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结硕果

2011-06-29 10:23:00来源:陕西日报 热度:


  2001年6月29日,陕西在全国率先完成了网络整合,挂牌成立了股份制公司,成为全国广电网络管理体制改革的先行者。2006年12月,广电网络获准增发融资,开创了全国文化企业借壳上市后再融资成功的先河。2008年元月,陕西广电网络资产整体上市、人员整体转移,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程全网整体上市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

  2009年8月,陕西广电网络被授予“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光荣称号。今天,陕西广电网络实现了网络完善、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三大跨越,建设了视频、数据、信息全业务运营的新业态。战绩卓著,步步踏实,文化体制改革结硕果。

  (一)

  广电网络既是党和政府思想文化宣传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新兴的文化产业。怎样依靠自身的优势把产业做强做大?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有线广播到本世纪初的有线电视,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一直分级建设,分级管理。这种管理体制在历史上曾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到了信息化时代,广电网络互不联通的弊端严重制约了产业化发展。

  如何解放网络生产力?围绕这一全国性的难题,新一届省广电局领导班子知难而进,开始了陕西广电网络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旅。

  经过深入省、市、县、乡村的全面调查,结合国内外综合研究,跨体制系统分析,组建一级法人公司对全省广电网络实行“四统一、三贯通”的改革方案运筹在胸。

  2000年11月,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了省广电局的改革方案,决定整合网络,组建一级法人公司,对全省广电网络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实现省、市、县三级贯通。

  网络整合的方式是行政推动,市场运作。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了网络整合领导小组,层层落实整合方案。任贤良局长带领局领导深入市、县,同地方党委、政府交流沟通,与市、县局长促膝谈心,努力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广电部门的支持,在此基础上,组织百名评估师对各级有线电视网络资产逐一进行评估......

  2001年6月29日,是陕西广电网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省广电局和全省11个地市、95个县广电局联合发起,以9亿多元网络资产入股注册,挂牌成立了“陕西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随后,11个分公司、92个县支公司相继挂牌成立。面临编制少、人员多、当初建网历史债务沉重等诸多矛盾,省广电局实事求是解决具体问题,为基层排忧解难。到2003年底,各级广电部门完成了向广电网络公司的人员、资产、经营 “三权”移交。

  从此,陕西广电网络结束了小片经营的历史,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广电网络管理体制改革,被中宣部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单位”。

  2003年9月17日,国家广电总局在西安召开 “广电网络改革发展座谈会”,向全国推广陕西广电网络体制改革经验。

  2009年底,广电网络完成事转企改制,3000多名原事业编制人员全部转为企业身份,进入企业社会保障体系,一个完全企业化的市场主体浴火重生!

  (二)

  从资本市场筹资发展,是广电人金色的梦。

  “东方明珠”、“电广传媒”、“歌华有线”捷足先登,陕西广电网络却尝试走借壳上市的新路。

  2001年7月,本省上市公司“ST黄河科”即将易主,局党组果断决策,入主“黄河”、借壳上市。

  在省政府的支持下,陕西广电打赢了一场进军资本市场的攻坚战,在全国广电系统开创了借壳上市的先河。古都长安的文化资源与资本市场开始了意义深远的对接,媒体评论“中国广电第四股横空出世”。

  入主“黄河”后,公司实施大规模资产重组,依托网络与媒体搭建了一个以广播电视网络运营和广告代理为主的产业平台。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的双轮驱动,推动传统工业与信息网络产业的结合。

  六年间,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相继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为增发融资创造了条件:

  ——2001年,重组黄河当年扭亏为盈,黄河科技更名为“陕西广电网络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ST黄河科”一举摘掉戴了近四年的“ST”帽子,股票简称变更为“广电网络”。

  ——2003年,重大资产重组宣告彻底完成,并以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形式回报广大投资者。

  ——2004年,增发融资工作启动。同时,内引外联,开发项目,积极支持存续企业“黄河科技”恢复生产,先后有近千名职工上岗就业。

  ——2005年,顺利完成股权分置改革。股改完成后,“陕广电”持有的国有股市值由9383万元增值到11亿元,实现了大幅增值,非流通的国有股转变为流通股,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大大增强。

  ——2006年12月,证监会审核批准陕西广电网络增发8000万新股,融资8.8亿元,开辟了文化企业借壳上市后,再融资成功的先河。

  ——2008年1月1日,陕西广电网络资产整体上市、人员整体转移,成为全国第一个全程全网整体上市的省级广电网络公司。

  增发成功、整体上市后,政府对网络资产的控制力得以增强,融资能力大大提高,国有资产大幅增值。陕广电在资本市场运作的实践证明,通过证券市场吸收非国有资本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可行的,保持文化产业的属性与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同时实现。

  文化体制改革终结硕果。从中国西部启航的陕西“广电网络”,在资本市场的海洋里乘风破浪,为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开拓出一块新大陆!

