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变局与创业机遇

2012-08-13 10:01:00来源:产品家第二期 作者:文励热度:

新媒体时代,如何计算自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的生死和出路在哪里?媒体的广告形态变革以及自媒体、社会化媒体的未来在何方?2月19日,在第二期“产品家”沙龙上,自由媒体人罗振宇、雪球财经和i美股创始人方三文、前《中国企业家》杂志执行主编李岷、鲜果网创始人梁公军、36氪联合创始人王壮、NTA创始人申音与主持人程苓峰一起就“媒体变局与创业机遇”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 以下精选出沙龙现场部分精彩观点,供大家赏析。

罗振宇观点

“新浪悖论”破解版“一切皆广告”

“史玉柱悖论”破解版“乔布斯锦囊”

“《纽约时报》悖论”破解版“好莱坞比例”

“王利芬悖论”破解版“薛蛮子”

“韩寒悖论”破解版“郭敬明”

“马云悖论”破解版“周鸿祎”

今天我起的名字是破阵,我们都知道对手是要败,传统媒体一定会败,但是它偏偏在此刻给我们摆下了天门阵,我们都站在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晨昏交界点。

第一个阵势叫新浪悖论,新浪的业绩现在已经是第二阵列,这不是新浪做的不好,也不是影响力不大,而是它陷入了古怪的悖论当中,就是它的营利能力和影响力和客户体验成反比。悖论今天怎么破解?我提供一个破解办法,我的答案是可能在未来,没有媒体内容和广告的二分,一切都是广告。所有企业都应该意识到品牌实际上是联想群建设,也就是说以品牌核心周边建立越来越多的精致内容将作为自己的品牌联想方式,这也将构建一种全新的企业和媒体的合作方式。

第二个悖论我称之为史玉柱悖论,史玉柱和房地产商差不多,叫挣钱不少,心情不好。现在的传统媒体在它的流量模式,流量模式背后是广告模式,这个模式是一路狂奔下去,最后不得不把每一款媒体都逼到无底线娱乐。这个悖论怎么破?我认为乔布斯临死时候留下了一个锦囊妙计。苹果认为未来的希望在于教育,教育一定是分众、分层的小众市场,而越是小众市场越容易为小众市场的供应者付费;第二教育和娱乐最大的不同,在于教育有着一种天然的正外部性。未来大量的媒体创业机会我个人认为是在教育领域。

第三个悖论,我称之为叫《纽约时报》悖论,《纽约时报》办了一个线上版,刚开始没人,它就先免费,等人差不多了就收费,结果人跑光了,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没人付费?我的破解是好莱坞比例,好莱坞任何一部大片,50%的成本是明星的片酬。从经济学上可以做一个推论,传统媒体本质是媒体内容的销售渠道,就是相当于电器界的国美苏宁,互联网时代来了,就相当于它旁边搞了一个淘宝和京东,渠道就不值钱了。互联网的介入让产业链渠道这块儿的价值彻底崩盘,价值会向源头转移或者向产业链的上游转移。

第四个我们称之为王利芬悖论。工业组织的最大毛病就是快速创新和低成本创新不可兼得。王利芬老师从央视出来,她的雄心是在互联网上做一个央视,但是她最近搞培训去了,这是我对自媒体创业最大的担心:一定要有结点的方式追逐现金流的最大化,而不是营利规模的最大化。破解玉利芬悖论的方式最简单,它的方式就是薛蛮子(蛮子文摘)。所以我觉得自媒体时代考验我们的第一个能力就是跨组织边界的资源协同能力。

第五个我们叫韩寒悖论,好莱坞的明星经济模式就是选好苗子,把它造成星,在合适的时候把它毁掉。在互联网时代尤其如此,因为在互联网时代造星的过程太方便了,一个合力就能把你抛离人群,达到星星的位置,韩寒如果没有那么大的知名度,也不会有那么多人踩他。他的破解版是什么呢?就是郭敬明,他在这代80后写手当中永远是第二名,所以互联网自媒体时代创业一定要有节奏,有控制力的控制你的成长步伐,最好不成为一线明星,最好是在二线闷声发财。

第六个我称之为叫马云悖论,这个悖论就是一个自媒体的明星是不是一定要把自己捧成一个无缺陷的神?我个人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实际上营造自己的先天已知缺陷是一个重要的能力。举个例子,它的破解版就是周鸿祎,周鸿祎目前是公关界的哥德巴赫猜想,你根本破不掉他,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他是流氓,所以360公司出任何负面都无损于他现在的公关形象,所以在自媒体时代,当所有媒体价值都绑定在一个人格体上的时候,如果不提前出一点小问题,将来是有大问题的。

方三文观点:

媒体和广告形态的第三次转变:

