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视:要实现突破发展(全球)的三大前提,中国的三大特色和投资的三大逻辑。

2012-06-07 10:02:00来源:网络来源 热度:

看到这边很多老朋友,非常高兴。最近我在A股看的少一些,刚做了一个美国、新加坡还有香港的路演,主要是讲互联网。所以从讲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视频、网络游戏,突然间切换到智能电视,讲的时候可能容易短路,所以有什么地方讲的不好,请大家都担待。

我想讲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智能电视是什么。第二,智能电视的理想形态。第三,对于智能电视发展阶段的看法,包括智能电视要进入更快速的发展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做一些改善。第四,从中国角度看,发展智能电视和国外有什么样的差异。第五,在现阶段,智能电视的分析框架和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股票的基本逻辑。

从互联网角度看智能电视,如果给智能电视一个定义似乎很简单。什么叫智能电视?能上互联网的电视就是智能电视。后来又想,这个想法做过手机的人也有过,做过平板电脑的人也有过,而且都是产业大佬,但是最终结果好像和我们想象的不是很一样。比如原来说什么是智能手机,就是能上互联网的手机。当时最鼎力支持的实践者是中国移动,所以中国移动发展了移动梦网,现在大家觉得那不是移动互联网,最多是无线增值服务。但2004、2005年的时候这个概念非常火,中国移动的设计理念是给你一个手机,你去上互联网。如果在操控体验上不适应怎么办?就要求互联网公司把内容做一个适配,所以那时候最火的不是应用程序,最火的WAP和SP。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什么是智能手机,简单说智能手机就是苹果,苹果定义了智能手机,然后其他人-包括安卓-做了一些跟随。

我们看平板电脑,苹果也不是最新的实践者。在十年前,微软就有平板电脑,当时微软的想法也很简单,能够上互联网的电脑就是平板电脑,中间当然可以再应用微软的几个软件,最后发现也不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当我们把智能电视简单理解成是某一个业务和某一个业务融合的时候,可能我们在走的方向和对于业务的理解就已经有了方向上的偏差。

现在看起来对于智能电视比较技术化的定义,就是以操作系统为基础、能够自由安装程序,这是现在对智能电视的定义。在这种定义下我们希望智能电视能达到什么效果呢。我和大家一起看一段广告片,这些广告片每个都有它的优势。

(海信广告片播放)

所以我现在对智能电视的基本理解是能玩儿愤怒小鸟的电视就是智能电视。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广告片。(三星广告片播放)

今天上午有位嘉宾说现在进入到读图时代,其实视频可以包含更多的内容。希望大家看完广告片之后对智能电视有一定自己的理解。我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不去点评这些广告的好坏,但是的确我们看到,有的广告片花很长时间,就是为了传达一个似是而非的理念,电视能上互联网就是智能电视。这可能是一个误区。我自己也研究了一段时间,我觉得智能电视可能涉及到两个层面,一是电视本身带来了什么变化,从电视本身,电视需要很多应用程序的适配,所以有一个基本定义,能够装操作系统,能够下载应用程序,这是智能电视的基本概念。二是智能电视涉及到人机交互界面的改变,不管是用语音操控、触摸操控还是体感操控,这些都告诉你,这不是传统的遥控器的遥控方式,涉及到互动的改变。同时当我们说智能电视涉及到云、管、端的概念。刚才大家看到在广告片里,不仅仅是在用一个独立的遥控设备,你可能用平板电脑,可能用你的手机在跟电视做互动。所以我对智能电视的理解,可以这样一句话定义,有操作系统,可以支持扩展、可以下载应用程序。在这个基础上做了很多创新。这个创新一是人机交互界面的创新,二是不同应用终端的创新和整合,这个整合是指智能电视本身满足的不仅仅是基本的看电视的需求,而是向玩电视、用电视的方向转变的概念。