  广电事业与广电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投资者与市场、短期增长与长远发展......陕西广电网络以创新创造实践着二者的和谐与统一。

  (三)

  公司成立十年来,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整体上市三年来,稳步实施“管理架构集团化、产业发展多元化、经营运作市场化”“三化”战略,使公司迈入了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轨道。

  管理架构集团化。2008年,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董事会科学定位各级层次与角色:省公司确定为决策、投融资、管控中心,市、县公司确定为经营、核算、利润中心。为此,省公司对市、县公司实行“核定利润、自主经营、责任明确、目标管理”的模拟子公司管理体制,推行“年初确定计划、年中检查进度、年底严格考核”的管理模式,大大解放了网络生产力。三年来,继西安、渭南之后,宝鸡、咸阳、榆林、延安四个分(子)公司和节目公司、数据公司经营收入相继突破亿元大关。西安、宝鸡、咸阳、榆林、铜川五个公[FS:Page]司经营收入实现三年翻了一番,其它各公司经营收入年增幅均在25%以上。

  与此同时,公司把优良资产、优质业务和成长性良好的区域剥离出来,组建子公司和直属公司,再塑市场主体。三年来,组建了3个全资子公司,3个直属公司,2个控股公司,2个参股公司,促使其面向市场自主经营,快速发展壮大。付费节目营销原为事业部模式运营,2008年经营收入仅260万元,组建节目运营子公司后,2010年仅节目销售一项收入达到5600万元,2011年有望达到8000万元。长安、陈仓、洛南三个县级公司直属管理后,经营效益大幅提升,长安公司经营收入从2007年的1000多万元,增长到2010年的3000多万元。如今,陕西广电网络已拥有8个亿元公司,集团化管理架构基本形成。

  产业发展多元化。根据三网融合和下一代广电网络(NGB)建设的要求,陕西广电网络以建设社会信息化平台和家庭多媒体终端为目标,先后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大容量、高速率OTN骨干光传输网、IP网和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并全力推进城市网络双向化改造,使广电网络成为信息化的基础网络。如今,陕西广电网络已开拓出视频、数据、信息三项经营产业,形成了三位一体的产业价值链,数据业务、增值业务收入近3亿元,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产业多元化的格局初步形成。

  经营运作市场化。陕西广电网络产业发展历经了用户规模扩张、数字化整转、多业务开拓三个重要阶段,经营管理实现了靠投资拉动向集约化经营的重大转变。董事会成立了战略委员会,重大投资项目由专家论证,科学决策。公司建立了内部管控体系,实行一个规划、六项指标管控。按投资计划实行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用户ARPU值、利润率六大指标管控。集团公司内部完全以市场机制为杠杆,调节相互关系与经营结算。在资金管理上坚持内部资金调度体系,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同时,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坚持公开招标,寻求最优性价比,压缩库存,盘活资产,开辟企业第三利润源。

(四)

  科技创新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十年来,公司坚持网企联合、战略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针,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芯片研发、平台集成商等20多个科研机构及生产企业,组建联合实验室,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关。

  —— 2002年,联合西安交大研发成功全国广电系统第一台安全播出预警系统,有效抵御了不法信号的入侵,连续10年安全播出零事故,多次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

  —— 2008年,面对全省数字电视机顶盒技术与方案杂乱的现状,联合芯片研发机构、生产企业组建了联合实验室,研发生产出了国内首台统一技术方案数字电视机顶盒。三年来,230万台自主研发生产的机顶盒投入市场,性能稳定,运行良好,不仅为公司节约整转成本近亿元,而且为数字化后开发电视新功能、新应用建立了统一的技术平台。借此创新创造成果,国家广电总局批准陕西广电网络公司设立了全国唯一的“国家广电总局有线数字电视应用技术实验室”。

