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网融合下的IPTV模式 "上海模式"成典范

2011-08-04 08:32:00来源:OFweek光通讯网 热度:

IPTV是“三网融合”的典型业务,整个工业链包括技术提供商、硬件供给商、电信运营商、内容提供商(广电企业)、增值服务提供商、IPTV服务集成商。在海内,百视通、杭州华数等是领先的IPTV服务集成商。

国内的IPTV发展分别衍生了“上海模式”与“杭州模式”。尤其是以百视通为代表的“上海模式”成为全国学习的典范。百视通首创了全国“广电电信分工合作”的IPTV模式,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盈利模式。百视通的IPTV业务支持点播、回看、时移等功能,受到了家庭用户的青睐。它还成功鉴戒了国外流行的“按部收费”的营销方式,针对喜爱影视剧的用户推出“首映”(最新院线片)和“看大片”(热播影片)的组合包,10元包月,而单点一部影片的收费是3~8元不等。目前百视通拥有海内最大的IPTV用户群。

目前,由于各地网络改造的原因以及用户接受程度的原因不同,各地IPTV的发展步调不一致,导致了技术、增值业务上的差距。

各地可以根据资源的固定条件选择业务或者技术的对接。IPTV在业务层面,开拓较快,具备技术能源等储备,相对各方利益能兼顾到,具有比较好运作的运营模式。

除了百视通在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发展了百万以上用户外,深圳、北京、天津以及江苏其他地区,IPTV用户规模都将有百万以上的潜力,已经处于大爆发的前夜。在全国12个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和地区,IPTV的发展也将踏上发展的快车道。此外在非三网融合试点地区,IPTV的发展也在加紧推进之中。

随着三网融合从试点推向正式实施、推向全国,到2016年底全国IPTV用户将发展到8000万并不是一个梦话。IPTV给运营商带来的网络提升和发展前景、给全国用户带来的实惠、以及最终促进信息化的速度,IPTV将是三网融合政策最先结出的硕果。

责任编辑:DVBCN编辑部

为您推荐

信产部出台今年工作要点 三网融合或有突破

“今年会倒退还是进步?”这是很多电信业人士对于目前业界翘首以待的几个敏感问题的一致疑问。日前,信息产业部发布了今年的多项工作要点,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上述质疑。信息产业部明确表示,《电信法》今年将进入立法审议,使出台时间拉近;另外,信产部今年将对三网融合提供政策建议,而省级通信管理局可望增加人手。《电信法》成为工作要点近日,经过信息产业部第16次部务会议通过了《信息产业部2006年工作要点》,并下发相关部门。在信产部的工作要点中提及,今年将配合有关方面开展《电信法》立法论证、修改完善及立法审议工作,还将做好《无线电管理条例》、《信息技术应用促进条例》等多个规章的制定或者修订工作,配合做好《邮政法》

三网融合7年博弈无进展 专家称实现仍要4年

只有让垄断者放弃垄断三网才能真正获得融合,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政府能否痛下决心或许是事情得以解决的根本一切都因“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词而引发。“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在我国政府“十一五”规划中,业内人士发现,“十五”计划中的“促进”已经变为“推进”,这是否意味着三网融合将要发生某些实质性变化呢?事实上,在IPTV成为一个新的热点时,三网融合就已经再度成为电信和广电不休争战中的最热门话题。中国电信首席技术官韦乐平对IPTV业务曾公开表示,第一,IPTV业务电信不能不搞;第二,IPTV即将有规模化的行动。看起来,这无疑是在向广电宣战。在现行的

娄勤俭称三网融合是趋势 各自均有独特技术

娄勤俭表示,要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网融合,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他说,现在应该讨论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方便、有效的NGN。要注重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原来独特的强势技术的进一步拓展,这些技术各有各的侧重点,比如说互联网本身就考虑是无所不在,任何比较方便用户的使用,不受任何管制的考虑。作为通信网来讲,考虑用户质量,考虑信息安全,考虑运营模式,这种考虑理念的发展,会推动本身技术的一种推动。如果我们在技术研究的初期就强调这些技术相互复制性,制约它的发展,这可能是不合适的。这些技术完全可以在强势技术上,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主创新。另一方面,他指出,要注

国内网络安全尚未成体系 三网融合存隐患

在第38届世界电信日来临之际,百纳电信咨询IT与设备事业部高级顾问刘成效在接受天极网记者采访时谈及了他对今年“推进全球网络安全”主题的理解。“我认为这是全球对电信网络安全问题关注的重要信号。”“一方面,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也在遍布全球每一个角落,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的隐患。因为网络安全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攻击手段也越来越多样,为人们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网络安全问题也被提升到了全球的高度。光靠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安全问题。因此,注重安全问题,发动全球来共同关注安全问题,已经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说。既然网络安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