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关注天宫一号发射 称改变太空格局

2011-09-29 16:47:00来源:世界新闻报 热度:

位于中国西北茫茫戈壁滩上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倚天而立的“天宫一号”及其运载火箭“长征二号FT1”的发射塔架分外显眼。象征中国载人航天又一突破的“天宫一号”将于9月29日21时16分至21时31分择机发射。28日下午,“长征二号FT1”火箭完成了450吨推进剂的加注,发射任务进入倒计时阶段。

“天宫一号”此次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中国未来建立空间站打下基础。对于这一意义重大的航天项目,西方特别是目前垄断空间站技术的美国和俄罗斯,给予了密切的关注,言语中充满了对中国跻身全球航天大国的惊叹。然而专家指出,中国的航天技术与美俄相比尚有差距,中国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时间表,实践从古至今的飞天梦。

“太空之吻”难度极大

“天宫一号”的发射吸引了100多名中外记者。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世界新闻报》记者感受到发射前的浓烈气氛。这里随处可见“预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的字样。墙上贴的标语写着“失败是差一点点成功,成功是差一点点失败”,不难看出中国航天人夺取胜利的决心。

“天宫一号”定于29日21时16分左右发射。按照预想,火箭发射大约7分钟后,飞行器将升至100至200公里的高度,此时它将位于太原上空,人们用肉眼可见。大约10分钟后,“天宫一号”和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经过监控和数据分析,大约半小时后便能判断此次发射是否成功。据专家介绍,火箭在发射后的100至150秒之内,也就是尚未飞出大气层之前,是发射的关键阶段。如果火箭在这段时间上升时失控,其自带的自毁装置就会启动。同时,为了保证人员安全,火箭的运行轨道也尽量避开人员密集的大城市。

此次发射最引人关注的部分,无疑是被形容为“太空之吻”的交会对接。“天宫一号”升空后将进入高度约为350公里的近圆轨道,之后降至高度为343公里的近圆轨道,等待与随后发射的神舟八号飞船进行交会对接。“神八”入轨后2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首次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组合体飞行约12天,择机第二次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结束后,飞船于1天内返回。

别看说起来容易,这一“吻”的难度系数极大。有人形容,这就好比在2.8万公里的时速下“拧螺丝”,既要丝丝入扣,天衣无缝,又要对得上,分得开。配合交会对接试验,“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都装有一个对接装置。这对类似“螺栓”与“螺帽”的装置,由几百个齿轮传动,至今只有中、美、俄三国能够设计制造。

发射前的一段“小插曲”

“天宫一号”由“长征二号FT1”火箭发射。这种火箭在原“长征二号F”火箭的基础上,新研制了直径4.2米的整流罩,对助推器、控制系统和故障检测系统等进行了改进,提高了运载能力和入轨精度。飞行器在轨期间,由“天链一号”中继卫星、16个国内外陆基测控站、远望号测量船及北京飞控中心、西安测控中心组成陆、海、天基测控网,完成对飞行任务的测量、控制与通信支持。

“天宫一号”的发射可谓好事多磨。从6月中旬开始,目标飞行器、运载火箭等飞行设备就已陆续进入发射场,原计划在8月底发射。然而8月18日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实践十一号04星”失利。由于发射“天宫一号”的“长征二号F”火箭与发射失利的“长征二号丙”火箭为同一系列,出于安全考虑,“天宫一号”的发射计划随即做了相应调整。此后的一个多月,研制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所有专家认真排查故障原因,并对包括“天宫一号”发射任务在内的同系列火箭进行了改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27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表示,“天宫一号”发射计划调整不会影响“神舟八号”飞船发射及交会对接试验的计划安排。“天宫一号”成功入轨后,不会静待一个月后到来的“神八”,而是会启动自带的小型发动机,借助其动力来实现姿态的调整。“天宫一号”入轨后,一开始是实验舱在前,资源舱在后。而对接装置是位于实验舱的前端。因此,为了成功实现对接,“天宫一号”需要完成转身和掉头。

中国迈出“战略性一步“

历史上,独立开发出空间站的只有前苏联和美国两个国家。迄今为止,也只有这两个国家掌握了完整的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此次,如果“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飞船能够成功对接,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这一技术的国家。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天宫一号”的发射,距离中国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不到10年的时间,距离第一次太空行走仅3年时间,这样的“神速”令堪称老大哥的美俄感到吃惊。

[FS:Page] 美国“探索新闻”网站9月26日报道称,今年7月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最后一次升空,美国的载人航天计划随后进入了重新调整期。而此时,中国的太空计划正在大踏步前进。“天宫一号”是中国向独立建设空间站迈出的“大胆的一步”,它必定会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感到焦虑。

还有美国媒体评论说,中国的太空进步预示着未来的太空战略格局将被打破。航天项目正帮助中国获得先进的卫星、遥感和推进能力。“天宫一号”的发射表明中国在30年经济繁荣积累的财富的基础上,在一度只有冷战对手掌握的技术领域开始缩小差距。这将使中国“重新获得其应有的全球大国地位”。