  —— 2009年以来,实验室厉兵秣马、克难攻坚,又相继研发生产出了高清互动机顶盒、数字电视一体机,以及双向网改造和终端接入新产品。技术创新硕果累累,为应对“三网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迎接“三网融合”,陕西广电网络公司2010年3月在全国首倡成立了“中国广电网络友好网联盟”,目前已有19个省级网络公司友好结盟。“友好网”首先从网络连接上互联互通,继而从技术、业务层面互通有无,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共享、资源互换实现互惠互利。“友好网”的协作为“三网融合”及推动全国广电网络整合做出积极有益的探索。

  为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的技术素质,公司号召全网员工“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开拓新业务”。两年来,公司相继组织开展了双向网接入、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三次技能大比武,涌现出一批技术状元、营销能手。如今,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在全网蔚然成风。

  (五)

  新业态要有新服务。历经三年的探索,陕西广电网络向客户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就是生产力”,“人人都是服务环境”已成为全网员工的座右铭。公司推行首问负责制,上至董事长,下至普通员工,凡是客户咨询、投诉,必须立即落实,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声。

  改善服务环境。公司建设了现代化客户服务平台,实行闭环电子流服务,统一客服号码(96766)。各级呼叫中心设置坐席300多个,建设营业厅200多个,尽最大努力方便广大用户。

  完善服务体系。公司推行“区域化管理+全业务营销+客户经理负责制”服务模式,夯实了服务责任。全网以开展“温馨服务进万家”活动为载体,把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送到了千家万户。

  经过三年的探索和努力,客户服务质量全面提升,近千名群众送上锦旗、致信感谢。2010年在全省行风测评中,有4个市公司被评为优秀、先进单位,其余6个地市在同行业评比名列前茅,受到省消费者协会的表彰。

  (六)

  十年来,公司持续不断地深化体制改革,依托融资平台,实施“三化”战略,实现了网络完善、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三大跨越:

  网络完善大跨越。十年前,陕西广电网络分级管理、互不联通,仅限于广播式的单向网,城乡人口覆盖率仅8%。今天,全省广电网络统一运营管理,拥有光缆线路近7万公里,网络覆盖全省80%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人口覆盖率达到90%。公司全力推进网络双向化改造,不仅要求网络规模扩大,更要求网络质量的飞跃,努力成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骨干网络。

  产业发展大跨越。十年前,陕西广电网络仅有模拟有线电视用户150万户。今天,网内用户已达510万户,其中350万户已转换为数字电视用户。县级以上城市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数字化,两万个行政村实现了有线电视村村通。同时,数据业务初具规模,已建设互联网信息点150万个,建设电子政务、商务行业、系统专网近千个。节目、信息增值业务蓬勃发展。目前,陕西广电网络已形成了视频、数据、信息全业务运营的新业态,成为陕西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

  效益提升大跨越。2001年公司经营收入1.2亿元,2010年达到12.22亿元,增长了10倍;从初期的亏损状态达到2010年的实现净利润1.13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从负值增长到9%;总资产从9.77亿元增长到31.75亿元;净资产达到13亿元。

  十年艰苦创业,十年奋斗不息,十年改革发展,陕西广电网络这株文化产业的幼苗,终于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

  (七)

  陕西广电网络茂盛的生长性源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阳光雨露。

  陕西广电人不会忘记,公司成立第三个年头,中央领导亲临视察,总结出陕西广电网络“网络整合、市场化运作、借壳上市”三条经验,并指出“这个方向非常对,这个经验很可用”,应[FS:Page]在全国推广。

  2009年5月18日,中央领导再次到公司视察,对公司的改革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六年来,你们理顺了体制,增发融资、整体上市,把产业做大了;体制、机制、业务发展都走在了全国各省前面,已成为陕西文化体制改革的亮点、全国的典范”。并殷切期望:“陕西广电网络要以资本为纽带,打破行政区划,走出去兼并重组,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

  2010年6月26日,中宣部领导到公司视察时指出:“陕西广电网络公司在全国最先进行了网络整合,文化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网络整合以后,成为一个上市公司,在全国也走在前列。希望你们抓住三网融合这个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把网络做大做强!”