下面介绍一下,现在看智能电视的发展进入到什么阶段。我们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需要对电视进行适配,毕竟是和互联网或者和云,连接都是需要的,这个过程需要硬件处理能力,需要管道流畅性,需要带宽方面提供比较有效的支持。如果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当然还要有好的内容。我们认为,智能电视现在进入到一个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我们怎么看智能电视的发展呢?这里面有几个对这个行业发展起到非常强大的支持作用。第一:中国宽带的发展,包括宽带中国的建设,为中国用户享受智能电视带来比较好的操控体验是提供了比较好的前提。第二,三网融合。中国在行业监管方面是有比较大的监管壁垒,广电总局管内容,也管有线网络,对电视终端进行非常严格的监管。电信主要是工信部进行监管,这之前没有有效的监管沟通,导致很多业务发展受到监管的扼杀。三网融合虽然进展并不顺利,但至少在产业链的各个位置,玩家都已经具备了。所以如果现在可以找到智能电视硬件厂商,内容供应商,我们也知道谁有集成/播控资格,谁有传输资格。产业链上来看,硬件OK、终端OK,宽带的基础设施也支持,国家宏观的政策总体也是支持的。但我们看到这些东西,只能这样讲这个行业有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如果说这个行业要实现更快、更大规模的发展,还需要有些方面实现突破。

探讨智能电视的时候很多人会探讨它的商业模式,国外也处于这样的一个阶段。美国像苹果、谷歌、Netflix...他们在推开放的OTT的模式,这个模式简单讲不是一种非常革命性的,更多通过机顶盒实现智能电视所需要的功能,机顶盒会和不同的终端进行连接,完成对用户的服务。它需要做的事情是需要把这个产业链构建的更完善。第二种模式美国的传统有线电视网络提出来的,由于面临新的竞争对手,像谷歌、苹果的竞争,它提出来如果你是有线电视的付费用户,你可以在任何一个终端上,不管是手机还是平板上都可以看我的内容。我们看到所有的模式,到现在为止都是以视频为核心的概念。

我们对智能电视理想形态做了一个总结。我们看到现阶段不管是中国还是海外,产业链大体的构架已经形成。我们看到很多主流企业在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是不是这些条件都具备了,我们看到了智能电视快速的、没有阻碍的,指数型的爆发式增长。我们自己判断现在这个行业如果要实现更快的发展,还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大家可能觉得互联网是高科技,我现在看互联网越来越觉得不高科技,反而越来越消费化,因为我们看到技术创新的驱动越来越减缓。我原来研究过半导体行业,现在很多人探讨摩尔定律在什么时候失效。我个人的观点,即使摩尔定律没有失效,摩尔定律对产业的驱动力已经远没有以前那么强了。以前摩尔定律或者半导体芯片升级一代就能推动一个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但现在科技行业的发展其实主要靠应用创新来带动,而不是单纯来自于技术创新来[FS:Page]带动。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其实进入了一个泛消费时代,技术和消费实现了更深的融合。

