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商标战败北 唯冠索赔

2011-12-12 09:07:00来源:网易科技 热度:

苹果iPad在广东将面临被禁售的窘境。

纷纷扰扰一年多的美国苹果公司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唯冠公司)关于iPad商标侵权纠纷一案,有了初步结果。受理该案的深圳中院近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下称IP公司)的诉讼请求。

昨日,南都记者联络苹果中国公关部,对方不愿就此事做出评论。但事到如今,苹果想要在中国继续销售iPad,要么更名,要么赔款,要么与唯冠公司私下解决。除此之外,唯冠方面则认为苹果必然会选择第四条路———继续上诉以拖延时间。而自己,则将“奉陪到底”。

一审判决,原告苹果败诉

缘起2000年,唯冠集团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成为中国市场上的iPad商标持有者。2010年10月,债台高筑的唯冠公司通过其咨询顾问发布了“致美国苹果公司一封公开信”,iPad商标“争夺战”正式曝光。不过在此之前半年,苹果公司已然“先下手为强”,与同年4月向深圳中院起诉了唯冠公司。而此次一审判决,正是原告方苹果公司败诉。

并非因为苹果公司采用了iPad商标,而遭到唯冠公司起诉。事实上在纠纷爆发之时,唯冠才是被告方。

2010年初,苹果iPad尚未在中国上市,当时苹果公司便与IP公司一起,向深圳中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将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归其所有,同时,要求唯冠公司赔偿其因商标权属调查费、律师费所损失的人民币400万元。

据了解,IP公司为壳公司。在2009年iPad尚未推出之时,苹果通过IP公司与唯冠公司的母公司“唯冠国际”达成协议,以3.5万英镑从唯冠台北手中获得iPad全球商标权,2010年时再以10英镑转给了苹果。

同年4月19日,深圳中院于2010年4月19日受理该案,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近日就该案件,深圳中院的一审判决走进了公众的视野———驳回苹果公司及IP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由两原告(苹果公司与IP公司)承担。

一审判决原文为:“原告要商业获取他人商标,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当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与商标权利人订立商标转让合同,并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而本案商标转让同系原告IP公司与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且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亦不成立。故,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驳回。”

两度反击,被侵权方反成招架者

昨日,苹果中国有关人士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对该案无任何评论,亦没有表示公司是否会继续提起上诉。不过在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看来,苹果必然会提起上诉,目的是为了拖延时间。

肖才元接受媒体采访时更明确表示,下一步将要开始分阶段的对苹果公司展开“反击”,并表示已经向苹果的两家经销商提起了诉讼,并分别在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和惠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立了案,将分别在今年12月30号和2012年1月17号开庭,目的是要求它停止使用这个商标(iPad),停止侵权。

据了解,如果唯冠胜诉,苹果iPad在广东将面临被禁售的窘境,不过水货市场难以在此监管之列。从商标被侵权,到被苹果“倒打一耙”,再到一审胜诉。唯冠作为被侵权的一方,反倒站在了“反攻”的角度上。而目前这次,仅算是第二次反攻。

第一次“反攻”发生在去年10月。当时,持有唯冠国际一万股股份的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发表了致美国苹果公司的公开信,将苹果与唯冠公司之间的iPad电脑商标纠纷放到了台面上。并表示,苹果公司应支付100亿元人民币,作为赔偿。

天价索赔背后是债主们的利益

原本作为被侵权的一方,面对巨无霸般的苹果公司,唯冠公司多少存有“弱者”的形象,容易激起舆论的同情与好感。然而一个商标,索赔人民币100亿元,约合15.74亿美元,舆论的天平多少有些向苹果公司倾斜。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苹果与唯冠的整个交锋过程中,唯冠公司方面未有任何高层或相关人士出面。媒体上曝光的,大都是律师肖才元和和君创业总裁李肃。唯冠的人呢?