门户—搜索SNS和CPM—CPC—CPS

垂直行业SNS需要具备转化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爆发

讲讲我这么些年观察到的互联网它的变化和营利模式的变化。先讲的就是媒体形态的变化,大概在十年之前,可能大家上的最主要的媒体就是门户网站,大概在五年之前,基本上是用Google和百度看新闻,但是这一两年,更多跑到微博上满足自己的用户需求。微博它其实有一部分搜索的功能,能够定制,第二就是有时候人除了自己必定要关注的东西,还会想知道,我不知道但是很热闹的事儿是什么,微博这种东西它满足了我们这个需求,它总是把最热闹的东西拱到我们面前。

在媒体形态发生这个变化的同时,网站的营利模式同样也是在变化。其实所有的网站的营利模式就是卖用户。例如类似新浪这样的门户网站,它的用户量是非常庞大的,每天独立的IP是千万量级,但总体上它卖用户的效率非常低,它有两个问题。第一,它通常没有办法在用户浏览内容和广告的内容之间建立准确的关联,就是比如说通用汽车在新浪新闻的首页做广告,通用汽车当然希望浏览到这个广告的人能成为购买用户,但是我是上新浪新闻看八卦的,根本就没有购买汽车的需求,所以广告效果很差。第二,除了没有关联之外,其实有时候我可能想买车,但是新浪永远不知道我什么时候想买车,搜索引擎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搜索引擎永远知道你什么时候需要这个广告,正好把这个广告送到你面前。又回到关联方面,搜索引擎可以用关健词在用户的浏览的内容和广告的内容建立准确关联,所以它准确关联,而且知道你什么时候想要,所以它卖用户的效率一下子至少提高了五到十倍。

接下来广告的形态还在进化,就是百度是根据用户的点击行为收费的,但是其实现在有更高的,现在有的广告是按销售额结算的,比如你到我这个地方买了多少东西,买了一百块钱我才给你十块钱的广告费,这样的话卖用户的效率又会提高五到十倍,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很有趣的现象,广告的单个客户支出的广告费用或者买用户的费用可能是降低的,但是买用户的客户数量是以几何数暴涨。

李岷观点:

媒体形态变化反向要求,媒体内部变革;

应用即媒体,媒体即应用;

创造有商业价值的流量。

我首先有一个问题,什么叫媒体人,媒体人不单单是一个写字的人,我自己理解媒体人不太恰当的定义应该是用恰当的方式去处理和架构信息的人,这中间很关键的词就叫恰当的方式,我觉得在互联网时代,我觉得可能互联网还是最恰当的方式。

麦克卢汉是专门研究传播的学者,他最著名的一句话叫媒体即讯息,大概的意思是不同的媒体决定了你的信息是怎么样的。当一个人面对电脑写博客的时候,和他去想他去交一篇杂志文章的时候,整个的气场,他的心态是不一样的,他写微博的时候,他传播的信息是不一样的,这些差异化的信息构成了现在我们主流的媒体。而现在,主流的传播已经是一种微传播的方式,它极大的肢解了传统媒体曾经传播出来或者塑造出来的整体性的价值,宏观的价值。

我们曾经做传统媒体的都知道,不管是电视做选题还是报纸做选题,短的三五天要做出来,长的话三个月甚至半年时间操作出来,但是一旦微传播的方式崛起之后,你发现你的链条是随时被肢解,被破裂,被粉碎,你刚刚了解那个信息,微博马上就发出来了,你根本没办法完整的去把你对世界的看法或者选题的理解去表达出来,等你忙活出来了人家都去说别的事儿了。那么在这个大的时代下面,一个传播者是没法沿用以前新闻制造信息的方式流程再去做一个传播,我觉得必须要找到如果我们还要做内容的话,必须要找到能够适合这种碎块式时代的传播方式。

第二点,我想讲今后媒体一定要体现出应用性,这是传统媒体没有办法做到的。如果以后没有好的应用的媒体,我们就觉得它不是一个好的媒体。你的用户没有办法参与到这样的一个媒体,你甚至都没有办法去呼应它,所以我觉得在接下来的新媒体中,如果哪个媒体平台能够把功能性再出来,你就能给用户产生惊喜。

最后一个我想强调的就是有价值的流量。我觉得下一个阶段互联网的广告应该关注这些有价值的流量,并且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共同把这种有价值的流量的商业价值共同创造出来。这个需要所谓的小众媒体,自媒体联合起来呼吁和推动的事情。

梁公军观点:

互联网新媒体由于P2P引发了信息大爆炸和服务大爆炸;

解决方案:一个是分众,一个是精准分发;

利润支撑:依靠精准的广告模式;

竞争的情况:新媒体到最后形成一种动态变化的、回归到自己的专长。

以技术出身的互联网人的视角和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看到的东西。从发展的趋势来看,我认为整个新媒体互联网由P2P引发了一个信息大爆炸和服务大爆炸。 整个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使得让技术拥有的门槛越来越低,每个普通人基本上都有这种能力去创造内容,更有能力的人可以去建一个博客,甚至去做一个小论坛,或者小的网站。但技术能力的下放也导致了很多问题,例如产品和服务迭代越来越快。生命周期也越来越短,太多人去做同样的事情,同质的服务和信息越来越多,那么如何做精选?