电视本身就是一个消费行业,智能原是一个技术行业,智能向消费靠拢,我们现在最需要问的一个问题,智能电视究竟代表用户什么样的消费行为。这里我下个初步的结论,不一定对,提出让大家参考。说到手机消费,我们发现手机消费越来越像快消品,电脑消费,电脑的一个属性是企业的资本开支,是周期性的消费品。那么看智能电视,我自己的感受,电视还是有点像耐用品。这三者的区别可能影响到消费者的更新周期。家庭消费行为的逻辑和企业和个人消费行为是不一样的。可能大家自己换手机已经换了三四台了,每换一部可能几千块钱,但是家里的电视还是四五年前的平板电视。所以从我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智能电视终端发展面临的较大挑战。究竟家庭的消费行为会不会因为智能化的出现发生改变是个比较大的疑问,当然也需要企业不断地创新来改变消费者的习惯。第二,如果智能电视要进入家庭,而且能快速的驱动消费者对电视机进行更换,那么它需要做到什么?我想到苹果推出智能手机的时候,当时诺基亚说苹果那个怎么能叫手机呢。如果一个手机打电话的时候只能打8小时就没电,待机时间最多24小时,诺基亚一般都是强调至少待机3天,所以它觉得苹果这个不是手机。诺基亚说得不错,因为那个时代对手机核心功能的定义是通话。所以智能电视的功能是不是和传统电视功能有没有不一样的定义将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现在电视不管是用互联网电视还是智能电视,最后你发现可能95%的时间还是在看电视,根本没有用很多其他不同的应用。如果智能电视没有通过很有效的界面创新和应用创新改变用户的消费行为,仍是传统的形态,还是挂着羊头卖狗肉,打了一个标签,并没有给用户真正不同的消费体验。单凭智能电视概念将无法促使用户大规模更换电视机。我们回顾智能手机的发展,真正从前端导入期进入到主流消费人群是2008年以后。那时候发现手机变了,可能50%的时间在打电话,30%的时间在看一些数据、应用程序,20%的时间在玩游戏。有的人可能50%的时间在玩游戏。整体来看,手机越来越是多业务的数据、娱乐、通信的融合终端。我们在看智能电视有没有这种可能性,成为一个家庭的,不仅是看视频的,还可以是玩游戏的,也可以用来电视购物,但是一定不是输入360buy.com去京东商城来购物,一定不是这样,可能是把360buy.com变成智能手机类似的Application,界面显示、操控习惯则越来越匹配电视终端,这种变化也是必要的。当产业链集体往这个方向努力的时候,智能电视可能会出现突破。

我这两天在疯狂的看不同的电视机厂商的广告,我觉得拥有这个想法的人不少,刚才我们看到TCL的广告片,它举了太多创新的例子,最后我们看到的广告展示基本都是上互联网网页上看新闻、购物。说明认识和真正往前推进的力度还不够,这可能是为什么大家对苹果的智能电视有所期待的原因吧。

总结一下:如果智能电视要大规模普及,一定要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否则带不来附加值,智能电视就会像三年前看互联网电视一样,给电视机厂商三个月、六个月的定价权,多赚了一些钱,接下来就变成了对用户来说可有可无的一个功能。没有办法用它来定价,基本是加了成本不加价,这个就是产业短期的喧嚣。

刚才讲的不是中国的环境,是对全球智能电视的思考。美国、中国现在都面临一个问题,智能电视从广播电视的商业模式角度来看它是什么?是额外的机会还是给这个产业带来了很大冲击。我们对智能电视的理解,商业模式来说是一个创新,成功的前提一定是带有非常强的破坏性创新。怎么理解“破坏性”?我自己看媒体看了八九年,看电视机的发展史,电视机硬件终端,CRT、平板、3D、高清,基本上就是显示升级,提升的是用户观看视频的体验,这种升级和媒体、通信的商业模式没有什么关系。无论电视机怎么升级,有线网还是有线网,IPTV还是IPTV的。从商业模式上来看,历史上视频模式包括有线电视、IPTV、数字电视,我们发现这个商业模式是一脉相承的。我们看到有线电视收费是有线网络,IPTV是电信运营商收费,总体来看都属于可运营的网络,运营商负责传输和收费,内容供应商把内容提供给平台。所以商业模式和终端的演进没有挂钩。但智能电视不一样,我们看到智能电视对整个产业进行了重构。