昨日,南都记者希望通过李肃在新浪上的实名认证微博与之取得联系,了解具体事宜。不过至发稿为止,并未得到回复。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李肃确实得到了唯冠一方的授权,出面处理相关事宜。但所谓唯冠一方,并非唯冠公司。而是唯冠背后包括8家银行在内的债主们。

公开资料显示,唯冠公司曾是全球著名显示器制造商。然而受金融危机影响,其大客户宝丽来破产导致其应收款无法收回,加上反垄断诉讼,其在美损失惨重。2010年8月,唯冠创始人杨荣山被香港高等法院颁令破产,公司股票停牌至今。

唯冠公告则显示,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另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该人士称,巨大的债务面前,除非iPad商标能卖到李肃提出的100亿,否则无法解决所有债主的需求。而从目前情况看,苹果不可能接受这个价码。

唯冠胜算几何?从苹果历年商标案看起

苹果VS思科

早在2007年,苹果iPhone上市时,思科与苹果之间的iPhone战,就足够吸引人们眼球。Infogear公司早在1996年3月20日申请注册了iPhone商标,是iPhone注册商标的最早拥有者,并多年出售iPhone产品。2000年,思科公司年完成收购Infog[FS:Page]ear公司后取得iPhone注册商标。

此后,特别是苹果即将推出iPhone之前,一直在同思科探讨商标授权的协议问题,但在自行发布苹果iPhone手机后谈判宣告破裂。思科旋即将苹果告上了法庭,后又同意恢复谈判。

最后的结果是,两家公司宣布,思科将允许苹果使用“iPhone”来命名他们即将推出的革命性手机产品,作为交换,苹果将在安全,消费产品以及商务通讯领域和思科开展“广泛的合作”。

苹果VS汉王

在iPhone正式进入中国之前,北京汉王科技已经抢先在电话、手机等商品上注册了i-phone商标。当时的情况是,苹果公司如果未经汉王公司允许,在中国销售与i-phone近似的iPhone手机,容易被认为构成商标侵权,汉王公司的i-phone商标构成苹果iPhone入华的法律障碍。

尽管苹果也于2002年在中国注册了“iPhone”商标,但注册范围只在“硬件和软件”。经过双方协商,汉王公司终于同意将“i-phone”商标卖给了苹果。

双方并未透露交易金额,但业界传闻价码在500万美元左右,且双方均未出面反驳。相比之下,唯冠提出的价码,无疑是天价。

责任编辑:敖瑞

为您推荐

只学苹果的商业模式是不够的

随着iPhone在全球的成功,苹果公司应用程序商店的商业模式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追捧,全球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制造商也开始争相开设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然而,要取得苹果那样的成功,只学习苹果的商业模式是远远不够的。要认识到,苹果商业模式成功的基础是产品本身,包括产品的设计、工艺甚至产品营销的成功,在这方面,许多企业与苹果还是有差距的。同时,运营商也应当更加关注终端厂商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而不应当仅仅热衷于建设自己的应用程序商店,因为终端也是苹果商业模式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产品的角度看,苹果的产品一向有其独特的设计和风格,虽然在配置上不一定是最先进的,但在工艺上一定是一流的。在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方面,

3G竞争 别只拿手机“说事儿”

静观来路,其实运营商面前已有很多前车之鉴。有传言说中国电信将引进黑莓。其实早在2006年,中国移动就引入黑莓两款机型,并针对企业用户推出了相关服务。但是经过这三年来的市场培育,黑莓并未在国内结出硕果。黑莓用户至今只有数万,相对于中国移动5亿的用户量,可谓“小众化”产品。黑莓之所以没在中国移动手中开花结果,在于其只针对企业用户,且资费昂贵、曲高和寡。中国电信如果引入黑霉,也将面临如何将一产品“大众化”的问题。对于中国联通而言,与苹果的联姻之路也有待市场考验。由于水货大行其道,苹果手机正式引入之前已是满天飞。苹果的粉丝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手握水货iPhone。iPhone的魅力在于丰富的软件应用,

回首苹果2009,展望2010

2009已经接近尾声,回首2009年,很多人认为今年是苹果历史上最成功的一年,甚至可以认为是苹果之年.这一年,应该会载入苹果的史册,因为这一年确实发生了很多事情.让我们来回头看看吧:1.乔布斯的肝脏移植手术

99.4%:苹果何以垄断智能手机应用?

从去年到今年的年初,苹果一直就是业内关注的焦点,只是因为一款iPhone这样的一部智能手机吗?是也不是,说是是因为所有有关苹果的焦点都与iPhone密切相关。说不是,是因为除了iPhone之外,其应用商店不断变化暴涨的应用和下载量又屡屡引发人们对于iPhone的关注。尽管如此,但业内,至少笔者没有想到,据最新的统计,2009年全球手机应用销售额高达42亿美元。以销量计算,苹果竟然占据99.4%的市场份额,一个近乎于100%的数字。也许这样的数字只是在PC领域的Wintel才得以见到,但不同的是,苹果只用不到两年的时间,而且是在诸多厂商推出类似应用商店的竞争之下实现的,而随着未来新的iPh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