我认为解决的方案基本上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分众,第二个就是精准分发,很精准的针对某个个体它的需求,做非常个性化的定制。现在国内有满多案例。比方像美丽说,它就是基于比较大的平台,并聚焦在某一个很细分的领域。还有一种是精准分发,这种其实国内能够做这个事儿的也有好几个大的平台,像QQ就是一个解决方案。

第三个就是利润支撑。整个链条里面可能还是摆不开传统媒体,所以第一是要精选的高质量信息,包括像给高端人群做精选过的信息,可以做一定的付费。第二个还是广告,这个广告还是一脉相承的,精准的广告,精准到每个个人,而且要精准到每个个人他当时那个时间点和空间,形成一个精准锁定的广告形式。

第四个是竞争。刚才也提到技术实施的门槛越来越低,云计算,云存储,配送设施逐步完善,尤其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生活服务类,这种机会多,门槛低,竞争激烈。正是竞争的最后,就是各个链条,各个环节博弈并最终形成专业协作,回归到以前。每个公司都将根据自己的DNA,以及自己资源的积累,选择对自己发展最优的专业精准的定位以及新媒体,各个链条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儿,大家高度协作。

王壮观点:

阅读方式变化:社会化+碎片;

垂直有机会:科技/创业/游戏;信息严重过载;需要加工;

品牌广告是大头

从36氪做这个网站本身,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现在大家在阅读的时候,越来越有一种社会化的趋势,我们网站上从微博带来的流量占我们网站第二位。现在人们没有时间坐在电脑前阅读很长的文章,大部分人知道36氪是一个微博,并不知道36氪是一个网站。

第二个就是现在无论是做阅读或者做游戏,大家都在谈论碎片化时间,现在大家工作越来越忙,很多人没有时间连续坐在这里干些什么事情,大部分时间就是通过手机,利用碎片的时间做一些阅读。在这个在新媒体的情况下,可能大家在垂直领域里面会有这样的创业机会。

第三个就是我从国外看到的一种模式。因为现在信息扩展,可能有质量的内容比较少,但是这个网上的内容又非常多,你很难发现哪个内容是有质量的。国外有这样一种模式,叫 Loopinsight,它就把互联网上发生的新闻摘出最核心的一段话,然后它加上自己的一条评论,每天大概更新有二十条到三十条的新闻,也会有一些跟它垂直领域相关的大的公司赞助他们。

如果在垂直领域里做一个新的东西,像我们36氪的营利模式,一方面品牌广告是我们很大的收入;另外还有一种模式是针对与互联网创业领域为创业者提供服务,面向这些投资这些创业机会的机构收费。

申音观点:

社会化和个人化的紧逼下90%传统媒体没有存在价值;

O2O模式:让这些人动起来。

我们做了一个东西,叫做蛮子文摘的东西,这是微博信息聚合的产品,它代表我们对这个事情的想法,我怎么去想未来的媒体?我觉得是两个方向,一个是越来越个人化,一个是越来越社会化。

为什么越来越个人化?这个媒体里最有价值的人,内容生产者就那么几个人,值得大家花钱买文章的写手就几个人。今天信息流动有更好更快的方式,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信息载体发生变化一定会带来容量和速度的变化,而且变化是倍增式的。

为什么说社会化?传统媒体是在信息孤岛中,跟这个社会隔离的,过去我们必须跟媒体合作,如果封面文章被网络媒体发布了以后,就能够带来很大的传播量,但是对广告却没有任何收入。我就想,现在我们做这个东西,不是自己去建渠道,而是放到有最多用途量的渠道中,比如腾讯、网易客户端,甚至中国移动手机报我都愿意嵌入进去。网络的特点是链接,你把自己当成一个结点就可以了,去中心化。它的用户群就可以变成我的用户群,我的用户群可以变成他的用户群,这样会把信息场的效应放大,占山为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最后说广告,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有更好的方式?当你有一个个可辨识的人的时候,一个O2O的模式更好,O2O是不光让这些人看,还得让这些人动起来。对品牌商来说,我看到一个东西,我立即能够下单购买,再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事情。

责任编辑:51DTV编辑部