现在看海信或者美国的苹果,接入智能电视的时候是公网模式,消费者自行接入。苹果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平台。谷歌自己不生产电视机,但安卓作为操作系统也打造成一个平台,在各自的平台上,集合了各种各样的应用程序,包括视频,平台本身也是收费通道。这时候我们发现对传统的商业模式产生了非常大的革命性冲击,冲击了两方的巨大利益。第一个利益是运营商的利益,以前不管电视怎么升级都是我来收钱,最多是运营商之间在竞争,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运营商提供了服务可能收不到钱。国外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在韩国三星做智能电视,韩国电信拒绝为智能电视提供服务,一查发起请求是电视端来的,直接切掉。所以三星到韩国的监管机构去告状,但是韩国运营商说了你的智能电视吃了我的大量带宽但是又不交给我钱。要发展智能电视可以,但是我投资网络的百分之多少你给出资,不然我不提供服务。现在是调解状态。美国的苹果之前推出了机顶盒-APPLETV,本身在智能化的功能方面也实现了,但发展的不好,也是冲击了运营商的利益,另外它也冲击了内容集团的利益。这个里面有一个问题,硬件厂商的核心还是硬件,内容和体验一定是为硬件服务的。苹果体系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要压低硬件之外的内容和服务的价格,比如压低运营商的资费,比如签一个合约白送流量。第二要压低内容的价格,美国音乐产业就死在苹果手里了,很多人认为毁掉音乐产业的是盗版,实际上不是,盗版网站在美国很快就被关掉,当苹果的iTune出来的时候,美国的两百亿美金的唱片产业就被美国的iTune变成十几亿美金了。因为iTune是一个非常大的渠道,但是一首歌0.99美元,之前可能是几十美元卖一张光碟。正是看到这种模式的破坏性,过去一段时间,美国基本上没有多少内容供应商支持苹果的APPLE TV,因为它们的价值被矮化。但是我们看到和iPod, 手机、IPAD一样,它有没有可能发展起来呢,我觉得可能,发展的速度取决于商业谈判和终端的普及程度。虽然将来智能电视发展起来之后,会发现内容产业规模可能是缩小的,但因为内容供应商相对分散,对某一个供应商来说还想利用苹果这样大规模的传播渠道。很多产业出现问题,不是死在别人手里都是死在自己内斗里。所以新的进入者,破坏性姿态新的进入者利用的就是传统产业格局形成之后,你不稳定的形态,我会逐个击破,这就是进攻者的优势。

再总结一下,我们认为智能电视要实现规模发展,有三个方面需要考虑。一是用户的消费习惯,二是用户使用智能电视的消费行为,三是产业链的协调性。这三个问题如果能够有效解决,智能电视会像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一样大爆发[FS:Page]。

接下来讲一讲智能电视在中国发展需要有哪些突破,才可能有比较好的前景。

如果问大家苹果电视能不能进入中国啊。在座80%的人可能都举手估计进不来,这体现了中国发展智能电视一些特殊的产业环境,中国的监管压力。关于监管我有两点感受,监管涉及到两个权利,第一个权利是平台集成权,这个牌照给谁。现在牌照给了那些可能受智能电视冲击的人,比如说央视、文广、华数。当一个产业让一个人革自己命的时候,速度是不太好预期的。为什么前几年互联网电视是昙花一现,原因很简单,如果让我自己革自己的命,而且貌似命运自己还可以把握的时候,你会发现互联网电视上看的内容基本上不可能超过有线电视的内容。我这样想,如果中国智能电视产业最后又走到互联网电视的老路,以视频为主,没有新的应用、没有新的用户体验,这个过程中又受牌照限制,我个人对智能电视将持悲观的看法,很可能又是大家炒作一个概念,赚上六个月的钱,然后结束了。

如果要实现这种突破,可能需要我们这个平台,现在看把集成/播控权交给民营企业,交给腾讯,这也不现实。唯一的期待是会不会在非视频类应用,比如说游戏或者购物,或者其他一些商业应用方面,口子放得开一点。最近我们也在跟监管机构沟通,发现大家都在玩儿这种游戏。我们说电视归牌照方你去弄,把游戏交给腾讯们来运营,总是能够比较有效的挖掘用户需求。监管机构也发现了这个事儿,广电总局说现在我们监管的不是以视频为主的集成平台,我们监管的是电视终端。只要是上电视的内容我们都要审。很多东西都在博弈,这是需要大家关注的。

