世界音乐”节目,据说可以和CD的音质媲美。从AM(调幅)到FM(调频)到现在的DAB(数字音频广播),广播又一次的革命开始了。但数字广播的野心绝不仅于此,在DAB基础上的DMB(数字多媒体广播),也就是能同时传输音频、视频和数据业务的新网络,才是它最终想要做到的。数字广播主要有DAB、DMB和数据广播三大应用,而DMB最大的市场就是手机电视。在3

谁将成新热点 3G、IPTV、IM、数字音乐?

即将过去的2005年无疑是IT界的转折之年,由百度上市点燃的搜索市场热潮、围绕着3G倒计时引发的种种猜测、还有全线溃退的国产手机、问题频出的日系数码产品,剪不断、理还乱的网游市场。行业的冷热不均,互联网的重新崛起,都预示着马上到来的2006年将是IT界不平凡的一年。那么——一、3G:热闹过后还是期待纵观2005年国内通信市场,3G无疑是最吸引人的热点。在整整一年的猜测与期待之中,国内3G牌照依然没有发下来,但这只会使即将接受3G洗礼的中国市场更受期待。3G牌照一推再推在6月底完成网络测试后,TD-SCDMA于7月开始预商用,预商用时间为3至5个月——相关人士据此推测国内3G牌照将于年底发放。时

中移动介入无线音乐 为3G时代储备增值业务

“移动要怎么样?”“SP会成什么样?”4月20日,成都市郊鱼凫国都温泉大酒店笼罩在一片紧张的氛围中。掌上灵通主管运营的高级副总裁许四清和他的同伴刚一走出房间,立马被门外其他26家企业的负责人团团围住。门内,中国移动通讯集团增值业务部相关人员正襟危坐,准备一对一召见这些企业。而掌上灵通是20日首先被“召见”的SP企业。一位获得掌上灵通回答的SP老总在电话里告诉记者:“掌上灵通说得‘危言耸听’,SP看来要地震。”这场可能让SP“地震”的会议全称是“中国移动无线音乐研讨会”,20日开始,为期3天。国际四大唱片公司(百代、环球、索尼&BMG、华纳),飞乐、太和麦田等国内唱片公司,移动梦网下收入排名前列

DAB手机电视9月6日推出 广电欲抢食3G市场

答案是肯定的。“到2008年,DAB手机、DAB数码相机等其他带有屏幕的终端用户都能随时随地点播奥运赛况,点播内容包括视频内容、音频内容及其他文字内容。”北京广播电台台长汪良此前告诉本报记者。据透露,9月6日,北京广播电台将正式推出DAB移动多媒体数字广播。据了解,手机电视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种以电信网络为通道,比如3G手机;一种以广电网络为通道,即采用DAB数字广播技术。作为一种与3G不同的技术,DAB可助广电抢食3G市场。目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拥有广电总局颁发的北京地区唯一的数字广播播出许可证,其旗下控股子公司悦龙主要负责运营与推广。据悉,北京DAB数字广播节目覆盖范围包括六环及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