  中共中央宣传部专门下发文件,组织中央媒体集中报道陕西广电网络改革与发展的经验。

  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怀、支持公司的改革发展。省委书记赵乐际指示:“陕西广电网络一定要利用上市公司这个平台,迅速做优做强。”省政府多次出台政策,支持公司发展。省长赵正永同志数次召开专题会议,为公司排忧解难。

  陕西广电网络的改革发展,得益于有一个坚持改革、开拓创新的领导集体,省委宣传部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时时关注公司的每一步发展,不断研究新情况、新问题,随时给予具体指导和支持。省广电局在任贤良局长的带动下,局领导纷纷深入公司最基层推动改革、排忧解难。市、县广电部门积极支持创新、鼓励发展,全系统齐心合作,上下都是广电网络改革发展的坚强后盾。

  陕西广电网络全体员工将始终铭记领导的关怀与期望,以“建设社会信息化平台、家庭多媒体终端”为己任,服务社会,造福民众;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理念,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

  今天,创业奋斗的十年已成为过去,历史又将掀开新的一页,未来十年,陕西广电网络将在新的起点上,以推进社会信息化、家庭数字化为己任,抓住三网融合战略机遇,依托体制优势、创新优势和资本平台优势,大产业布局、大资本运作、大项目推进,打造一个立足陕西、面向全国的大型传媒产业集团,用全网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努力打造文化产业的丰碑!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王太华考察陕西广电工作

4月18日,王太华同志考察陕西广电中心,并听取陕西省广电局、省广电网络公司负责同志工作汇报。王太华在考察中肯定了陕西广电事业发展近几年取得的成绩。他指出,广电系统的同志要清醒认识、牢牢记住自己“把握正确导向、确保安全播出、依法加强管理、发展事业产业”的基本职责,不断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认清广播影视发展面临的形势,按照“七个适应”的要求不断加强我们的工作;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始终把改革、创新和科学技术作为加速广播影视发展的动力源泉,加快事业单位机制转换和企业体制改革,用高新科技,特别是数字技术装备,提升现代广播影视。他强调,在推动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转换过程中要兼顾各方利益,特

陕西宝鸡市农村转星工作已收尾

日前,陕西宝鸡市3区农村用户的电视已基本调整为接收国家新发射的广播电视专用卫星信号,完成率达95.87%。 工程技术人员站在楼顶的卫星接收器旁,拧螺丝,调方位,根据电视屏幕显示的数据将电视信号调到最佳,整个操作过程有条不紊,中央电视台、四川卫视、湖南卫视等电视频道,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样得益于卫星电视转星调整工作的服务到家,临济镇郑航村在没有转星之前,村民喜欢看的体育节目以及小孩子喜欢看的少儿频道都接收不到,多亏技术人员亲临家中,帮忙调整了“小耳朵”,现在可以如愿收到自己喜爱的电视频道了。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从8月1日至8月31日集中开展卫星电视转星调整工作,全国现使用的6颗卫星上传

陕西:宝鸡眉县严查销售卫星电视地面站违法行为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29号令和国家《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维护国家广播电视市场管理秩序。日前,由眉县文化局牵头组成的县工商、公安、广电网络等四部门联合执法检查组,对全县境内经营电视器材的经销户和偏远乡村进行了规模较大的联合集中整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进一步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稽查力度,维护国家广播电视市场管理秩序,由眉县文化局牵头组织了这次突击检查。本次检查从11月3日至4日共两天时间,对眉县境内涉嫌销售卫星电视地面接收设施的7个镇10多处场所进行了专项突击清查。共出动车辆6台(次)、人员24人(次)。检查组每到一处,都根据国务院129号令和《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管理规定

陕西西安:1600辆公交车上可看移动电视

记者从市广播电视局了解到,截止11月22日,全市1600辆公交车和一些公共场所安装了移动电视接收终端,每天有150万人次可看到西安移动电视节目,很好地宣传了西安,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丰富了市民的乘车文化。 今年以来,市广播电视局克服种种困难,合理安排工期,轮流加班,提前完成了全市移动电视装车装屏达到1600台的目标。目前西安移动电视在全市61条主要公交线路上安装了接收设备,并在西安火车站、西安城西客运站等公共场所安装了移动电视接收终端,每天覆盖人群达150万人次。 同时,为了让边远山区的农村看上电视节目,今年以来市广播电视局加速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止11月28日,共完成了13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