第二个权利就是收费权。美国电信运营商日子为什么过的不好,因为它受的监管特别厉害。比如说网络中立,今天上午一个嘉宾讲到,要建一个网络,你的竞争对手跟你租网络,你也得租给他,而且这个成本是公开透明的,运营商建一个网络对所有第三方都是公平接入,坏处是自己不能赚很多钱,好处是对第三方的创新有很大激励。但是中国不一样,中国从骨干网到接入网,整体来说是电信运营商垄断的。如果说收费权没有和电信运营商平衡和把握好,那么互联网电视或者智能电视的发展速度可能还没有IPTV快,因为IPTV确保了电信运营商的利益。现在我们两千万的IPTV用户,你说电信有战略目标,为了宽带捆绑也好,电信拿到了用户,广电也分到了一部分钱,是这样的利益平衡。电信企业的运营需要保证。

即使以上两个问题都解决了,你会发现中国智能电视要发展,最后即使是视频只占50-60%的使用时间,视频也是非常关键的要素,这时候你会发现中国急需改善版权环境。我自己看传媒看了八九年了,中国的传媒产业八九年都做不大,和产权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原因很简单,美国的电视产业1500亿美金,其中1000亿是付费电视,500亿是广告。中国基本上没有付费电视。所以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渠道大家抢的时候,其实没有存量市场。苹果、Netflix在美国主要抢的都是1000亿美金付费视频市场。美国的视频产业,虽然增加了很多模式和渠道,IPTV也好、智能电视也好,总量没有增长,但是较大的产业规模可以支持很多结构性的变化。所以对中国来说,新进入的企业,不管是硬件还是以运营平台的角色进入,要实现自己长期定位有更好的发展,必须要保护版权,有版权保护以后才能构建你的商业模式。我和很多朋友说过这句话,当你出门5块钱买一张碟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网络视频点播的最高价格就是5块一部片,超过这个价格基本上没有商业可操作性。

最后总结一下。第一,我们认为智能电视是创新,而且是破坏性创新,它一方面要改变人机互动的形式,提升用户的操控体验。另一方面要改变现有的电视的商业模式,重构产业链。这个创新一定是需要政策上配合,需要强有力的厂家来推动。第二,在关注智能电视的时候,谈很多很炫的技术功能的时候,更需要多关注用户的消费行为,要知道在这种终端下怎么适应、引导用户的消费行为,使他在电视消费上除了视频外可以延伸到更多应用、游戏或者商务功能。第三,中国视频电视有特殊的情况,主要是监管环境。一是内容集成/播控牌照,需要整个产业推动,对牌照边界的界定,是视频为主还是整个平台。二是就是收费/接入权,需要对运营商尤其是垄断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不然产业重构很难达成。最后就是对版权环境进行有效保护。