俄罗斯媒体也对“天宫一号”给予了持续的关注。除了详细报道“天宫一号”的各项参数指标外,俄媒体还特别强调了此次发射对于中国航天发展的重大意义。俄罗斯全球科技网评论称,“天宫一号”的发射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科技潜力不断增长的象征。“俄罗斯之声”指出,“2012年中国将发射‘神九’、‘神十’,此后还会相继发射‘天宫二号’和‘天宫三号’。而中国建设大型轨道空间站的计划也将在2020年前完成。这是一个无比宏伟的蓝图。”

西方夸大中国航天实力

分析人士指出,在世界舆论对“天宫一号”赞美有佳之余,必须看到中国的航天技术与美俄两强尚有差距。

首先,航天器的发射重量代表了各国运载火箭的技术实力。苏联在1971年发射的实验性空间站“礼炮一号”总重约18.5吨,美国于1973年发射的首个环绕地球的实验性航天站“天空实验室”总重约77.5吨,而中国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仅重8吨。

苏联发射“礼炮一号”所使用的是“质子-K号”运载火箭,它具有将近20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美国发射“天空实验室”使用的是“土星5号”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为118吨。运送“天宫一号”上天的“长征-2F”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在8吨左右。通过这样简单的对比不难看出,中国的运载火箭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其次,脱离了地球的火箭和航天器依旧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牢牢控制着,这只大手就是航天测控系统。而先进的测控系统可以称作是航天器间进行交会与对接时的“眼睛”。

中国航天测控网从1967年开始建设,目前已建成包括北京、西安、酒泉测控中心,多个地面测量站,海上测量船队及卡拉奇等海外观测站在内的功能完善的测控系统。但是与美俄的航天测控系统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从硬件上说,中国目前口径最大的测控天线在北京,直径为50米,而俄罗斯的“木星”测控系统的天线,直径为70米,美国深空测控网的三个深空测控站也都拥有直径70米的测控天线。硬件水平直接影响的就是测控效果,中国目前的最远测控距离是对2010年10月升空的“嫦娥二号”卫星进行的测控,距离是172万公里。美国目前的测控纪录是由1977年8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无人宇宙飞船创造的,目前它已经远离地球210亿公里。

有专家指出,美俄两国的实验性空间站是在冷战思维下美苏两国太空竞赛的“成果”。而中国的空间探索不具有挑战任何国家的目的,而是基于中国国力提升的需要,基于对宇宙和平开发、科学利用的目的来进行的。中国将根据自己的时间表来完成既定的航天计划。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

为您推荐

三网融合试点或推至全国 优先关注设备制造商

近日有报道称,近期,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组成三个调研组,分赴试点地区开展了专题调研,以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今年底或明年初,三网融合试点或将扩大到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如果条件成熟,将在全国范围推广。而这或许也意味着“停滞”了一年的三网融合再度启动。受此消息影响,今早亨通光电、烽火通信、同洲电子、大连控股等设备制造商“蠢蠢欲动”。三网融合试点或将扩大至全国近日有报道称,近期,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组成三个调研组,分赴试点地区开展了专题调研,以进一步推动试点工作。今年底或明年初,三网融合试点或将扩大到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省会城市

物联网产业当前最受四类组织与人群关注

2009年8月7日下午,温家宝总理视察无锡新区太科园,参观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传感网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实现了物与物的互联而被称作“物联网”。同时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概念迅速传播,成为时下最火的词汇。物联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目前为止没有人得见。而一些厂家生产的物联网产品,也被批为有名无实,并不被大多数人认可。大多数涉及物联网概念的人和物,大多被认为是炒作,而许多企业都将自己定位为物联网企业,但是企业销售人员却对产品并不是那么自信,物联网作为一个新的事物,新的概念受到了广泛关注,而关注人群中普通人群占了很少的一部分,甚至提起物联网,大多数

三网融合:高层关注加速进行

事件描述温家宝发文谈三网融合,称体制问题是一大障碍媒体报道,昨天出版的今年第14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文章:《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文章论述了当今世界和我国科技发展的新形势,着重论述了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以及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问题,并指出要提高全民族科学素质。文章中,温家宝谈到“三网融合”问题说,推进三网融合,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与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当前还存在许多技术上的挑战,需要在网络结构、网络核心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网络带宽、网络终端和业务方面加强自主创新,发展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行业崭露头角 科技促安防成国民关注热点

7月7日,国家科技部官方发布了我国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初评奖项公告。科技部公布了通过初评的国家自然科学奖4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39项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222项。据笔者了解,在222项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奖项中,电阻点焊工艺质量自动监控技术、面向安全监控的视频内容理解技术与应用、奥运关键技术(融合了威亚装置、升降舞台、控制软件信息诊断技术、LED技术和通信指挥监控技术的系统)等与安防技术有关项目入选。安防行业在全国行业来看其实只是很小的一个行业,从此次安防多项技术入选国家奖项可以看出中国安防行业正在成为国民关注热点。安防业科技创新能力及水平一路攀升“十一五”期间,我国安防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