当破坏性创新、消费行为和政策环境三者适配的时候,我个人对智能电视的发展有更乐观的预期。乐观的人可能认为这些东西都会来,悲观的人认为它永远不会来,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希望在这种不确定的,不知道将来发展到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找到一些有些确定性的投资思路。我为智能电视投资总结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朝闻道”。有一句话叫“朝闻道,夕死可矣”,当你听到智能电视来了,资本市场火热,我们把产业链一梳理,谁做器件的,谁做电视的、谁做内容的,整体性的买入,产业链上的公司可能都会轮到,这一轮总体上受市场情绪驱动比较大。你需要小心的是情绪变化之后股价的上上下下,风险很高。第二个投资方法我想了一个词儿“雾里看花”,你需要小心你看的是一个花儿而不是狗尾巴草。大家觉得那还不容易分吗?其实不是那么容易。当智能手机来的时候,你可能的确没有看好诺基亚。但回头来看,当时的确很多人看好黑莓,我研究了一下,黑莓2008年的股价到顶,当时市值760亿美金,现在只有60亿美金。再就是大家可能说苹果那么牛,当时很多人看好鸿海,鸿海有两个公司一个在香港上市的专门做手机代工的叫富士康国际,富士康是2006年11月份达到股价高点,当时市值大概2000亿港币,现在市值只有250亿港币。苹果是给了它一些订单,但同时它损失了大量的诺基亚和摩托罗拉订单。再看“鸿海精密”,因为有些朋友跟我讲,富士康国际的很多利润跑到“鸿海精密”了,但“鸿海精密”的股价在2007年7月达到高点,当时是7000亿人民币的市值,现在的市值是2000亿人民币。所以当智能电视来的时候,从寻找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要小心已经在产业链里的玩家,因为这种创新是破坏性的,你要确保找到的是三星而不是黑莓。从股价表现上要找到“歌尔声学”而不是找到富士康。第三个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投资逻辑,就是“曲径通幽”。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小心不要迷路。什么是曲径通幽,当产业模式出现破坏性的时候,作为完全新进入者的角色,创新者的角色,创新者的特点是速度快、创新能力强,因为它没有任何羁绊,这种企业往往值得关注,我们从产业链来看,我会相对看好联想,我觉得联想符合这样的定位,百视通符合这样的定位,“乐视网”符合这样的定位,我们看大部分的互联网企业,对他们来说是从电脑端、手机端进入到电视端,符合这样的定位[FS:Page]。但是能不能成功呢,这仍需要大家进一步的研究。很多朋友跟我聊智能电视,我都觉得联想不错。前两天我和一个朋友聊,让我大吃一惊。他说联想的智能电视32寸的卖6000块,三星只卖3000块,那这可不行。所以,好的研究需要自上而下的分析和自下而上的调研相结合。一个企业战略和定位很好,但执行能力包括产业链的控制能力不匹配,如果联想真的是别人卖三千它卖六千,买联想股票,我们就迷了路。

最后总结一下,从投资上看,“朝闻道”可以,但要小心“夕死”,雾里看花可以,但要小心盯着草,曲径通幽可以,但要小心迷路。

本文转载自“漂在上海”的博客

责任编辑:敖瑞

为您推荐

大势所趋 英特尔为智能电视带来新契机

英特尔春季信息技术峰会IDF2010近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如期开幕,英特尔多位高管登场发表演讲,畅谈了多种新技术。英特尔IDF于1997年在美国旧金山启动,1999年首次进驻中国北京。本次的IDF亮点之一是,英特尔展示了新系列SoC片上系统媒体处理器“AtomCE4100”,意在为联网AV设备带来互联网内容和服务,诸如数字电视、DVD/BD播放机、IPTV/Hybrid高级机顶盒等等。

逐鹿智能电视

韩国三星电子和LG电子通过近几年与日本索尼和夏普的激烈竞争,目前在全球电视市场占有率方面分列前两名。当专家们认为韩国电视产业会在一段时间内领先于日本,占据全球电视霸主地位时,苹果和谷歌加入了电视市场争夺战行列,从而使得全球电视市场格局出现了新变数,市场争夺形势已然进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状态。染指电视苹果谷歌齐出手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在4月关于“苹果公司非凡新产品”的表态,被外界普遍认为是苹果公司涉足电视市场的强烈信号。Eugene投资证券公司分析师说:“苹果最快可能在今年第四季度,谷歌最快是在今年11月左右推出新的电视。韩国电视生产商如果不能正确应对苹果和谷歌掀起的电视新发展趋势,很

国内首款智能电视(基于Android系统)在TCL研制成功

据TCL集团副总裁、研究院院长闫晓林博士介绍,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最大的特点是该系统平台对外的统一开放性,它可以把成千上万的第三方软件提供给用户选择,正如手机系统和电脑系统一样,根据需要个性化安装。第二个特点是,用户除了观看传统的电视频道外,还可连接互联网享受整个网络世界的资源,操作简单如同电脑一样,例如可以进行视频点播、视频聊天、互动体感游戏和网络购物等等。此外,智能电视还提供广泛的家用网络电子设备连接能力,成为家用电子设备的控制、交互中心。此外,在多媒体显示技术方面,TCL开发完善了多层显示控制技术,显示内容和效果更加多样化,加上TCL自然光技术,使用户收视体验得到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